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陈述》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市场 > 完美陈述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229003562
作者:[英] 乔恩·斯蒂尔
页数:251页

用专业心态来陈述

用手机读本看的书。看着的时候,我一直将很多建议去应对自己的生活中很多细节,有自己失败的地方,也有别人对我的陈述很失败的地方。关键不是陈述的方法论,而是陈述时候的态度。有时候,不管是面对客户、面对老板、面对朋友、还是爱人,陈述,需要用用专业心态来对待。

完美陈述,一次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心灵召唤

大声说话工具书。作者是一位广告公司的竞标人才。并非想象中的口若悬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一口一句良言,条理清晰,逻辑扎实,又极富张力和表现力地,煽动魅惑你拍板决定。与听众相互作用,与听众感同身受,潜移默化中盗梦空间般地将成型的观念植入他们脑中。最成功不过这样。反观现实,我们往往太一味去追求自己的意愿,而把最主要的接受者摆放一边。用一页页ppt,一行行生硬的文字把对方愣生生框死。失去乐趣,失去关注,失去认同。如书里辛普森案中的女检察官,哪怕铁证如山,都奈何捍不动陪审团的最终选择。在个人意志如此独立的今天,信念式的一致行动,已然不那么简单。陈述,被赋予了一层更高境界的要求:一次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心灵召唤。称其为案头工具书,因为他指出错误,道明原因,又引导方法。外加上或大或小的相关案例,索引性强大,操作性便捷。以听众为导向,一个灵感,充分的准备,反复排练,再到临场发挥。期间,视觉轰炸不过2秒。而怎样使之认真地聆听与思考,才是真正至关重要的事。听你讲话,而不是抬头盯着ppt!1. 陈述时,你并不一定要让自己做到完美无缺。只要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完美,就已经足够了。2. 我们更期待的一种反应,“你真的让我想到很多东西”或是“你改变了我的想法”。3. 你的目的是让听众和你共同完成陈述。“用奶酪给捕鼠器下料时,不要忘了给老鼠留个伸嘴的地方”。4.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听众的感受和偏好,不了解你对他们进行陈述的原因,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听你做陈述的原因,就肯定不会有成功的陈述。5. 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正确和优秀并不一定总能给我们带来成功。6. 人们并非总是依据合乎逻辑的证据进行决策。某些次要的决策,甚至依赖于情感因素以及决策的文化背景。7. 节省精力,把能量用到更重要、更关键的问题上吧,因为一味讲述那些人人皆知的东西,然后去反反复复地证明自己,只能让所有听众都认为你确实觉得他们非常愚蠢。8. 至少在表面上看,你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符合正在倾听你的人的利益。9. 在新业务推介中,如果你让自己的听众感到抑郁烦闷,你就已经失去了这笔生意。10. 听众永远也不会听你说什么,他们只听对自己有意义的东西。要为他们留下足够的点,让他们融入你的设计。11. 把眼前的问题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联系到一起时,实际上,就是在下意识地诱导客户做同样的事情。12. 创造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发明过程。相反,它只是一个去繁就简的过程。13. 我们的渴望与信心无坚不摧,它能感染到每一个人。14. 制作陈述稿的5个步骤:(1)充实头脑,过滤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各种公开信息资料和自己的亲身经历,组收集一般性只是,并以此对照自己对产品和人所了解的具体知识)(2)延展触角,全面感知素材(3)适当放松,等待灵感来临(4)整理思路,提炼加工创意(5)拟定文稿,做到流利陈述(创作一个陈述稿,意味着书写一部完整的故事书15. ppt在绝大多数陈述中的使用中,只能扼杀陈述人的活力,让他们的思维停滞,进而抑制听者的思维。16. 柏拉图:过于关注表面化的文字符号,却忽视了事物的本身。17. 完善陈述的最佳方式,把陈述材料与听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用精彩的内容去吸引他们的参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视觉手段让观点更加突出,用紧张曲折的情节让你的故事更引人入胜。

你是手机、网络症候群吗?

