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史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利率史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8617497
作者:(美)悉尼·霍默,(美)理查德·西勒
页数:732页

章节摘录

  第一部分 古代史  第一章 史前与原始信贷和利息  在历史的长河中,信贷的出现比铸币还要早2 000多年。铸币始于公元前1000年,然而,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古代文献却披露了依据人们按数量借贷粮食、按重量借贷金属的活动而采用的信贷系统。这些借贷是带有利息的。  在远古时期,甚至在通用价值计量标准、交易媒介产生以前,信贷可能就已经存在了。在许多族群,都发现了实物信贷,却没有任何交易媒介的痕迹,甚至还没有价值标准。信贷在经济活动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存在,甚至在真正意义上的易货贸易出现之前就已经存

前言

  理查德·西勒对《利率史》的这次修订非常及时,更新、评估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这个极具活力的阶段的金融市场,并将其置于历史的视角之中。在这段时间里,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大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此外,新的信用工具已经面世,产生了新的利率,以及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关系。  在过去的15年间,数次重大的激变也在金融市场和利率上留下了印记。开始的时候出现了储蓄机构大灾难和数家大型商业银行严重的信用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投机泡沫不仅出现在高科技市场,还肆虐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市场。著名套期基金

内容概要

悉尼·霍默,债券市场分析的先驱,当今利率研究领域领先权威。他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名有限合伙人,是负责该公司债券市场研究部门的一般合伙人,直到1971年退休之前,他一直都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一名关键人物。他的最著名之处,是他率先论述债券市场历史和推动债券市场趋势的经济力量的分析著述。
来自亨利·考夫曼公司的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金融机构和市场史教授,经济学、企业家机精神和改革创新教授。他曾担任过经济史协会主席,是美国金融历史博物馆的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古代史  第一章  史前与原始信贷和利息  第二章  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巴比伦王国和亚述  第三章  希腊  第四章  罗马  第五章  古代利率汇总与分析第二部分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第六章  高利贷信条及其对欧洲信贷形式和利息的影响  第七章  蒙昧黑暗时期  第八章  中世纪后期  第九章  文艺复兴时期  第十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利率总结与分析第三部分  1900年前的现代欧洲与北美  第十一章  18世纪的英国  第十二章  18世纪的欧洲  第十三章  19世纪的英国  第十四章  19世纪的法国  第十五章  19世纪的欧洲其他各国  第十六章  18世纪和19世纪的美国第四部分  1900年以后的欧洲和北美  第十七章  20世纪的美国:1900一1945年  第十八章  20世纪的美国:1946—1990年  第十九章  20世纪的英国  第二十章  20世纪的欧洲:法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  第二十一章  20世纪的欧洲:瑞士、奥地利、瑞典、挪威、丹麦、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土耳其  第二十二章  20世纪的加拿大  第二十三章  1700年以后欧洲和北美利率总结及分析第五部分  其他国家与20世纪90年代  第二十四章  日本  第二十五章  英镑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和巴基斯坦  第二十六章  俄国  第二十七章  中国  第二十八章  拉丁美洲  第二十九章  千年交替时期:1990~2005年

作者简介

悉尼·霍默于1963年出版了《利率史》第一版——当时利率还不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他相信很有必要出版一部覆盖全球的基本经济和商业价格历史著述。40多年以后,《利率史》已经成为财经领域的一部经典著述。
《利率史》第四版用浅显易读的风格叙述了跨越经济史4000多年的利率趋势和借贷习俗故事。这部独特的著述充满了深邃的真知灼见和大量的图表说明,清晰全面地展示了利率动向。金融专业人士可以由此来评判当代利率水平和货币发展态势。本书在已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了一些分析工具,比如收益曲线平均数和每10年平均数。
《利率史》第四版以极其详尽的笔墨分析了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市场和借贷做法。它汇总了所在时代和地点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及金融习俗,从而将利率和信贷形式置于各自的环境之中。

