大象与跳蚤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大象与跳蚤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300149318
作者:[英]查尔斯•汉迪
页数:24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第1章中年,我要做—只自由的跳蚤我知道,光是预测未来显然是不行的,我应该身体力行,离开企业的庇护,自己闯出一条生路,我要当一只”跳蚤”,脱离“大象”一般的企业。跳蚤就是独立的工作者,有些本身是一个小企业,有的则是自己工作或者和人合伙一起工作。如果我跳出企业,我就要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因为我用安稳的工作交换了自由。    1981年的7月25日,我早早地就醒了。那天是我49岁的生日。有人可能会说,这好像不是什么划时代的大日子啊,不过对于睡眼朦胧的我来说,这一天的确意义重大:因为这将是我下半生正式开始的日子。六天之后我就要面临失业——是出于自愿的失业。当然,我自己并不称之为失业,用我自己在几年前创造的一个词来说,我要“开始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了。早在几年前,我就预测,到20世纪末,越来越多的人将通过从事不同的职业为生。    时间退回到撒切尔夫人当政的英国,当时我的这番话听起来确实有些鲁莽,我大胆预言:到2000年之际,从业者中的半数将与雇主签订“无限期合同”,也就是传统的全职工作,另一半的从业者要么成为自己的老板,要么成为兼职者,还有可能从事各种不同的临时工作,甚至完全不再从事付报酬的工作。那个时候,我们需要从事各种零工,或者手头有不同的顾客和客户资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谋生。但是,如果一个人想过充实而富有的生活,他就要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付酬的工作、义务工作、以学习为目的的工作或者就是去学习。

