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一般管理学 > 中国商道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
ISBN:9787509719411
作者:罗家德
页数:188页

内容概要

罗家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籍目录

导 论 中国管理思想的渊源——中庸第一讲 本土管理学存在吗?  一 西方管理在中国的水土不服问题  二 我们已有好的管理实务,但缺好的管理理论  三 关系主义下的中国管理第二讲 自组织  一 本土社会学的观点  二 自组织  三 自组织的形式  四 解释自组织第三讲 关系管理  一 本土社会学观点  二 关系管理:经营信任环境  三 人情困境第四讲 礼法并治  一 本土社会学的启示  二 法、礼之间  三 礼法并治:案例  四 恩、威、德并济的家长式领导第五讲 圈子理论——中国人的工作动机  一 本土社会学的解释  二 从X理论到Z理论  三 C理论   四 C型组织 第六讲 中庸之道治理——层级与自组织的平衡  一 本土社会学的启示  二 自组织作为第三种治理模式  三 市场、政府和自组织间的平衡  四 管理自组织第七讲 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  一 关系内涵的历史沿革  二 关系的动态发展第八讲 中国管理的本质  一 中国的管理哲学——中庸  二 中国管理的特征  三 中西管理哲学的差异第九讲 中国商道研究方法论  一 社会网理论如何研究组织  二 社会网的方法论观点

作者简介

《中国商道:社会网与中国管理本质》内容简介:中国人普遍存在一种“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心理,也可以称之为小农心理,即总是希望能够占到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拥有属于自己的团队和事业,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工作动机。中国人如何看待自身,想过怎样的生活,决定了中国人的心理,发展为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演化出中国人待人接物的互动规则,进而影响了中国组织的本质,也决定了中国管理不同于西方管理的特质。基于西方组织理论产生的一套现代管理,即便在西方社会也有其自身的问题和障碍,被运用于中国社会时,更产生了一系列适应不良的反应。
关系管理的真义是在营造信任与和谐的环境,这有赖于可信赖行为的经营,长期的情感建立与人情交换,关系合约的缔结与维持,在人情困境中守住公平的底线,基于社会的一般道德标准建立小圈子内的良好规范,以及基于规范形成小圈子内舆论监督的环境。
有经济学者主张要用新道德取代旧道德,新道德是市场上的守约道德,旧道德是熟人间的道德。殊不知,人类最主要的关系是情感性的关系而不是工具性的关系。所有道德,孔日仁孟日义耶稣讲博爱,主要都在规范情感性关系,较少涉及工具性关系,而买卖关系更只是人类关系中的一小部分。难道我们希望有一天人与人之间,没有友谊、没有情感,不讲伦理,连婚姻都是买卖关系?