图书封面


 利率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必须小心的是,这里的数据都是原始数据,甚至不知道剔除了通货膨胀没有,当然通胀只是近代的现象。利率变化背后的一些因素还是很不明了。如果有人对数据背后的因素做一些详细的分析或许更好,利率史分析,希望中国的历史学家也能做做类似的研究。
  •     利息的历史听起来象个干巴巴的话题,但是本书讲述了过去4个世纪利息变化和借贷的历史。作者的结论是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对自由市场条件下长期利息趋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状况。这一发现对今天的投资者尤为重要。
  •     Rick 2012年10月 利率就是让渡资金使用权的价格,而价格则是由供需决定的。而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会受到政治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第一部分:利率的经济社会背景(1)政治的稳定性 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未流血)之后,在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之争中,议会占据上风。之后英国政治一直比较稳定。根据书中提供的数据,19世纪英国的长期利率从世纪初的5%逐渐下降到了世纪末的2.5%。相对而言,19世纪法国的政局并不稳定。19世纪初法国是拿破仑当政1815年滑铁卢战争之后,波旁王朝(路易十八)重新统治法国1830年法国发生七月革命1848年法国发生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拿破仑的侄子(三世)当选总统1852年,拿破仑三世取消议会,宣布法国重返帝制1870年,普法战争,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国国内发生政变,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1871年,巴黎爆发革命,成立巴黎公社(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但是巴黎公社只持续了2个月。法国长期利率的每一次飙升都发生在重大政权交替的时候。而每一次政治危机之后,稳定、和平和低利率就会迅速出现。根据书中216页的图表对比,在整个19世纪,法国的长期国债利率(岁金)比英国要高出2-3个百分点。1815年拿破仑战争之后,荷兰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国家重新恢复。1831年,比利时从荷兰分离出来。之后荷兰仿效英国,创建了议会君主制。整个19世纪的剩余时期,荷兰都处于和平时期。在19世纪,荷兰的长期国债利率比英国高于1个百分点左右。另一个比法国的动荡政局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国家是西班牙。18世纪西班牙处于法国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1808-1814年是西班牙独立战争。独立之后国王返回西班牙独立战争之后是西班牙内战,内战打打停停一直持续到1873年1873年,国王离开西班牙,西班牙第一共和国成立。但只持续了一年。1874年,西班牙前女王支持儿子阿方索复辟在19世纪期间,西班牙破产了4次。分别是1820年、1837年、1851年和1873年。而在此之前的18世纪期间,西班牙一次又一次地破产。今天的欧债危机,西班牙又陷入绝境,在西班牙的历史上,这一幕已多次重演。我一直有个困惑,为什么欧洲有的国家有王室,有的国家则没有王室?有的王室认清了社会变迁的潮流之后,就让渡权力给议会;而有的王室却仍在做困兽之斗,最终导致自己被彻底消灭。有的欧洲国家战乱频仍,过去的几百年就是在持续的战争中走过来的;有的欧洲国家却在大部分时间里享受和平。不知这与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相关,还是与民族性格相关?疑或其他的因素?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留作以后探讨。战争的结果对债券的价格造成重大的影响。最有名的例子莫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在1815年滑铁卢战役期间对英国国债的投机。货币战争一书对此有详细的描述。只是不知道该段历史(或故事)是杜撰,还是真有其事?《利率史》上未提及此事。(2)社会形态(以中国为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人类社会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同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封建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中国向来重农抑商。