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与妥协(修订本)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外国法律与港澳台法律 >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301044469
作者:王希
页数:689页

内容概要

  王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历史系教授,2005年3月起应聘担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984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博士学位(1993),曾任哈佛大学杜波伊斯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1993—94)。教学和研究领域包括:19世纪美国史、美国内战与重建、美国黑人史、美国宪政史、美国制度发展;著有:The Trial of Democracy:Black Suffrage and Northern Republicans,1860—1910(1997)、《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2000,2005)和中英文论文数十篇;主要译著包括:(美)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2002,2003)。

书籍目录

2005年版前言
2000年版前言
第一章 美国宪政的起源和基础
一 殖民地政治体制的形成
二 “光荣革命”与殖民地宪政
三 殖民地居民的权利
四 美国革命的宪政意义
第二章 《联邦宪法》的形成
一 州宪法的制定
二 《邦联条例》的制定与实施
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
四 《联邦宪法》的内容分析
五 《联邦宪法》的批准
六 联邦政府的建立和《权利法案》的产生
第三章 早期宪政的演进
一 政党体制的形成与合法化
二 杰斐逊式共和宪政的实践
三 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
四 杰克逊时代二元联邦制的困扰
第四章 奴隶制、内战与美国宪法
一 早期宪政中的奴隶制问题
二 西进运动与奴隶制问题的激化
三 内战时期的宪政变化
四 奴隶解放的宪政意义
第五章 重建与新宪政秩序的建立
一 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二 激进重建和弹劾约翰逊的风波
三 重建宪法修正案的实施
四 最高法院与重建宪政
第六章 工业化时期的宪政发展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政
二 最高法院与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
三 工业化期间的公民权利
四 进步运动与美国宪政
第七章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宪政
一 20世纪初期宪政发展的起伏
二 罗斯福新政的宪政意义
三 最高法院对新政的限制
四 改组最高法院的政治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公民权利的演变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公民权利
二 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的“复活”
三 冷战初期的公民权利
四 民权运动与宪政革命
第九章 冷战时代的美国宪政
一 冷战与总统宪政的出现
二 “水门事件”与“帝王总统”宪政的衰落
三 沃伦法院与公民权利的联邦化
四 当代公民权利的困惑
第十章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与美国宪政
一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
二 2000年总统选举的过程
三 选后诉讼的政治
四 关于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民主性的思考
附录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附录二 美国各州加入联邦的日期
附录三 美国历任总统和历届国会政党力量分布(1789—2004)
附录四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任大法官(1789—2004)
参考文献与书目
案例索引
总索引
2000年版后记

编辑推荐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的作者提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作者同时指出:因为“谈判”和“妥协”是美国宪政的中心内容,“谈判”为改革的力量提供了机会,但同时也为反改革势力提供了同样的机会来阻挠改革。即便是推动那些进步意义十分明显、而且对美国整体发展甚为有利的改革,也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而必须经过艰苦的“谈判”才能获得成功,而所获得的成功往往与预定的目标相去甚远。

作者简介

美国宪法为什么会有如此长久的生命力?美国宪法是美国社会某一阶级的工具还是所有阶级的工具?美国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表现在何处?美国宪政机制是如何运作的?为什么美国宪法会在“自由”和“平等”的旗帜下容忍类似奴隶制这样不可思议的邪恶?权力制衡到底是促进美国发展的动力,还是阻力,还是两者兼而有之?1990年代的美国联邦制与1790年代的联邦制有何不同?美国内战是为了废除奴隶制和是为了保存联邦的统一?两者的关联何在?弱势群体(包括黑人、印第安人、其他少数族裔、妇女等)是如何被纳入到宪政体制内的?为什么这种纳入进行得如此缓慢?为什么联邦最高法院在19世纪容忍助长种族隔离的政策而在20世纪中叶却带头宣布种族隔离违背了美国宪法的精神?为什么如日中天的尼克松必须因水门事件而辞职、而他的辞职竟对美国体制的稳定丝毫无损?为什么60年代的“权利革命”发生之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定义却反而陷入困境?美国在国际上的势力扩张与其在国内进行的宪政改革有什么样的相互作用?本书是关于美国宪法发展历程的问题史著作,对于美国宪法进行了认真和深刻的研究。

