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的法治之路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宪法行政法 > 农村文化建设的法治之路

出版社:甘肃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807148968
作者:吴梦寒
页数:197页

章节摘录

事实上,近年来,免费的公共服务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就文化教育领域来说,曾经收费的许多公共服务逐步免费了——义务教育免费了、职业教育免费了、参观博物馆免费了、公园免费了……而更多的公共服务,一开始就以免费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农家书屋的“免费阅读”就是这样。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为什么有免费的公共服务?我们知道,公共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而公共财政是以税收的方式积累起来的。换而言之,公民在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之前,实际上已经通过税的形式付费了。这样,如果政府在推出公共产品的时候,还向公民收费,则是重复收费,有行政牟利之嫌。一段时间以来,公民享受的许多服务都是收费的,如参观政府出资建设的博物馆需要买门票。对此,博物馆收费的理由是,“以馆养馆”。具体来说,就是财政没有钱负担博物馆的建设、维护、管理,需要收取门票来维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国家财力紧张的时候,“以馆养馆”可以保障经费的来源,又能促进公共服务的发展。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公共服务另行收费有悖公共财政的本意,而公共设施很大程度上成了部门甚至个人牟利的工具,以致于腐败丛生。 “收费思维”、“收费惯性”是政府公共服务长期收费的一个伴生物。本来不该收费的东西,在一定阶段收费之后,许多人似乎忘记它本来就是免费的。而长期收费的巨大利益诱惑、甜头,让管理者欲罢不能,他们不想也不愿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千方百计抵制重新回归免费的轨道上来。一一般情况下,有的政府部门只要提供一点公共服务,就想法设法要收费,不收费就不办事,就不好好办事。更有甚者,有些政府官员脑子里先有收费圈钱的动机,再去物色所谓的“项目”,全然没有服务意识。

前言

多年来,对于文化,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我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偏爱。这是一种文化情结,也是一种乡土情结。在这种难以割舍的情结中,令我内心无比触动的是,中华文化之根就深深扎在农村。历史上,中华文化最为辉煌的农耕文化,就是在农村,是由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农民创造出来的。每次走进农村,我都会被农民的智慧和才华所折服,也会被一种淳朴和真实所感动。没有雕琢,没有刻意,不同于任何一部正史的刻画,在每一个村庄,在每一个农民的身上,都能看到最完整的真实,都能领略到最活泼的文化。在乡土文化情结中,令我无比牵心的是,农村文化未来的命运。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一个曾经创造了辉煌农耕文化的土地上,农村文化的衰落与式微,已无法回避。在一些社会精英的眼中,农村是文化的沙漠,农民是愚昧、落后的。久而久之,农村文化似乎也显出自卑的一面。在与现代城市文化的碰撞、冲突中,农村文化几乎不做任何抵抗就“丢盔弃甲”了。一些地方的农村,传统习俗已经难觅踪迹。人际关系中,弥足珍贵的传统亲情、乡情、血缘、地缘关系,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农村文化面临的被边缘、被抛弃的命运,实在令人担忧。可喜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走向“深水区”,农村文化建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一种共识,农村需要文化,新农村建设更需要文化。为此,从中央到地方,农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甘肃文化出版社和我的授业恩师李功国先生,将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研究课题,列入“农家书屋文库·法律系列”丛书之中,足见其眼光与智识。为农村做点什么,为文化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一点,哪怕小得如同一粒微尘,这也是我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后记

在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虽创造了璀璨厚重的农业文明,但也遮蔽了更为广阔的权利视野和独立的主体人格,以及人们对平等权的认知与追求。直至我国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的新时期,历史的那个幽灵似乎仍然盘缠难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数次召开中央全会,专题讨论“三农”问题,先后发布了11个“一号文件”,以“强农扶农、支农惠农”为主题,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加快“三农”建设步伐,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经济收入大幅提高。但不容否认,截至今天,作为相对弱势的9亿农民,仍面临土地承包与流转、综合与专项补贴、粮食与食品安全、婚姻家庭、赡养抚育、耕地保护、生态污染、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人身安全等一系列挑战与困扰,农民权益的缺失依然是我国农村法制化建设的瓶颈。“没有农村的法制化就没有中国的法制化,没有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的民主法治”。由此,农民群众不仅要摆脱封建专制、“重礼轻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更要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熟知法律知识,善用法律武器,以真正的司法救济维护自身权益。也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农家书屋文库·法律系列》丛书,以期在农村法制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作用。这套大型法律知识普及读本,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新时期农民生产生活和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对法律知识的新需求编排内容,既考虑了法律学科知识内在的系统性。

内容概要

  吴梦寒,女,1977年生。毕业于兰州大学法律系,曾任兰州军区直属军事检察院检察员,现为《甘肃日报》记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与文化软实力
  1.文化不为精英所独占,而是大众的生存状态
  2.文化软实力是国家竞争力
 二、新农村建设与文化软实力
  1.驱动力:一方文化滋养一方人
  2.凝聚力:乡土文化是“命根子”文化
  3.精神力:文化也是民生,是更重要的民生
  4.经济力:今天的文化,明天的经济
 三、农村文化发展报告
  1.农村文化: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2.农村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复兴
  3.一条与众不同的文化复兴之路
第二章 农民文化权利制度
 一、受教育权
  1.“免费时代”农村教育的困境
  2.给“教育天平”添加法律“砝码”
  3.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该往何处去?
 二、公共文化消费权
  1.农家书屋:农民公共文化消费权的精彩注脚
  2.五角钱的文化补助:公共文化消费的“低保”之路
  3.从收费到免费:公共文化让行政牟利走开
  4.“硬”产品还是“软”产品:农村文化拒绝高消费
 三、文化生活参与权
  1.让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
  2.社区式参与最动人
  3.“文化阳光”何时温暖每一个外来工
 四、文化创造权
  1.农民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农民
  2.一场农民的文艺复兴
  3.“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4.为文化创造撑起“保护伞
第三章 农村文化生态保护制度
 一、农村文化生态
  1.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守护一片文化的绿色
  2.农村文化生态与法律保护
 二、农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古村落、古民居的“非正常死亡”
  2.古村落、古民居的财产权保护模式
  3.财产权语境下的政府责任
 三、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亡曲终的危机
  2.构建保护文化传人的私权体系
  3.精神权利:走向自尊的权利
  4.物质权利:让知识也产权化
 四、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
  1.“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文化交融
  2.最后的母语:少数民族面临的文化危机
  3.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
第四章 农村文化产业制度
 一、文化产业:21世纪全球最赚钱的产业
 二、在文化中收获产业,在产业中收获文化
 三、创业权: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视角
 四、竞争权:有形之手,无形之手
 五、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法治之路
  1.农村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保护
  2.农村文化产业的资本市场与法治
  3.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农村文化建设的法治之路》:农家书屋文库·法律系列

作者简介

《农村文化建设的法治之路》内容简介:农民群众不仅要摆脱封建专制、“重礼轻法”等传统观念的束缚,更要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熟知法律知识,善用法律武器,以真正的司法救济维护自身权益。

图书封面


 农村文化建设的法治之路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