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呼柏应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律普及读物 > 百呼柏应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309091069
页数:29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王女士缘何得了中度抑郁症? “远亲不如近邻”,但真正把邻里关系处理得恰如其分,并不是件容易事。这不,因为“晒被子”的小矛盾,王女士和二楼邻居就“针尖对麦芒”闹了数年,甚至到了对簿公堂的地步,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实在是得不偿失。 官司赢了。邻里“战火”升温 2009年6月,一位中年女子找到我,情绪激动地诉说着她与二楼居民的矛盾,手里还拿着一沓照片。这位女士姓王,居住在一楼,二楼居民的被子要拿到天井里晒,横晒就会挡住王女士家的采光,竖晒被子就晒不透,双方因此产生了不少矛盾。 无奈之下,王女士把二楼居民告上了法院,法院判决王女士胜诉。赢了官司的王女士总算出了口气,可是没高兴几天,二楼仍然把被子横着晒成一排。无计可施的王女士只好拿了照相机,把二楼邻居横晒被子挡住自家采光的场景拍下来,向多个媒体“曝光”。结果可想而知,两家的矛盾愈演愈烈,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 天天深陷邻里矛盾之中,王女士十分痛苦,她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够帮助她。我便跟王女士所在的司法所联系,让他们出面进行调解。在当地司法所的调解下,两家终于尽释前嫌,重归于好。事后,王女士高兴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拉着我的手连声称谢,还说要送一面锦旗给我。当时,我觉得有些奇怪,这只是一件小事,为什么王女士看得那么重?我仔细打量了她一番,发现她虽然还未到50岁,但看上去显得非常苍老,而且眼神涣散无光。 “你在哪里工作呀?”我问她。 “我老早下岗啦,下岗以后就没有再找工作了,一直在家里休息。” 听了她的话,我猜测,正因为她下岗在家,无聊空虚,才会把脑子全用在“这件事”上了。我便动员她参加街道的社区学校。自从参加社区学校学习后,她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来找我,我也渐渐忘记了这件事。 心理疏导解开王女士心结 2010年6月的一天,王女士又登门造访。这一次,她拿的不是照片,而是直接带了一个数码相机。打开相机一看,全是几月几号横晒被子挡住王女士家采光的照片。“这个事到此结束,你不要再纠缠了,我也不会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再帮你调解了。”“她侵犯我的日照权。”王女士振振有词。看着王女士病快快的身体和直直的双眼,我严肃地对她说:“你再纠缠下去,可能会得精神病的,我不是吓唬你。”我这句话似乎说到了她的心上,她愣了一下,轻轻地说了声:“医生已经诊断我是中度抑郁症。” 原来,王女士与邻居的矛盾已有多年,长期下来已经造成了精神障碍。现在她最怕出太阳,最好天天下雨。只要天气晴朗,她便拿出照相机出门,看看楼上是否晒被子,是横晒还是竖晒,只要是横晒,她就赶快拍下来,要么跑到居委会告状,要么跑到街道哭诉,再不就跑到报社要求“曝光”。长期下来,上述单位见到她也头疼了。 我告诉王女士,如果再继续纠缠下去,可能会加速抑郁症病情的发展,后果会很严重。她说:“这口气我忍不下去。” 考虑到王女士与邻居的矛盾由来已久,我换了一种方式开导她。我告诉她:“你不应该跟邻居纠缠下去,这是钻牛角尖。现在你和邻居已经不是一般的邻里矛盾,而是相互的敌视。按照常理,楼上根本不会天天晒被子,他们之所以要晒,就是为了气你而故意横晒。而你如果真的生气,不是正中他们的下怀吗?” “一个专门捉弄他人的人,是不会有出息的。而且这种人家因为德行不好,又经常滋事,家庭生活不仅质量低,而且成本高。”我试图让她明白这个道理。 王女士似乎一下子转过了弯:“你怎么知道?” 原来,王女士二楼的邻居平时就喜欢跟他人吵架,而且每次都要赢。大儿子因吵架时脑血管爆裂现在瘫痪在床,二儿子跟别人打架,把对方打伤,被判刑入狱,而且两个儿子的子女也是学校里经常逃学的差生。 我当然并不认识楼上的这户居民,但根据我对平时喜欢吵架的家庭进行的调查,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的家庭常常是炒股票股票输,做生意生意输,就是摆地摊卖葱也会为一根葱大打出手,结果赚的钱还不够付医药费。所谓家和万事兴,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我的一番疏导,王女士接受了我的劝阻,以后再也没有理会楼上晒被子,楼上见王女士不再“管”,没有了“对手”,也就很少晒被子了,毕竟天天晒被子、收被子也是很累的。 这件事也让我进一步总结了调解工作的一个经验,就是一定要把情理说到当事人的心坎上,做到情理法相融,让他们心服口服,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专家点评 短兵相接的心理疏导 打得赢官司,却解不开心结,在上海滩的邻里纠纷中不乏其例。而王女士因此患上抑郁症,多少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幸好她在打赢官司反倒陷于走投无路之际碰到了柏万青。经过两次接待,柏万青解开了王女士长期郁结的心病,使得王女士的抑郁症逐步好转,同时无形之中也化解了王女士与二楼邻居闹腾不休的纠纷。 如果说第一次调解接待时,柏万青只是凭借其丰富的人生智慧预感到王女士的精神异常或许与邻里纠纷相关,那么第二次调解接待时,柏万青已经拿捏得相当准确:王女士的精神异常不仅与邻里纠纷有关,二者还是互为因果。 如何解开王女士的心结?柏万青这次用的是短兵相接的心理疏导。 王女士走投无路找柏万青调解,她完全没料到会遭“拒绝”,更猜不透“拒绝”背后的用意。一般的抑郁症患者正是因为心理阻塞,才会像王女士那样钻牛角尖,纠缠于某件事不得解脱。而短兵相接的心理疏导方法,对于心理阻塞者具有相当大的震撼力,使他们阻塞的心理畅通无阻,恢复正常人的理智和认知。 柏万青解开王女士心结,化解邻里纠纷的经典调解案例,完全可以与专业的心理疏导疗法媲美,值得推荐给广大读者,也值得上海滩上众多调解工作者借鉴。说到底,心理疏导,正是民事调解的法宝之一。

