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刑法 >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研究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11826428
作者:黄瑛琦
页数:106页

章节摘录

  对被害人来说,因行为人的经济赔偿和真诚道歉,从而修复了物质的损害、治疗了心理的创伤,由此重建了尊严和安全感;对加害人而言,通过对被害人自觉进行经济赔偿和忏悔,来救赎自己所犯罪行,降低再犯的社会危险性,并因被害人谅解行为而未受到法律的追究或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为复归社会铺平了道路。对社会而言,破坏的社会关系得到了被害人与加害人共同的内在的修复,从而恢复了社会关系的稳定与平衡。  2.刑事和解的现实基础。  刑事和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是刑事和解存在的土壤。刑事和解在被害人权利不断高涨的背景下兴起,因此改变了过分强调加害人(犯罪人)利益的状态,倾向于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权利的平衡。这与我国正倡导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不谋而合,也成为刑事和解移植我国的重要的现实基础。“和谐”思想,自古有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再至孟子憧憬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和谐是社会发达的重要条件。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虽然在侵害事件发生后,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的关系是紧张、对立的,但是通过被害人的谅解、加害人的努力,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缓和、缓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对立的情绪。和解在刑事案件中将“合意”、“共识”、“可接受性”这些理念和精神相结合,使得当事人双方都能接受处理,社会效果更好,使判决或案件的处理更加符合社会和谐的需要。  (三)刑事和解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1.刑事和解的法律效果。   ……

内容概要

  黄瑛琦,女,1980年出生,安徽泾县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法学博士。  在《刑法论丛》、《中国法学》(海外版)、《山东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犯罪研究》、《人民法院报》等核心期刊和报纸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概说
 第一节 基本概念之辨析
  一、被害人的概念
  二、被害人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 被害人行为之于定罪的成立条件
  一、主体条件
  二、行为条件
  三、时间条件
  四、影响力条件
 第三节 影响定罪的被害人行为的具体类型
  一、被害人承诺
  二、被害人过错行为
  三、被害人告诉行为
  四、刑事和解行为
第二章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立法与司法现状
  一、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立法层次现状
  二、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的司法层次现状
 第二节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现状的缺陷分析
  一、被害人承诺行为无相关的规定且实践鲜有探索
  二、被害人过错行为的规定未上升到法律层面
  三、亲告罪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
  四、刑事和解的适用缺乏法律依据
 第三节 被害人行为影响定罪存在缺陷的根源探究
  一、二元结构的刑事法律关系中被害人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以国家为主导的刑事政策对被害人的漠视
  ……
第三章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的必要性
第四章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的实现路径(一)
第五章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的实现路径(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研究》内容简介:恢复正义是与作为传统刑罚制度价值基础的报应正义相对应的全新的价值理念。报应正义关注的核心是犯罪与刑罚的因果关系,强调用刑罚手段对犯罪行为进行非难、谴责,通过惩罚以阻止或预防犯罪,因而司法活动产生在国家与加害人之间。被害人被忽略不计,而加害人被贴上“罪犯”的标签,投入监狱,为以后的复归社会道路凭添了荆棘。而恢复正义理论认为刑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国家教育改造犯罪人的一种手段,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使犯罪人改过自新,重新复归社会。

图书封面


 被害人行为导入定罪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