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開學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文學 > 東京開學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9/06/11
ISBN:9789861735085
作者:張維中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最貼心的都會男孩,陪你漫遊東京心生活!
三十歲以後,你還有重返校園唸書的夢想嗎?
三十歲以後,你還會想要出國自我充實、擴充生活視野、增長生命體驗嗎?
時尚、都會、新世代日本文化達人張維中,與你分享他到東京的學習生活,更深入的異國文化經驗,更多元的個人成長體驗。
三十歲以後,你也敢真正去實現心中的夢想嗎?
「學歷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不想多念一個碩士,也不準備深造博士。所以,出國留學這件事情,變成比累積學歷更實際也更貼身的問題。那是自我的充實;興趣的落實;生命的體驗;也是工作的相關延伸。
雖然比起他們來說我不那麼青春了,然而,正因為多了一些社會的經歷,並且知道一切得來不易,於是,讓我更懂得去珍惜這改變的機會。 在這個前提之下,每一天、每一回呼吸的吐納之間,你會發現自己比別人多了更細膩、更寬廣的視野。」
「究竟是誰規定,什麼年齡就只能作什麼事情呢?一晃眼,在東京已經住了一年多。身體裡住著新靈魂的我,奮力吸收著周圍的一切,同時也慢慢地鋪展開在東京的新人際關係。」
讓我們一起跟著這位老學生,一同經驗他的東京單身新生活,呼吸著東京這城市的驚人活力脈動。

图书封面


 東京開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得知维中准备辞去稳定的编辑工作,独身一人前往日本留学时,我曾在MSN上询问他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维中给了我后来他在自己的作品《东京开学》里一样的回答:“十年过去了,到异乡长期生活一段时间的念头,始终仍存在我的心底,没有消逝。”后来,维中去了日本,铺展出一段全新的人生历练,而我却被他的行为所震撼,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思索着已经三十岁的他做出这个决定背后的意义。直到我读完维中在日本创作的《东京开学》,很多疑虑迎难而解,就像一团纠缠的乱麻突然找到了拆解的方式,一切变得清清楚楚。而我也因此明白,维中去日本留学这一行为,也许并没有之前我在想象中所揣测的那么多意义,而只是简简单单地实践了他的生活。以及创造了属于他的“私世界”。所谓“私世界”,就是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并不因别人的观点而随意动摇,也不因环境的影响而无形变质。如同日本的“私小说”般,这样的世界是内心真实的折射,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具备最珍贵的特质。窥看这样的“私世界”,即使只是一小段文字,也可以看尽一个人的内心。因为他毫不掩饰,并用自己的思维,构筑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私世界”。在这个越来越类型化的世界中,不一样的“私世界”,显得如此的重要。就像书中那句我很喜欢的“究竟是谁规定,什么年龄就只能作什么事情?”一样,《东京开学》就是维中所造就的一个独特的、有他特别印记的“私世界”。一切,完全由自己开始。【两个世界的温柔拥抱】从一个自小生活的城市,去往一个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是语言文化都迥异的国度,这确实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却也充满了无穷兴味。在《东京开学》里,维中像一个新生的孩童,用他的眼吸收着来自世界所给他的感悟。每次阅读维中的文章,总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从不用刻意的语言去营造词句上的幽深,却总会以简单洗练的文字让你轻松愉悦地就发现另一种特有的美。而蕴含在他眼光之下的奇异角度,总会让我在阅读时产生出“怎么会想得这么奇妙”的惊呼。《东京开学》继承了这个优点,而当书写的主题变成自己所身处的世界时,维中的笔愈发自然,也愈发呈现出对于自己的自信。我想,这种自信与他的年龄有关吧。三十岁的男人,少了青少年的冲动与莽撞,却又比老年人多了份鲜活与生猛。这个可静可动的年代,却是一个与世界寻求关系的最佳年代。于是在《东京开学》中,这样的一个男人在面对世界时,能将处处的微小皆化为动人的乐章。他诉说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做着决定未来的决定,体认着自身与世界亲密与距离的认知。例如在《单身空间热水瓶》中对热水瓶的书写,维中写出了我之前未曾察觉的感受。我并不是一个爱喝热水的人,所以在文章的开始,对于维中对热水瓶如热恋般的描写很不以为然,更对其诸如“一个男孩子在独身居住的单位里,可以没有炉台没有微波炉也没有冰箱,但热水瓶是绝对必需的”这样的叙述觉得是夸大其词。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在夏季,我都依赖着方便的瓶装水度日。