前言

这是一本由两位市人大代表合作,联袂编著的书,一个口述,一个点评,讲述人民群众的家事纠纷、身边矛盾的妥然化解的故事。我作为人大主任,应两位人大代表之邀,为之作序义不容辞。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一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然而处理好家庭矛盾和纷争并非易事,“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在柏万青代表面前,再难的事她也能断出个是非曲直,就在她时而横眉怒目、时而苦口婆心的调解中,一个个复杂的矛盾纠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柏万青的调解成功,源于她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和真挚感情,源于她作为一名人大代表的社会责任感,源于她高超的调解艺术和独特的人格魅力。管“闲事”管出了水平,管出了境界,用真情真意真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被广大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柏阿姨”。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分享柏万青代表在调解一起起纠纷中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领略她的调解风采,感受她的热血柔肠。一起起复杂的遗产纠纷,一个个困扰当事人多年的家长里短,在柏万青循循善诱的开导下,干戈化为玉帛,矛盾的各方握手言和,大家心悦诚服。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多样化,相互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摩擦,产生冲突。同时经济利益冲突又与多种其他矛盾冲突相互交织、错综复杂,道德失范、心理失衡、贫富悬殊等多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隐忧。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而严峻的课题。很显然,仅靠法律抑或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众多人民调解组织和成千上万的人民调解员,特别是像柏万青这样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大代表。代表们生活在群众中间,与百姓有着血肉联系,最贴近基层,最了解民众诉求,最方便倾听民声,最快捷反映民意,因而也深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最有智慧化解和修复各种不和谐因素和矛盾,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大代表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可以大显身手、大有作为。    人大代表孙洪林是一位职业律师,他发挥自己精通法律的专业优势,多年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心系百姓冷暖,关注社会民生。他在本书中的点评,则使柏万青的调解故事锦上添花、画龙点睛,使我们看到了柏阿姨调解的法理依据,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从这个角度上看,本书也是公民普法宣传、教育的极好读本。    一篇篇“百呼柏应”的故事,是柏万青这位人大代表和百姓群众真诚互动、水乳交融关系的生动写照。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更多这样的人大代表,扎根在群众当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排忧愁,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上海作出新贡献!