前言

【中文版序】想到我的书即将在中国这片有着悠久历史和美好未来的土地上出版,我感到非常激动。回顾30年的写作生涯,我发现我的书勾勒出了我心目中西方经济的商业革命的进程。我感到中国现在也正处在这样一种商业革命之中,但其速度却要比西方的快得多。在这30年里,我写书的目的已经发生了改变,从回答工作、生活和管理中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转而思索“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最近又在探讨“我们为何要这样做”。在现今的中国,这些问题想必也都是需要解答的。我写的第一本书出版于1976年,我给书取名为《组织的概念》(UnderstandingOrganizations)。因为那时我认为(并且现在仍然认为),大多数在组织里工作的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组织,或者组织是如何运转的。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人们工作得不开心,也没有效率,而且往往会失败。在我看来,有时候组织会成为禁锢人类灵魂的监狱。我自己在组织中工作时就经常会有这种体验。我的第一本书成了标准的教科书,全球销量已经达到100万册,而且在30年后的今天仍是很多大学和企业的教学用书。这就告诉我,国家可能有兴衰起落,但人们的希望、恐惧和动机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是如此。世界会改变,但人性不会,而我的书写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组织却是会变的,这主要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允许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排工作,并且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实现协同配合。我们不再需要把所有相关人员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完成工作。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改变了管理者的一切。你无法直接看到你的员工并与他们面对面交谈,所以你就必须加倍努力地思考如何组织、控制他们的工作,以及如何给他们报酬。我想,我们可能必须重新思考组织的本质。买下人们的时间然后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吗?如果技术的发展允许人们在远离主要组织的较小单位中完成工作,那我们何不直接购买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而让他们自己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呢?这样就能省去很多琐碎的监督工作,省去对下属的监视,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都离得很远。组织能够节省办公空间、养老金和其他福利,以及用于管理的时间。总之,我们可以把很多为我们工作的人和群体看成是供应商而非雇员。这样可能对双方都有利。这些在现在看来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但在1980年可并非如此,因此我开始写第二本书《非理性的时代》(The Age of Unreason)。我想要告诉那些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为什么他们在思考如何组织、协调、沟通工作时,可能需要进行“颠覆性”的思考,并且需要非理性的和革命性的思维。在这本书中我谈到了三叶草组织(Shamrock Organization),这种组织由三类工作者组成:核心人员、外包人员和自雇工作者。我认为后两种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看成拥有独特的顾客组合和项目组合的“组合式工作者”,所以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某一种收入来源。像我所有的书一样,这本书对于那个时代的欧洲和美国来说也是超前的。当时的人们还没有为独立谋生做好准备,而组织也不信任独立工作者。但是,慢慢地,世界改变了。把所有人都招进组织里来所需的费用太高。我的想法和我所发明的词逐渐流行开来。但现在我又开始担忧组织所面临的新压力了:保持全球竞争力、不断扩大的组织规模,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工作、不断地对它们的“人力资源”提出更多要求。这会对组织中的人,尤其是那些努力工作的核心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他们是否会像我在《空雨衣》(The Empty Raincoat)一书中所说的,遇到变成“空雨衣”的危险呢?我在明尼阿波利斯市的一个雕塑公园里看到一尊雕像,那是一件无人穿着的空雨衣。那天上午,我参观了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总部。穿行在一排又一排的桌子、一间又一间的办公室之间,我感到那里的人们正处于为了他们的角色而牺牲掉自己个性的危险之中,也许他们只是些无名的“角色扮演者”。我觉得是时候了,我要说,组织对社会的影响令我感到担忧。我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森林里,为周遭的事情感到困惑。我们好像比从前更努力地工作,并且也变得更富裕,但却比以往更不快乐。生产力是提高了,但这通常意味着是更少的人在付出更多的劳动。对于那些不再被需要的人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而对于那些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工作的人们来说,也经常不是什么好事。人类的寿命更长了,所拥有的时间也比以前更充裕了,但我们却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发这些时间,特别是一旦组织不再需要我们工作时,我们就更加不知所措。这世界太让人困惑了。为了和更多的读者分享我的思想,现在我是两份杂志的专栏作家。我也在组织之外活动,以反思这个社会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我正开始成为我自谓的社会哲学家。《超越确定性》(Beyond Certainty)就是一本此类文章和一些其他著述的合集。我觉得整本书的篇幅可能有些过长,但那些由闪现人类思想火花的短文所汇集而成的书,对于忙碌的人们来说可能更方便。他们可以把书放在案头或者床头,时不时地拿起来翻看。我发现,尽管我已不在教室里讲课,但骨子里我还是个教师。好的教师只管讲故事、提问题,而寻找答案则是学生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教师只能指点方向,给出建议。在《饥饿的灵魂》(The Hungry Spirit)一书中,我指出了虽已找到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部分答案,但却不确定对此能够做些什么的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在非洲,人们说渴望分为两种:渺小的和伟大的。渺小的渴望,是指渴望获取维系生命所需的东西:必须的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这些东西所需的金钱,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而伟大的渴望,则是追寻一个问题的答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个人与组织的希望与追寻”。在这本书中,我分析了资本主义能否不追求提高道德观而继续存在下去,以及市场是否也有其局限性。在个人层面上,我苦思冥想的是认同感、宗教、社区和教育方面的事情。这些问题还没有答案,只有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和一些想法。随着一个国家变得越来越富强,它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前进方向;而对于所有衣食无忧的人来说,则必须探究人生究竟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在担忧自己对于管理者的教育是否已经达到了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我受托领导一个小组来对比研究英国和其他几个国家(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对管理者的教育方式的各自不同特点。研究成果报告结集成为一本很有趣的书——《经理人制造》(Making Managers),它的意义在于,证明了对于管理者或领导人的培养方法,各国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佳方法,但都认为应该把实践经验同正规学习结合起来。在研究这份报告的过程中我发现,过去英国的管理者所获得的管理教育是在军队服役(当时所有男性都要服义务兵役),或作为会计接受培训时得到的,这两种教育方式都不完全适用于商业企业和政府组织。正是这本书促成了英国商学院的大发展。英国广播公司(BBC )要求我在《大师论大师:汉迪解读13位管理大师》(The Handy Guide to the Gurus of Management )一书中总结世界顶尖管理思想家的工作和思想。只有这一次,我没有再提出我自己的想法,而是设法介绍他人的理论和思想。这是一项很有用的训练。太多的时候,我们这些作家都是师心自用,路子越走越窄,很少会停下来看一看其他人的研究方向。实际上,我一直都是一个其他人思想的阐释者,所做的工作不过是使他们的想法能够契合当今普通人的工作。其实,在写我最近的一本书,也就是我的自传——《思想者》(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 )的过程中,我认识到自己后来所写的很多作品,都极大地受到了我在大学时研究过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的影响。回首过往,我发现原来自己所学到的东西中,有那么多是来自于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而非正规的学习课程。但是要想从中学到东西,仅仅经历过这些事情还不够,还必须要对自己的经历加以思考。在我们繁忙的生活中,有太多时候根本没有思考的余裕。这将成为我下一本书的焦点。我希望我的新读者们会喜欢我的思想、我的故事和我的感想,并且能从中受益。