在中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据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11月,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达到6.8834亿。同时还在以1.01%每月和17.51%每年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无可非议成为全球最大移动通信市场,中国手机用户已经超过全欧洲国家手机用户总和。偶尔走在街上,你会发现就连街边的乞丐也有手机。与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相似的网络联络工具也开始疯狂的增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几乎所有使用互联网的人都有一个能与他人取得联系联系方式,电子邮件、QQ、MSN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即时通讯软件,还有很多因为共同喜好而集结在一起的web2.0网站的账户。所以只要你使用互联网、手机,人们就可以通过“人肉搜索”毫不费力的找到你。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这种联络。你总是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坐公车时,大家都埋头对着手机;上班时盯着QQ、MSN,它只要一闪,你就马上点击;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邮箱,只要一有新邮件就马上回复;联络工具已经淹没了我们的生活,有时候甚至主宰着我们的生活。对于越来越忙碌的工作,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天的时间似乎永远不够用,而工作似乎永远也做不完,因此,我们开始习惯把工作带回家。于是,我们的正常社交生活就会在这些毫无计划和准备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之中,变得支离破碎。回想一下,你每天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不是打开电脑。自从你开始用电脑,你已经有多久没有用笔记本写过日记了,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了;当你登录QQ或是MSN是不是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点击以及回复那些不断闪动的头像;当你正在写一篇文章或是酝酿接下来要展开的陈述稿时是不是会被突然来的电话打断思路,诸如此类。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广告界顶级的“陈述教练”乔恩•斯蒂尔所著的《完美陈述》中提到为完美陈述创造思想空间,你要做的事情就是“砸烂你的黑莓手机”。的确,无论是在陈述准备还是在其他的工作中,“黑莓”之类“信手拈来、随手使用”的技术、移动电话或是计算机,让我们在需要聚精会神的时候却心不在焉,即使机器本身并没有打扰我们,我们的大脑似乎也会随时准备休息,而无法把精神集中到手中的任务上。我们对联络的迷恋,对移动电话、电子邮件、QQ、MSN等联络工具的沉溺,也许是一种永远都无法根治的痼疾。但是在《完美陈述》一书中,乔恩•斯蒂尔提出“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真正学会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被手机、电子邮件等联络工具控制我们。乔恩• 斯蒂尔提出,为了更好的控制我们的生活,给思想创造空间和时间,保持自己的健康快乐有7个要遵循的要点。我在此特别提出的是其中的“不要让任何事情干扰你的思路”。我想对于此点大家会感同身受,正在写一篇文章、准备即将到来的会议或陈述时,一通电话,或是正在闪烁的QQ、MSN头像就把原来的思路还有节奏打乱了。对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关闭手机,关闭所有的即时通讯软件,最好关闭电脑,拿出你的笔记本或是一张白纸,在门上贴出“请勿打扰”的字样。陈述的思路和内容的质量就完全取决于你的创作原则,以及你在创作过程中是否做到心无旁骛;假如你的创作过程经常被外界事物打扰,最终的作品很可能支离破碎,缺东少西,遗漏很多关键性的环节。不仅如此,频繁地使用文本信息和电子邮件已经开始危及到我们的健康。惠普公司最近进行的一次研究表明,长期频繁使用文本信息和电子邮件对大脑产生的副作用,几乎相当于同事吸食2支大麻或是整夜失眠带来的影响。我猜想,它的副作用尽管不止于此,但是从总体上恐怕也不会差很远。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经常按手机键或是敲击计算机键盘,甚至仅仅是经常性地查阅电子邮件,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智力下降10个点左右。如果你觉得没有移动电话或者没有网络你就会抓狂的话,那么表示这些“东西”已经开始控制你的生活,我建议你尽量减少与移动电话和网络的接触,每天对使用计算机以及移动电话的时间进行控制。有条件的话出去旅行,把电话只告诉那些真正了解什么才能算得上紧急情况的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你和朋友、同事乃至家人的唯一联系,就应该是一张明信片,让他们知道,你在这过得很好,还不算太想念他们。