图书封面


 中国商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自此管理学在西方被广为研究,并逐渐成为主流学科之一。而在当今中国,似乎一直没有独具特色的中国管理学流派,也没有非常有名的管理学著作问世。这也就是《中国商道》中讲到的“我们已有好的管理实务,但缺好的管理理论”。其实在我看来,《论语》中很多经典词句,便是中国管理学的精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管理学上解读,就是应该找到君子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带领团队求大同,存小异,遇到问题经过讨论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不会像小人一样固执己见,甚至排除异己。《中国商道》就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网、自组织出发,深入研究《中庸》、《大学》等著作,大量引经据典,用遗产是现代中国现代管理现象,从而总结出中国现代管理的规律。中国管理的主要议题是“关系与社会”,中国人有不可扼杀的自组织愿望,我们不应该回避这种特点,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管理方法,这样再先进的方法也会水土不服,而是应该研究如何发挥优势、规避弱点,更多的让自组织爆发出自己的战斗力。《中国商道》认为中国的管理哲学就是“中庸”,即动态平衡之道,核心内涵是包容差异,兼容并蓄。其目标是永远在各种元素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才能生生不息。中国的管理哲学最怕的是一是过度控制,这会消弭多元的差异,二是缺乏内在的秩序而变得一团混乱。所以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的核心议题就应该是如何既保持系统的内在平衡,让自组织自我管理保持秩序,又保持与整个系统的同一目标,自我协商维持合作,完成组织的使命,而且动态地自我调整,使得系统与外在环境相适应。中国管理学与哲学博大精深,本书不到200页,观点虽然阐释的比较鲜明,却缺乏大量的现实案例以佐证其论点。对于中国传统企业谈论较多,而对于目前不断涌现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的管理学,涉及较,更没有提到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企业如何适应,管理学如何调整等。
  •     副标题是本书的真正表达,大标题有误导之嫌,非在商言商之商,非为商之道,而在述管理,中国式管理。作者将本书定位以通俗性的读物,谦虚之余不乏中肯,确实不太可能成为学术论著。 对于“自组织”的阐述有一定的道理,但完全来说中国传统的无为而治,以礼治则有失偏颇。最为典型的汉初文景之治至武帝的道儒之争,最终是儒占了上风,虽然众多史家皆言帝王所行之术是表行儒家,暗藏法家,但结束休养生息的无为之治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对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界,其如何治不在国家24小时监控之下,有失标准和乱法,或民风淳朴以礼为治也未可知。中国之礼法终究是并存的,郡县制及各层级制度没有法是行不通的,礼居其次。礼居主导止于周,故身处春秋时代的孔子才说礼崩乐坏。在一定意义下守礼者必不犯法。 另一说家天下可谓道出了帝国王朝的根本。王立群老师之大风歌中提到了这一点。另外雷国平有一篇《由刘邦“雍齿封侯”谈组织惩罚管理的SHCPE模型》,诸如此类,在历史的探讨中对于中国的组织管理大有探旨发微之力。 作者对关系网图的绘制似曾相识,原来是在李宗吾的厚黑学中可见一斑。这一点说得对极了,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关系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人和事,小到一户的家长里短,大到官员的腐败贪污,近到身边诸事,远到古之党争,错杂复杂的关系网,左右着一些事件的处理方式,甚至于摆布一个人、一群人、一国人的命运。对“人情”的描述可谓精辟,这个本是不好言表的东西,被作者轻易的道明了,不简单,这也说明他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有句话讲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单一属性,怎么会影响命运呢?无非是放置在社会大环境中,这种性格对关系运作的作用力,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中国的学问何其复杂。中国人聪明,所以帝国管理奉行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啊。 其实书中不全是一家之言,有多方引论,并且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威恩德论,这就使作者的思想不突出,浅尝辄止,看不过瘾,但相比于成君忆的《带好你的兵》强之百倍,从中国传统中研究出管理大义,历史的真实度是首要的,否则什么都别想厘清,更有可能南辕北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起来个人认为此书好在不深奥,好在有思想有脉络,好在有益的正确的探寻,商界中对于市场的占有曾有句话,市场是大海,我们取其一瓢足矣,套用过来,中国传统是大海,我们能取一瓢好用,足矣!
  •     谁说中国无管理?评《中国商道》一谈起管理,我们就说的更多的是西方管理,什么泰勒的科学管理,福特的流水线作业,甚至还会说起日本管理,什么松下幸之助、索尼、稻盛和夫。但我们很少谈及中国管理,或者很多人在谈及中国管理的时候能说出来的很少。最开始提及“中国式管理”的是台湾学者曾仕强,他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后来很多学者也加入其中,以至于我们能在很多的培训课上听到培训师大谈“中国式管理”,在《中国商道》中,“中国式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课程,列入了学者研究的范畴,进入了大学课堂,这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总结和研究,将是一个大大利好的消息;书中从社会网的角度去阐述中国管理本质,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立意,使得我们队中国管理有更深入一层的理解:哦,原来在中国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也有它的存在意义啊。中国管理是什么样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其中还有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等多个达到世界顶峰的文明史,其中的管理应该值得借鉴吧;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中国企业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应该有很多的心得了吧;近年来国学热此起彼伏,把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应该能有很多管理方面的总结吧。《中国商道》从中国人的心理分析入手,透彻分析了人情帐、面子、关系网等共同营造的社会网,指出了中国社会本身就是要一个关系社会,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是“从人出发,以自然系统为主、理性系统为辅”的管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封建社会“上层级下网络”、“皇权”与“绅权”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自组织”模式下中国管理的有效性和强大生命力。对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的分析研究非常契合我们的理解,也让我们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现状和日常人际交往有了更深的理解,精彩之处不禁让人拍案叫绝。中国社会本身就是“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说,书中最精彩的应该就是第三张“关系管理”。对于中国人待人的“双重标准”,作者是这么说的:中国人行为的特色是,对圈内人是一种行为模式,对圈外人则是另一种行为模式,随着情境的不同而有变化。而对于人情帐的特点概况就更为妙了:第一,它不能清帐;第二,它是高度互惠底下有高度的资产专属性,即针对对方需求提供特定服务;第三,人情帐不能讨价还价,不能明码标价,不能说清楚;第四,人情帐欠与还的范围不所不包,钱、权、知识、面子、声誉与情感支持都可以变成人情,等等。而对于关系管理方面,作者同时还提出很多问题让读者继续思考也研究,相信也是作者进一步研究“中国商道”的课题吧。时至今日,我们对于中国商道仍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也希望对于商道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道可道,非常道;中国商道,不在商,而在社会网之道。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正在读,说教成风太多
  •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以及法约尔(H*Fayol)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16年)为标志。自此管理学在西方被广为研究,并逐渐成为主流学科之一。而在当今中国,似乎一直没有独具特色的中国管理学流派,也没有非常有名的管理学著作问世。这也就是《中国商道》中讲到的“我们已有好的管理实务,但缺好的管理理论”。
      