图书封面


 原则与妥协(修订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实际上大学里面提到美国宪政体制,更多的是三权分立,提及美国最高法院,就是马布里诉麦迪逊的经典案例。实际上,美国的宪政体制十分丰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的势力此消彼长,都曾扮演过不光彩的角色。其实,看过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慨是,美国并非是自建国起就十分完善,而是历经200多年的变革后,才走到今天世界领袖的地位。实际上,中国今天碰到的所有的问题,美国都曾遇到过。权贵资本主义垄断社会的政治经济资源,腐败丛生,黑社会横行,证券金融欺诈行为严重,甚至食品安全的标准很差,劳工待遇底下,还有更为严重的种族歧视等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都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美国的社会秩序。美国也曾面临着崩溃的边缘,一次是南北战争,国家险些一分为二。另一次则是大萧条,如果不是罗斯福推行新政,那么美国要么沦为权贵资本主义的彻底保持,也不排除会走向法西斯道路,甚至共产主义革命也有发生的可能。但一次又一次,总有先于时代的人提出变革的思路和途径,总有一些独具政治智慧的人物,不强求对方接受,而是以相互妥协的方式,避免体制矛盾激化,甚至崩溃,尽可能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前行。看起来,这些妥协让人无法忍受,但在双方都坚持各自原则的情况下,妥协是继续前进唯一的选择。回过头来,我目前还看不到中国的政治前景在什么地方。萨达姆、穆巴拉克、卡扎菲等人的教训已经告诉我们,无论是多么辉煌的独裁者,最终都难逃一亡。民主是大势所趋。如果一党执政的局面不改变,那么民主就无从谈起。党内民主只是哄哄老百姓的借口而已。中国目前基本已经陷入到权贵资本主义当权的阶段。在社会矛盾不充分激化的情况下,寄希望于既得利益集团让步根本是天方夜谈。权利是靠斗争和争取而来的,就是因为社会弱势群体没有利益和诉求的表达渠道,才导致上访等群体事件不断发生。所谓的维稳,只是在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上填两堆土而已,该来的还是要来的。
  •     对于非专业读者,阅读这方面的书,可以从林达和刘瑜开始,然后是任东来那本,这本应该是第三步吧,看完这本,该看那本了呢?这么多书,一本本看下来,认识也深刻多了,林达和刘瑜的书描述了一个海市蜃楼般美好的美国,然后任东来在描述美好的同时,让我认识到背后的努力,这本书更让我认识到:人类社会的非常复杂的,人类文明的进步来之不易,但最基本的是需要有一个好的“原制度”,类似美国宪法
  •     促使我去读这本书的原因在于认识美国所产生的困惑。那就是我应该如何理解美国这个巨大复杂的超级强权呢?对于自由主义者来说,美国的宪政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值得效仿的制度;但这仍然无法消除我在阅读美国这个国家时引发的疑问。为什么一个宪政国家能够在未经国会授权的情况下去侵略另一个国家?为什么面对如此明显的资源分配不公这个国家的人民可以接受?为什么理应独立的司法体系市场和行政权力站在一起?如此低的投票率所选出来的总统有代表性吗?这些问题都是在宪政这两个大字的阴影中所包含着的。追寻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宪政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让我们超越意识形态(“宪政就是终极目标”;“宪政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从历史的脉络看宪政的发展历史。我从不认为一套在美国行得通的制度就能够毫无困难地移植到别的国家和社会(换句话说,我对“普适性”这个词一直抱有怀疑),一个制度产生所依赖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是理解其发展所必须的土壤的必然条件。更不用说制度本身所充满的矛盾性了。《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修订本是基于王希老师2000年的第一版,修订了原版的一些错误,并且添加了2000年大选的章节。本书所提出的核心观点在于美国的宪法史是一部“有原则的妥协史”(principled compromises,p2)。它追述了美国宪法的原则,包括从何处而来,内涵如何变化,内涵之间的互相关联在哪里?