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4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航空航天 > 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4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16500927
页数:130页

章节摘录

  1950年夏天,这些青年人作为党中央从高校直接调选的优秀学生,参加了北京市团委在秦皇岛举办的夏令营。夏令营为期两周,同学们大都是第一次参加,虽住在简陋的仓库里,但都很快乐地在海边尽情玩耍。华北大学工学院的前身是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几经搬迁后,于1949年5月搬到北京东皇城根中法大学旧址办学。10月1日开国大典那天,华北大学工学院预备班的同学全部参加了天安门的庆典活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加紧国防工业建设,重工业部着手建设航空工业。建设航空工业,就要有自己的技术人才。1950年7月,华北大学工学院成立了航空系(后来转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始培养航空科技人才。当时,老师常对我们说:“美帝国主义发动战争,妄想破坏我们新中国,同学们要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同学们把老师的教导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学习热情十分高涨,都想早点学成报效祖国。那时,大部分同学连飞机什么样都没见过,学校特意从南苑机场找了一架国民党遗留的旧飞机当教具,同学们用绳子拉着飞机走了二三十千米回到学校,对照实物学习航空知识,认识飞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哪儿是发动机、起落架、机翼……1951年8月,国家选派留学生到苏联学习航空专业,我和班上另外15名同学被选派到莫斯科学习。临走前,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设宴欢送我们。席间,他谆谆教诲,鼓励大家好好学习,将来做红色工程师。同学们高兴地与总理干杯。到了莫斯科,已在苏联学习航空专业的叶挺的两个儿子叶正大、叶正明迎接同学们的到来。我在莫斯科航空工程学院学习了6年,系统学习了航空知识,于195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回国在航空工业工作至离休。记者拍摄的这张照片后来发表在《人民画报》上,并在国外展览。1952年,我在莫斯科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里见到这张照片,要了下来并一直珍藏至今。口述:王金友撰文:郎小兵照片提供:王金友在哈尔滨市平房区,提起“九趟楼”,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知名度绝不亚于位于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东大直街的秋林百货公司。作为一处建筑群,九趟楼承载了太多东安人的记忆,解决了太多东安人的困难,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东安人的成长,见证了中航工业东安为共和国做出的一个又一个不朽贡献……建厂之初,这里是一片废墟。九趟楼作为日伪时期8372部队的军官宿舍,也遭到严重毁坏,9趟2层的小洋楼仅剩了9趟空壳子,房盖、门窗都没有了。建厂领导组成员进点后,立即着手组织力量,抢修宿舍和厂房,准备迎接各路建厂大军的到来。他们首先日夜兼程地抢修九趟楼,前3栋楼很快便被修复,装上了房盖、门窗,通了电,没有房盖和门窗的第二栋楼,临时用草帘子来遮挡风雨。一层楼的房间一部分用来办公,另一部分便成了先遣人员的宿合。办公室外面的墙壁上挂出了“东北修建委员会”的大木牌子,提醒着人们,这里就是建厂指挥中心。第一批建设者们就在这里安下家,开始了工厂的设计和筹划。1948年入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纵队的19名战士来此报到,住进了刚修好的二层楼,因房顶多处漏风,室温很低,睡觉时冻得瑟瑟发抖,一位17岁的小战士冻得直哭。早上洗漱时,发现脸盘里的水已结上了冰。协理员立即派人坐马车到市区买来棉布和棉花,做了一批又厚又大的棉被,发给每个战士。虽然很难彻底解决低温挨冻,但大家对这份关怀非常感动,纷纷表示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1949年,九趟楼的后6栋也修复了,用作职工家属宿合和技术人员的单身宿舍。由于当时这儿的水很混浊,需要用盆沉淀后才能使用。为了保证大家的健康和安全,饮用水一律由工厂派专人负责运送,直到1950年后安装了自来水,住在这里的职工和家属们才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随着工厂的发展壮大,新厂房和新宿合一批一批地盖了起来,但九趟楼却一直在沿用着,始终保持着前3栋办公、后6栋是家属宿舍的格局。后来,6栋家属宿舍的周围修建了围墙,被职工家属们称为“宏伟大墙”。这6栋家属楼,在当时很受职工和家属们的欢迎。在九趟楼办公区办过公的部门先后有:人事科(处)、劳资科(处)、行政总务科(铅印、木工房)、资料科(技术资料库、晒图室)、保卫处、人事档案室、器材科、审干办公室,人武部、人防办,等等。2003年,九趟楼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全部拆除。撰文:张立红赵毓新照片提供:中航工业东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称东北老航校)成立于1946年3月。同年11月,因多次遭遇国民党军队袭击,东北老航校迁往黑龙江省边境的东安市(现密山市),在那里维修了被破坏的机场,修建了东安修理厂、机械厂和材料厂。当时东安市后方军事单位有上千名日籍留用工程技术人员,3个工厂以这些人员为骨干,修理从各地收集到的飞机、发动机,生产制造各种零部件。由于航校使用的日式飞机大多已陈旧老化,我国一时尚无研制新飞机的能力,又没有国外飞机和航空器材的来源,在这种情况下,1948年初,东北老航校在校领导常乾坤、王弼带领下组织了技术攻关组,在哈尔滨开始了“八一”式101号滑翔机的设计工作,并由东安修理厂试制加工。经过艰苦努力,7月27日滑翔机试飞成功。由于原材料短缺,当时只生产出4架,被冠名为“东安修理厂制造”,用于航校学员的飞行训练。8月5日,东北军区罗荣桓、李富舂等领导同志亲临哈尔滨马家沟机场观看滑翔机飞行表演,并批准航校成批制造滑翔机,同时培养滑翔机学员。  ……