名人推荐

如果说彼得•德鲁克使管理登上大雅之堂,汤姆•彼得斯将其推而广之,那么查尔斯•汉迪则赋予了管理所缺失的哲学的优雅和雄辩。——沃伦•本尼斯 领导力大师 汉迪的著作深得我心。组织的基本模式将如何发展,工作生涯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这些重要问题他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精辟回答。阅读他的著作是我生命的里程碑,他的观点深深震撼了我。——汤姆•彼得斯 管理大师  汉迪总是如此的优雅,他是管理领域真正的大家,在世界众多的管理思想家中堪称翘楚。——吉姆•柯林斯 《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作者

媒体关注与评论

如果说彼得·德鲁克使管理登上大雅之堂,汤姆·彼得斯将其推而广之,那么查尔斯·汉迪则赋予了管理所缺失的哲学的优雅和雄辩。     ——领导力大师 沃伦·本尼斯     汉迪的著作深得我心。组织的基本模式将如何发展,工作生涯的未来将会怎样,对于这些重要问题他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精辟回答。阅读他的著作是我生命的里程碑,他的观点深深震撼了我。    ——管理大师 汤姆·彼得斯     汉迪总是如此的优雅,他是管理领域真正的大家,在世界众多的管理思想家中堪称翘楚。    ——《从优秀到卓越》《基业常青》作者  吉姆·柯林斯

内容概要

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

当代最知名的管理思想大师,管理界的预言家、哲学家。

英国《金融时报》称他是欧洲“最像管理哲学家”的人,将他与德鲁克分别誉为大西洋两岸的管理翘楚。

本世界最具创见的组织行为大师,以“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未来工作形态”的新观念闻名于世。

书籍目录

序 言
第一部分 跳蚤的起点
第1章 中年,我要做一只自由的跳蚤
我知道,光是预测未来显然是不行的,我应该身体力行,离开企业的庇护,自己闯出一条生路,我要当一只“跳蚤”,脱离“大象”一般的企业。跳蚤就是独立的工作者,有些本身就是一个小企业,有的就是自己工作或者和人合伙一起工作。如果我跳出企业,我就要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因为我用安稳的工作交换了自由。
第2 章 过去是今天的序幕
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现在的基础,我们的未来也离不开过去的影响。很久之后,我才能够正视自己过去生活过的环境,我告诉自己,如果我要成为一只“跳蚤”,那么我必须先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我不能去假装成另一个人。那么,现在我要回答的问题是:我到底是谁?
第3章 学校应该教给我们什么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学校是我们第一次了解到家以外的世界,我们开始认识权威、认识不同级别,学会和不认识的人或者不喜欢我们的人打交道。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如何进入社会呢?那些将成为跳蚤的人,在早期教育结束时,应该保有自己的自信心。但是,我肯定不属于这一类了。
第二部分 大象的未来
第4章 未来的组织会是跳蚤大本营吗
旧大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大公司企业了。实际上,大公司将比过去更有影响力,其业务范围也会更大。我们要么仍然为这样的大公司工作,要么是与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要么就是与他们发生买卖关系,大公司的未来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未来的组织会是跳蚤大本营吗?
第5章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我们有了全新的沟通、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方式。这将给我们的社会和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并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独立工作者,或者是独立创业的成功人士——那些能够白手起家的炼金士。虽然一开始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大象这样的公司,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最终获胜的也许是小小的跳蚤。
第6章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就是创造未来
撒切尔有一句名言:“根本不存在什么社会,有的只是个人和家庭。”在我看来,这句话意味着我们必须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必须更好地进行选择。“预测未来的最佳方法就是创造未来”,我承认,当我们受到洪水冲刷时,我们一时很难进行选择,但有时候洪水可能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地方,为我们创造新的机遇。
第三部分 来到独立的跳蚤世界
第7章 跳蚤的困境
我所经历的一切,每只跳蚤都将体验到,不管年轻还是年老。独立生活也许会成为很多人未来的生存方式,但他们不能寄希望于成为某一团体的一部分,除非他们做出积极的决定,愿意拿出一部分时间让自己融入群体,或者像那些有魅力的创始人一样建立自己的团体。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更多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下来。
第8章 设计我们的组合式工作
世界上并非只有一种形式的工作。我们不必让人生阶段决定工作的组合。我们可以设计自己的组合式工作,同时平衡好这四种工作。我现在是自由的,没有退休、没有受雇于他人、也没有受病痛的困扰。如果有人把我的理念付诸实践的话,那个人就是我自己。
第三部分 来到独立的跳蚤世界
第9章 重塑我们的组合式生活
当旧有的对工作和非工作时间的划分不再起作用时,我们必须对时间进行重新划分,我认为,未来几年将出现新的趋势,即组合式的思维将渗透到组织机构内部。经过组合的生活与工作才是我们增加财富的良机。
第10章 用正确的方式幸福地活下去
如果自由的另一面是孤独,那么独立的另一面就是自私,我一直在歌颂独立的生活,倒不是因为它是所有人的理想,而是因为我相信它是我们很多人要面对的未来。面对未来,我所能做的就是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生活,或许这也是我们多数人所能做的。幸福就是有事做,有希望,有关爱的对象……