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妥协如何发生,不同的利益集团的诉求是如何谈判的?机制为何?底线在哪里?妥协并非万能药,有的妥协化解了危机,有的妥协却加深了矛盾,这又是什么原因?而就原则和妥协之间的互相关联,本书把重点落在“谈判”机制上:谁能够参加谈判?谈判的方式是什么?宪法把哪些利益纳入保障又把哪些利益排斥在外?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例子阐述了谈判利益谈判的艰苦性、长期性、反复性和可逆转性。我想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加深了美国宪政制度的理解。在以往的辩论和短文中我们总是看到对于这些问题中的某一个,或者针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而这本书是第一个跟踪美国宪法的精神和实践从形成之初一直到2000年大选,几乎覆盖了美国宪政发展的全部过程。从另一方面,本书的叙述形式也是基本上按照时间先后发展,作为美国史的简明读物,也非常有帮助。本书的叙述重点在于宪法,这一所有法律的母本,宪政制度的核心,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的与时俱进(所谓“活着的宪法”)。结合上面所提出的接分析重点问题,来看美国的宪政制度如何回应时代和社会的挑战。对我个人而言,20世纪的那几章是最有收获的。也许是美国现代国家的形态受到20世纪几次大的改革的影响非常深的缘故。进步运动、新政、权利革命是3条主线。他们都牵涉到联邦权利和州权的你进我退,和教育相关的几个案子判罚都于此息息相关。此外,书的附录异常丰富,作者列出了他写作这本书的参考书目以及各章的索引。对于致力于了解美国宪政、美国史的读者来说,可谓是价值非凡。原文:http://www.makzhou.warehouse333.com/2009/06/17/1954/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还想读。。我想读那个旧版本的。。淡蓝色皮的那个,有谁要转,联系偶~~
  •     这才是国家的未来。
  •     美国的民主为什么如此独特,政权基础是如何构成的,此书可作为一种解答。美国的宪法赋予了美国人民法定的自由及活力,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基础。
  •     比林达的书籍少一点生动但是更深入全面
  •     写得真好!
  •     终于看完了!这本太厚了,不过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是近来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收藏!
  •     联邦与州,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的权力斗争和妥协过程,20世纪以后的部分略显单薄
  •     有真材实料的学者写的书就是不一样,以厚重的实施铺成出跌宕起伏的美国宪政之路。美国的宪政虽能为各种冲突与矛盾之间,寻得基本原则之下的妥协,但绝非一帆风顺,权利是斗争来才是真理。。
  •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内心随着宪政制度的改革一起一落。然后再看看Trump,对美国如今三权分立的崩坏感到惋惜,不知道美国宪政能否度过这次危机。
  •     很好,序言部分更加精彩
  •     历史、宪政结合得最好的一本书
  •     为什么人家的宪法是活的,我们的宪法只是摆设。因为美国立宪的过程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大量利益集团的博弈建立在一定的原则之上,由此产生的宪法也是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而这一环,我们显然缺失。
  •     我的大学(版本又不对-_-||)
  •     会对美国的初期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挺好,但是。。。真心觉得太厚了。。。
  •     好书,是读到过有关美国宪政发展最好的一本,内容客观详尽, 唯一的遗憾是本书只到80年代为止, 而后冷战时期一直到911后的时段没有涉及,不过新版加上了这部分内容
  •     大学时候啃的大部头
  •     理解美国宪政制度的最佳读物之一
  •     整体而言比较清晰地梳理了美国宪政的发展史,适合读者做一般性的了解。缺点在于体例编排呆板,对个案的分析缺少深入,平均用力以致平淡繁琐。特别是用强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来批判美国宪政史,不无迂腐和可笑之处。