      其实在我看来,《论语》中很多经典词句,便是中国管理学的精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管理学上解读,就是应该找到君子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带领团队求大同,存小异,遇到问题经过讨论能够达成一致的意见,而不会像小人一样固执己见,甚至排除异己。《中国商道》就是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网、自组织出发,深入研究《中庸》、《大学》等著作,大量引经据典,用遗产是现代中国现代管理现象,从而总结出中国现代管理的规律。
      
      中国管理的主要议题是“关系与社会”,中国人有不可扼杀的自组织愿望,我们不应该回避这种特点,生搬硬套西方国家的管理方法,这样再先进的方法也会水土不服,而是应该研究如何发挥优势、规避弱点,更多的让自组织爆发出自己的战斗力。
      
      《中国商道》认为中国的管理哲学就是“中庸”,即动态平衡之道,核心内涵是包容差异,兼容并蓄。其目标是永远在各种元素之间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才能生生不息。中国的管理哲学最怕的是一是过度控制,这会消弭多元的差异,二是缺乏内在的秩序而变得一团混乱。所以中国管理本土研究的核心议题就应该是如何既保持系统的内在平衡,让自组织自我管理保持秩序,又保持与整个系统的同一目标,自我协商维持合作,完成组织的使命,而且动态地自我调整,使得系统与外在环境相适应。
      
      中国管理学与哲学博大精深,本书不到200页,观点虽然阐释的比较鲜明,却缺乏大量的现实案例以佐证其论点。对于中国传统企业谈论较多,而对于目前不断涌现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的管理学,
  •     好 具有实践意义,对工作、生活帮助很大
  •     副标题是本书的真正表达,大标题有误导之嫌,非在商言商之商,非为商之道,而在述管理,中国式管理。作者将本书定位以通俗性的读物,谦虚之余不乏中肯,确实不太可能成为学术论著。

    对于“自组织”的阐述有一定的道理,但完全来说中国传统的无为而治,以礼治则有失偏颇。最为典型的汉初文景之治至武帝的道儒之争,最终是儒占了上风,虽然众多史家皆言帝王所行之术是表行儒家,暗藏法家,但结束休养生息的无为之治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对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界,其如何治不在国家24小时监控之下,有失标准和乱法,或民风淳朴以礼为治也未可知。中国之礼法终究是并存的,郡县制及各层级制度没有法是行不通的,礼居其次。礼居主导止于周,故身处春秋时代的孔子才说礼崩乐坏。在一定意义下守礼者必不犯法。

    另一说家天下可谓道出了帝国王朝的根本。王立群老师之大风歌中提到了这一点。另外雷国平有一篇《由刘邦“雍齿封侯”谈组织惩罚管理的SHCPE模型》,诸如此类,在历史的探讨中对于中国的组织管理大有探旨发微之力。

