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枢密法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帝国枢密法院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
ISBN:9787509321911
作者:林海
页数:237页

章节摘录

插图:根据Koller的研究,至少还有十份关于“常规年”的诉讼记录,收录于慕尼黑档案馆中。它们均为十七世纪末期至十八世纪前半叶发生,提交至帝国枢密法院的案件。案件的诉因、当事人观点、论述结构以及原审判决,都很相似。纠纷出现于教派混合的地区,这些地区的领主关系在历史上并非一贯清晰。天主教徒和新教双方仍然围绕“改革权利”和“常规年”争论不休:天主教徒认为应该坚持“改革权利”,将之作为处理宗教势力分布关系的主要法律。而新教方面认为,“改革权利”应严格地依据“正常年份章程”加以限制性解释,并代以-个静止的模式,即,维持1624年所确定的宗教状态,拒绝再发生改变。1648年以后,尽管各派宗教观点在持续地分裂,帝国枢密法院仍然继续为消弥宗教冲突提供条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受理诉讼,帝国枢密法院为那些无法以武装力量坚持自己宗教信仰的阶层提供了寻求救济的途径,维护了公共和平,避免了暴力冲突,进一步有利于当地居民基本生存权利的保障。如Koller所说,帝国枢密法院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将宗教冲突转化为一种新形式的法律纠纷,即所谓的“宗教冲突的法律化”(Verrechtlichung yon Religionskonflikten)。在这个过程中,帝国枢密法院或许展示了其追求公共和平的初衷,或是进行权利救助的尝试。然而在我们这些不谙教派的外人看来,这些诉讼、令状与讨论,更为吸引人的,是通过将宗教冲突纳入司法诉讼中的努力——我们知道,帝国枢密法院的审判程序是冗长持久的,将一触即发的矛盾,拖进需要循序渐进的诉讼程序中,本身即具有某种缓和冲突的功能。

后记

本书的准备,其实自2006年底就开始了。一直到现在才算有个眉目。转眼要毕业了。诸多头绪纷乱。03年进入北大以来,有多少快乐无奈激动伤怀,似乎在眼前飞速流转消逝。想想万柳和燕园的奔波,中关园畔的破屋,未名湖边长久的发呆,教学楼里混在本科生里到处胡乱听课的逍遥,五四球网前高高扬起的双手。要离开这个园子,真是不舍这些飞扬的时刻。这篇论文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贺卫方老师的悉心指导。贺老师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欧洲的时候,时常想起老师。想起02年世界杯第一场球后,文史楼听老师讲课的情景。想起那年冬天在电教上的外国法制史课,还未开课,老师就提前到了,站在暮色中抽着烟的模样。想起自己在万圣看书睡着,醒来忽然看到老师就在附近淘书……许多片断交织,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还要感谢徐爱国老师、任重老师、叶静漪老师、白桂梅老师、叶元生老师、徐昕老师、刘毅师兄等对我的教育帮助。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与研究,在此,我要向诸位师长深深地鞠上一躬。本书的写作亦得到波鸿大学法学院Schildt教授与图宾根大学Schiemann教授的指点帮助,在资料收集方面,特里尔大学的Alex同学和图宾根大学的Pauline同学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我在:Fichtenweg时的室友——可爱的Sag同学的鼓励和提醒(经常半夜把我吵醒,让我无法入睡,只好起来学习……)。最后感谢我的父亲、母亲和爱人。这么多年来,我任性妄为,也不知为未来设想,由着性子跑来跑去,感谢他们对我的理解、包容与支持。

内容概要

林海,福建福州人。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公法、比较法和法制史。著有《农民工工会与结社自由》等二十余篇论文,参与过《哈佛法律评论》、《司法》等书的译写工作。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Kalnlner:帝国神经中枢的想象  第二节  磨去的时光:帝国枢密法院发展简史  第三节  资料保存与研究第二章  帝国枢密法院的日常工作  第一节  法庭结构与审判时间  第二节  司法管辖权  第三节  诉讼文书  第四节  诉讼记录的样本分析第三章  罗马法化:德意志地区的司法近代化  第一节  罗马法的“继受”?  第二节  司法的近代转向:“罗马法化”  第三节  司法“罗马法化”的开始第四章  “共同法”:罗马法进入司法实践的途径  第一节  共同法的“罗马法”成色  第二节  适用共同法的有利条件:帝国枢密法院管辖权之扩大  第三节  帝国枢密法院与罗马法之内在关联第五章  “罗马法化”的诉讼程序  第一节  “普通法的诉讼程序”  第二节  有利于学术化的诉讼程序  小结第六章  司法近代化的外在表现  第一节  中世纪的人权法院  第二节  司法独立与司法理性  第三节  宗教诉讼:政教分离的尝试  小结:近代化的司法与国家第七章  对于地方司法近代化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  对于有权管辖地区罗马法化的推动  第二节  间接、但可能更深远的影响  第三节  案卷递送制度结语参考文献附录一  《帝国枢密法院组织法》(1495年)附录二  Thomas Rufner教授2008年夏季学期《近代私法史(上)》课程考题附录三  威茨拉尔帝国枢密法院研究所近二十五年之出版目录后记

