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 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PEOPLE343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自然科學 > 愛因斯坦 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PEOPLE343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
出版日期:2009-4
ISBN:9789571350134
作者:華特.艾薩克森
页数:556页

内容概要

華特‧艾薩克森(Walter Issacson)
知名通識教育機構亞斯本(Aspen Institute) 執行長,曾任CNN董事長與《時代》雜誌資深編輯,是知名傳記作家,著有《富蘭克林傳》(Benjamin Franklin: An American Life)與《季辛吉傳》(Kissinger: A Biography),與伊凡‧湯瑪斯(Evan Thomas)合著《賢能之士》(The Wise Men: Six Friends and the World They Made)。

作者简介

愛因斯坦傳記權威定本
  二○○八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傳播貢獻獎
  二○○七年鵝毛筆最佳傳記類獎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丹佛郵報等銷售第一

  一個追求真善美的科學家
  二○○六年私人檔案公開後
  一部最正典的愛因斯坦傳記

  沒什麼人懂他的相對論,但他卻是二十世紀知名度最高的科學家,也是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理論,變成流行商品貼在百貨公司門口,他的亂髮,成為天才的正字標記,他的臉孔,成為二十世紀的封面人物。這位十六歲就想像乘著光束飛行的少年,以單槍匹馬的騎士精神,在人間跌跌撞撞,他曾經語言遲緩、學業中輟、失業、未婚生子,然而他始終保持樂觀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斷與良心,拋棄國籍與宗教信仰,決定當一個世界公民,沒有任何主義束縛,因此發現了宇宙至美,一九○五年他寫出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方程式E=mc2,被稱為奇蹟之年。

  到底愛因斯坦是獨立思考的象徵,是天才、生活白癡、人格障礙還是武器製造者?本書為二○○六年愛因斯坦私人檔案首度公開後,第一本研究成果,也是至今最權威、最能全面瞭解愛因斯坦成長、家庭、婚姻、政治與科學發現之謎的一本書。愛因斯坦的一生,讓我們明白,原來人類如此精彩,也體認到科學的獨立精神是公民社會的重要一環。此書獻給所有懷念愛因斯坦的科學家與讀者。

  光束騎士愛因斯坦,在地球停留七十六年。

  本書解開愛因斯坦一生七大謎團:
  *從小數學差勁
  *曾有個私生女,生死不明
  *奇蹟之年如何誕生
  *第二任妻子的女兒才是他心儀對象
  *諾貝爾獎獎金被當成離婚贍養費
  *原子彈幕後黑手
  *到以色列選總統


名人推薦:
「最全面的愛因斯坦,讓我們親歷這位改變人類宇宙觀的人高潮起伏的人生、心靈與科學,本書平易近人,卻又嚴格要求細節與科學正確性。」
--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學教授,知名弦論專家/Brian Greene

「傳主的呈現與科學之正確,都是一本令人驚喜的書。」
--馬里蘭大學物理學教授/Sylvester James Gates

「這是本叫好又叫座的書,不僅可讀性極高,且細膩結合愛因斯坦的人生與科學。」
--哈佛大學物理學教授,愛因斯坦專家/Gerald Holton

「艾薩克森再次證明他能寫出最有價值的偉人傳記,其挑戰在於他不僅要寫出人性化的愛因斯坦,更要描述物理學的艱深觀念。一本讀起來很愉快的傳記,愛因斯坦彷彿就在眼前。」
--一九六九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Murray Gell-Mann

「無與倫比的寫作技巧,最了不起的是,既能表露愛因斯坦的不朽地位,又讓他如同凡人一般出現在我們眼前,一本令人激賞的好書。」
--普立茲獎得主/Doris Kearns Goodwin

「對愛因斯坦的科學研究有非常完美的拿捏,不僅正確、完整且適合一般讀者的程度。作者寫出一本可讀性最高的愛因斯坦傳記。」
--耶魯大學物理學教授/A. Douglas Stone

「一本好書,將愛因斯坦革命性的科學成就、政治訴求、複雜的生命以及迷人的個性非常有技巧地編織在一起,艾薩克森將改變二十世紀的人變造成二十一世紀的一盞明燈。」
--普立茲獎得主/Martin J. Sherwin

「迷人且令人耳目一新的傳記,作者對掌握歷史文獻的獨到功夫,使愛因斯坦的研究與人生,有全新的視野。」
--愛因斯坦文獻主編/Diana Kormos Buchwald


