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研究生/本专科 > 环境影响评价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7
ISBN:9787560954516
页数:36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清洁生产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污染控制由末端控制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1.基本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本法所称清洁生产,是指采取不断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是从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性优化出发,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应用于生产、产品使用和服务过程中,以提高物料和能源利用率,降低对能源的过度使用,减少人类和环境自身的风险。这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能源的永久利用和环境容量的持续承载能力相符合,是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的有效途径。 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1)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要求投入最少的原材料和能源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包括最大限度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利用可再生能源或者清洁能源、利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减少使用稀有原材料、循环利用物料等措施。 (2)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节约资源、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目的。 (3)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最小化。通过最大限度减少有毒有害物料的使用、采用无废或者少废技术和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回收和循环利用废物、采用可降解材料生产产品和包装、合理包装及改善产品功能等措施,实现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最小化。 3.清洁生产的目标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 (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4.清洁生产的重点 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是清洁生产的重点。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

前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至今,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力求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二是既涵盖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又反映教学内容的更新,紧扣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最新的政策、法律法规、标准、方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现教材的新颖性;三是既反映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又突出本教材特色,体现教材的独特性;四是既综合现有教材的优点,又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和实践进行改进,使人才培养与执业工程师培养相结合,体现教材的实用性。环境影响评价越来越受到科学家、政府管理人员和公众的支持和重视,其理论、方法和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导则标准也得到不断的修订和补充。从本教材第一版出版至今,已经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外来物种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624—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等多项新的环境保护标准、导则颁布实施。本教材正是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及实践的需要,根据近几年新颁布的环境影响保护标准和政策法规,对教材进行了全面修订。本书由内蒙古农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江苏大学的多名教师共同编写。各章节编写分工如下:马太玲编写第5、14、15章和第16章第1、2节;张江山、吴春山、许丽忠编写第1、6、7、11章;成岳编写第3章和第4章第3节;王子波编写第4章第1、2、4、5、6节和第16章第3节;吴彩斌编写第2章和第9章;张波编写第8章;赵锦慧编写第4章第7、8节和10章;余光辉编写第12章;高瑞忠编写第13章。全书由马太玲和张江山统一修改定稿。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参考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人员培训教材、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写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系列教材,以及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在此深表谢意。

