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日本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拯救日本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806619476
作者:吉莲·泰特
页数:273页

内容概要

吉莲·泰特,专攻社会人类学。前苏联崩溃的那个秋天,她正在中亚各国实地工作,并在那里成为新闻记者。之后,她在《金融时报》内逐步提升。出任《金融时报》驻日本记者站主任前,她负责经济方面的报道。现居伦敦。

书籍目录

致读者
前言
序幕 来自肯塔基的孩子
大事记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武士银行家
第二章 夭折的改革
第三章 金钱的疯狂
第四章 亿万日元富翁
第五章 泡沫破裂
第六章 高桥的报复
第七章 大野木的选择
第八章 瑞士人的豪赌
第九章 替罪羊和种子
第二部分

作者简介

作为世界经济气象的一个重大部分,邻邦日本的经济情况一直是值得中国人密切关注的对象。关注者除了经济领域的研究者,还包括为数不少的对日本经济崛起和下跌都感到惊奇的人。随着坏账和权钱交易事件不断被揭露出来,日本金融界特别是银行逐步暴露。本书描写的是一场悬系国家命运的赌博,一个关于挽救带有武士道传统的日本金融界的故事。前《金融时报》东京记者站主任吉莲·泰特以小说的形式直逼真实人物事件,情节跌宕、节秦强劲,

