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波登.半生不熟

当前位置:首页 > 港台图书 > 美食與酒 > 安東尼波登.半生不熟

出版社:財信
出版日期:2012-7-15
ISBN:9789866165535
作者: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

内容概要

<作者簡介>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
主廚.作家.專業美食玩家
旅遊生活頻道《波登不設限》節目主持人
曾任紐約知名法式餐廳「中央市場」(Les Halles)主廚
著有犯罪小說《如鯁在喉》(Bone in the Throat)、《逝竹》(Gone Bamboo),以揭發廚藝界內幕的《廚房機密檔案》(Kitchen Confidential)聞名於世。另有《名廚吃四方》(A Cook’s Tour)、《胡亂吃一通》(The Nasty Bits)、《波登不設限》(No Reservations)等超級暢銷書。其文散見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紐約客》(New Yorker),同時也是《食藝》(Food Arts)雜誌的特約專家
<譯者簡介>
洪慧芳
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MBA,曾任職西門子公司、花旗銀行,目前從事書籍及電腦軟體翻譯工作。譯有《波登不設限》、《大賣空》、《社群新經濟時代》等書。

书籍目录

序幕|聚會
1 自打嘴巴
* 我那麼在意個人貞操,不是因為原則,只不過是在等候值得奉獻貞操的對象罷了。
2 圓滿結局
* 你可以說那是人格缺陷,毒品只是一種個人展現,一種衝著我中產階級父母而來的任性叛逆,他們犯了「關愛我」這個不可饒恕的罪過。
3 有錢人和你吃的不一樣
* 這些有錢的國際蠢蛋及喜歡他們的人,只要能夠擠進這種娃娃屋大小的迷你場子,在Nello餐廳裡貼近那些打了肉毒桿菌的臉頰,或者在類似Mr. Chow和Philippe那種超貴鳥餐廳吃假掰的中國菜,他們都很樂意付那種價錢。
4 獨飲
* 「你不是主廚!」他又說了一次,瞪著我看,連站都站不穩,「你又不煮東西!」
5 你想當主廚是吧?
* 男性、女性、同性戀、異性戀、合法勞工、非法勞工、國籍——誰在乎這些?你要麼就是會煎蛋捲,要麼就是不會。
6 美德
* 我從很久以前就深信,先學會在早上為愛人煎個像樣的蛋捲,才和那個人上床,是比較恰當的做法。
7 恐懼
* 大家會持續為質感付費,但他們愈來愈不願意為華而不實的東西掏腰包了。
8 欲望
* 我坐在這裡,在鍵盤上斟酌著字字句句用語,只是為了告訴你,我做了什麼或吃了什麼,盡可能讓你愈讀愈餓——當然,那是錯的。但是媽的,我不管了。誰不喜歡偶爾自爽一下?
9 肉
* 我認為,「肉」和「以氨水處理」這些字眼永遠不該出現在同一個段落裡,更別說出現在同一句話裡,除非你談的是暗中處理屍體。
10 幼兒教育
* 每次麥當勞叔叔一出現在電視上或在車窗外,我就說:「麥當勞叔叔有蝨子。」接著我會壓低聲音說:「而且他聞起來臭臭的,有點像??便便!」
11 我跳舞
* 我的舞伴是個穿著粉紅色緊身衣和芭蕾舞短裙的兩歲女孩,現在殘留在我指甲下面的紅色東西是培樂多黏土。我很清楚這一點也不酷,這離男人的酷勁十萬八千里,但我一點也不在意。
12 「去問華特斯」
* 華特斯決定在她的柏克萊住家,利用木材生起熊熊大火煮一顆蛋。我不知道各位是怎麼想的,但在我看來,為了煮一顆他媽的蛋而燒幾根木材,一點也不環保。
13 英雄與壞蛋
* 傑米.奧利佛是英雄。在你吐出嘴裡的義大利湯糰以前,先翻回本書的封面,確定你沒讀錯書。我會解釋原因。
14 亞倫.瑞奇曼是混蛋
* 一直以來,廚師、作家、食評家、公關、記者之間的交集就像一灘渾水,以沒說分明的共識,刻意模糊其中的是非分界,有如一個沒完沒了的低級笑話:我們都上過彼此的姊妹,家裡人人都知道這件事,卻各個心照不宣。
15 「我在《頂尖主廚大對決》上輸了」
* 我可以坦白告訴各位,如果我是參賽者——幸運的話,而且是在具備多年的經驗、技巧、謀略下——我或許可以撐過幾週的比賽,但是沒辦法進入決賽。
16 「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的問題」
* 坦白講,到了我個年紀,我已經變成我以前鄙視的那種「美食家」,吃遍各種好料,舌頭已經麻痺,就是那種吃遍全球米其林餐廳、次數多到懶得提的討厭傢伙。
17 幹勁
* 廚房是最後一個真正憑實力取勝的地方,凡事講究絕對。沒人質疑過繁忙的廚房裡有沒有神,或是否拜對了神。大概只有張戴維除外。
18 壯志
* 「每樣食物,都攸關主廚的名聲。」
19 週一的魚
* 我不過是一個脾氣不好的老頭,講好聽點是「意見」比較多罷了。但我現在已經肯在週一吃魚了,好嗎?
尾聲|還在這裡。
附錄
1 與波登對談
2 波登談《半生不熟》徵文比賽得獎短文
3 得獎短文〈深夜〉 by 邁克‧普萊歐羅Michael Priolo