按照教科书上的提法,明朝中后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朝在1644年亡国,明朝中后期应是指16世纪(1500年)之后。而英国工业革命是在1760–1850年之间,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代表。 我想书上讲的资本主义的萌芽应该指的是商业,特别是沿海的茶叶和丝绸的贸易。因为南美发现白银,欧洲人用白银换取中国的商品,运回欧洲去销售。而中国的近代工业,要到了洋务运动之后。不同社会生产形态的生产效率是不一样的。在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社会,民众能过上温饱的生活已属不易。当时的有钱人是地主和官僚,分散在全国各地。当大规模的贸易兴起之后,商人聚集在城市,成为有积蓄可以投资的新兴力量。最后工业化社会之后,普通老百姓手里才有积蓄。借贷市场的形成,依赖于借方,也依赖贷方。借方有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贷方有储蓄,有保值增值的需求。利率史引用了1933年在中国的一次调查,称当时约有70%的人生活在农村(不知道这70%的出处是哪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49年建国时,城镇人口占比为11%,到改革开放的1978年,城镇人口占比为18%。调查主要针对当时中国农村的信贷情况:信贷来源 私人贷款人 抵押机构 贷款合作社 当铺 其他信贷比例 74% 17% 4% 2% 3%放贷方主要是当地的富人,这些富人都有自己的主业,放高利贷只是副业。借款人都是农民了,而借款的目的大部分为非生产性的。信贷目的 家庭开支 婚丧疾病 官司、匪徒敲诈 商业 投资或生产性目的 其他信贷比例 32% 20% 13% 11% 17% 7%借款的期限都很短:信贷期限 少于6个月 6-12个月 1-2年 2-3年 超过3年信贷比例 13% 65% 4% 5% 13%而贷款的利率都很高:年利率 10-20% 20-30% 30-40% 40%以上信贷比例 9% 36% 30% 24%英国最早出现的国债,是政府发行,为战争的需要。这里的借款人是政府,中国古代政府也曾为战争借款,但是对象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富甲一方的权贵。借款可能并非双方自愿,而属强行摊派。最有名的是明末崇祯皇帝为抵挡闯王李自成的进攻,让其岳父嘉定伯周奎捐款10万两白银用作军费。周奎声称自己没钱,和皇帝讨价还价,最后捐款2万两。不久李自成攻入北京,从周奎家中搜出白银50多万。但是在古代中国,有政府作为贷款人的记载。比如王安石变法时,向农民放贷(青苗钱),贷款期限约5-6个月,利率20%(正月放而夏敛,五月放而秋敛,纳息二分),年化利率45-50%。然而这笔钱最后被贷给商人,而商人再转贷给农民,利率已翻倍至40%(年化利率100%)。到了19世纪后期,中国在列强的攻势下开放多处通商口岸。根据《利率史》提供的数据,19世纪欧洲的长期利率不过3-5%,短期利率高的也不过7-10%。看到中国高达30%的年利率,欧洲资金大量涌入,所以通商口岸的利率较低。而与此同时,在中国的内陆,利率依然维持在高位。从借款人的角度看,只有不到20%的借款人其目的是用于投资或再生产。国家借款可用将来的税后作为偿还的保证(前提是政府不会被推翻)。而个人借款若非用于生产,拿什么做偿还的保证?用投资回报率的角度看,农业生产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20%吗?显然不能。所以这些贷款的期限都很短,因为这笔贷款是用来救急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20%,没有关系,可以用自有资金的投资回报来补贴,活下去最重要。而那些用于消费的贷款,一般都是有抵押的。抵押物为土地,抵押金额一般为土地市场价值的一半。(3)小结资金的需方:国家、个人和企业。国家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性,才能以较低的利率借到钱。个人的借款一般用于消费。如果没有抵押,个人将很难借到钱。即使有抵押,利率也会较高。企业是工业化之后才出现的产物。企业的出现使借钱的目的出现了变化,借款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生产。资金的供方:社会有积蓄才会有贷款和投资。而积蓄取决于社会的投资回报率。农业社会的投资回报率是很低的,只有大规模工业化之后,普通民众进行储蓄才成为可能。第二部分:19世纪的英国(1800年–1899年)1717年,黄金继白银之后成为法定的货币本位(金银复本位)。1774年,黄金的本位制明确设立,而银子的付款被限定在25英镑。18世纪末,白银的生产效率提升,白银的价值不断降低。黄金成为本位制的主导。19世纪英国的人口增长了4倍。从1800年的约700万人增长到1900年约2800万。而整个19世纪,世纪末的商品价格远低于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期间。也就是说整个19世纪是通缩的世纪,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而金本位制导致货币供应量受限制。