图书封面


 拯救日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以华尔街基金收购长银银行为主线,讲述了日本80年代至今跌宕的经济和金融历程。它谈到的许多问题比较专业,已经超出了笔者的把握程度,技术性问题因此撇开不谈。这里说几个印像深刻的地方。日本的文化令人难以理解但又引人入胜。这种文化对日本产生了诸多影响。例如它强调和谐和团结的企业间关系,使得日本银行在面对一个虚弱的客户的时候,不是要收回贷款,反而要继续注资。因为他们看重的是与客户的长久关系而不是经济效益(??)。还有由等级制度和精英阶层组成的大藏省,被员工视为家庭的企业(有点像以前的“单位”),山口组和把事情留到将来的处事方式。普通的日本工薪阶层则以两个角色出现,一个是长银的员工,另一个则是“大众”,在适当的时候会跳出来充当民族主义的排外者,其余时间则默默无闻,而且对他们所处的大环境知之甚少。政府似乎由真正的精英阶层控制,他们还控制着各个大财团。。。接着就和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差不多了。接着美国英雄拿着十亿美元出现了。在他们之前一帮瑞士的探险者已经倒下了。美国人们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纯粹为了赚钱,有的则认为利用个人的贪婪来实现公众利益,推动社会改革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他们都是狠角色,包括在华尔街,白宫和东京认识一大帮人等等。。。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令人敬佩。这里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书中还提到华尔街是一个相当“达尔文主义”的地方。对于金融业和银行业,书中大概有这种说法:把一大笔资金移到有需要的地方将对社会起很大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这两个行业的意义所在吧。这本书翻译不错,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前一段时间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了日本的《下流社会:一个新阶层的??》。这是否说明了上海海龟较多而且比较有国际视野呢)最后一个问题是书的时效性:本书原版于2003年出版,可能有点旧了。
  •     看完了《拯救日本》,尤其是编者按,可以说是个非常的引导。书是从日本长信银行被外资(美国基金组织)所兼并开始为引子。讲述了日本长期信用银行的起步及发展历程,还有最后是怎么陷入长期危机中的过程。可以说是日本银行的一个代表。他的发展是伴随着日本战后重建,日本机械业的崛起,促使日本银行业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再加上日本银行业的主要决策还是掌握在大藏省,属于是政府做决策的行业。在当时日本银行和企业客户都采取交叉持股,这样就相当于银行和企业相当于处在同一个集团下,属于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况。 在80年代,日本经济不可思议的繁荣,造就了日本商人的极度自信和无限资本,使得日本人在全世界各地疯狂的投资。也许由于亚洲人的传统教育和价值观,让日本人在投资时尤为专注于不动产的投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银行也认为对不动产的抵押可以认为是非常可靠的、没有风险的,当企业现金流有问题的话,完全可以靠出售不动产来解决。同时由于相互持股,造成银行的违规操作频繁。(晕~~~~德国队居然就进球了!) 进入90年代,日元被迫升值,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不断下降,引发了日本经济的长期疲软。(妈的~~~~就被扳平了。)并造成了日本的通货紧缩,不动产价值不断的下降,从而使得银行的不良贷款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日本政府的政策,要保证稳定,所以使得日本银行的不断贷款填补日本企业的资金窟窿。(呵呵~~~又领先了。)同时银行为了好的财务报表,不断将贷款期限顺延,并通过大藏省的默许下进行了一些隐藏风险的措施,如不断的建立子公司,并贷款给子公司使其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当然这些政策是建立在政府预期不动产能够回暖下,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隐瞒群众下去。但是情形并不如预期所料,这样造成不良贷款不断的增加。但是到了90年代初情况急剧恶化,日本银行不得不进行改革。 日本长新银行首先进行变革,先被国有化,然后引进国外投资者。由于当时日本政府采取的银行准入政策和银行与企业的互相持股等造成的,国外银行根本无法真正进入日本,所以都非常关注这个机会。最后美国佬获得了这个机会,并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了改革,改名为“新生银行”。同时大藏省也按自己的意愿将日本国内银行进行重组,组成了四大银行巨无霸!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新生银行已经能够赢利,但四大仍闲在苦海中,当然其中少不了日本政府的超优惠政策和无政府负担。 但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股市的回暖,日本银行将有一个进行改革的大好机会。 其实这本书最先引起我注意的还是开始编者按中所说到的,要是中国的现在就是日本的过去,要不让成为日本的现在,我们就必须有所改变。 现在中国的问题和书中所描述的日本太象了。首先是房地产是中国银行的最大贷款方,其次银行还肩负着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的重担,还有银行职位和行政职务挂钩,残存了很多计划经济的影子,毫无市场化可言。并且透明度太低,和日本政府一样以稳定为借口一直在掩盖真实不良贷款。 所以在此只希望中国政府能直面问题,好好分析日本这段历史,来主导我们的改革。Comments