编辑推荐

《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向》是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向》内容简介: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枢密法院成立于1495年,一直运作到1806年帝国瓦解,其历史地位和意义近来逐渐受到法史学界的注意。作者在《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向》中,通过大量一手的档案材料,重构了这家法院的日常运作,梳理了它的存续历史。作者认为,帝国枢密法院在罗马法继受中的关键作用、其运作中值得注意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理性化特点,是促成司法近代化转向的重要因素和表现。

图书封面


 帝国枢密法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听同学介绍,帝国枢密法院这本书对了解中世纪乃至近代西方法律史有重要帮助,遂在考研前夕花一个小时浏览了一遍,没想到,对考研还起到重要的作用!我看对了书籍,了解这段历史对我回到问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谢谢作者,谢谢我的好友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       学法律的人,稍微读些文献,就很容易产生思想火花。然而,坚持将这些思想火花作成文章或变为现实,就很难。研究法律史的人,在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在历史长河中勾勒线索,妙手空空捕风捉影,凭想象力过日子,几乎是一种基本本能。然而要对这些线索进行确凿的论证,都需要极多的材料支持和考据,这就不易。  大约是在4年前,作者对我说,他在读哈特曼的《神圣罗马帝国文化史》时注意到,1495年到1806年间,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法院之一———帝国枢密法院,对于罗马法的继受、帝国和平的维护、人权的保护和法制近代化的转向,有着被低估的重要作用。  当时我以为这不过是众多火花中的一个,应该转瞬即逝。不想,4年之后这本《帝国枢密法院———司法的近代转化》送到了我的手上。我本来以为文中处处透出的铁锈腐味和木板石堡中的阴森华丽会令人窒息,没想到行云流水的布局与叙述———特别是那段关于青年歌德在帝国枢密法院实习时的插曲,威茨拉尔城里随便一位老太太便称自己的祖母是让少年维特疯狂的夏绿蒂的图景———让我感觉很是亲切。  帝国枢密法院(Reichskammergericht)位于小城威茨拉尔,是1495年沃尔姆斯帝国会议的改革产物。当时的皇帝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那个时代如同理查德·唐纳导演的电影《时间线》里所描述的,各地领主之间的战争纷起,私斗复仇不断。“战争却像雪上加霜般地把人类仅有的一些精华消耗殆尽。与瘟疫不同,战争的起因往往是人为的,它是中世纪制度不断酝酿出来的毒果。”  在政治割据、一切需要运用武力来加以解决的年代里,只有军事和暴力能够用于解决争端。而战争本身又增加了民众的赋税,加重了人口的死亡,并且使整个经济政治形态为战争服务。因而,人们开始期望能够通过政治、司法和外交的途径来解决问题。  帝国枢密法院于当时创设,其首要目的是为了受理各地领主之间的诉讼,调解帝国等级之间的冲突,并阻止帝国选侯、贵族与城市之间的武力私斗。作者将“为了调节冲突”作为整个帝国枢密法院产生的动力与原因,并且以1769年时JohannJacobMoser提出的著名论题为佐证:帝国枢密法院的创设与运作,其旨在于限制帝国各邦的主权,并取而代之地树立帝国枢密法院的权威。“不论其是选帝侯、主教还是伯爵,向其征符合其意志的税,让士兵放下刀枪,投诉交由帝国枢密法院处理,让人们不用总是绷紧神经,并从此限制邦土的大权。”1994年,在威茨拉尔城举行的纪念帝国枢密法院成立500年的展览,展览名称即为“以法律实现和平”。   不过,值得思考的是,作者是否应考虑到帝国枢密法院处理和调节冲突的局限性?显然,今天看来和平与专权话语是有其进步性的,但在皇权势微、领主强势的时代,是否显得有些自欺欺人?帝国枢密法院的审判效率低下自不用提,审理拖沓几乎近百年,即使作出了判决或者发出了令状,也不具有相应的执行能力与效果。曾经出现的普鲁士国王武力抗拒执行的事件,就是对于帝国枢密法院“以法律实现和平”愿望的反讽与羞辱。  不过,帝国枢密法院除了维护和平之外,可能还具有其他的历史价值。从作者对于法院人事结构来看,法院权力结构顶端是枢密法官(Kammerrichter)。他必须出身于侯爵等级(Fürstenstand),以皇帝的名义主持并确保法院的运作依正当流程进行。这样的初衷也是为了保持该法院的精英化而显得专业且公正,并且实际审判由陪审法官(Assessores)主持。  根据《帝国枢密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一半法官必须是法学博士,另一半也必须是接受过法学教育的贵族。