19世纪英国国债的市场收益率情况在19世纪之初为:4.5-6%1830年之后从未超过4%1850年之后从未超过3.5%19世纪的最后10年一直低于2.5%19世纪英国经济周期概述1797年英国停止了铸币支付(即英镑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白银)。1799-1815年为拿破仑战争。战争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通货膨胀与高利率。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不久,恢复了铸币支付(1821年)。1815年英国经济出现萧条,1816年跌到谷底。1816年之后,又是经济扩张周期。此时,蒸汽动力成功地应用到了机械行业。棉花的进口大幅增长。1825-1826年经济危机,1827年股市崩盘。萧条持续到1832年。30年代初英国出现了铁路建设热潮,并伴随对美国土地和公司进行投机。1837年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繁荣局面被迫中断。40年代,英国的铁路建设热潮再次汹涌而来。1847年出现金融危机。同时1848-1849年,欧洲出现革命浪潮。1849年,英国大量进口黄金(美国加州和澳大利亚的淘金热)。商品价格上涨,出现了通货膨胀。利率起初下跌,接着又上扬。这和法币时代很像,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利率下跌。之后由于通货膨胀,利率又上涨。1857年的经济危机被称为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危机,美国许多银行倒闭或停业。英国银行出现挤兑。1861 – 1986年美国内战。战争带来的需求导致英国的经济在1862-1863年出现繁荣1867年- 1873年,经济繁荣。1865年美国结束了内战,开始了战后建设。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1871年德国赢得普法战争。1873 –1893年的20年之间,商品价格持续下跌,时而出现严重的萧条。利率也稳步下跌,英国财政大臣Goschen实施了著名的国债替换方案,用票面利率2.5%的国债替换了票面利率3%的国债,获得巨大成功。替换之后,政府每年的利息支出下降17%。金本位与利率英国的黄金本位于1820年正式确立。此后英国经济频繁进入繁荣-萧条的格局。经济周期本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属自然现象。但是金本位导致的持续通缩加重了衰退的程度,延长了衰退持续的时间。我们知道经济发展了,经济中的交易就会增加。而交易需要货币作为媒介。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金银)的存量增长率不是政府可以随意控制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经济中很少出现通货膨胀。但是这种制度也有致命的坏处:当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超过货币存量(金银)的增长率的时候,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当通货紧缩出现的时候,消费者或企业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是进行消费或者投资。因为持有货币的购买力会自动上升,不需要持有者做任何事情就可以享受货币带来的增值。但经济中的个体都这样会导致经济中的总需求出现下降,从而引发产能过剩,这样会导致总价格水平进一步降低,也就是通货紧缩更加严重,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所以金本位被放弃,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法币时代,政府有印钞票的权利,严重的通缩现象不可能再出现(或持续较长时间)。19世纪英国的长期利率19世纪英国主要发行票面利率为3%的长期国债,票面价格为100,期限有10-30年。同时也发行年金,永久性支付3%的利息。书中的收益率根据长期国债的价格倒算,方法是假定国债是永久性的年金。这是一种近似算法,相当于假定国债到期时,市场的长期利率正好为3%。1888年,由于长期利率下跌,长期国债价格突破100(面值)。英国政府用票面利率2.5%的国债替代了原来票面利率为3%的国债。我们下面来看1800-1850年间的长期利率波动情况:1797年,英国停止铸币支付。此时英镑为法定货币,至1821年为纸币时期。1799年,拿破仑战争爆发。拿破仑为一方,反法同盟为另一方。1803年,英国加入拿破仑战争,利率上升到5%以上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1816年,英国陷入衰退,利率上升。1819-1820年,利率有所反弹。未找到对应的历史事件,未知当时是否出现了衰退但是英国于1821年完全恢复铸币支付(正式的黄金本位制被议会确立)。这对之后的利率下跌起到决定性的作用1825-1826年经济危机,利率上升。危机一直持续到1832年1847年,英国出现金融危机,利率上升。1848年,欧洲大陆出现革命浪潮。我们看到,战争导致长期利率上升,这很好理解。