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的边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言论的边界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5
ISBN:9787511802057
作者:[美] 安东尼·刘易斯
页数:198页

章节摘录

好在那年夏天读到了它。数年以后,他在给查菲的一封信中说,这篇文章对第一修正案的历史发展所进行的梳理使他“受益匪浅”。不过,如果要把霍姆斯的思想转变完全归功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位出色的读者,常能在一天之内读完一本书,并且还能阅读多种语言写成的书。在着手撰写艾布拉姆斯案的反对意见时,霍姆斯依靠的是自己深邃的思辨能力。他并没有止步于前人所述,而是继续用文字永远地改变了美国人对于自由的理解:在我看来,对于意见表达的迫害自有其逻辑。如果你对自己的信仰和能力深信不疑,并且一心想要得出某一确定的结论,你自然就会依照法律表达你的愿望,同时会将所有的反对声音清除殆尽……但是,当人们意识到,时间已经颠覆了许多挑战性的信念,他们可能逐渐相信、甚至越来越确信自己行为的基础,这一基础就是:所希望达至的最终的善好应该通过思想的自由交流来实现,对真理的最好的检验是在市场竞争中让思想本身的力量为人们所接受,真理是人们能够安全实现其愿望的惟一基础。无论如何,这就是美国联邦宪法的理论。这是一场实验,正如所有生活都是一场实验……当这一实验成为美国制度的组成部分时,我们就应当警惕,防止试图钳制我们所痛恨的并确信是罪该万死的言论,除非这些言论如此迫在眉睫地威胁到立即扰乱法律的合法的和迫切的目的,以致需要立即限制这些言论才能挽救国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言论和出版自由,乃是共和政体最坚实的守护者。  ——詹姆斯·麦迪逊一个有序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人们对惩罚的恐惧和鸦雀无声来维系。  ——路易斯·布兰代斯强制性地保持观点一致,所能获得的只是墓地般死气沉沉的一致。  ——安德鲁·杰克逊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  ——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内容概要

安东尼·刘易斯(Anthony Lewis),毕业于哈佛学院。曾任《纽约时报》周日版编辑、驻华盛顿司法事务报道记者、伦敦记者站主任、专栏作者,目前是《纽约书评》专栏作者。1955年、1963年两度获普利策奖。刘易斯曾在哈佛大学执教(1974-1989),并自1982年起,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詹姆斯·麦迪逊讲席”教授,讲授第一修正案与新闻自由。著有《吉迪恩的号角》、《十年人物:第二次美国革命》、《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

书籍目录

导言
1 序幕
2 “恶毒的或者卑鄙的”
3 “所有生活都是一场实验”
4 定义自由
5 自由与隐私
6 媒体的特权?
7 恐惧本身
8 “另一个人的抒情诗”
9 “盲流和不法之徒”
10 我们所痛恨的思想
11 利益的平衡
12 思想自由
致谢
案例表
注释

编辑推荐

《言论的边界: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编辑推荐:国会不得立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从大骂白宫政要,到八卦他人闺房私事,为什么美国人比其他任何国家的人都更有胆当众放官?因为,他们有宪法第一修正案这坐靠山。两届普利策奖得主《纽约时报》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为您素描一副美国言论自由的全景图。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以理性客观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美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可预计的将来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图书封面


 言论的边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9条)