这一设计最初是为了确保审判的专业和公正,却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继受罗马法的关键因素。半数陪审法官必须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他们所接受的法学教育都是罗马法化的,而他们所熟悉的法律渊源,则都是经过大学法学院里的注释法学派和评论法学派改造过的罗马法规则,他们所了解的诉讼程序,是《国法大全》最后两章所载录的普通法诉讼规则。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另一半贵族陪审法官来自于帝国各地,他们所熟知的日耳曼习惯法并非统一一致的,往往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而法学博士们的知识构成和思维模式基本是同质的,因而人数上的平分秋色,完全掩盖不住专业法学家们的巨大主导优势。采取罗马法化的诉讼规则和实体渊源,将是难免的。  这才是帝国枢密法院在法史上最为重要的功能,其如何通过专业化的法庭审判,反过来影响中央与地方的法学教育与法律人的思考方式,从而引导整个德意志地区的法庭审判的罗马法化,这是作者值得更加详细书写的章节,也是可能凸显帝国枢密法院所谓的“里程碑”意义之处。  文中还阐述了帝国枢密法院的另一历史意义,在于其对于弱者权利进行的司法保护。它独立于皇权,而且有权对于各领地进行审判(当然初衷是为了维护永久和平),受理大量的“臣民之诉”(Untertanenprozesse),在以下领域进行过以司法保护权利的尝试:领主与农民之间的所有权纠纷、市民阶层要求更多政治参与空间之诉、市政管理者与商人就商业特许状之诉、以“令状之诉”与“宣告无效之诉”实现巫者的人身保护、犹太人社群要求平等权利之诉、领主根据“改革权利(iusreformandi)”希望改变领地的宗教状态。  而居民诉至帝国枢密法院,要求对抗领主强制占用其教堂、妨害其宗教信仰之诉。与之同时代的那句著名法律格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和文中的枢密院宗旨不谋而合。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那个年代,帝国枢密法院已开始通过司法援助,来确保穷人的诉权。《帝国枢密法院组织法》第27条规定:“为使穷人的权利也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当事人能证明其贫穷状况,并发誓这一状况属实,枢密法官应为其配置律师与辩护人,他们应具有最好的法律知识与正义良心。这些辩护人或律师必须受理这些诉讼案件,否则将受到刑事处分或免职惩罚。”  公允地说,对于帝国枢密法院的研究在国内还不够,至少与其展示出的重要性不相称。中世纪到近代,西欧社会呈现出的转向,一直影响至当今世界的生存模式。  帝国枢密法院作为跨越400年历史,前接中世纪的战火,蕴含着转向近现代的希望。与其说这本书及其所从属的、对于中世纪司法史的研究,是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门,不如说这扇门本来就在那里。人们从那个时代的沼泽中一步步走来,沿着某条路走进今天的世界,闯进门来。站在今天这个相对温暖安全的屋子里。地上足迹未干。顺着他们的目光朝着门外看去,尽管时间与空间都不可逆转,却无法不身处在湍流之中。  来源:法治周末
  •     本书试图展现一个看似无用的机构是如何对后世产生可能的影响的。在制度介绍层面上,还是做的不错。不过,如果能在“如何影响”上更多展现细节,如果能在“放进历史语境”中讨论法院的具体判决和机构运作,可能会减少本书中的一种民族历史情境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枢密法院成立于1495年,一直运作到1806年帝国瓦解,其历史地位和意义近来逐渐受到法史学界的注意。作者在本书中,通过大量一手的档案材料,重构了这家法院的日常运作,梳理了它的存续历史。作者认为,帝国枢密法院在罗马法继受中的关键作用、其运作中值得注意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理性化特点,是促成司法近代化转向的重要因素和表现。[图片]对于了解神圣罗马帝国的法律运作,例如禁止复仇条例此外,帝国枢密院组织法还涉及到了保护贫穷人士以及“罗马法”在帝国的演变目前网上没有下载,所以入手一本实体书
  •     和神圣罗马帝国一样,帝国枢密法院也是一直被忽略和轻视的对象.但是神圣罗马帝国及其一整套机构也是到了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     虽然这本书还是有不少毛病,比如关于不同年代的事实和讨论常常混为一谈;有些核心观点的论证还很粗略;司法独立、人权保护、政教分离几段都很薄弱;全书的信息量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大,但这本书终究是体现了认认真真做研究、写专著的态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