作者简介

出版首週即迅速登上AMAZON、《紐約時報》TOP 1
睽違十年,《廚房機密檔案》令人期待已久的續集!
辛辣,但真誠。
「毫不在乎」對我來說一直是很成功的商業模式。——安東尼.波登
從主廚、作家到專業美食玩家,波登如何看待人生的不同面貌?
對於當今廚藝界的生態與爭議人物,又有什麼見解?
波登以猛烈的自白與批判,深入探索廚藝、食物與人生的核心
毫無保留,火力全開!
十年前經典的《廚房機密檔案》問世,除了提醒我們外出用餐的注意事項和潛在危機(從週一不新鮮的魚到回收再利用的麵包),也讓波登一舉成為全球知名作家。這十年來,廚藝界的文化、生態,以及波登本人都有了不少改變。
波登在《半生不熟》這本半自傳作品中探索十年來的轉變,在過往歲月與當今廚界生態間來回穿梭,回憶從廚師變成行遍天下美食玩家的奇特經歷;在這段期間,他甚至升格成為人父。
波登剖析他的所見所聞,不時穿插自白、批判與調查,並以其犀利的筆觸,點評或質問美食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包括名廚傑米.奧利佛(Jamie Oliver)、顛覆精緻美食界的年輕主廚張戴維(David Chang)、備受推崇的「慢食之母」愛莉絲.華特斯(Alice Waters)、《頂尖主廚大對決》(Top Chef)的贏家和輸家等,甚至專闢篇章批判他心目中的「混蛋食評家」亞倫.瑞奇曼(Alan Richman)。
波登總是不時反問「何必煮呢?」或者「何必煮好呢?」這類牽涉美食核心的根本議題。在他辛辣的直率筆鋒下,?藏的其實是熱切而真誠的、對美食感動人心之力量的信仰。《半生不熟》以妙趣橫生的精彩敘述,帶領我們一窺廚藝界的樣貌,並重新思考人生與食物的意義。不論是老饕或門外漢,都能讀得津津有味,興致盎然。
★好評推薦:
安東尼.波登永遠是最誠實的一個角色。在本書裡,他一貫的犀利風格未曾改變,但最特別的是,他描述自己也如此直接。--「個人意見」陳祺勳
★媒體推薦:
波登有見解,懂門路,好品味,是個渾然天成的魅力作家……一談起食物和烹調者,他就成了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派。
——《紐約時報書評》
波登是個生動、輕佻、常語帶髒字的作家,犀利抨擊時,他興奮地毫不手軟,但寫起珍愛的事物時,他更是妙筆生花,興致盎然。他對餐廳員工幕後生活的翔實描述實在精彩。
——《華爾街日報》
波登那強而有力的聲音,從攝影機前轉移到書頁上。他言詞犀利無畏,大鳴大放,毫不愧悔。
——《洛杉磯時報》
《廚房機密檔案》的作者已升格為人父,但講起話來還是百無禁忌、活力十足,犀利依舊。
——《時代》雜誌

