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堡变质岩油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东胜堡变质岩油藏

出版社:揭克常、 等 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7-09出版)
出版日期:1997-9
ISBN:9787502120733
作者:揭克常
页数:186页

章节摘录

插图:一、变质岩类型的划分及规则根据变质岩的成因划分四大类,即动力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及混合岩。1)动力变质岩根据结构构造划分为三类:碎裂岩、碎斑岩、糜棱岩。任何岩石在构造变动条件下都可形成动力变质岩。一般情况下都可鉴别出原始的成分及名称,因此在变质岩储层研究中没有必要把它单列出来作为一种岩类进行研究。2)接触变质岩是由岩浆与沉积岩接触时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类。如某些板岩、角岩及交代岩等。3)区域变质岩是分布广泛而又非常复杂的岩类。根据变质程度、结构构造和某些矿物划分为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粒状岩石类、角闪质岩类及麻粒岩类等。以矿物成分及含量定岩石的次要名称,如矽绒石黑云母片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母变粒岩、钠长浅粒岩、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等。4)混合岩是一种介于变质岩与花岗岩之间的过渡类型。命名较复杂,也很不统一。一般根据混合岩化程度、结构构造、基质与“注入”脉体之间量的比例关系和几何形态划分为混合岩化变质岩、注入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二、东胜堡潜山变质岩类型及分布潜山主要岩性有钠长浅粒岩、二长浅粒岩、黑云母变粒岩、角闪变粒岩、绿帘钠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云母石英片岩、混合岩化浅粒岩、条纹状混合岩等。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母变粒岩呈互层状,主要分布在潜山的北部地区。其中胜17井钻遇视厚度475.4m未穿,胜14井钻遇视厚度166m未穿(图1.4)。距该互层段北部胜22井及南部胜18~10井均未钻遇到这种层段。因此,可推测斜长角闪岩与黑云母变粒岩互层段厚度约600m。潜山中部主要分布有钠长浅粒岩、绿帘钠长变粒岩、黑云母变粒岩、角闪变粒岩,有时夹有云母石英片岩。其中黑云母变粒岩与角闪变粒岩呈互层状。胜11-7井钻遇这种互层段厚度38m(图1.4)。此外,在胜13井还钻遇有阳起石交代岩,这种岩石一般是混合岩化晚期形成的热水溶液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因此在分布上具局限性,常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潜山南部分布主要是二长浅粒岩及其混合岩。

前言

早在1987年,王涛同志在大庆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国的油田开发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总结一套油藏开发模式,以便对新油田开发和老油田提高水平做出指导。在此之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开发生产局、科技发展局、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组织了全国五十多名专家和数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历经八个年头,终于完成了这套《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的编写工作,现在就要出版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油田开发理论研究的系列成果,也是石油工业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值得庆贺!《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包括总论、不同类型油藏开发模式专著和典型油藏开发实例三个部分。丛书共计40册,大约1500万字。它凝结着我国油田地质、油藏和采油工程科技人员的辛劳和智慧,是数十年油田开发实践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高度概括,从中可以窥见到中国式的油田开发工程的一些特色。需要指出的是,在本书出版之前,石油科技信息研究所及有关油田曾经编纂出版了一套《国外不同类型油藏开发历程及工艺技术系列研究》成果,它是本丛书的姊妹篇,国外油田开发经验为《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的编著起到了借鉴作用。前几年我曾经讲过一个认识,“抓产量不等于抓开发”。就是说油田开发有许多科学道理,有它自身的一些规律性,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科学规律,不断提高新老油田的开发水平,才会有产量,也才会有更好的开发效益。我希望从事石油工作的同志,特别是油田开发工作者,能够抽时间读一读或者有选择地读读这套丛书,一定会得到不少的收益。成功和失败都是我们前进的基石,摆在我们石油工作者面前的路是宽广的,也是曲折的,让我们继续奋斗吧!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地质模型第一节 东胜堡潜山构造特征一、潜山构造位置、构造形态二、潜山圈闭类型三、潜山内幕构造第二节 变质岩孔隙的形成及评价方法一、变质岩孔隙的形成与岩性的关系二、变质岩储层裂缝评价方法第三节 潜山岩性及其分布一、变质岩类型的划分及规则二、东胜堡潜山变质岩类型及分布第四节 储层特征一、储层划分二、孔隙类型及毛管压力曲线特征三、裂缝评价四、储层岩石其它物理性质第五节 油藏流体特征一、流体分布二、高压物性分析三、地面原油性质四、天然气性质五、地层水性质六、油水界面张力七、原油流变特性第六节 油藏类型第七节 东胜堡油藏容积法地质储量计算一、油藏含油面积的确定二、油层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三、有效孔隙度的确定四、含油饱和度的计算五、东胜堡潜山油藏储量第二章 油藏开发特征和采油机理第一节 油藏开发特征一、油藏产能特征二、油藏压力变化特征三、油藏水锥和油井含水特征四、裂缝性块状油藏的开发特征第二节 油藏采油机理分析一、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二、阶段水驱油效率特征三、阶段注入倍数下的驱油效率四、东胜堡变质岩油藏实施底部注水开发的水驱油效果分析五、油藏注水开发的采收率预测六、提高油藏采收率方法可行性分析第三章 开发部署和开发优化对比第一节 不同开发阶段的部署和对策一、油藏开发准备阶段二、油藏开发可行性研究三、编制开发实施方案四、开发方案实施五、油藏开发调整六、油藏监测和分析第二节 开发优化对比一、油藏数值模拟二、经济分析三、优化对比第四章 采油工艺技术系列第一节 钻井及完井工艺一、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钻井中的复杂情况二、钻井工艺技术三、完井工艺技术四、防止油层污染技术五、水平井钻井工艺技术六、射孔工艺技术第二节 采油方式一、产能分析方法(节点分析简介)二、自喷采油三、机械采油四、高凝油井筒温场有限元分析第三节 注水工艺第四节 堵水(调剖)工艺一、机械堵水二、化学堵水第五节 油层改造工艺一、油层酸化二、压裂第六节 作业工艺一、油井解堵(凝)二、油井大修三、油层保护第七节 油井生产能测试工艺技术及现代测井一、常规测试技术二、双管测试技术三、水力活塞泵测试工艺四、现代测井技术的应用第八节 油藏试井方法的应用一、压力恢复曲线分析方法二、脉冲试井分析方法三、双重介质油藏干扰试井图版拟合分析方法第九节 集输工艺一、国内外高凝油的集输工艺二、东胜堡高凝油集输流程三、高凝油集输流程的对比与分析四、高凝油处理技术的对比与分析第十节 开采工艺技术优化一、东胜堡油藏开发的工艺特点二、开采工艺技术优化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东胜堡变质岩油藏》: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基岩油藏

作者简介

《东胜堡变质岩油藏》是《中国油藏开发模式丛书》分类模式部分“基岩油藏”的典型实例之一。《东胜堡变质岩油藏》以东胜堡变质岩潜山油藏为实例,运用油藏开发的实际资料,采用特有的变质岩油藏描述技术、室内物理实验、油藏工程分析及数值模拟和经济分析手段,从油藏主要地质特征、开发过程中有关渗流特征和驱油机理、不同开发阶段的开发对策及配套工艺技术等方面,较详细地论述了变质岩油藏开发特征和规律,优化建立了变质岩油藏开发模式和工艺技术系列,为变质岩油藏开发建立了科学模式。
《东胜堡变质岩油藏》可供石油地质、油田开发、数值模拟、矿场生产岗位的科研、技术人员和石油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图书封面


 东胜堡变质岩油藏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