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环境科学 > 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560838281
作者:李晓菊
页数:289页

章节摘录

  2.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以往的环境问题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但污染的危害是局部的和小范围的,即使是近代,环境问题也主要出现在工业发达国家,对全球没有构成威胁。而现代环境问题则是大范围的乃至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在全世界各地都普遍发生。当今的环境问题已超出区域范围成为跨区域问题,超出国界疆域成为跨困性甚至是全球性问题,全人类已无法“躲在小楼成一统”,即便是少数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有所好转,全球的环境问题依然可能持续恶化。因此,现代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球合作。环境问题也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各种国际组织思考与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重要问题。  3.环境问题的综合化  以往的环境问题,大都具有单一件。比如污染源单一,污染途径和危害单一,很容易弄清污染的来龙去脉。只需要一个部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下决心,采取措施,污染就可以得到解决。即以往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后果都比较单一。而现代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综合的。同一地区可以同时出现多种环境问题,其危害也是多方面的,如它可以直接影响环境、生态、健康、经济、社会等一系列问题。即现代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造成的后果都是综合的。

前言

  进入2l世纪,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开始反思。从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到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21世纪议程》,这些著作和报告无不在唤醒广大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关注。  在这些著作和报告的影响下,世界上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相关组织,并逐渐地在国际上形成了一种环境保护主义思潮。通过这些著作和报告,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类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不节制、不合理地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破坏。要消除环境问题,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必须改善人们的观念,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唤起人们的环境良知。

内容概要

  李晓菊,女,1963年生,福建省邵武市人。现任闽江学院法律系副教授。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获哲学学士学位和法学硕士学位。主持和参与市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加编写《政治学教程新编》、《社会工作学专题研究》等著作3部。在《福建论坛》、《东南学术》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现从事哲学、政治学原理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及环境道德教育。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现代德育新课题一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二、解决环境问题的多维视野二三、环境道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第二章 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与原则一、环境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二、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三、环境道德教育的原则第三章 环境道德的演进与扩展一、伦理观念的演进与环境伦理的产生二、道德的扩展第四章 环境道德的理念蕴涵一、环境道德的公正理念二、环境道德的自然观三、环境道德的发展观四、环境道德的生产和消费观五、环境首先的生命观六、环境道德的人口观第五章 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当代价值一、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二、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三、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四、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当代价值第六章 环境道德教育的目标和组织形式一、环境道德教育的目标二、环境道德教育的过程三、环境道德教育的组织形式第七章 环境教育与环境道德教育一、环境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二、环境教育的基本方法三、环境教育中的环境道德教育附录 以人与自然和谐促进海西建设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环境道德教育研究》由李晓菊编写。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现实基础出发,提出了环境道德教育的紧迫性,并系统地阐述了环境道德教育的本质、原则、目标、过程、组织形式、基本方法以及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同时,运用中西比较的方法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西方环境道德思想的演进和扩张以及环境道德的理念蕴涵,阐述了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把理论与现实较好地结合了起来。
环境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思维价值观的根本变革,唤起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良知,培养生态人格,是一种深层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全民教育与持续性教育的统一,在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文明范式的转换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用作环境道德教育和环境保护宣传方面的教材或辅导材料,并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图书封面


 环境道德教育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服务态度一流
  •     环境道德教育入门读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