战争期间,为筹集战争费用,大量发行债券,债券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在法币时期,还存在通货膨胀预期,投资者要求高利率以补偿通胀带来的损失。在19世纪上半叶,经济危机期间,长期国债利率是上升的。这一点是和我们目前的法币时代相反的。在法币时代,经济危机意味着通缩,利率会下降。我觉得这里面与债券的供需结构不同有一定的关系。1850年以前,债券市场的发行方主要是国家。整个社会处于工业化的早期,社会储蓄不足。当经济萧条之后,投资者需要卖出债券来维持生活费用。所以导致国债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而在现代的法币社会,当经济危机出现时,投资者想到的是买国债避险。央行也会从市场中买入国债,向经济释放流动性,压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1850年之后的英国,经济危机与长期国债利率之间的正向关系不再那么显著。19世纪英国的短期利率书中引用的数据为短期商业票据的贴现利率。1833年之前,高利贷法规定,商业票据的贴现利率不得高于5%。1833年,短期票据不再适用于高利贷法。在19世纪50年的,银行利率在紧急的时候曾到过7-10%,之后迅速跌到2-3%。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相比,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其波动很大。这一点现代法币经济体亦是如此。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19世纪(主要是后半时期),短期利率的高点并非出现在经济危机时(与1850年之前的长期利率的行为完全不同),而是出现在经济繁荣期间。书中196页给出了一个图,表明了短期利率的波动范围,以及短期利率的年内平均数。我们可以看到,短期利率的高点出现在以下年份:1940年,经济繁荣期间 1847年,英国出现了金融危机1854年-1856年,经济繁荣;之后1857年出现了经济危机1861年,美国内战,经济繁荣1863-1866年,美国内战期间,其中1866年出现银行危机,银行利率在10%的位置上维持了3个月。之后,短期利率的平均高点出现在1873年、1878年、1882年和1890年。暂未找到相关的经济背景介绍。银行利率也由市场供需决定。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市场利率是高于5%的(高点时约为6-7%);但是银行受制于法律规定,票据贴现利率为5%。所以在此期间,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生意非常之好。而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市场利率回归5%以下(也有恢复铸币支付的原因),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被迅速分流。在经济危机(萧条)期间,工商企业对资金需求会下降。到银行贷款的需求下降,银行的贴现利率下降。如果经济危机波及到银行本身(坏账导致的?),银行会出现挤兑,银行对贷款的供给会下降,利率反而上升。而在经济繁荣期间,工商企业的贷款需求增加,短期利率会上升。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作为资料性质的金融工具,对于研究中美两国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利率变化非常有帮助。
  •     书都非常好,内容很丰富。
  •     利率史,很专业的书,适合专业认识阅读。。。。
  •     以前没标的
  •     读了一半,有些枯燥,也许以后涉及到了可以继续读下去。 增加一点,看荷兰和英国金融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当年这些国家强大。
  •     啃了好久好久。。。
  •     快递非常给力!相当快~书还没来得急看~但是应该还行~
  •     并不是我想要的内容,或者说并不适合我这样的市场人士。简单说这是一本document,是史料,甚至对于时代背景的描写介绍都很少。专业研究人士可以当做资料查阅,市场人士没有时间去自己分析,只能起到补充了些史实的作用
  •     一部没有对手的经济学著作。看到的不是利率的历史,而是人类的兴衰
  •     以前贵金属时代,中国的利率都是很高的,几乎都在100%以上,货币紧缺
  •     就到这吧,可能更好的存在方式是查阅的工具书
  •     很枯燥,可惜我不是一个债券投资者。无风险利率降低促发展(本质上来说是因为经济不好),发展期利率逐步抬升。无风险利率越低,资金偏好就越大。利率史通过利率看历史?也不能说错了,但是感觉走了偏门。
  •     果然没看完,前面几页娓娓道来的风格很喜欢,有时间的话每天读点儿
  •     对了解利率史有一定帮助
  •     西方利率史。中世纪的随便翻了翻;不过光是1920-1990年的债券两程牛市熊市,就值回票价,要好好推敲下。
  •     好厚
  •     内容还没有看完,但是初略翻了一下,包括内容,方方面面都觉得不错