图书封面


 安東尼波登.半生不熟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這裡面說高檔餐廳其實利潤很少(除了賣酒),拉姆齊開的十二間餐廳全部都賠錢,但是地獄廚房一集的主持費就有25萬美金=。=
  •       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这个书名,随手取下,封面上作者的照片让我想起看过他的一档美食节目,他在节目里带领观众去世界各地见识不同的美味,很好看的节目。于是就借了这本书来看。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并不是我想象的介绍美食的书,而大部分都是他在吐槽,揭老底儿,还是他的美食节目如何因收视率不佳而下马,以及他在《顶级大厨》这样的厨师争霸类节目当评委的经历,书中还介绍了几位美国著名主厨的职业经历。看了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在美国人均消费200美元以下的餐馆吃不得,要想吃的舒服又放心,就得去高级餐厅。在美国要么当主厨,要么就没干这行,普通厨师天天累得臭死,在高级餐厅不能出一点差错,在低级餐厅每天做的都是垃圾食品,当餐厅老板更是殚精竭虑。总之,看这本书还是挺长知识的。
  •       自《舌尖上的中国》一炮走红,国内电视和书刊便竞相跟风辟出专栏,介绍美食美酒名厨名馔,一时浓油赤酱鲜香麻辣纷纷登场,各地本帮菜特色菜私房菜轮番过招,引得大江南北的吃货竞折腰。咋看呢,这纷纷攘攘的气象甚是精彩,其实大同小异,不是美食上的大同小异,而是介绍美食的方式方法如出一辙。美国厨师兼食评家安东尼•伯尔顿就在其《再赴美食之旅》中感叹,食评家经常容易词穷,“你会痛心地发现其实美食评论就那么几种写法……寻找描写色拉的形容词时的那种痛苦,一个写色情小说写了十年的人也许最能体会”。
      
      当然,国内的电视和书刊自有应对的高招,它们或是以大幅画面代替文字解说,或是以强烈的视觉效果代替分析评论。于是,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美食专栏与其说是食评,毋宁说是软广告,小心谨慎地掩藏着美食背后的玄机,悉心营造着嗨得正酣的中产dream。而在伯尔顿看来,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氛围恰是一坨一团和气的“屎”。在《再赴美食之旅》中,伯尔顿以一骑当千的气魄,继续其在食评处女作《厨室机密》中形成的火辣风格,狠批、猛批美食界各种见不得人的内幕,揭发、戳破披挂着各种好听名头的谎言,读来既令人胆颤又着实大快人心——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食评啊!
      
      比如他揭露国际知名品牌“美食频道”的脏乱差,“龙蛇混杂、来路不明的各色剧组或拍摄人员时不时四处游荡,有时甚至会从这个堪比垃圾填埋场的过期食物堆中捡东西吃”,原来这看似光鲜的厨房,其实比山寨还山寨!比如他责问名人代言有毒有害的垃圾食品,照理说这些人不差钱啊,可他们的道德在那么多II型糖尿病患儿面前,“到底有没有不能跨越的底线?”他调侃公款吃喝可不是某些国家的专属特色,你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高档餐饮业销售额普遍下滑30%,为啥啊?高管们不敢公开吃喝嘛,有总统国会媒体百姓人肉搜索虎视眈眈着呐。
      
      讲到这儿,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伯尔顿的美食评论,从不只是“就事论事”,而是从美食出发,生发至其对道德、生活、社会层面的考量。固然,美食记者或者食评家的工作就是“逗人开心,文章以引人入胜又轻松为尚,最好还能旁征博引,或来点有人情味的段子”,但无疑,一个在工作中时常遭遇各种潜规则,甚至有被利用、腐化、收买之虞的记者或食评家,但凡还有一丝好奇、敏感和良知,便无法真正忽视这些问题的存在。而把握时代脉搏,摸准社会时尚的发展趋势,在一爿太平的表征中窥得人们习焉不察的“微恙”,则更是一个独具慧眼的食评家的担当,这一点,伯尔顿做得尤其出色。
      
      比如伯尔顿从汉堡中的那片肉谈起,谈到近年来遍及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他说美国各种可疑的合成肉,与市面上标榜着“健康、安全、有机”的食品,其实是同一家公司出的,“道理跟把你的腿敲断,好卖给你拐杖一样”。所谓的“健康、安全、有机”食品,也并非仅仅出自新兴的健康观念,而是食品工业又一轮藉重新包装、重新定位进行的吸金活动。更要命的是,那些可疑的垃圾食品,也以涨价方式给自己贴金,继续其“千秋万代繁荣昌盛”的罪恶勾当。在此过程中,富人们正用最昂贵的价格购买当年只有穷人才吃的东西,可谁又能保证,这些“无污染无公害”的纯天然食品没有在已经跌破了道德底线的境况中沦为新的垃圾?伯尔顿感叹,“走进任何一家餐馆,享受一个五分熟的汉堡,不用担心吃完会生病”,这样一个每个美国人享有的天赋权利,如今需要付出多高的代价才能实现啊。
      