    作者对关系网图的绘制似曾相识,原来是在李宗吾的厚黑学中可见一斑。这一点说得对极了,在当今社会中这种关系理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人和事,小到一户的家长里短,大到官员的腐败贪污,近到身边诸事,远到古之党争,错杂复杂的关系网,左右着一些事件的处理方式,甚至于摆布一个人、一群人、一国人的命运。对“人情”的描述可谓精辟,这个本是不好言表的东西,被作者轻易的道明了,不简单,这也说明他是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有句话讲性格决定命运,性格是单一属性,怎么会影响命运呢?无非是放置在社会大环境中,这种性格对关系运作的作用力,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中国的学问何其复杂。中国人聪明,所以帝国管理奉行民可以使由之,不可以使知之啊。

    其实书中不全是一家之言,有多方引论,并且占据了一定的位置,如威恩德论,这就使作者的思想不突出,浅尝辄止,看不过瘾,但相比于成君忆的《带好你的兵》强之百倍,从中国传统中研究出管理大义,历史的真实度是首要的,否则什么都别想厘清,更有可能南辕北辙。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结起来个人认为此书好在不深奥,好在有思想有脉络,好在有益的正确的探寻,商界中对于市场的占有曾有句话,市场是大海,我们取其一瓢足矣,套用过来,中国传统是大海,我们能取一瓢好用,足矣!
  •     谈起管理, 一般都认为中国本土都是没有管理的,只有乱,关系问题将管理扯得千丝万缕。本书的作者似乎要从社会学的观点和管理学的观点来探究究竟中国的文化适合管理吗?
    在没有谈起管理前我们来看看历史。在清朝中期时,面对内部纷乱、外国侵扰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奋起反抗,这些人最后成功的对清朝起了一个续命的作用,这些人被称为中兴名臣。而在这之中就有一个人十分耀眼,这个人就是曾国藩。曾氏当年从本土湖南带出一支湘军。而这支湘军战斗力非常强,强到什么程度,就是当年太太天国叫曾国藩叫“曾妖”,而曾国藩还有一个名号叫“曾剃头”。为什么他的兵有这么好的战斗力?他又是如何管理他的团队的?曾一个传统文人又如何成得了中兴名臣?

    当年曾国藩同样没有学习外国人的管理技术,他又是如何达到这个的?他同样运用到中国传统的文化,他知道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支撑点,比如一个人如何来带,应该带什么样的人。一般都是湖南人,而里面要是有一个非湖南人,一般在里面都会有明显的距离感,这就是乡缘,更有一些兄弟上阵、父子上阵的人,他们就是靠这样的兄弟关系与父子关系把队伍逐渐状大的。可是为什么现在的商业不能了呢?问题出现在哪里?

    再来说一说现在台湾有一个著名的管理方面的大师也姓曾,他就是曾仕强。曾先生试图从文化层面上来揭开中国式管理,他的著作虽然看过,但看到本书时,我仍觉得他研究的现象多而此书却试图从理论上对中国式管理进行梳理,进行背后的深度挖掘。本书从中国文化发展上对中国式管理进行了一个简单梳理,并分析中国管理的特征,诸如自组织、关系管理、诚待天下以团队建设、礼法并治、动态平衡。作者这些都进行了深度的解读。

    比如谈到动态平衡,我们中国讲求不偏不依,讲求中庸。这里有许多人会误解中庸就是没立场,其实不然。再来看看西方,西方几乎没有动态平衡的这点。比如08危机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到位。为什么呢?难道美国人不知道可能会出问题吗?其实知道,但是他们习惯了自由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也同样是自由的,可是这个自由有时过度就会成发生灾难性事故。所以西方人与东方人的文化上还是有更大的区别的。这点是我们管理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说到东西方管理的差异,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有中国特色的XX”,我觉得这个“有中国特色”这几个字的意义非常重要,为什么呢,这就是叫实事求是,要因地因时制宜,管理与做事都是这个道理。
  •     谁说中国无管理?
    评《中国商道》