编辑推荐

《大象与跳蚤》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大象与跳蚤》是欧洲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经典著作的最新版本,在书中查尔斯• 汉迪极富哲理地揭示了自由个体与大企业的共存之道。

查尔斯•汉迪极富创造性的将庞大的组织比作“大象”,而自由独立的自由职业者则是灵活的“跳蚤”。前者必须向后者学习创新和生存,21世纪将会是“跳蚤”的天下。那么,如何成为一只快乐而充实的跳蚤?如何与“大象”共存?找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大象与跳蚤》中,查尔斯•汉迪将告诉我们答案。

查尔斯•汉迪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指出:在现在及末来这个更具弹性的世界里,每个人都会经历成为跳蚤的转变。可是,我们该如何学习推销自己并自我定价?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发展?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与婚姻,并找到自己生命与工作的意义?如何重组组合式生活?在《大象与跳蚤》中,查尔斯•汉迪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图书封面


 大象与跳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查尔斯·汉迪的这本《大象与跳蚤》(The Elephant and the Flea)英文版最早出版于2001年,对刚来到的2014年而言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但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正切合了此时此地我生活中的许多境遇。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我想应该是2006年引进中文版的时候,但当时只听说是本经管类的畅销书,以为是说大象一样的企业和小微型企业的经营战略,没有提起多大的兴致来看,但这完全是个误会。这本书可以说是汉迪的自白和自传。自白在于表达了最重要的三观;而自传在于描述了他如何成就为一位著述颇丰的思想家。虽然他仅称之为作家,但我觉得作家一词远不及思想家更能定义汉迪。汉迪所指的大象为商业世界里的主流公司,跳蚤则为无法在组织中“安分守己”的活跃分子,或者可以想象成咱们所说的刺头。汉迪认为,现今的世界,组织与个人很可能越来越类似大象与跳蚤,一部分思想活跃追求自由的个人无法在组织内部安分守己,要最大程度的展现跳蚤们的智慧,就得让他们独立出来,形成与组织的另一种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这对于组织与个人而言或许都将更好。汉迪自己和他的妻子正是这样的跳蚤。当时已过不惑之年的汉迪,辞去那些被世人而非自己所定义的各种职务、头衔,开始认真单纯的做回自己。汉迪选择做一个著述立言者,而他的妻子希望成为摄影师。尽管做回自己很可能无法养活自己,至少一开始是这样。汉迪和妻子有很现实的解决方案,他们将自己的时间划分为三类:追求理想、谋生、家庭生活与消闲,就此开始过上组合式生活。虽然你也可以简单的说:不就是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或自雇工作者么。可是就这个话题没有人比汉迪描述得既平实又意义非凡了。事实上这不是简单的选择职业状态,这关系到你是否有享用自由的勇气。并且汉迪认为,现今企业组织与个人关系的演变为了更具效率,将越来越多地向这种合作关系演变,而抛弃传统的雇佣方式。也就是说,无论你愿不愿意,或许未来你也得如此生活——太好了,不用每周5天的朝九晚五;太糟糕了,没有固定的薪水可以拿了。你会更倾向于如何感叹呢?年轻时的我们也曾有过梦想,有一直想要去干却从未付诸实施的计划,最终那些总是以悄悄淡出我们的生活而结束。我们甚至早早就开始期待退休时光,想着那时候终于可以去做些想做的事了。放下更多欲望则能获得更多自由,如果不那么在意物质需求,则可以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汉迪是这样认为的。而就如今,组织与个人非雇佣合作关系时代的到来,对那些仍旧还对年轻时着迷的事物抱着期许的人而言真可谓是个福音了。而今自诩为自由撰稿人的我,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也必须拥有享用自由的勇气,重新做回真正的自己了。