而在外面用餐时,我也宁可选择一杯冰水而非一杯热茶。所以,假如有人送我一个热水瓶,我想我也会是像维中朋友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吧。可是,在天气渐寒的时候,我却渐渐察觉到一个热水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某个阴雨连绵的秋夜,自外面返家,除了冰冷潮湿的空气与雪白的日光灯之外,整个房间充满了沉沉的压抑感。不知怎么的,我拿出了许久未用的热水瓶,烧出一壶水,泡了一杯醇厚的红茶。才突然想起,热水瓶竟然是我一个人生活时,买的第一件物品。其实,一直忽略了。有的东西明明很重要地存在着,却常常因为自身的骄傲与自满,将其视而不见。比如文章中,当自己送热水瓶却无法被对方领悟到热水瓶所带来的幸福感时,维中这样写道——“好像是明明拥有了一则能轻易攫取幸福的秘方,却无法和对方共享的微微遗憾。虽然那所谓的幸福,也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定义罢了。”不禁回想,自己是否也真的曾经错过了。错过了认清真实面貌的勇气与坦诚;错过那些一直在身边,却轻易被忽略的人与物;错过了那些我未曾发现的良善与美好。曾经以为电视、DVD、冰箱、微波炉等种种物品,远比一个热水瓶要来得重要,而此刻,一杯温柔的红茶却让我感受到热水瓶的价值与尊严。我们总是这样,因为追求某方面的需求而夸大一个东西的价值,也因为太轻易得到而抹杀一个东西的价值。当自我的标准占据了思维的主导时,人与世界,渐渐变得对立。而维中在书里,却用一种温柔的姿势与世界亲密地拥抱在一起。生活在东京,他真正融入了东京。像一个实行田野调查的研究者般,他细数着东京这个外部世界对于他的感受,也用自己的“私世界”与外部世界有序地响应。如同对于热水瓶,另有一篇《等待的抉择》即写出了外部的缺憾与内心的完满相互之间温和的影响。而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点滴,也化为这种良善的互动:无论是《爱的缺憾》中由日剧《Last Friends》引出关于爱情缺憾部份的思考,或是《木犀飘晚香》中他人与自我价值的对照;无论是《花筏》中落樱来带的匆促感悟,或是《海市蜃楼》中一个相似的背影带出的内心真实欲望……维中用他的叙述,与外部的世界一点一点地靠近,也用温柔开放的姿势,拥抱,而非拒绝了这个世界。我想,或许维中的散文好看的原因,便在于此吧。他并没有一些作家般做作而刻意地书写着烦躁与痛苦,也没有将自己化为尖锐的刺猬与全世界为敌,他只是面带微笑与友善拥抱了世界。但是,这样温柔的姿势,却像一杯寒夜的热茶,终会在最坦诚的时刻,让你不知不觉湿了眼眶!【不完美的时刻】不同于旅行时的方便与快捷,要真实地在一个地方生活时,势必会碰到很多困难,也会遭遇很多难题。就像接触真相往往必须碰触痛苦一般,旅行中所自动忽略的麻烦与不足会蹦出来。如果把艺术或想象当生活,或许就会如书中《弹指间,东京租屋》中的那些朋友认为地名好就是好的住处一般让人不禁想昏倒。在《东京开学》中,维中笔下的东京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完美。相反,在面对这些不完美时,文字的笔触仍然清清淡淡,然而底下却又带来了坚决的态度,就像我很喜欢的那篇《最终处分》中所呈现的一样。日本,在我们眼里是流行之地。那里有高科技的电子产业,有引人入胜的漫画王国,有光鲜亮丽的偶像明星,还有随时吸引人目光的潮人队伍。而原宿等地,更是喜欢流行服饰人群的聚集地,那里有各种敢穿、爱穿的潮流客。即使国内的杂志或综艺节目,也能经常看到日本街头拍摄潮人的单元。无法否认,我们总是对未知充满了自行添加的想象,因此“月亮总是外国的圆”这一理论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甚至比牛顿定理更容易坚信。所以,文中那两个站在街头对谈的男生,想要借着在日本街头被拍摄而肯定自己是时尚达人的愿望,或许也是很多走在路上希望被星探挖掘的男生女生之梦想。维中却用他独特的视角,将这一迷思进行了剖解。有时候,我读着他的文字,都有冲动想钻到他的脑子里去看看,这个家伙到底都在想什么。而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他或许是一个理科学生(尽管我一直知道他的数学应该很烂),因为在破解那些繁华的表相时,他步步为营,毫不慌乱,在气定神闲之际,已是风云变幻,江山流转。就像在《最终处分》里,他的态度清晰明朗。他这样有条不紊地分析着那个男生的梦想:“假如你在日本被拍——”首先,日本有很多杂志,你可能只能占到一页中大约十五平方公分中的一格而已;就算你上的是封面,有可能拍你的并不是日本杂志,而是台湾杂志;就算你上了日本杂志,可能并不是因为你穿得时尚,只是因为你穿得比较“特别”;“特别”不见得是好的,地铁里穿著背心,身上还挂着几片西瓜的怪老伯也很“特别”;再退一步,就算被日本人认为时尚,但是日本人也不见得都是时尚,品味差的日本人其实比比皆是;就算是日本有很多帅气的型男靓女,但是他们其实象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毫无个性……看到这里,我都不知道说那句话的男生假如看到维中的这篇文字,会不会有一种被人步步紧逼直入死角,只能弃械投降的感想。维中就是在这样严密的逻辑之下,将美奂的外表揭去,让你直视本质。诸如此类的文字,书中还有很多,就连日本人总是呈现谦逊和气的说话方法,我们在看日剧时都觉得那是一种白描与留白,点到即止,但是在现实中,维中却以一段莫名其妙中断的语言交换,让我们发现,日本人语言后面的空白,其实有时只是为自己撤退留下了空间。