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镜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磨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302269847
作者:张伟仁
页数:32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清代的学校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是初级的学校。大致而言,富庶之家往往延聘一位秀才,教导子弟读书,成为一个“家塾”;如由邻佑人家合办,则称为“村塾”或“乡塾”;如系一族特为贫寒子弟而设,则为“义塾”。这些学校都属私营,所以通称“私塾”,与官设的“社学”、“义学”相对,但后者为数有限,在清代初级教育上功用甚微。清代的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相结合,童子五六岁人塾,在上述公私初级学校读了几年书,大约十几岁,便可去参加“童试”,由州县官初考,然后经知府及学政复考,考取的俗称“秀才”,可以附入州学、县学或府学读书,所以又有“附生”、“生员”等等名称。诸学校设“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等官,大多由举人、秀才担任,每月为生员讲学一次,考课一次。此外生员还有每三年一次的岁考(丑、未、辰、戌年考试),成绩优异可逐级升为“增生”、“廪生”。“廪生”岁考绩优可以贡入太学读书,称为“岁贡生”。此外三年一次考“优贡”,六年或十二年一次考“拔贡”,考取者以及乡试副榜中式的“副贡”,也可以贡人太学读书。太学设祭酒、司业、博士、助教、监丞、典籍等官,皆以博学之士充之,每月讲书三次。监生每月月课一次,三月季考一次。除了太学以外,各省又有官方设立的书院,有些地方偶尔也有私人筹建的书院,可供绩优生员进修。书院大多敦请名儒主讲,考课规定因地而异。府、州、县学生员除拔贡、优贡、副贡外,每三年(寅、巳、申、亥)由学政“科考”一次,绩优者准于次年八月参加秋闱“乡试”。“乡试”原则上以一省为单位,考取者为举人;次年三月参加春闱“会试”,中式者为“贡士”(俗称“举人”);四月殿试,中式者为“进士”;再经朝考而授官职。①以上介绍了清代学校及科举的概要。以下将要对其教学的材料和考试的课题略为分析,看看它们与法学有什么关系。

内容概要

张伟仁,1935年出生于江苏吴县,幼从塾师诵习经史,14岁去台入中学、大学,获台湾大学法律学士、政治学硕士;后赴美就学,获美国南卫理大学比较法学硕士,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曾于台湾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乃尔大学、纽约大学、法兰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校任教。康乃尔大学及纽约大学曾分别授以“胡适讲座教授”、“环球法学讲座教授”,哈佛大学法学院并以其名设立奖学金,资助华文地区学者赴该院进修。除讲学外还在台北“中央研究院”从事法制史及法理学的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清代法制研究》、《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ought》等,现正撰写《Struggle for Justi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及《寻道》二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清代的法学教育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清代正规教育概述
第三节 清代法学教育概述
第四节 清代幕友的法学教育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良幕循吏汪辉祖——一个法制工作者的典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生平
第三节 理讼
第四节 治事
第五节 待人
第六节 律己
第七节 哲理
第八节 结语
第三章 清季地方司法——陈天锡先生访问记
第一节 前言第二节 陈天锡先生的生平
第三节 访问所得记要——清代末年的地方政府司法工作
第四节 结语
第五节 附录
第四章 传统观念与现行法制——“为什么要学中国法制史?”一解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传统观念里的法律与其他规范
第三节 传统观念里的立法者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第四节 传统观念里的司法者和司法制度
第五节 传统观念和社会行为
第六节 对传统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检讨
第七节 结语
第五章 学习法律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个人的经验
第三节 什么是“法”?
第四节 怎样学习法律
第五节 结语
索引

编辑推荐

《磨镜:法学教育论文集》是汉语法学文丛之一。

作者简介

《磨镜:法学教育论文集》为著名法学家张伟仁先生有关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的文集。著者研习、教授法律五十余年,依据切身经历,对于中国法学教育的传统和将来作一番仔细的检讨,设计出一套比较妥善的法学教育方法,强调法律是许多社会规范的一种,学习法律的人一定要先认识其他规范与法律的异同和关系,然后去探究法之“精义”和社会的理想,并且检讨法律和法制的理论以及实践是否能促成此理想的实现。著者殷切希望,学法之人应该先取得相当深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并且要树立对知识的忠诚,不为潮流所驱而独立思考;更要培养“法士”的德性,不被权所屈,不受利所诱,而扶弱挫强,为公平正义而奋斗。

图书封面


 磨镜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这册书之初是在图书馆看的,先后看过两次,终于忍不住还是要买一册。张先生学贯中西,在学界的声誉自不需后辈晚生赘言。先生对中国之传统文化有深切之体悟,这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书中感兴趣者有二,一位张先生其中一篇关于时年司法过程之访谈文稿,这对过于依赖正式文字之法史研究无疑别有一番风味。二者,在这册书中,先生大略叙述了他自己对经典文献于中国法史发展之影响。当然书中还有很可爱的一篇,先生谈到习法史之必要。总之,虽然是论文合集,但是一册好书。“磨镜”一词大爱。
  •     这套书出了好多了,买了很多本,亲眼听过讲座很不错,买来收藏的。
  •     听过里面的一次讲座,还不错的。
  •     gut
  •     对陈天锡的访谈值得一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