  •     本来想买一本管理学的书,来学一学的,谁料,这是一本类似自传的管理书籍书的内容很简单,也很直接。查尔斯-汉迪被赋予管理哲学之父,他的思想在书中表现地淋漓尽致。大象与跳蚤,组织与个人。个人在随后的时代里,会独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可能领导世界前进。本人有无工作经历少啊,有几个地方也不懂查尔斯先生说什么的。但是,网络等新科技这个篇章另我印象深刻。无论外界科技怎样变化,我们的生活依旧。我们离不开几本的生理要求,我们要吃饭,睡觉。科技,只是带给我们一些便利,造成我们人类某个方面的依赖,但是却改变我们的正常生活。我们需要交友,以往大多数是面对面的交流,如果舞台放在网络上,QQ,微博,这些可以把信息即时传达的电脑软件占据了如今大多数人的时间。网络,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一个世界。人们可以把工作搬到网络上进行,这样就不用受到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方面的交流方式,使得跳蚤的生产空间越来越大。以后,每个跳蚤可能会与许多间公司或者客户挂约,当有工作时,他们便会即时跟进。
  •     世界或是组织会发生改变,但人性是不会改变。组织的改变是基于科技的发展后,允许人以过去不同的方式来安排工作,从而旧组织开始瓦解,在组织形式的变化中组织完成了一次蜕变。旧组织是通过买下人们的时间然后再通过分工有效地对其加以利用,这种方式在人的自利性趋势下,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工业时代财富暴涨的原因吧,这就是来自对人的自利性的一种激发。经济学告诉财富的本质来自与自由的交换,在因为自由的交换必然是一种双赢的模式,财富在双方都得到了提升。可是旧组织形式有一个很大的限制——我们必须把在激发人的自利性获得的财富中提取一部分来抑制自利性,从而形成一个稳定可持续的负反馈系统。我们不得不花精力去对很多琐碎的事情进行监督。可是在技术的发展后,已经允许人们在远离主要组织的较小单位中完成工作的时候,那么旧有组织就必将瓦解。而新的组织形式的趋势必将是以外包的形式去克服这个限制。外包可以省去很多琐事的监督工作,省去对下属的监视,甚至还可以节省办公空间、养老金和其他福利,以及用于管理的时间。总之对于组织,把所有人都招进来所需的费用太高。而对于做外包的,他们也并不完全依赖于一种收入来源,这样可以更客观的对能力的评价,也更加容易激发自利性来产生更加高效的工作,而不会因为直接上司的主观错误评价而无可奈何,这样是对方都有利。【 逻辑起点】这里有一点很关键,就是组织形式的蜕变必须是达到一定的科技水平这一条件,而这个科技水平就是可以让所有人在远离主要组织的较小单位中依旧同质量或者更好地完成相同工作。【可是】在现在的技术也有局限,有一部分工作就是实现不了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互联网或是其他技术来完成交流,比如演讲。前几天听的《东吴相对论》也有说到,现在一些互联网企业要求再次把员工聚集起来上班。虽然通过邮件、电话等早就可以轻松的在技术上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换,可是为什么还要重新聚集呢?因为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有更强的随机性,而有时这些偶然性的交流就能够产生出很多重要的观点,还有就是在这样的交流,甚至是完全无意义的随意的聊天中可以增强组织的协作性。【部门瘦身】这样做,部门小了,雇员间认识起来更容易。让公司每个部门的人都互相认识,那样就更可能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对公司是绝对重要且有利。三叶草组织,这种组织有三类工作者组成:核心人员、外包人员和自雇工作者。后两种工作者应该吧自己看成拥有独特的顾客组合和项目组合的“组合式工作者”,所以他们并不完全依赖于某一种收入来源。当经济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时,超大型的企业就会被小型企业代替,也就是跳蚤逐渐取代大象,这就是新组织的趋势。其实又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带来的问题,因为技术的发展导致制造水平的突飞猛进,从而导致制造业内部的融合和淘汰。所以在旧组织的瓦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技术的发展,导致机器人(各种科技应用)对人的部分取代。而这个趋势下的旧组织里的个体是被强行分离组织的,所以不管愿不愿意,时代终将完成更替。而个体的命运只能靠自己去争取。前几个月的时候听到一个80后的经济学家微博转的贴,忘了是哪的新闻,反正说的是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平均没有日均劳动时间只要3个多小时就好了,之所以各国不一样,就是因为政治原因。