读完《东京开学》后,我渐渐发现,日本其实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完美。但是,即使这样,身在那个国度的维中,却依然让我相信,他对那里充满了感情。维中的揭穿并非坏意。用智能的眼看清所谓“完美”的表相,让一切变得真实可信,这或许会让一些幻梦破碎。但是,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从云端降落,脚踏实地地与其相遇。我想,只有在对等并且可亲近的时候,我们的情绪才会那么真实,我们才可以相互拥抱。我们所希望与其厮守的,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神。我们要的,是不会让我们迷失的假象。这才是生活。正因为我们接受了世界的不完美,我们才是更真实地爱着属于我们的世界!【一座城的倒影】从一处飞往另一处,是一次距离的拉开。但是,总是有很多远离故乡的人,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经常想起另一座城市的模样。那座曾经日夜生存的城,此刻在记忆的彼端,究竟正怎样地存在着?!曾经给王家卫提供了《花样年华》构思的刘以鬯作品《对倒》,在男与女,老与少,过去与现在之间不断对倒,形成了独特又强烈的空间感。而在《东京开学》里,在日本生活着的维中,在自我介绍的第一句,就写下了这样的话:“不管忘记哪里,也不会忘记自己是台北人。”并没有因为去了一个地方,就否认自己挚爱的故乡。正因为这种坚定,使台北,东京这两座城市在《东京开学》中,巧妙地对倒,成了相互的倒影。我记得在维中决定出发去日本前,很担心他要如何拖着行李在日本找房子,但是他却轻松地告诉我,他在台北已经将日本的房子租好了。当时我的直觉是傻眼。即使网络方便快捷,但也不会真的天下大同,世界也没有小得像个家那样可以随意串门拿东西了吧。这段经历后来在《弹指间,东京租屋》中有了描述。或许就是这样微妙的关系,这两座有些相似的城市,在维中的笔下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互相对照,互相隐射,在对比中发现了彼此的影子。然而,这样的对比有时会显示出一些缺失,可是这些缺失并非为了诋毁之中的任何一处。明白了这些缺失,只是为了让彼此更好。像《夕食》中对日本夕食的描述,借此希望台北也能多些外食店方便独身人选择,或是《蒲烧鳗的精神》中通过两地对做蒲烧鳗态度对比,暗藏的都是对那座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深深的寄望。我一直很不喜欢“别人就是好的”或者是“我的才是最好的”这样两极的想法。而有时遇到一些因为个人主观就否认某个东西一定不好的人,我也尽量避而远之。我总是相信,取其所长,补既所短,这样谦逊宽宏的态度,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好。没有开阔的内涵,不管是城市,还是人,都会在对倒的映像中显示出自己的鄙陋的狭隘。唯有愿意接纳更多的可能,我们变好的可能性概率才会更大。所以,倒影的彼此,并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次追寻珍贵交集的旅行!我不禁想起之前读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分身》,那里面的故事,也诉说着相似的寂寞与联系。在维中的笔下,台北与东京这两座城市,或许也如《分身》中的两个复制人一般,彼此互相独立地活出自我的个性,却又牵扯出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很喜欢这种感受。温暖的互相羁绊,却又有自由飞翔的天空。这种依存的关系,总是在《东京开学》里,甚至维中其它作品中不断地出现。就像《我们的城市》里那些真实生活的老奶奶们一样,在相遇的一刻尽展热情,却又不会粘腻地成为你的负担。而我们对于城市,甚至对于人的态度,或许也应是如此吧!看过太多逢场作戏,我想我们都累了。所以,当我们遇见彼此时,记得用如同生活般诚实的心,清晰却坚定地成为彼此的倒影,无论是好是坏。当我们在彼此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也能看见未来比现在更好的决心。或许就在同一刻,此时的我们也正成为着别人无形的力量,让他们更加安心地好好努力生活下去!假设如此,我想,我们不仅可以让自己更好地生活,也能让这个世界朝更好的方向改变!【属于我的私世界】合上《东京开学》,我似乎看见我的私世界正渐渐地拔地而起,凝聚成形。那些我身体里被改变的部份,我想是因为有了维中私世界的倒影。于是,我相信我可以变得更好,也可以更真实且努力地生活了。可是,我不禁又想,读着这篇文字的你,是否也正以你的私世界与我温柔地响应着呢?!如果是,那么祝福你的私世界美好灿烂!谢谢你阅读我的字!欢迎光临kivo「念情书」:http://blog.sina.com.cn/kivo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可以的話,試吓去做個短期留學也不錯看的說…
  •     喜歡在日本生活或哈東京者適用
  •     游记,提到东京,提到开学,后来就没了,非常轻松的一本游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