《完美陈述》感受及笔记

感受主要阅读了前6章,因为后来说的团队陈述和环境,能用在的机会不多,就忽略了。这是一本讲道的书,是指点方向的,而不是说具体你应该如何如何。和我阅读前的预期差距还是挺大的。但这本书还是有不少亮点,挺引人思考的。0)本书最重要的想法就是:你不一定要追求完美,只要比对手做得好就行。想到这一点,很多事情的处理上都会轻松很多,因为承认事情总是繁杂的,你只能做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解放自己的最重要第一步。1)把陈述作为沟通,这样就和涉及到如何把你的思想传递给听众的问题,还是老问题:首先要思考听众想得到什么,而你又想推销什么,确定目标以后,就是寻求正确表达方式了,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就是要让听众从脑干到小脑都接受你,诚恳,互动,聆听,这些都是必需的。最后就是要让听众有行动的欲望。2)文章中再次提到热情,热情如此重要以致于可以感染到别人。首先要相信它,如曾哥~3)文章中最大一个亮点,就是关于“联系越多 智慧越少”,这正是我觉得很困惑的地方,在写这个笔记的时候,竟然上了2次开心,翻阅了3次微博,思路被打断这么多次,思路连续会让你有继续写下去干下去的兴趣,而一旦打断,要重新开始,就要磨蹭了。如何严格控制这些干扰,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手段也就是两个:a)把通知的机制去掉,实时的干扰,如邮件通知,更新通知;b)自我保护,只在规定时间内去查阅这些邮件。文章提到的两种错觉分析也很到位:并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并不一定需要快速反应。4)创造是去发现原有元素的内在联系。5)陈述的步骤:过滤收集,达到60~70个点的规模,然后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时候你可以把点的联系找出来,看看各种组合方式,如果卡住的话,不要管它,先让它保持不完美,继续下去,完成材料的表达,放松一下,然后找到你的陈述灵魂、主题,其实就是把之前的工作串联起来,基本框架已经有了。最后,润色一下,流利陈述。我自己感觉,表达出来那一步很重要,在收集很多信息后,会觉得东西很大,要说的东西说不完,这时候表达出来,看看到底点和点之前的关系,它们一起说了什么,有个整体把握后,对后边几步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笔记1)你并不一定要让自己做到完美无缺,只要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完美,“黑熊的故事”2)他们的错误在于,拿着自己的正确去比对客户的错误。3)对对方的言谈表示极大的兴趣,绝对是一个非常稳妥的策略4)错误:以演讲代替沟通5)”正确“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我们最需要的,是成功。6)把观点传递给别人,并不等于别人相信你的观点,即使相信,也不代表着会转化为行动。(理性接受,并不代表感情上接受,或者愿意接受),如戒烟,如陪审团对律师的态度。7)错误:“晓之以理”但从未“动之以情”8)技巧:与听众充分互动,确定简洁的主题,出奇制胜,充满激情,满怀信念9)简洁明了的想法,往往比复杂深邃的理论更有影响力。10)在他们身上似乎永远不乏热情,而且那种热情让人难以抗拒。11)陈述者对自己的观点笃信不已,他们坚信自己是正确的。12)完美陈述的要素:了解听众,剖析能力,简洁,说服力,创意,生动。13)最好的解决方案只言语建立在事物本质基础上的理性分析,以非线性的脑力,把不同的事项以创造性的方式结合为一体。(创造可以很简单:整合原有要素,揭示其内在联系)14)即使人们理解并接受我的观念,但未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15)步骤1:充实头脑,过滤收集到的信息- 对任何一项任务,最初只能了解其中5%,另有15%,是我们自知尚未了结的信息,而其余80%是我们自以为知道,但实际不知道的信息。(其实就是两次2:8原理,20是知道的,其中又有4是知道,16不知道)- 要描绘特定的场景,创造自己心中的人物(想想《在线为王》的例子)- 一般性知识(用户、市场、现实、事件,持之以恒)vs 具体知识(产品,陈述收集)- 数据量:60~70张便条16)步骤2:延展触角 全面感知素材不用担心表达方式,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想法表达出来。17)步骤3:适当放松 等待灵感来临烦恼抛诸脑后,消遣一下18)步骤4:整理思路 提炼加工创意有自己的灵魂,留下观众想得到的东西19)拟定文稿 做到流利陈述20)联系越多 智慧越少伦敦大学研究发现,经常按手机按键或是敲击计算机键盘,甚至仅仅是经常性地查阅邮件,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智商下降10个点左右。注意力缺失特性,它并不是一种神经性疾病,而是一种因工作方式不当造成的习惯。第一种错觉是,如果我们无法通过管理时间,去做每一件应该去做的事情,这就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哈里维尔提出的第二种错觉是,在当今的商业世界里,假如我们不能迅速地建立起联系,整个世界就会因此而崩溃。不把工作带回家,学会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电子邮件查阅控制:第一件事,午餐之后,下班前的一个小时内21)PPT,我的理解是很难达到陈述里的排比,还有推进,如何让听众受你的思路影响,而不是PPT影响。思路的推进需要想象思考的空间,而PPT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http://www.globrand.com/2010/343678.shtml