  •     想了解美国宪政历程,此书应属必读。
  •     就是就是....好枯燥
  •     读本而已 倾向性比较重
  •     mark
  •     不卑不亢!美国历史上的关键改革之所以发生,要么是总统非常的强势,要么是国会非常的团结或与总统有良好的配合。在很多选区,某一党派的势力始终是多数,少数党几乎不做努力,因为努力了也是白费。这跟选民的心理和政治习惯有关。真正具有竞争性的选区实际上是为数不多的。国家遇到重大危机的时候,党派对峙的僵局会被打破。是最高法院的命令保住了布什的优势,让2000年大选的真正赢家成为一个永久的无解之谜。美国民主制中同时含有“民主”和“非民主”的机制和内容,甚至有些时候还要加上“反民主”的建制和成分。亚裔家庭的平均收入在美国算是高的,受教育的程度也很高,所以被认为是“模范少数族裔”。这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的,但也掩盖了另外一种真实,即很多亚裔是工薪阶层,他们的生活状况很少得到报道。
  •     稳健
  •     可以再精简一下容量,稍微增加一些宪法理论,就更好了。
  •     美国民主与宪政是怎么来的?本书做了详致的介绍
  •     新版在哪里呀新版在哪里?
  •     国内对美国宪政的看法要么嗤之以鼻,要么五体投地,这本书则相比之下态度比较中立,才开始看。绝版书。
  •     2011-07-27: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1308902/ 指望道德改变社会只是良好的愿望罢了,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那也得能够在一次次人祸里保住性命才能“change”。转载文章那位LZ的“拙见”确实很拙很扯淡,难道是修炼成圣人才具备公民资格才能向政府问责吗?荒谬程度如同裘千仞的狡辩——“裘千仞孤身在此,哪一位生平没杀过人、没犯过恶行的,就请上来动手。”利己是天性,道德和修养只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拿来约束陌生人,更无法约束蛀虫,有效制约权力的永远是选票和制度。[ Ethics in Government Act,1978. ]
  •     可以在美国开宪法讲座
  •     简直是救命的书,政治太无聊了
  •     40政教合一是早期殖民地政治文化重要特征41罗得岛为美洲大陆首个真许宗教自由的殖民地65和平协议1783年是英国与所有殖民地共同签订(不是和每个)71民主被视为暴民政治,共和政府思想占主导。穷人投票会增加大有产者利益95合众国政府:联邦制federal和中央集权制national96借参议院减弱暴民政治140党不靠意识形态靠利益143汉密宪法执行政府意志;杰:限制政府230一无所知党413社会法理学463加州1919年红旗法472学区案:宗教自由476各部门战争配合512二战后司法能动主义
  •     笔法一般,可以当科普读物了。
  •     這書在美國絕對是三流作品,大體相當於國內誰寫了個什麽《經學 通論》之類的,到了中國來就有的販賣了。
  •     非常好的入门书籍,对于了解美国宪法和宪政理念很有帮助。
  •     这么厚啊。。
  •     美国历史夹杂
  •     真的不太明白这本书写作的意义,可能就是为了给中国读者普及知识吧。毕竟这本书没有一个字会影响美国史研究者的判断与学术塑造。——美国人时常自嘲自己对世界其他国家的认识很低,中国人与中国学界又何尝不是。
  •     大三的时候写读书笔记,用这本书交了两门课的作业。。。哈哈
  •     值得再读一遍的好书
  •     比任东来的书相对来说难读一点,但内容和深度丝毫不差
  •     我是把它当成小说读完的
  •     书名是很好的概括,对于宪法尤其是
  •     对美国宪法最了解的中国学者
  •     从头到尾的细致梳理,非常好!后悔这么晚才去听王希老师的课了。。。
  •     呆板而无灵性,顶着宪政的名头,就能伪装成五星级好书,
  •     美国宪政必读之二
  •     读完本书,可以负责任的说作者是偏左翼的:对自由市场、对代议制民主和以基督教为基础的美国传统价值有些不屑。应了那句老话,美国校园充斥着左翼,包括黄皮肤的。
  •     想要了解美国,想要了解美国的强大之处,就必须要了解美国宪法史
  •     看到一半,换成自由的故事了,之后就是几个月之后再把剩下的这半看完。因为老师的写的更好,所以这本学生的就快速过过过。资料确实很详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