反正随便那么一听。至于如何应对,就是罗胖那十六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我觉得这个靠谱一点)。而这书中对于个体是这样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技之长。问题是我们如何把我们的一技之长变成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并让人愿意出钱购买。(我知道这几乎就是一段废话,我有什么办法。)关于自我分析,书中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人早期生活的不可忽视,不管愿不愿意她都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我们只能接受,并在这个角度更加容易去分析自己。或许可以找到切入点,来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事业。还记得大二的时候很喜欢看一些关于犯罪心理的电影或是书,当时其实就很惊讶,就是可以说几乎所有的案件都可以从凶手的早年经历中分析,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犯罪心理学中有一种很重要的技术就是犯罪心理画像。犯罪心理画像的完成必然要追寻凶手的心理轨迹的时候,而那时是必然会考虑到凶手的早年的经历。而在对于普通人,我想早年的经历也是对后来的影响是很重大,我也曾经在看完那些书的时候,很随意的分析过自己,觉得挺好玩的,自己觉得从结果看原因倒推回去,看上去很合理,但我也知道这是玩玩而已。总之我觉得从早你那的经历分析自己是比较靠谱的,或许还真能发现点什么。旧组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公司大企业就会全部瓦解。实际上,大公司在瓦解淘汰重组后将比过去更有影响力,其业务范围也会更大。我们要么仍然为这样的大公司工作,要么是与他们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要么就发生买卖关系。【外包】公司不必什么都要大包大揽,而应该将那些其他企业更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外包实现的条件是——【如果自己做这个具体工作所需要投入的资金】—【付给外包来做的钱】=X,如果X大于0,就应该选择外包。在分析外包的时候,我想必须引入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来思考。现在我假设一个公司,它只有ABC三份工作内容,切不可互换也不兼容,ABC的市场价格分别是60.70.80。在假设现在公司准备外包其中两份工作,公司自己做ABC分别只能把成本压低到30.40.50,其他个体业一样。那么公司自己做A,那么公司盈利=(60+70+80)—(30+70+80)=30,同理B,C都是赚30,等于说盈利水平仅和自己的水平创造的成本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值有关,本质就是自己的能力有关,而与专攻哪份工作无关。所以还是只有一点,发现自己的优势,然后就是做强自己。如果外包到极致,就是全部外包,那么我的盈利也就为零。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有付出一些零碎的精力,而我得到的也不是零,而是把几个从认识的人转变成有效人脉。(在全外包的情况中,因为人的自利性影响下我们不可能得到类似的中介费。这时候可能会有管理者的感觉,但管理也是一份工作,如果公司还没有没有管理协调的人,那么着的确是一份可以换取工资的工作,但与这里的假设是全外包矛盾。)当新技术和网络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的热潮渐渐淡去的时候,人们会发现其实新组织也是会面临一些相同的老问题。因为新组织形式的本质是一种更好的激发自利性的发放的出现而已。我们还是需要在计划书中多方面考虑投资方的利益,因为银行、投资家他们绝不会把自己的钱投在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上。当投资问题解决后,要制定销售和广告政策,还要解决仓储、经销等种种实际问题,它们都需要建立物流管理、人员招聘和培训队伍。【创新】书中说——我认为要想获得新的视角和理念,就必须要跳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必须是不是地到陌生的世界走一走,用全新的角度审视问题或者看看新鲜的东西。【其他】这半年书叫《大象与跳蚤》,4颗星,值得一看。在组织和个人的分析里还行。没有写到有效的措施,或者说在写应对措施的时候有点成功学的感觉,有点掉份。