后记

一个和谐的社会,从一个没有纠纷的和睦家庭开始。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各种矛盾凸显叠加。家庭恩怨、邻里纷争,百姓家事中再小的嫌隙,一旦失控也会酿成祸患。清官难断家务事,难就难在此。    曾经身为“父母官”的柏万青,退休离开岗位后被选为上海市人大代表。参政议政之余,柏万青以过人的旺盛精力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尤其令人叹服的是,她喜欢家事调解,断了许多难断的家务事,这或许正是柏万青工作室多年来社会声誉长盛不衰的原因。人们亲切地称呼她“柏阿姨”或“老娘舅”。    本书讲述柏万青巧断家务事的100则故事,它们仅是“柏阿姨”家事调解的一部分,从2010年7月开始在《上海法治报》“柏万青巧断家常事”专栏连续刊发,至今已历时两年,读者反映强烈。这些故事涉及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有婚姻变故、外遇之惑、“小三”今昔、情感纠葛、兄弟情仇、姐妹龃龉、遗产纷争、分房闹剧、动迁难题、亲子教育、领养夙隙、啃老风波、养老纠纷等等。故事的主人公,既有地道的上海人,也有来自祖国各地的“新上海人”。他们都是“小人物”,“柏阿姨”关注的恰恰就是当今社会亟需帮助的弱势群体。    柏万青曾被评为全国“十年法治人物”,评委们褒奖她的家事调解“以法服人,依理明人,以情动人,是法治力量的又一种表达”。确实,阅读柏万青的调解故事,人们慑服法律的公平公正,也能领悟柏万青丰富的人生智慧,感受柏万青博大的同情心。这也是我们不辞辛苦将这些故事汇编成册,收入《上海法治报》丛书,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衷。    最后,要特别感谢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刘云耕主任百忙中为本书作序;感谢上海市人大代表、申房律师事务所主任孙洪林律师,两年来始终如一坚持为每一则故事作精彩点评。同时也要感谢本报的几位领导对专栏的一贯支持,感谢专栏策划编辑叶敏、责任编辑王睿卿及参与采写记者徐荔等的辛勤付出。    是以为记。

内容概要

口述作者
柏万青,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静安区老年协会会长、静安区首席人民调解员,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宣传大使,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评选的“全国十年法治人物”、 “全国十大正义人物”。曾任江西省资溪县副县长。上海电视台娱乐频道《新老娘舅》和脱口秀《一呼柏应》及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节目的明星调解员,她因帮助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而被冠以“老娘舅”称号。2010年7月,柏万青在《上海法治报》开设了“柏万青巧断家常事”专栏,均受到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点评专家
孙洪林律师,1959年出生,汉族,复旦大学法律系毕业。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申房律师事务所主任。兼任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东方大律师》广播节目的总法律顾问,《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等沪上10家主流媒体及网络成立的“地产星空”法律顾问。