得獎紀錄:
二○○八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傳播貢獻獎
二○○七年鵝毛筆最佳傳記類獎

图书封面


 愛因斯坦 他的人生 他的宇宙-PEOPLE343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7条)

  •        爱因斯坦有这么两句话:1.沿着弯曲的树枝爬行的蜗牛认为自己在爬直线,我的幸运之处就在于看到了蜗牛所不能看到的。2.我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不合理的。人们一眼看去,那句话会记得更清楚?我是俗人,我承认是后者。艾萨克森这本书穿插了爱因斯坦的私生活,他的政治活动,以及他的那些不朽的物理定律基本理论。通篇读完,私生活倒是历历在目,政治活动有点映像,至于物理定律,好吧,你把那些字全拆开了我都认不全,更别谈他们组合在一起是表达什么了。
       说这些是为什么?我是在试图讨论,我们对于人物传记的态度,如果只是满足好奇心,随便找本故事书看着绝对比这本书过瘾,但是既然我们打开了这么本号称最优秀的爱传之一,就不得不直面些严肃的东西。艾萨克森不惜以至少3章的笔墨描写那些大多数的我们不懂的理论,是的,他尽力通俗了,是的,翻译小哥也尽力了,可我还是没懂。不光如此,艾萨克森还在详细讨论小爱的性格,反复强调他对人的温柔和对亲人的疏离。艾萨克森又在试图理清小爱的政治理念,虽然说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谈政治理念稍显奇怪,即在以和平主义为水平线上下的摇摆。以及,最后小爱的对科学的信仰,“上帝不执骰子。”,虽然老实说,我们可能不应该教上帝去干什么。
       所以,人是复杂的,想怎么理解,看你需要什么。艾萨克森做的,是呈现小爱尽可能多的方方面面,想文艺,想科学,想励志,想猎奇的人都能找到他所想看的部分。从这个方面,这本独特的爱因斯坦传确实十分经典,这也可能是人物传记应有的作用,反正说到底是高级小说,不是课本,不是史书,不是专注,大家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161333/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1170/
    这两本有区别吗
  •        本书荣获美国国家科学总院2008年度科学传播最佳图书奖!英文版首印50万册、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
      爱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这个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广受赞誉的畅销书《富兰克林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作者在本书中揭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想象如何源于他叛逆的个性。他的成功源于对理所当然之事追问不休,对习以为常之物赞叹不已。他所拥护的道义和政治乃是建立在尊重自由恩想、自由精神和自由个体的基础之上。
       “本书理应受到广泛赞誉。它行文流畅,可读性极强,将爱因斯坦的生活和科学优雅地融合在一起。”
       ——霍尔顿(GeraldHolton),哈佛大学马林枣罗德物理学讲座教授
       “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虽然关于爱因斯坦的读物已经为数不少,但难能可贵的是,艾萨克森有机会接触到新的重要材料,既讨论了爱因斯坦的人性一面,又阐述了他在物理学上的深刻思想。这部赏心悦目的传记使这位大物理学家的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盖尔曼(MurrayGell—Mann),196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艾萨克森这部出色的传记不仅展示了爱因斯坦这个人,也很好地介绍了诸多科学细节。它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令读者手不释卷,是科学读物的典范之作。如能看到这本书,爱因斯坦定会倍感欣慰。”
       ——克劳斯(LawrenceMKrauss),凯斯西储大学斯韦齐物理学讲座教授
       “艾萨克森的这部传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作者对历史文献的掌握极为出色,对爱因斯坦的工作和生活提出了许多新的洞见。”
       ——布克沃尔德(DianaKormosBuchwald)
       《爱因斯坦全集》总编,加州理工学院历史学教授
       “艾萨克森对爱因斯坦科学工作的介绍极为出色,内容准确而周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这是迄今为止可读性最强的爱因斯坦传记。他利用新近披露的历史材料,完整地揭示了爱因其斤坦的性格特征和思想贡献。”
       ——斯通(A.DouglasStone),
       耶鲁大学摩尔斯应用物理学和物理学讲座教授
       “本书妙语连珠,每每读至兴处,不禁为艾萨克森拍案叫绝。”
       ——赫施巴赫(DudleyHerschbach),
       哈佛大学拜尔德科学讲座教授
      致谢
      主要人物
      第一章光束骑士
      第二章童年,1879~1896
      第三章苏黎世联邦工学院,1896~1900
      第四章恋人,1900~1904
      第五章奇迹年:量子和分子,1905
      第六章狭义相对论,1905
      第七章最幸福的思想,1906~1909
      第八章奔波的教授,1909~1914
      第九章广义相对论,1911~1915
      第十章离婚,1916~1919
      第十一章爱因斯坦的宇宙,1916~1919
      第十二章名声,1919
      第十三章四处奔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1920~1921
      第十四章诺贝尔奖获得者,1921~1927
      第十五章统一场论,1923~1931
      第十六章知命之年,1929~1931
      第十七章爱因斯坦的上帝
      第十八章流亡者,1932~1933
      第十九章美国,1933~1939
      第二十章量子纠缠,1935
      第二十一章原子弹,1939~1945
      第二十二章世界公民,1945~1948
      第二十三章里程碑,1948~1953
      第二十四章红色恐惧,1951~1954
      第二十五章最后的时光,1955
      尾声爱因斯坦的大脑和心灵
      参考书目
      人名译名对照表
      索引
      译后记
  •     因为书是新近出版的,电子版对译者和出版社是一种不人道的伤害,所以暂时无——至少我没能找到。
  •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01170/ 派斯
  •     楼上的Candy,感谢~!
  •        首先要大大赞扬一番此书的作者。严谨的态度与踏实的做法让人佩服,400多面的书,每一面注释都有参考来源。这种对他人的成果尊重,拒绝模棱两可的学术精神值得好好学习。从浩瀚的资料中理清思路,提取精华又充分展现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
      