精彩短评 (总计78条)

  •     80岁欧洲老者的手笔,有思想,有启发。
  •     看完后很有收获~~
  •     翻译真的不好。告诉你解决工作和生活矛盾的书,对中国人略有超前。不过,在老迈的中国移动里,是该想一想了。
  •     道不同
  •     非常有哲理的书,值得一读
  •     主旨是未来我们更可能成为一个个自由的小集团,为大集团所外包,这时大集团面临的主要是如何管理好众多小集团的关系及自身空壳策略,小集团面临的主要是如何持续进展及安排好自由的时间同时获得收益。看完这本书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他有一位绝对好妻子,而他是多么爱他妻子,我非常的羡慕他妻子!通过他们我也知道:夫妻可以没有相同的东西,但必须要具备两点:一,互相理解与实践特定的相处方式,即使随时间变化;二,之间有至少一个纽带,无论它是什么。
  •     通篇感觉似乎废话比较多,他给我么描述了一个专业人士,如何掌控自己生活的美好前景,却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总之,要成就大象不容易,要成为跳蚤也不容易。
  •     很经典的管理学书籍~
  •     这本十五年前预测未来走势的书,出版得毫无意义
  •     有点像自传,但又高于自传,将作者关于世界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等观点融入书中,比较容易阅读,不枯燥。
  •     书的印刷看起来很舒服,今天看了一些,内容也很吸引人,引人思考。。。
  •     这本书肯定会火的!!!
  •     大师们的著作,即使不能完全理解,也是很有帮助的
  •     来来去去就那么一两个观点炒来炒去。杯具,还全套买了。
  •     大师对管理生活的解析
  •     这本书在书架很久,今天来到helloworld咖啡馆,再次遇上。给熊妹的信,写了一半,怎么也写不下去。看看书换换脑子〜〜〜 下面这段话,是时隔两年之后: 跳蚤的想法,再次给了我启发
  •     主要介绍书名组织和个人的关系,未来的大概发展方向。组织的基本模式将如何发展,工作生涯的未来将会怎样,书中会有解答。还可以
  •     除了四个工作分类:普通工作,家庭工作,义务工作和学习工作,有点启发人之外,其他的均是个人特例不可复制。且义务工作在四个分类中有点唐突。
  •     不错,就是纸张好像有些薄和粗糙。
  •     指路明灯
  •     金字塔社会必然崩塌为狼牙棒社会,未来属于有一技之长的跳蚤们!
  •     2001年出版,关于新的经济与组织下个体与组织管理的探讨,预言更独立自主的跳蚤式的个人职业方式将愈来愈流行,而过去大象一般集中的组织形态也将随之产生新的变化。
  •     很好的一本书,觉得英文版的应该更精彩
  •     关于组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互联网浪潮下个人的生存方式
  •     书描述了未来二十年的公司和个人的关系,提醒现在的工作者要随时提防公司的变革而给自己带来的下岗,年轻人要真正学到东西,才能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可以看,里面有很多管理方面,人性方面的东西,对自己有很多好处。
  •     ……希望再便宜点吧
  •     服务很好,送货很快,书又便宜。
  •     查尔斯汉迪的书没的说,大师就是大师,好书
  •     不光管理者要看,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值得看。
  •     看来,又想创业有想搞商业研究的矛盾心理,谁都不能免俗,,,嘿嘿
  •     不错,很不错,相当不错。。。
  •     辞职半年了 暂时没找到想做的事 其实这段时间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 以保证不会丧失信心和迷茫 这本书给我一个指引 一份鼓励 更是客观评价了跳蚤的世界 很喜欢
  •     汉迪的一套书
  •     婶推荐的,书中的论证有启发
  •     有可取的想法,总得来说言过其实
  •     货刚刚收到
  •     深入浅出的一本管理书籍。
  •     大象与跳蚤
  •     导师推荐的书,也同样推荐给大家。
  •     未来工作的新趋势,其实现在已经有人开始践行了,这也是我的40岁后要走的路。