书籍目录

目录

1.王女士缘何得了中度抑郁症?
2.儿子“一夜情”,全家不安宁
3.宁老伯的遗嘱为啥走样?
4.大年初一丈夫要跳楼
5.老丈人开窍认了外来女婿
6.爱情与房子,“80后”恋人面临抉择
7.糊涂兄弟糊涂仇
8.舅舅,我想跟你说说心里话
9.一个身处两难境地的妻子
10.父亲为何阻挠残疾女儿嫁人?
11.老母亲是不是真的偏心?
12.爸爸,请让我们办结婚证
13.儿子病危,妻子为何要离婚?
14.妈妈,我要说声“对不起”
15.丈夫很孝顺,妻子却要离婚
16.母子俩到底是谁得了“病”?
17.负心丈夫欠债,殃及无辜家人
18.父母爱财,女儿幸福放一边
19. 他们为何住在没有窗户的房间?
20.被拳头“砸”跑的情人
21.失去丈夫的两个女人同在一个屋檐下
22.当“嘴硬”遇上“拳硬”
23.儿子为何爱老爸恨老妈?
24.离婚10年来讨债
25.房子越换越好,烦恼越来越多
26.有房才是有安全感的家?
27.一对亲兄弟,一笔“糊涂账”
28.收养来的儿子成“冤家”
29.聚或散?宋家的两难选择
30.告别“脸红脖子粗”,章家重新皆大欢喜
31.当丈夫终结“外遇”之后
32.房子动迁,冷战婆媳起新冲突
33.孩子为何10年都没报户口?
34.究竟选择情人还是妻子?
35.猜忌多烦扰,不如“耳聋”丈夫“哑巴”妻
36.3万元礼金背后的风波
37.进了一家门,不是一家人
38.不生孩子只顾钱,儿媳骗婚?
39.半路夫妻多坎坷,子女问题成心病
40.女儿为何不敢叫她妈妈?
41.“霸道”妈妈掌控不了女儿的幸福
42.前夫偏要和前妻挤在同一屋檐下
43.儿子建议父母离婚为哪般?
44.当初意外邂逅,如今反目成仇
45.夫妻积怨源自35年前一封信
46.一声“爸爸”,父子僵局土崩瓦解
47.“80后”小夫妻的生活太“拥挤”
48.该劝他重修旧好还是另觅新欢?
49.爸爸妈妈为何不结婚?
50.沉迷赌博哪有什么正当理由?
51.擅自带回外甥对家庭冲击有多大?
52.丈母娘要女婿女儿把外孙女领回家
53.为儿子包办一切是爱他还是“害”他?
54.有家不敢回就因怕岳父?
55.姊妹有矛盾,母亲谁来养?
56.不肖儿子声称为老母亲争房产
57.一对双胞胎究竟谁来带?
58.当曾经的“小三”成了妻子以后
59.他有“家暴”还是她有“心魔”?
60.17年的婚姻该如何挽回?
61.“蓝宝石婚”夫妇要离婚
62.丈夫只顾外人不顾家?
63.离婚,复婚,又要再离婚?
64.25年的心结一旦化解开……
65.不愿关闭棋牌室的老人
66.离婚不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
67.儿子没“魂灵”,只会在外混
68.难以割舍的“亲情”
69.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
70.女儿为何不让父母见外孙?
71.戴女士为啥回不了娘家?
72.找不到工作的“豆腐”姑娘
73.得不到房子就不养娘?
74.“出轨”的妻子和说谎的丈夫闹离婚
75.卖不卖房子,父女俩起争执
76.儿子中专毕业4年无业全赖身高?
77.六旬老父再婚,惹出一场风波
78.婆媳矛盾引发的父子战争
79.王家四朵金花,谁来养妈?
80.老伴“金不换”,舞伴经常换
81.再婚27年,66岁阿婆要“自由”
82.神秘女友引发的母子大战
83.这个不懂得相互尊重的家
84.分居10年,丈夫为何要提“离婚”?
85.前妻欲再婚,前夫为何要干涉?
86.期盼彩票迷“好父亲”回心转意
87.糊涂丈夫迷赌博欠巨债
88.婆媳芥蒂深,究竟能解否?
89.坏脾气的公公和不认错的儿媳
90.“失踪”13年的丈夫如今要回家
91.一件羽绒服断送35年夫妻情?
92.老公宁愿天天住浴室?
93.与其各自憋气,不如一团和气
94.嘴“坏”的妻子和手“快”的丈夫
95.一笔私房钱引发的信任危机
96.到底谁来选朋友谈恋爱?
97.“甩”不掉的前女友
98.小娇妻为何变身成悍妇?
99.丈夫和姐姐“精神出轨”?
100.三朵姐妹花因何有裂痕?
后记

作者简介

《百呼柏应:柏万青巧断家事100例》讲述的是柏万青作为明星调解员巧断家常事的100则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涉及婚姻变故、外遇之惑、“小三”今昔、情感纠葛、兄弟情仇、姐妹龃龉、遗产纷争、分房闹剧、动迁难题、亲子教育、领养夙隙、啃老风波、养老纠纷等民生民情。每篇故事之后均附有法律专家的分析和点评,是公民了解法律,减少纠纷,寻求家庭、邻里和谐相处之道的生活教科书。

图书封面


 百呼柏应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平凡琐事,息息相关。这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事。需要这样满腔热情,认真高效的服务
  •     还没读,不过应该还不错的
  •     很实用的书籍,好好阅读。
  •     去你妈的柏万青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