    一谈起管理,我们就说的更多的是西方管理,什么泰勒的科学管理,福特的流水线作业,甚至还会说起日本管理,什么松下幸之助、索尼、稻盛和夫。但我们很少谈及中国管理,或者很多人在谈及中国管理的时候能说出来的很少。最开始提及“中国式管理”的是台湾学者曾仕强,他是指以中国管理哲学来妥善运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并充分考虑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以心理行为特性,以达成更为良好的管理效果。后来很多学者也加入其中,以至于我们能在很多的培训课上听到培训师大谈“中国式管理”,在《中国商道》中,“中国式管理”已经成为了一门课程,列入了学者研究的范畴,进入了大学课堂,这对于中国式管理的总结和研究,将是一个大大利好的消息;书中从社会网的角度去阐述中国管理本质,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立意,使得我们队中国管理有更深入一层的理解:哦,原来在中国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力”也有它的存在意义啊。

    中国管理是什么样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其中还有汉唐盛世、康乾盛世等多个达到世界顶峰的文明史,其中的管理应该值得借鉴吧;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中国企业经历这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应该有很多的心得了吧;近年来国学热此起彼伏,把我们的传统经典文化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应该能有很多管理方面的总结吧。《中国商道》从中国人的心理分析入手,透彻分析了人情帐、面子、关系网等共同营造的社会网,指出了中国社会本身就是要一个关系社会,中国式管理的本质是“从人出发,以自然系统为主、理性系统为辅”的管理。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封建社会“上层级下网络”、“皇权”与“绅权”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自组织”模式下中国管理的有效性和强大生命力。对与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的分析研究非常契合我们的理解,也让我们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现状和日常人际交往有了更深的理解,精彩之处不禁让人拍案叫绝。

    中国社会本身就是“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说,书中最精彩的应该就是第三张“关系管理”。对于中国人待人的“双重标准”,作者是这么说的:中国人行为的特色是,对圈内人是一种行为模式,对圈外人则是另一种行为模式,随着情境的不同而有变化。而对于人情帐的特点概况就更为妙了:第一,它不能清帐;第二,它是高度互惠底下有高度的资产专属性,即针对对方需求提供特定服务;第三,人情帐不能讨价还价,不能明码标价,不能说清楚;第四,人情帐欠与还的范围不所不包,钱、权、知识、面子、声誉与情感支持都可以变成人情,等等。而对于关系管理方面,作者同时还提出很多问题让读者继续思考也研究,相信也是作者进一步研究“中国商道”的课题吧。