  •     纵观利率史,一个政权的利率情况都呈碗形,两头高而中间低。看待利率的高低也应该是整体的,而不是仅仅看这段时间。这本书有大量利率数据,作者不发表个人太多观点,是一部真正意义的利率史。
  •     利率具有均值回归效应。只有看到了过去利率的波动历史,才有可能知道我们目前所处的利率环境和发展趋势
  •     尼玛,七百多页,啃了。
  •     一直没时间看,但从标题看应该是本经典著作,书的包装质量不错
  •     终于啃完了,对我这个外行来说太枯燥了,只建立了一点概念。
  •     Who on the earth would buy such a book and read such a book?
  •     当我们千辛万苦用16.5%+的代价才搞到一份10M Standby LC的时候, 再想想年底市面上五分以上的月息, 怎么会不嫉恨共和国时代的罗马城普通利率原来只在个位数.
  •     书来得太快了吧,早上定 下午就到
  •     好书,政治之外,经济层面的古代社会
  •     从长线基本面的角度分析利率,比看短线的猪肉价格靠谱
  •     这个商品范围很广 但和我想的还有些区别
  •     读的不仅是部金融的利率历史
  •     要经常读书,否则忘了学过的东西
  •     就像介绍说的一样: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有关利率的历史,
    通过它,
    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的兴盛与衰亡,
    甚至它能将整个文明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大气!!虽然没看,感觉还不错!!
  •     既是一部关于利率的史书,又是一本涵盖了各时期各主要经济体利率数据的工具书。学金融必需读金融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5折活动抢购,还有什么说的呢?希望今后多一些这样的活动。
  •     没读完啊。。太厚了
  •     不好,史料堆砌,像是故事书
  •     大部头,当前公认的有关利率历史的经典书,粗略翻了下,还没来得及细看,需要点耐心
  •     : F831.9/1263
  •     另一种视角看人类经济发展。
  •     经典的经济史类著作,学者必备。不过相对来说对信息过滤性把握的描述比较少,是块大砖头。
  •     本来说24日到的,但是25日早上还没到,不过电话问询后,总算及时在中午之前给我递送到了,感谢一下师傅,这天多热啊,工作不容易!
  •     书是好书,但是太深了看不懂
  •     对此书非一般人可为也!
  •     是一本工具书,可以一读
  •     这是一本有关货币利率的通史:吃透了利率通史,对货币流动性利率变化因素有更深刻的了解,非常值得阅读。
  •     很经典书籍,内容很不错的
  •     鸿篇巨著,从古希腊到现代,数次新版不断增加内容,囊括了许多。但是看起来很繁琐,除非专业需要,应该不会有心思去细读了~~ 起起伏伏的利率史背后是整个社会的兴衰成败
  •     不错,不错,速度很快,质量很好
  •     刚刚打开,写得总体很详尽,但希望多一些总结性的文字。
  •     经典之作,虽然贵了点,但值得购买,好好拜读
  •     其实有关利率的问题我们一直耳闻目染,但是利率究竟是什么东西,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影响,或许对于这些我们都所知甚少。
    有关经济方面的著作或许很多人都读过,而经济之中的利率一直是一个绕不开的概念。《利率史》的作者以其独到的眼光,深邃的历史思考,翔实的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不波澜壮阔的利率史。我觉得一个真正懂经济的人肯定是一个懂得利率的人,一个真正懂利率的人肯定需要了解利率的过去和未来。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当然有必要提醒一下,该书的专业性很强。
  •     更加像是工具书,一个看法不一定对:经济的高速扩张时期利率往往都很高,增速降下来之后利率反而会下降,然后资产泡沫开始产生,你们知道我在说什么。
  •     一部利率史讲尽人世兴衰与挣扎 一部经济学角度的史学著作。这利率就如CRB指数一样述说着全球经济的走向
  •     任何历史的背后都有一条货币线索
  •     通过此书能了解一下信用货币诞生以后对经济产生的各种作用的机理。
  •     这本书是一部历史,对于专业投机的人来说,是最值得看的,强烈推荐!!
  •     《利率史:第4版》的独到与精妙之处在于其涉及的范围和主题所包含的广泛内容。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具有这样的跨度。金融专业人士可以由此来评判当代利率水平和货币发展态势。研究历史的人们也许会看到相应的国家和文明的兴衰、战争的发动和灾难,以及和平的享用和滥用。研究经济学的人们也许能从利率的潮汐变化中意识到在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中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这两股轮流坐庄的力量所产生的影响。