  •     作者是“管理哲学之父”,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写的关于个人与组织的未来的思考,偏向于人生哲学多一些,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如果你向往自由职业者,或许也可以拜读拜读。@孙小小爱学习
  •     出在分叉路口,是在大象里做一个螺丝;还是去做一只跳蚤。选择需要勇气,力量
  •     这本书很有意思,学到新的东西,我一边想着自己是跳骚,我的公司是大象一边读着。晚上回家路上,突然看见原来一直经过的加油站竟然是壳牌的!
  •     期待跳蚤取代大象的时代?在微博上,跳蚤活跃度胜过大象。
  •     书很好,质量很好,朋友很喜欢。
  •     正在看,很好的一本书
  •     查尔斯汉迪不愧为管理哲学之父,总能透过平凡的人生洞悉生活的真谛。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大师给了你清晰的答案。
  •     讲述职业的未来趋势,跳骚会越来越多,跳骚与大象的区别,及出现的原因及分析。
  •     对于还未入职场的我来说,有些作者写的体验我还未能感受。不过本书写于2001年,作者对未来的预测还是很准确的,即很多人会从“大象”企业脱离出来,成为“跳蚤”自由职业者。有机会应该读英文原版。
  •     值得购买,慢慢品味,渐渐地渐渐地。。。。。。。。。。。。。。。。。
  •     是湛卢推荐的图书,个人觉得不错很喜欢,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     貌似很复杂的样子~
  •     总体不错,但是前几页字是谁双层的,看的不舒服,而且有一张纸折过了,其他不错
  •     对质量还算满意,内容在看
  •     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不是很枯燥
  •     后面关于婚姻的矩阵挺启发人的。
  •     大师之作,不错
  •     对未来的预测值得深思!
  •     自由个体与大企业的共存之道
  •     一本关于平衡工作和生活,同时又最求个人最大化优势的一本书;视角广阔,用自己亲身经历娓娓道来,指出了个人一种全新的生活工作方式,企业结构管理的新方向;通篇语言流畅,读起来极为顺当,通俗易懂,结构明晰紧凑,但其中的管理理论他只是一笔带过,要想明确的看看得找他以往的书籍了!
  •     看作者就知道这本书的深度了,值得推荐
  •     从汉迪的个人经验和生活出发,说出自己对个人及组织未来的展望,不错。
  •     拿到手,还没看完,看完再评论,初看还行
  •     喜欢湛庐文化出的书
  •     在读,理念很好,不过显得有点繁杂、事务性的描述过多,有点啰嗦。
  •     如果大象是由一群充满激情的跳蚤组成,那该是一个能跳的多么高的大象啊,可惜现在很多大象都觉得自己像个跳蚤。看的有点热血沸腾,选择很艰难,不过总有一天要面对的是整个世界。
  •     很好的管理书箱,对人生的转变有指导。
  •     管理类图书推荐必读的一本著作。
  •     未来的商业社会,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者(跳蚤)来给大型企业(大象)提供专业服务,你,是未来的那个跳蚤吗?
  •     一本与众不同的经济书
  •     虽然经历了相似的事儿,但并没有多少感同身受,也许是设定太平淡吧。一般般。
  •     跳蚤是寄生虫,离开母体就难以生存, 自由的同时是要付出代价的。
  •     送给朋友了。朋友很满意。
  •     管理学的好书,有前瞻性。
  •     一直在考虑如何做只直跳蚤,对于成为跳蚤后的缺乏归属感,书中给了组合式的生活方式这个建议,我觉得很不错。
  •     朋友推荐,bucuo
  •     看看个体与整体的哲学关系,据说是大师之作,看之。 我承认还是有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被标题吸引过来的,整本书必定是自传性质,写的总的架构比较散,还有很大篇幅是对资本主义和联邦制度的讨论,或许作者认为这是大象的引申义吧。虽然如此,里面有很多小的细节还是特别能引起共鸣的,最喜欢的一段讨论是关于创新的,接触更多的事物,到未知的世界去走走,才能重新审视原来的观念,这样子才有可能跳出原来的思维定势去提出更好的主意。恩,是时候出去走走了。
  •     很好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