Two important points

阅读此书时有很多时候我看的很快,因为讲的都是大家其实已知的道理。但有两点,是我想记录下的。一是122页开始的“学会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空间”。1.控制就意味着把生活和工作分开2.控制就意味着爱护自己的大脑我爱我的大脑啊,所以要学会保护它啊,只有控制自己的言行,合理地安排生活,也在保护大脑啊。此时,瞬间让我再次提升shedule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3.控制意味着永远不要把工作带到假期中4.控制就意味着不要让任何事情干扰你的思路5.控制就意味着防止工作中断6.控制就是为思想创造一个空间7.控制还意味着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所有人二是关于Passion。在做任何推介之前,都需要真正的passion去激励自己,才能够做出具有创意有感染力的推介或产品。你要真心去喜欢,才会去研究市场、客户、做调研,然后大家一起头脑风暴,然后才会有火花。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会训练自己做presentation的能力,于是模仿那些优秀的案例分析ppt,套用各种分析工具,做得看上去很有逻辑的样子,但是,这真的能达到我们的目的么?陈述的目的是让对方能够认同我,而不仅仅是分享自己个人的观点,对么?那么,我们只是生搬硬套麦肯锡的ppt模板,真的能达到陈述的目的么?想起来,这样做最后往往让听众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华丽的ppt中,而不是陈述内容中了。而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去陈述,不是需要fix on the stable template,不是一定需要运用大量管理咨询工具,而是需要真正将自己融入到这个产品或者市场中,去了解,去感受。skill 终究只是skill,不是content, the core of the presentation.

科学和艺术,哪一个更厉害

非常赞赏书名中的“~!@!的艺术”看完书,体会到“科学和艺术,哪一个更厉害?”人们常常是言行不一的,他们的语言总是符合科学客观以及仁义礼智信的一面,因为大家都不想被人看成一个不科学的人,一个不符合仁义礼智信的人。实际上呢,很多人说他选择孝顺,但是在事业的贪欲或其他原因前,真正从行动上接受孝顺父母的人有多少呢,还有有些人想着要经济点生活,准备去买个实惠经济的洗衣机,但是呢,服务员的鼓吹,豪华洗衣机的手感,都让一个本身以经济为主的人买回一个豪华洗衣机。此外那些吸烟者其实有多少想着戒烟,却成为言行不一的代表呢。所以,人们在主观上表象上是表示要接受科学的,实际上,受一些感官的刺激,一些冲动,从行动上,在最后的结果上,他们都会去接受另外一些观点,这些观点已经不在乎是否科学,在乎的是是是否艺术。科学和艺术哪一个更厉害,其实是艺术。其实无论是一场推介,或是一次表演,或是出售或是其他,作者教会我,把他们当艺术来看,而非死板的科学来看,你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加大。

评论完美陈述

引用案例的部分稍显多了点,对于失败陈述的种种原因解析的很彻底。


 完美陈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