    悉尼·霍默于1963年出版了《利率史》第一版——当时利率还不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他相信很有必要出版一部覆盖全球的基本经济和商业价格历史著述。40多年以后,《利率史》已经成为财经领域的一部经典著述。

    《利率史》第四版用浅显易读的风格叙述了跨越经济史4000多年的利率趋势和借贷习俗故事。这部独特的著述充满了深邃的真知灼见和大量的图表说明,清晰全面地展示了利率动向。金融专业人士可以由此来评判当代利率水平和货币发展态势。

    《利率史(第4版)》在已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了一些分析工具,比如收益曲线平均数和每10年平均数。

    《利率史》第四版以极其详尽的笔墨分析了主要经济体的货币市场和借贷做法。它汇总了所在时代和地点的政治和经济事件及金融习俗,从而将利率和信贷形式置于各自的环境之中。具体包括:
    古代时期: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和罗马。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
    1900年前的近代欧洲和北美:英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
    1900年后的欧洲和北美: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以及加拿大和美国。
    20世纪90年代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日本、俄罗斯、中国和拉丁美洲。

    理查德·西勒对《利率史》的这次修订非常及时,更新、评估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这个极具活力的阶段的金融市场,并将其置于历史的视角之中。在这段时间里,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大了许多,也复杂了许多。此外,新的信用工具已经面世,产生了新的利率,以及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利率关系。

    在过去的15年间,数次重大的激变也在金融市场和利率上留下了印记。开始的时候出现了储蓄机构大灾难和数家大型商业银行严重的信用压力。在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投机泡沫不仅出现在高科技市场,还肆虐于高收益的固定收益市场。著名套期基金过度使用借贷手段,构成了严重的系统风险。

    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所涉及的范围和主题所包含的广泛内容。没有任何一项研究具有这样的跨度。本书论述的利率史轨迹从巴比伦王朝、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最初时期开始,贯穿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直至现代。

    本书最初出版于1962年,作者是顶级权威、成就卓著的悉尼霍默。他称自己是债券人,但他的角色还远远不止于此。的确,他在职业生涯的早期经办过自己的债券公司,后来成了斯卡德一史蒂文斯一克拉克基金公司(Scudder,Stevensand Clark)的一名高级债券组合投资经理。但这只是他惊人成就和才华的九牛一毛。悉尼·霍默开了固定收益分析的先河。他在自己的大部分职业生涯期间勤奋耕耘,而当时债券并不像今天这么热门,利率也不是金融媒体的热门话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信贷的出现比铸币还要早2 000多年。铸币始于公元前1000年,然而,大约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古代文献却披露了依据人们按数量借贷粮食、按重量借贷金属的活动而采用的信贷系统。这些借贷是带有利息的。

    在远古时期,甚至在通用价值计量标准、交易媒介产生以前,信贷可能就已经存在了。在许多族群,都发现了实物信贷,却没有任何交易媒介的痕迹,甚至还没有价值标准。信贷在经济活动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存在,甚至在真正意义上的易货贸易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如果我们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信贷的话,就能推断出它最初的一些形式。原始信贷的构成可能只是将种子借给儿子或兄弟或邻居,直至收割季节,或者是牲畜或工具或食物的借贷。这种转让:如果没有偿还要求,就叫做馈赠;如果有偿还要求,就叫做借贷;如果偿还要求的数额超过了当时的借贷额,就叫做含息借贷。这种交易无须货币、交换、实物交易。