书籍目录

第1章绪论
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分类
1.1.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1.2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1.1.3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
1.1.4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2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1.2.1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
1.2.2环境标准体系
1.3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
1.3.1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3.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1.4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
1.4.1国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
1.4.2国内环境影响评价发展概况
习题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
2.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1.1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2.1.2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
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2.2.1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的规定
2.2.2建设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2.2.3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2.2.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2.2.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
2.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2.3.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
2.3.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别及评价要求
2.3.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有关规定
2.3.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批
2.3.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跟踪评价
2.4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2.4.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
2.4.2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资质管理
2.4.3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管理
习题
第3章工程分析
3.1污染物分类与源强计算
3.1.1污染物及其分类
3.1.2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3.2工程分析
3.2.1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3.2.2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3.2.3方案比较
3.3清洁生产
3.3.1清洁生产概述
3.3.2清洁生产发展
3.3.3清洁生产水平等级
3.3.4清洁生产分析指标
3.3.5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3.3.6清洁生产分析实例
3.4循环经济
3.4.1循环经济的定义
3.4.2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
3.4.3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
3.4.4循环经济实例分析
习题
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1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4.2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4.2.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4.2.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4.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4.3.1污染源调查
4.3.2污染源评价
4.4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4.1大气环境现状调查
4.4.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4.4.3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4.4.4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4.4.5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4.5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5.1地表水评价因子筛选与评价标准
4.5.2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
4.5.3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4.5.4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与现状评价
4.6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4.6.1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4.6.2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4.6.3噪声和噪声评价量
4.6.4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4.6.5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
4.7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4.7.1生态现状调查内容
4.7.2生态现状调查方法
4.7.3生态现状评价
4.8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8.1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基本内容
4.8.2土壤环境现状调查
4.8.3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
4.8.4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习题
第5章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5.1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般方法
5.1.1列表清单法
5.1.2矩阵法
5.1.3网络法
5.1.4图形叠置法
5.1.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价法
5.1.6专家评价法
5.2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模糊数学法
5.2.1模糊数学法原理
5.2.2隶属函数的确定
5.2.3应用举例
5.3灰色系统理论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5.3.1灰关联分析法
5.3.2灰色聚类法
5.3.3应用举例
5.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5.4.1层次分析法原理及分析步骤
5.4.2应用实例
5.5环境影响评价的GIS技术
5.5.1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5.5.2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习题
第6章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与内容
6.1.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6.1.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
6.2大气污染物扩散点源扩散模式
6.2.1无界高斯烟流扩散模式
6.2.2有风点源正态烟羽扩散模式
6.2.3静小风扩散模式
6.2.4封闭性扩散模式
6.2.5熏烟扩散模式
6.2.6颗粒物扩散模式
6.2.7长期平均浓度公式
6.2.8日平均浓度计算
6.3非点源扩散模式
6.3.1线源扩散模式
6.3.2面源扩散模式
6.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型中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6.4.1平均风速
6.4.2大气稳定度分级
6.4.3大气扩散参数
6.4.4有效源高
6.4.5混合层厚度
6.4.6防护距离
6.5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6.5.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6.5.2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及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确定
6.5.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确定
6.6大气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6.6.1建设阶段对策
6.6.2运行阶段对策
6.6.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6.7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模式及案例
6.7.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推荐模式
6.7.2案例分析
习题
第7章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1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环节
7.1.1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
7.1.2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概述
7.1.3预测条件的确定
7.1.4水体和污染源的简化
7.2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常用的水质模型
7.2.1水质模型概述
7.2.2河流常用水质模型
7.2.3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7.2.4水质模型的参数估值
7.2.5水质模型的检验
7.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7.3.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等级
7.3.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7.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7.4.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及污染
7.4.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与评价等级
7.4.3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7.5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
7.5.1工业常用的水污染消减措施
7.5.2环境管理措施
7.5.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7.6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7.6.1项目概况
7.6.2评价等级的确定
7.6.3水环境影响预测
习题
第8章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1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8.1.1噪声源及其分类
8.1.2噪声的产生及传播途径
8.1.3声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
8.2噪声的衰减和反射效应
8.2.1噪声衰减计算式
8.2.2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
8.2.3空气吸收衰减
8.2.4声屏障引起的衰减
8.2.5附加衰减
8.2.6反射效应
8.3声环境影响预测
8.3.1预测范围及预测点
8.3.2预测点声级计算和等声级图
8.3.3声环境影响预测模型
8.4声环境影响评价
8.4.1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8.4.2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和要求
8.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8.6声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8.6.1项目建设概况
8.6.2评价等级、范围、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8.6.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
8.6.4主要设备噪声水平
8.6.5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6噪声防治对策
8.6.7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习题
第9章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9.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9.1.1固体废物的定义与分类