       爱因斯坦一直在追求自由,不仅仅是身体上,思想上,学术上,甚至是情感上。“我清楚地认识到,强调自由行动和个体责任感的教育是多么优越于崇尚外在权威的教育”,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了他一双翅膀,飞翔在已有知识的上空。这么看来,他完全可以胜任一国的教育部长。
      
       他找到了不被感情束缚的方法,那便是投身科学,转移了注意力,也寻找到了安宁。所以为了离婚,他愿意把诺贝尔奖金交给前妻,而后妻,肩负着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这些人把和谐的世界及其构造当做他们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获得他在狭隘的个人经验里找不到的宁静和安定。”这种方法,当我们被琐事困扰时,很值得借鉴。
      
       无法逃避的仍是科学家的宗教信仰。爱因斯坦不是狂热的上帝教徒,但他有信仰,宇宙宗教。因为个性中不愿服从权威的特质造就充满激情地反抗任何种类的基于权威的教条,所以他不愿屈服。但又明白人的能力有限,宇宙神奇的运行方式又不知来源于何种神奇的力量,他必然会有所思考。他说“在所有可以认识的规律和联系背后,存在着某种微妙的、无形的、莫名的东西。对这种超越了可理解事物的力量的敬畏就是我的宗教。在这个意义上,我的确是有宗教信仰的。”
      
       对于爱因斯坦之类的旷世奇才,我无法加以评论,之能阅读学习。世上有如此的人,再多光环与崇拜也是应当的。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思想一直照耀着世世代代的人。
      
  •        首先说明一点,这本书2009年4月曾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一版,这次出版社改了封面,装帧优于第一版。
       在全世界所有人为“我”写的传记中,有两本“我”最喜欢,一本是派斯那本——已经盛名在外了,还有就是这本。但是前者适合本身做科学家的fans去读,而这本适合一般的读者来了解“我”。
       关于对“我”本人肉麻的吹捧与恶俗的贬低已经太多了,“我”实在没有能力一一去劝慰或者反驳这些并不理智的人们,但是艾萨克森(这本书的作者)为“我”几乎做了所有的这一切,“我”应该感谢他。
       对科学问题的处理总是一般(科学家)传记的硬伤,艾萨克森却处理的很好,相信你会喜欢的。中文本的译者小伙子很棒,已经消除了由于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隔膜。
       有了它,别的传记几乎都是多余的了(当然派斯那本除外)。
      
      
      
      
      
      
      