前言

  编辑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是我提出来的,没想到几位同志抓住这个创意,纵深挖掘史料,很快就搞了出来。提出这个创意的氛围,是眼下我们正在被中国的航空热所深深感染,这个热度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从报刊、电视到网上再到街谈巷议,人们在兴奋地谈论着中国军用飞机的崛起,也在憧憬着中国民用飞机的突破,这个热潮以致从国内波及到国外,并为世界所瞩目。产生这个创意的来由,是今年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年,航空工业的同志们计划着搞一些纪念性活动。据我所知,中央当年为创建一个行业做出专门决定,成立专门委员会,这在我国众多的工业门类中包括军事工业中是不多见的。还有一段故事引发了我的创意。1993年江泽民同志访美时第一站到了波音公司,发表了一个很有影响的,以着眼中美长期友谊来加强两国航空合作为主旨的演讲。一周后我国著名航空史专家姜长英教授给江泽民同志写了一封信,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20t世纪初波音先生做木材生意,看到莱特兄弟的飞机后,与一个海军军官朋友准备合伙干飞机,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军军官去打仗,推荐了学航空的中国人王助,这个王助作为波音公司第一任总工程师,与波音先生共同组织干出了第一批50架C型水上飞机卖给美国海军。后来王助回国后一直在搞航空工业。从王助到中国在南苑设厂再到马尾飞机厂,中国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航空救国”的追求与探索。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就始终是个虚幻的梦想。没有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泣诉与拼搏,绝不会有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这是一段极其令人纠结,又非常让人感奋,最终是难以忘怀、高悬蓝天的历史,也将是共和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一个缩影。我看了他们的样稿,可能有些历史还没有完全挖掘出来,但这没关系,他们已在着手,编著中国百年航空史话,将会把充满坎坷而奋然崛起又更加完整充实的航空史呈现给大家。  林左鸣  2011年2月

书籍目录

从沈阳到北京——新中国航空工业局办公地点的变迁他们功不可没——记东北军工部第21厂建厂初期的领导干部闪耀当年的“群星”——记中航工业沈飞的创建者们“上海解放号”参加开国大典难忘的1949年抢修油屯保卫上海中航工业哈飞早年的基本建设建厂初期的“四大建筑”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航空科技人才九趟楼的变迁东安厂名的由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成功首飞我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试车一场虚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北京航校国防计量的起源苏联专家给我们上课建厂初期的艰难岁月表彰先进树立榜样——金城机械厂召开首次团代会、先进代表大会莫文样带队赴苏联学习考察我国建成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歼5飞机试制成功国营西安机械厂诞生的第一个航空产品《国际航空》的创刊“黄田坝”地名的由来工厂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发扬民主的党代会《航空材料》诞生记陈云、李先念视察国营黎明机械厂难忘的教诲毛主席和吕慧敏亲切握手我国第一个航空电气工厂航空电气产品从这里源源走出抗洪生产两不误朗朗书声遍东安艰难的起步考察全苏航空材料研究院朱德、李先念视察国营西安机械厂开展群众性的“双革”活动一场运动式的革新活动荒滩上厂房林立机器转试制811喷气式航空发动机“黑龙江一号”大型客车的诞生彭德怀视察国营洪都机械厂“高热度”中的冷思考用相机记录历史的人后记

编辑推荐

  没有强大的航空工业,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就始终是个虚幻的梦想。没有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泣诉与拼搏,绝不会有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这是一段极其令人纠结,又非常让人感奋,最终是难以忘怀、高悬蓝天的历史,也将是共和国走向世界强国的一个缩影。

作者简介

《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4》主要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初期的历史故事,为大家留下中国航空工业史上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和6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足迹。回望这些弥足珍贵的航空记忆,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图书封面


 中国航空工业老照片4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