    时至今日,我们对于中国商道仍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也希望对于商道有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道可道,非常道;中国商道,不在商,而在社会网之道。
  •     质量很不错,快递也很快。不错
  •     中国商道离不开关系,离不开人情。
    中国人滴心中都有一本人情账。人情账滴特色在于:第一,它不能清帐;第二,根据需求提供特定服务,实际意思上高度互惠;第三,人情帐不能讨价还价,不能明码标价,不能说清楚;第四,人情帐欠与还滴范围无所不包,钱、权、面子、知识、声誉与情感都可以变成人情。人情帐当然没有明确滴年限,但却是越长越好,双方对其中滴权力和义务都心知肚明,往往配合默契。
    关系经营是分几个层次滴:拉关系是最低层次滴关系经营;较高一级滴是‘摆平’各方关系,既能将各方面利益都安排妥当,让相关各方都有得利;再高一级滴层次是建立长期滴人情交换;更高一级滴层次是拥有共同滴价值和目标,设计出双赢/多赢战略;最高层次是‘我’无为而关系自来。
    某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间的事,异常复杂,在林林总总的背后隐藏着“世理”,人在世上活,如果要活得好些,是需要去洞察明了其中的“世理”的,在这方面,学问可大了去啦!对于“世事”只有深入地去看,去分析,去探究,方能达到“明”的状态,明世理才是真正的长学问。如果混混沌沌地在世上混,处事不认真,遇到问题不深究,当然也不会有学问的。同样,“人情”也是需要讲究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要与人打交道的,人与人之间总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有复杂的利益关系,还有很微妙的各种感情关系,有亲情、爱情、友情、嫉妒之情、敌视之情等等,人与人相处,如果要相处得好,“知情”是很重要的,只有“知情”方能“达理”,在合情合理的状态下,才算是“人情练达”。
    通世事,识人情,善“洞明”,能“练达”的,并不一定是有学问的,能写文章的。读书多的人往往懂“事理”而不懂“世理”,执着坚持事物的合理性,不知道人间世故的复杂性,认准个“死理”,常常是到处碰壁,甚至撞得头破血流。富有书生意气的人,常常抱着“有理走遍天下”的信念,雄纠纠气昂昂地往前冲,结果,遇事常是剪不断理还乱。不少读书人讲真情,不通人情,直来直去,我行我素,真诚待人却不懂得讲究方式,坦率处事却不知注意策略,总有那么点“书呆子气”,对人情世故,不会去“练”,更谈不上“达”,不像那些老于江湖,深谙社会的人那样,能处事波澜不惊,遇事隐而不发。高人在讲究“事理”时能有些方法,在坚持真理时能有些策略,在真诚待人时能懂些“人情”,在给人以真情时能有些练达。
    曾经有一件经典滴台词是这么说的: “关系这个东西啊,你就得常动。越动呢就越牵扯不清,越牵扯不清你就烂在锅里。要总是能分得清你我他,生分了。每一次,你都得花时间去摆平,要的就是经常欠。欠多了也就不愁了,他替你办一件是办,办十件还是办啊。等办到最后,他一见到你头就疼,那你就赢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本书道理讲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只是觉得不够生动,具体事例较少,大多是术语和书面词汇,讲解论证。感觉像是讲解商道滴‘高山流水’亦或是‘阳春白雪’。尽管如此,作者谈古论今、学贯东西滴大气还是颇值得顶礼滴。
  •     标题挺大的,但是内容没有标题那么吸引人。很多地方就是点了一下,觉得说得不透。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挺有启发的。
  •     一本探索中国关系网的好书。
  •     书中关于圈子理论的论述太精彩了,以前我们只知道中国人讲圈子,但是只是一些很模糊的概念,书中把这些概念理的非常清楚,让人受益匪浅
  •     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一波波东学西渐的浪潮,西方式管理,日本式管理的引入和发展也进入了反省和变革的时代。那些在中国本土实践呈现水土不服的问题的管理学理论,以及是否能从老祖宗的知识库里寻找真正适合本土的中国式管理哲学,也渐渐进入中国商道的研究者视野。如本书作者再提中庸之道,认为中国管理的本质是自组织、网络结构以及关系管理----核心也即“放、诚、平衡”。

    关于中国式管理,最早的提出者应该是台湾学者曾仕强。针对当时一些“管理不分国界,不需按照文化区分,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提法而提出,更多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行为特性考虑的管理思想,这也是根植于儒家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本身的需要。

    相比欧洲人的个体主义,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中国人则显得非常关系主义。“关系”“靠关系”之类的词提起来,也曾作为贬义词出现。因为关系的不确定和暧昧性,有人也说中国没有管理学。中国人的关系能不能上台面成为系统的管理学?打上“中国特色”的管理,还是不是管理学?这些都非常考究中国人智慧。

    老子说过“无为而治”。依据此,作者引发了“自组织”的概念:基于自愿或不可分离的关系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即基于信任的组织建立。优点:信任的氛围。缺点:内外有别的差别对待,人情。解决方案是:礼法并治,即恩威并济。在我看来,这种自组织的核心是一个有人望的管理者,管理者的崩溃,自组织即自解体。自组织的提法也只适合那种小型团队,作坊等。人多情面复杂,管理者常有照顾不到,这时的自组织慢慢会变成散漫的个人主义。

    此外,管理学中所有的管理理论皆是出于人性的假定,并从非此即彼的人性假设进化到以马斯洛的人的需求为依据的管理理论。比如文中提出的C理论,即追求归属感的管理。这时对管理者的要求即为“诚意、修身、齐家”----诚:树立价值观和愿景;修身:塑造企业文化;齐家:平衡关系。于是在联系实际的各种管理主体的分析之后,回到原处还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全书围绕中国人的关系哲学,纵向横向对比分析现今的各种管理学现象,试图结合社会学,网络学,生态学等方面寻找更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为中国商道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无论怎么说,当管理学中加入更多的“人”的元素和原则,加入更多文化历史背景的考量,这样的管理才会真正圆通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了不在现实中让 “以人为本”的口号成空话,人治的根本还是了解人本身。

    求大同而存小异,很显然,中国商道的探索之路仍将继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