    如今,无直接交换物的转让行为通常分为三种:馈赠、借贷或偷盗。还记得大学宿舍生活的人们一定知道,馈赠、借贷和偷盗之间的界线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尽管传统的委婉叫法是“借”,但大家心知肚明的是,丢了领带的倒霉蛋可能作出的反应是伺机“借用”某个室友的东西。于是,即便没有经过正式谈判,借贷也产生了,也就是说,信贷可以在没有明确定义的情况下出现。
  •     书的版面写着 这是一本没有对手的金融权威书籍。。。到货看了一晚,果然名不虚传!
    前言之前有一小段话,告诉读者这书不都是说利率的,内容包括历史,经济等,很丰富。。
    虽然这书是翻译的,但是文字通俗易懂,不像很多翻译过来的书,主语都放后面了。。完全不知所云。。。
    很强大,希望自己能好好读下去,好好理解
  •     年纪一大,慌到心痛的次数就越来越少,比酸到腰痛可少多了。但今年这些行情,黑色,美豆,棉花,PP,国债,黄金。真的慌。深不见底的慌。这本书给了我一点挤压感,小幅缓解症状。#良药打高分#
  •     这本书其实写的挺无聊的。可以当一本详实的利率资料来看待。基本上介绍了利率的发展。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利率的高低与经济的繁荣呈负相关关系
  •     看了得有半年多。从此对中世纪及其前面几个世纪的欧洲着迷。数据来源很严谨。
  •     从发源讲起,演变过程,历史数据。是一本下了功夫的书,可以比较着理论读,当个工具书,不然容易觉得枯燥
  •     利率的历史 都是数字
  •     这是为数不多没有读完的书。统计罗列了从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时,到现今主要国家主要债务利息的数据。但没有分析。是一部非常好的工具书,可以方便回溯经济史中,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     书看来是正版的
  •     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是本不错的金融读物。
  •     刚开始读,内容丰满,还需细细品味。
  •     非常客观公正的讲述金融史,很有参考价值,值得仔细阅读和收藏!
  •     这是译本关于利率的历史书, 别搞错了, 除了研究历史经济学的读者,别把它当成工具书用了. 它不会直接告诉你一些结论性的东西 --- 你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然后自己总结得到. 甚至你可能需要一些其他辅助读物帮忙,例如当研究中世纪欧洲, 或者当代美国等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读物帮忙,不然很难透彻地理解当时的情况. 以我自己而言,为了了解这些, 我看了一些中世纪的电影,或者摆渡了这类论坛, 察阅了当时欧洲的版图, 以求对当时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这本书很厚, 如果你抱着功利心去读, 比如想不劳而获得到一些结论, 它恐怕不适合你. 除了专业研究经济历史的读者适合外,有空的时候把其中的一段当成"闲书"翻翻也很好, 其实, 当你读过几遍后,作者透过他的文字, 已经很隐晦的告诉你很多东西了.
  •     本书信息量很大,对金融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     更像是一本工具书。想把历史写的好看还真是挺难的。
  •     正版,送货快。当当很方便。
  •     固定收益分析 离不开对利率的把握1
  •     粗略看完一遍。也许更适合作为资料查阅,而不是从头至尾研读。
  •     百宝箱···
  •     我前几天看着搞活动,犹豫再三下手,没想到一天比一天便宜,靠太恶心了
  •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以用来查阅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利率值,我们能抛开作者的评论自己来看他的数据,就是书的质量不好,看了几天,竟然掉页了,让我很失望。
  •     史料数据详实,适合拿来做工具书。另外,中国最古老的信贷机构可能是寺院当铺,即质库,这个提法也挺刷新的。
  •     权威的专家,权威的专著
  •     对于千年以来的利率的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书籍,对于研究债券市场非常有帮助
  •     忧伤,太复杂了,看不懂,只能用来装装逼
  •     还没读,朋友介绍的,读经济金融的必读书之一。应该不错。
  •     虽然不是热门书籍,但值得一读
  •     确实是好书!专业严谨可读性也强~
  •     对全球各国的利率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很开心,但还没有读完
  •     资料详实,内容琐碎
  •     可以从更深的时间周期去寻找金融发展的脉络
  •     JH利息的历史听起来象个干巴巴的话题,但是本书讲述了过去4个世纪利息变化和借贷的历史。作者的结论是在一个工业化国家里,对自由市场条件下长期利息趋势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个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健康状况。这一发现对今天的投资者尤为重要。
  •     模型有什么用
  •     利率作为货币的价格,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从其起源一直经历这么多年的演变,直到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使价格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阅读该书会得到很多启示。
  •     未睇唔清楚
  •     对我来说,太枯燥了,都是数据
  •     内容相当丰富,从数千年前讲起,时间跨度很长,且地域跨度很大。配有及其丰富的资料数据。对利率有兴趣可将此书当历史书来读。这本书用作研究分析之用也是相当不错的。我自己就是这样,什么时候无聊了,突然有兴趣了,就把它当历史读读;什么时候想问题时忽然有灵感了,就把它当工具书来查一查。总的说来,还是不错的。(呵呵,就是太厚了)
  •     当那个工具书,查阅用
  •     这本书值得一读,讲述了经济历史的根本因素之一,长期利率的长期作用;

    好,非常好。
  •     该书以利率为主线,详细从一个侧面介绍金融的发展轨迹,作者论证很详细,有数据、图表的对比。。。赞!
  •     就是一堆史料……
  •     非常好,一定要用心看,多看几遍,对投资非常有帮助,与其听股评家,不如用心看这本书。
  •     看来看一遍后的理解是远不足够的
  •     生平不读利率史,自称金融也枉然。搞金融地产股票投资等必看的经典书。
  •     对整本书的翻译表示无语,google翻译都比这好点,能读下去真是个奇迹。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不错,有助于了解整个世界的利率发展,后半部分比较枯燥,基本都在列举数据,对数据的概述连表达方式都是一样的。
  •     超级赞的书
  •     一本好书值得反复阅读,很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