      伯尔顿的鞭挞近乎锥心刺骨。他揭示美国食品安全问题和人们的不良消费习惯之间存在某种隐蔽的联系,在这样的联系中,我们发现作为受害者的消费者本身,也在为毒害自己做着一丝不苟的努力。所谓“品味”这样一个中产阶级的词儿,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成了拖累中产又荼毒无产的帮凶(如果不是元凶的话)。伯尔顿在书中处处向它开炮,他努力劝说人们放弃那些金玉其表的垃圾食品,把那些纯靠装逼又无内涵的高档料理店比附为卡扎菲家族举办的奢华宴会,说它们既罪恶又庸俗——在这一点上,伯尔顿深谙“品味”在人们心中的颠扑不破,他索性从敌人内部瓦解敌人,说你们如此这般是“庸俗”的,没品的。
      
      当然,作为一本介绍美食的书籍,本书也不单纯极尽抹黑他人之能事,伯尔顿赞美的热情和拉黑的热情是旗鼓相当的。有趣的是,他往往用拉黑的办法行赞美之实。比如他自嘲也嘲讽厨师行当的荒唐可笑,说只有不正常的神经病才能忍受割伤、烧伤和各种身心危害,以及“无休止的压力、低薪无福利、不平等待遇和做无用功……”他一路倾吐苦水其实是傲娇地表明厨师可不是人人能做的,就像所有行业的大门口都有一个自弹自唱的守护者,一遍遍念叨着咱这地儿“也许是最后一个任人唯贤的地方……”
      
      而说到美食本身,伯尔顿更是使出浑身解数,既然“描写色拉的形容词”如此难觅,不妨从食色性上来做文章吧。他的描写的确是“色”,色香味的“色”:金黄色油亮油亮的香港旺角烧鹅、亮黄色芥末酱抹大块暗粉红牛肉的休斯敦裸麦面包、“众神的色彩”聚集在一个小小碗中的越南河粉……也是情色的“色”:四川火锅引起他“燃烧一般的痛苦,紧接着便是愉悦的、失去知觉的麻木,就像有美女一边在舌吻你一遍踢你蛋蛋一样”……伯尔顿从不忌惮将食欲和色欲联系在一起,“让你垂涎三尺,让你想要而不得”,他觉得让吃货读得开心,读得欲罢不能,方是优秀的美食书写。
      
      而从写作本身来看,伯尔顿口无遮拦百无禁忌嬉笑怒骂的风格大有“刚左”(Gonzo)新闻的余韵,后者主张新闻写作应该放弃“客观中立”的老套,因为新闻根本无“客观中立”之说(试问记者的笔究竟听命于自己的还是老板的?),而强调写作者本人主观情感的高调介入。无论这一理论存在多大争议,它给笔者的感受是,当伯尔顿大张旗鼓公开点名揭露食品巨头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和黑暗内幕时,笔者对这些在中国国内连锁经营的大爷们只能在文章中这里那里地贴上马赛克,两相对照之下,国内的揭黑扒粪写作因种种条件限制,可说是道阻且长啊。
      
  •     哇~
  •     這個大廚,我喜歡! 學廚藝的人必看!
  •     散发着自由魅力的男人。而饮食同样也是个自我实践的过程。
  •     诙谐又刻薄的语调,往往很诚恳和真实…但没想到前两本厨室机密档案的卷首说献给亲爱的南茜,在写这本书之前已经和他离婚了,他再婚并有了个女儿…最後那篇《我還在這裡》交代了之前那本廚室機密裡提過的那些廚房裡共患難的各色人等之後的簡單經歷,也算是讓我有如看電視劇要看到結局的感覺。還有他寫在加勒比海某小島以及越南的經歷時候讓我依稀有在看他那些詼諧的旅遊節目的感覺。其餘的部分,只能很遺憾地看到一個老油條居高臨下地對其他人指手畫腳地談論,卻沒有了新鮮感。
  •     个位兄弟哪能嘎毒蛇嘎搞笑的啦,此书不仅关于吃,更关于的是他人生的认识,对于那种承认自己成功是靠运气的人都肃然起敬。立马上淘宝又定了他2本书。
  •     真是一本很男人的书。
  •     哪行都不容易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