  •     出版社和作者也可以电子书啊,我付费!
  •     有电子书吗?
  •       爱因斯坦并不是大众刻板印象中的科学怪人
      实际上他年轻时候相貌英俊,还是很受欢迎的一个人
      在苏黎世上学期间搞定了全班唯一的女生
      但是由于这个女生长得不太好看 有点坡脚 比爱因斯坦还大三岁 所以曾经遭到过他母亲的强烈反对
      他虽然幼年有语言障碍
      但是学校成绩极好 曾经有一个大学生辅导他的数学,后来发现过了没多久就没有能力再辅导爱因斯坦了
      但是爱因斯坦在大学期间不太注重数学学习 数学成了他一生的短板,直到晚年还在抱怨自己的数学不太好。
      他从小在一个没有任何宗教氛围的家庭中长大 ,父母和叔叔都不信教甚至认为宗教仪式是无聊的封建迷信。
      但是爱因斯坦幼年的时候倒是对宗教很有兴趣 还上过天主教学校
      所以一些神棍编造的小爱因斯坦论证上帝存在的故事 还是不完全瞎编的 毕竟爱因斯坦小时候还是信教的
      但是从12岁起开始对宗教产生反感 此后一生都远离任何宗教仪式
      从此以后他通常称自己无宗教信仰
      但是为了谋求一份教职 他也曾经在表格中宗教信仰一栏里填写犹太教
      他可以出色的用小提琴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康德一度成为爱因斯坦最喜欢的哲学家
      
      爱因斯坦是一个内心非常崇尚自由的人
      这个自由并不是当今小清新们挂在嘴边那种可以不工作全世界到处旅游的自由。
      当年的德国是一个非常崇尚集体主义崇尚威权主义的国家
      而爱因斯坦从初中起就对这些东西非常反感
      威权主义的国家都很崇尚军队,当军队列队穿过市区的时候,人们在道路两边欢呼,孩子们在一旁学着军人的步伐。
      而爱因斯坦对此极为不屑,认为如此崇尚军队的人长了一个大脑纯属是出于误会。
      爱因斯坦曾经因为厌恶德国的专制主义而放弃德国国籍,于1896年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
      而这个没有国籍的状态维持了四年。
      爱因斯坦由于不尊重权威,所以在学校里面和老师的关系通常不太好,在大学期间和教授的关系也不太好,还经常逃课,这使得他成为他们班级唯一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人。(他的女朋友也就是后来的妻子米列娃延期一年毕业)
      他曾给全欧洲的教授写求职信,没人搭理。
      在朋友帮他托关系找到专利局的工作之前他还做过家庭教师,被他辅导过的人当时一定不知道这个落魄的青年以后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第一段婚姻并没有维持太久,离婚的时候他曾经向米列娃许诺他日后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而她将得到全部的奖金。
      爱因斯坦恐怕是第一个将诺贝尔奖写入离婚协议的人。
      不过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奖 而是因为其对光电效应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评奖过程中许多政治化的因素,以及和当时盛行的反犹主义有关。
      爱因斯坦后来与比他大几岁的表姐结婚。(我一直觉得他择偶的品味不怎么样)
      爱因斯坦本来是不想结婚的,不过他表姐那面不同意。
      爱因斯坦后来受到普朗克的邀请回到德国做教授
      一战期间德国的科学家们都像普通德国人一样激动,都觉得德国受到了其它国家的迫害,德国要代表月亮消灭协约国。
      这个时候唯独爱因斯坦比较清醒,还积极的写文章批评德国的军国主义,重申其和平主义的立场。
      刊登爱因斯坦文章的报社很多时候出于安全原因对爱因斯坦的文章做了不少删节。
      不过爱因斯坦倒是很推崇社会主义,但是这对于一个没有受过政治经济学熏陶的人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他推崇社会主义,但是他不会对那种列宁式的政党有一丝好感。
      毕竟总得来说爱因斯坦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恰逢以色列总统去世,这个时候就有一家报纸提出要爱因斯坦继任总统,后来这么说的人越来越多,总理古里安也架不住舆论的声音,只好派驻美大使去问爱因斯坦是否愿意出任总统。还好爱因斯坦没有同意,不然总理那面真的不太好办。
      
      爱因斯坦去世后普林斯顿一位病理学家借着尸检盗取了爱因斯坦的主要器官以及大脑,后来曾经送过一些样本给不同的研究者做研究。世界上那些有关爱因斯坦大脑异于常人的说法大多是出于这些研究,并非是爱因斯坦生前觉悟极高捐出了自己的大脑做研究。
  •       沃尔特·艾萨克森是著名的传记作家,每本书写的都比砖还厚,在速食时代看这么厚的书是需要勇气的,但奇怪的是,没那么难读,一溜烟一个星期的时间也就读完了。
      