  •     王老师推荐的课堂参考书,翻了很久直到今天才看完最后一页。虽然看得很慢,但不算辛苦。对一个完全没有经济学基础、一点不懂金融学的人来说,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银行的那些人与那些事,确实是了解日本经济与华尔街资本游戏不可多得的好书。日本经济在衰退,只是一个抽象的印象。怎么衰退的,为什么会衰退,怎么才能走出衰退,看了这本书之后,或多或少有了点概念。战后日本经济上的恢复直至繁荣到跻身第二经济大国,靠的是那套基于和谐、团结、集体意识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文化。成功的经验最不容易被放弃,所以当世界经济在波诡云谲地发生变化、日本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时候,因为日本人仍然在固守那套引以为豪的成功模式,所以日本的经济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保守阻力。经济问题永远都和政治斗争纠缠不清。即使日本有官僚制定政策的传统,即使难得出现了有为的改革派官僚,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要被政客们所影响,有的时候甚至是改变。华尔街的商人都很聪明,知道在日本做生意,肯定是要拉一些能够经营和影响关系的政治人物加盟的。作者甚至认为,在传统的日本文化看来,很多时候关系的维持要比赚钱更重要。这是和华尔街思维完全相反的地方。外界的干涉已经不再像黑船来袭时那么明显有效了。华尔街的压力多少让日本银行界改善了一些状况,但长银的例子足以看出投资者每迈出一步是多么吃力了。没有什么是历史的必然,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博弈,胜者才能书写历史,这是即使到了无比先进的“共产社会”也不变的真理。大野木与八城,两个人性格与理想的区别,也多少折射了日本与美国文化的不同。后者热爱轰轰烈烈的革命,而前者历史上、骨子里都是喜欢渐进的演变。在银行的问题上,革命论从来就没有真正胜利过,坏账问题就在演变论中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无限掩盖和推向将来。好书。是为记。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boring~~~
  •     对日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     前半部分翻译的还可以,后半部分稍显拖沓
  •     写的不错值得一读。有的视角比较独特。
  •     资料独家,文笔流畅,观点透彻看看日本走过的路,会对今日之中国有更多的担忧。
  •     没读到啊
  •     详细介绍了日本那段时期的一家银行等故事内容很丰富有想了解那是日本金融状况和中国做比较的可以看看
  •     和我们知道的日本衰退不一样的真相
  •     一直想找的关于日本近20年经济史的书。从长期信用银行微观角度看日本危机比起一些大谈经济理论的书深入很多。
  •     不错,对于中国还是有不少的借鉴性的,很好。
  •     谁在掩盖错误?
  •     历史又开始了转圈圈儿。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以前对日本银行问题也所闻,但没想到这么厉害,不知是作者夸大呢,还是事实就是如此?不过,从日本民族文化的背景看,离事实也不会太远!但书中对西方金融体制达到顶礼膜拜的程度,有些过了。因为美国不也爆发了次贷危机,而且一下子祸及全球,冲击各国经济。好像美国出了事,全球帮它分担是义不容辞的事情;而日本出了问题,全球就可以摆出一副隔岸观火的态度,任由其自生自灭。所以,书中有些观点值得深思。。。
  •     很有借鉴意义
  •     你会发现中日文化真是同出一源,好面子护短,维稳都是我们两个民族的共同特色。有借鉴价值!
  •     想要了解中国经济未来的走势,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的参考。当年日本也象我们现在一样,日币快速升值,房地产价格急涨,国内资金过剩需要对外投资的渠道,书里描述当时的真时状况以及银行在里面所处的角色。看了对中国的经济也非常担忧,历史是否会重演?作者是美国金融时报的记者,是类似人物传记的写实手法。
  •     1、政府是银行的最大客户,政府有印钞权,所以也是最安全的客户;2、大交易需要政府背景,或让被人认为你有政府背景;3、银行的估值核心是坏账;4、长银交易最巧妙的是期权部分,5、危机是买入资产的好机会,关键是安全边际。
  •     这本书我没看完,因为感觉这本书是代表美国华尔街的观点,事实是否如此呢?个人感觉不好,感觉跟货币战争的是反向,大家可以看看比较。
  •     那些快意于《资本战争》对金融资本险恶用心的描写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知道摧毁一国金融财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如果沉迷于《资本战争》的描述,并按照其行事逻辑行动,那真是最大的不幸。《资本战争》可以满足民主主义情结,却不能真正帮助巩固我们的金融市场。
  •     有的人喜欢对别人说我是有钱的,然后在家暗地吃咸菜。似乎儒家文化圈里的国家都是如此。日本的银行危机已经出现,中国的银行呢?嘿嘿,大家都知道的,是吧。
  •     看过这本书后仿佛看见中国银行的未来。。。
  •     我读过的写的最漂亮的4本书之一,对于了解日本金融业在2000年前后的状态很有帮助。本书也是了解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很好的背景阅读。
  •     日本人眼中吃人的美国人和美国人眼中腐败的日本政坛。
  •     深入风暴中心的人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风暴的滋味,作为一名财经记者,能以长生银行为主线来解剖整个日本金融体系的缺陷,不得不让人称道
  •     1。典型的美国历史的写作手法,是以具细窥全貌,历史不再抽象2。当年的日本仿佛中国今明,对我们很有鉴戒的意义
  •     日本改革难以推动的原因很重要的责任在于政府,没有改革的决心或者改革的强人出现,其次,两党制也是制约改革进展的重要原因
  •     内容和文笔都上佳的商业读物。
  •     也许是受所谓的唯物主义思想毒害太深,总是没办法过于相信所谓的文化影响
  •     总有人拿这个跟中国比
  •     以各类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看上去就像一部小说.不过,到底是老外写的,看问题的角度只供参考.我是每天在上班的路上看一点,当作消遣比较好.唯一感觉还有点道理的,就是遇到问题还是要正视的.俗话说,betterlatethannever嘛
  •     本来是日元升值的恶果导致日本经济崩溃,结果美国人却扮演成了日本银行的拯救者,其实说明了贪婪资本-eyu
  •     写得很生动真实
  •     显浅讲述了日本的经济泡沫,又不失专业性
  •     很警世的日美文化碰撞读本
  •      这个翻译有点穿越了
  •     详细介绍了当时日本银行业的经营背景,再现了政策制定背后的故事。
  •     老外写书往往能够让你从细小的事情入手,将很大的事件写的很生动!从书中内容看,的确很不错!看看日本的过去,确实很像现在的中国,简直太像了,从细节上看,中国可能还更弱一点。难道中国也难逃日本厄运吗?我看中国目前最大的优势就是还有自己较为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虽然越来越被美国、欧盟刁难),如果政府出手可以轻易的扭转局势,当然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大的代价可能是老百姓的利益!通货膨胀后的通货紧缩往往是金融运作里掠夺财富最有效的手段!希望政府能够借鉴日本的教训,在社会公平方面能够做的更好一点,不要局限于某些大型国企的利益,其实现在的一些国企其实是国外资金控制绑架政府的重要工具。愿中国更强大,祖国的将来更美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