9.1.2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
9.1.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9.1.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标准
9.2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
9.2.1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
9.2.2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
9.2.3主要工作内容
9.2.4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
9.2.5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
9.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9.3.1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
9.3.2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化
9.3.3固体废物焚烧处置技术
9.3.4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技术
9.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9.4.1固体废物的类别和产生量
9.4.2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习题
第10章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1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10.1.1生态环境影响判定依据
10.1.2影响因素的识别
10.1.3影响对象的识别
10.1.4影响性质与程度的识别
10.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因子
10.2.1评价等级的确定
10.2.2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10.2.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
10.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3.1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
10.3.2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10.3.3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10.3.4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0.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替代方案
10.4.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0.4.2替代方案
10.5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0.5.1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10.5.2土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5.3防止土壤污染、退化、破坏的对策
10.6外来物种风险评估
10.6.1外来物种评估的原则
10.6.2外来物种评估的工作程序
10.6.3外来物种风险评估
10.7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0.7.1项目区概况
10.7.2生态环境影响识别
10.7.3生态环境影响因子及参数
10.7.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技术方法及应用
10.7.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习题
第11章环境风险评价
11.1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11.1.1环境风险
11.1.2环境风险评价
11.1.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
11.2环境风险识别与度量
11.2.1环境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11.2.2环境风险识别的方法
11.2.3环境风险的度量
11.3环境风险评价
11.3.1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11.3.2环境风险评价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确定
11.3.3源项分析
11.3.4后果计算
11.3.5风险计算和评价
11.4环境风险管理
11.4.1风险防范措施
11.4.2应急预案
11.5环境风险评价实例
习题
第12章公众参与
12.1公众参与概述
12.1.1公众参与的目的
12.1.2公众参与的意义
12.1.3公众参与的原则
12.1.4公众参与的一般程序
12.1.5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12.2公众参与的内容与方式
12.2.1公众参与的内容
12.2.2公众参与的方式
12.3公众参与在中国的发展
12.3.1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
12.3.2我国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
习题
第13章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13.1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概述
13.1.1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内涵
13.1.2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和经济分析
13.1.3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和意义
13.2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13.2.1环境价值
13.2.2环境价值评估方法
13.3费用效益分析
13.3.1费用效益分析的含义
13.3.2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区别
13.3.3费用效益分析的方法
13.3.4敏感性分析法
13.4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
13.4.1环境影响的筛选
13.4.2环境影响的量化
13.4.3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
13.4.4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
13.5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案例分析
13.5.1研究区概况
13.5.2评价因子筛选及其量化方法
13.5.3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5.4生态环境成本总评价结果
习题
第14章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14.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4.1.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重点
14.1.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原则
14.2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与内容
14.2.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4.2.2评价专题的设置
14.2.3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14.3区域开发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14.3.1区域环境承载力分析
14.3.2土地使用适宜性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14.4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识别
14.4.1环境影响识别
14.4.2分层次的环境影响识别
14.4.3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
14.5区域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
14.5.1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分类
14.5.2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14.6区域环境容量估算
14.6.1环境容量
14.6.2水环境容量估算
14.6.3大气环境容量估算
14.7资源利用与环境合理性分析
习题
第15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15.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5.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15.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与原则
15.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15.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15.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15.2.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15.2.2规划分析
15.2.3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15.2.4环境目标、评价指标确定与环境影响识别
15.2.5规划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
15.2.6环境可行规划方案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5.2.7跟踪评价
15.2.8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方法
15.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
15.3.1总则
15.3.2木里河干流水电规划分析
15.3.3环境现状调查、分析与评价
15.3.4规划对区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15.3.5推荐规划方案环境保护措施
15.3.6总结与建议
习题
第16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
16.1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
16.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
16.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成果类型
16.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制
16.2.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6.2.2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16.2.3规划环境影响篇章的编制
16.2.4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写
16.2.5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编写
16.3环境影响报告书实例
16.3.1总则
16.3.2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6.3.3工业园污染源分析
16.3.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6.3.5工业园环境保护措施
16.3.6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习题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适用于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内容简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和技术方法。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管理、工程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与环境影响预测,其中对大气、水、噪声、生态、固体废物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详细阐述,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公众参与、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成果的编制也做了必要的介绍。
《全国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统编教材: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不仅注重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阐述,同时注重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在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章节中均有案例分析。

图书封面


 环境影响评价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一切都不错,建议可以购买
  •     物超所值哦,书很好
  •     这本书是我买来学习的,发现里边的内容还不错,加分。
  •     感觉非常新,就像正版的书一样
  •     包装好,快递也很给力,老师指定教材。
  •     书是正版,学到不少知识,不错,很好
  •     不错的一本书。赞,真本书很激励人心!
  •     初学者很好,入门用
  •     对环评基本概念和法规了解
  •     不错,挺基础的,适合我这种新人!书的印刷质量就跟教科书差不多!
  •     87
  •     真的很有质感的一本书,应该是正版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