      这本爱因斯坦传明显没有基辛格传写的精彩,基辛格传里的文字辛辣幽默,作者尽其所能的给这个令他厌恶的人了一个中肯的评价。鉴于基辛格与中国的关系,中国人应该读一读,其实只读末尾几章即可,他的破冰之旅固然对中国有益,但是他的家族迄今都还在中国发大财就让人对中美关系这事有点想说草泥马,什么阵营,什么意识形态,信誓旦旦,最后都是殊途同归。
      
      不同于基辛格传,爱因斯坦传里只用微弱的讽刺语调揭露了爱因斯坦有点爱慕虚荣的小缺点(他喜欢接受媒体采访)。整本书基本的语调是平实的,少点文字上的华彩。最令我钦佩,或者说同情的是作者不得不读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才能写这本书,之所以说同情,是因为作者读了,写了,但一点也没写明白。所以遇到作者写的关于爱因斯坦学术研究方面的内容可以跳过不看。
      
      爱因斯坦传是作者努力工作的成果,让读者看到一个普通人的爱因斯坦,他在科学上是比大多数人有天分,但其余部分没什么神奇,婚姻生活里的烦心事一点也不比普通人少,青年时也郁郁不得志,所有名人都不过是在有了盛名之后被世界捧的更有盛名。
      
      身为伟人或是公众人物,即被公众所宠爱,又难免会被大众所累,爱因斯坦不知道算不算是最惨的,他死后,主要身体器官被一名医生一一取走,尤其是他的大脑,被这位医生切割成切片,拿去做研究,因为分割了整个大脑,至今谁也没能在一部分大脑切片的基础上研究出个名堂来,在这位医生擅自摘取爱因斯坦的身体器官时,他的家人在手术室外丝毫没想到他们待会要领走的尸体只剩下个空壳,而另一位眼科医生经过手术室,又顺手取走了爱因斯坦的眼球。这就是爱因斯坦的身后事了。
      我的一句话书评是:当一位绝世科学家遇到了另一些对科学有兴趣的医生。。。。
      
      
      
  •       由于阅读了通俗的科学书籍,我很快就深信不疑,《圣经》里有许多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其结果就是一种真正狂热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织着这样一种印象:国家是故意用谎言来欺骗年轻人的。这种印象产生了决定性的后果。
      
      对任何一种权威的怀疑出于一种经验,一种对待任何特定的社会环境所深信不疑的东西的怀疑态度。
      
      盲目地迷信权威是真理最大的敌人。
      
      强调自由行动和个体责任的教育是多么地优越于崇尚外在权威的教育。
      
      我起初打算做一名工程师,但一想到把创造力花费在这些事情上,目的无非是要让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精致,让冷酷无情的资本变得更多,我就感到不可忍受。要为思想而思想,就像音乐一样。
  •     当当和卓越应该有呀,不行就去看孔夫子网。
  •     哪里有买?
  •       This book was quite similar to Steve Jobs. Probably, the author Walter has re-used a lot of words when writing Steve Jobs's biography. But, Einstein did have a lot in common with Jobs as both of them were typical non-conformists.
      
      The structure of the book details from Einstein's childhood to his death. One intriguing thing in his childhood was that he had always been a very good student, especially his extraordinary mathematical skills. Unfortunately, the book has not told a lot about how he was educated in family and how his family had influenced him and made him a non-conformist. This may disappoint people who have certain belief in Freud's psychoanalysis.
      
      Among many people who had influenced Einstein, David Hume stood out. Einstein had been deeply influenced by Hume since his teenager. It appears to me that the author tried to correlate Einstein's pursuit of Unified Theory and ignorance of quantum mechanics with Hume's emphasis on direct experience. As far as I see, this correlation seems to be very weak and is hardly explored deeply enough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Put it another way, the author has tried to find some giants who Einstein stood upon, but the trial is not very successful.
      
      As in Steve Jobs, the author criticized Einstein's life in dealing with wives and children. His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in theoretical physics was strikingly contrasted with his schizophrenic son. Probably it is the feature of non-conformists to break out of control from family affairs.
      
      Overall, the book is a very good description of Einstein's life.
  •     no need to read it then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