  •     18世纪中叶的殖民地开始,一路述及今日之美国,两百多年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在这本12万字的小册中为作者层层展开,脉络毕现。叙述简略精当,案例信手拈来,给我这种法律盲历史盲上了个启蒙课。并且,这堂课很生动有趣。根据该书,简单归纳下美国言论自由发展史上大事件:1. 1735曾格案。影响了《反煽动性诽谤法》的审判;2. 1787《联邦宪法》及1791《第一修正案》颁布,言论自由写入宪法;3. 1800 《反煽动叛乱法案》被废止;4. 20c20s 吉特洛诉纽约案,第一修正案条款适用于各州;5. 1927 尼尔诉明尼苏达案,媒体的批评监督免于事先禁令;6. 1964 《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媒体免受反诽谤法的限制;7. 1971 《纽约时报》披露五角大楼文件事件;8. 1972 水门事件至此,美国媒体借着第一修正案的保护,不断扩张自己“言论的边界”,在批评监督政府的战场上立下了战绩卓著。今日美国言论之自由、媒体之发达不是一日之功,在其不足三百年的历史中,公民、媒体、法院、政府不断博弈,压制与抗争、前进与倒退总是交替出现,螺旋式地推进其言论自由前行。时至今日,美国媒体始以如此特立独行、飞扬跋扈,乃至引发“媒体专制”的忧虑。阅读此书,很难不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我很想站在全局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批判地看这一问题,为我们的媒体找到一些慰藉。较之过去,前进当然无法否认,但当记者依然被随意关押扣留,当电视依然被一纸禁令阉割,当该页面依然无法显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谁不期望这前进的脚步能快点再快点?
  •     类似的几本书体例很像,都是一章一个小主题,林达的,刘瑜的,还有这本。不是很喜欢,虽然整体很受益。英美法系很有意思,大法官就像是犹太教的拉比。
  •     当我们在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大唱赞歌的同时,当我们将各种各样的称誉,鲜花,掌声献给这个仅仅只有十几个字,但是历经两百多年一字未改的条款的同时,我们应该首先明确意识到这么两点,第一,美国今天的言论自由不是一蹴而就,尽管第一修正案在两百多年前就被制宪先贤们写下,它发展至今走过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许多人都为此献出了自己的自由而身陷囹圄。第二,美国今天的言论环境依旧无法堪称完美,它依旧是一个发展的事物,始终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但是,纵观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言论自由,这个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利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在经历了南北战争,二战,平权运动,越战的一系列洗礼之后,在众多美国普通民众,新闻界,法学界等诸多方面的努力下,它在不断的蜕变成长,以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护卫着美国民众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本的权利之一。十几个字的条款是死的,但是经过美国最高法院的一次次判例最终形成了现在今天的面貌。如书名所说,言论的边界,边界一词看似是对自由的框定和限制,但从另外一面来说,可以视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开拓。人们一次次地纵马扬鞭的驰骋,对蛮荒之地的侵入,都是对统治权威的挑战,是对国家法治的挑衅,纵使有法律条文的保护,但是在那些灰色地带,公平与正义的光芒一时也无法透过绞缠争斗的翻滚的云层。大理石圣殿的长老们对法律条文的一次次解读将翻滚黑暗的云层驱散的越来越远,言论的边界变的逐渐清晰明显,人们在这块充满鲜花,牛奶与阳关的富饶之地恣意妄为,而不用担心遁入无边的黑暗中。在关于言论自由的界限的定义上,美国的法律追寻的是英国的《反煽动性诽谤法》的脚步,它将任何对政府,教会和上述两机构官员的不恭言辞都视为犯罪,即使所述事实为真。1794年,亚当斯签署了《反煽动性叛乱法案》,意图压制任何批评国会和总统的言论。尽管此法案仅仅存在不超过两年半的时间,但是前后有14个人因为此法案而被捕。尽管第一修正案明确表示维护公民的自由表达的权利,但是一直到1919年最高法院才第一次启动第一修正案来支持言论自由。1919年,最高法院的法官霍姆斯提出了那个日后非常著名,但是含义模糊的判定标准,即“明显而即刻的危险(a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1931年,加利福尼亚州立法禁止展示红旗,最高法院将第一修正案中对言论自由的保护进行扩展,判定加州的此项法律违宪。法官休斯写道,“为了人民的意愿,政府有责任始终保证公众自由参与公共讨论,如有任何改变,须经合法手段实现之。这是美国宪政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案例的判定,表明了第一修正案对那些非言论性的表达行为进行了保护,这是对言论自由的一个扩展。1967年,最高法院在面对媒体的自由报道的权利和个人隐私的保护前面做着了微弱的抉择,判定了州法院对《生活》杂志对于希尔的报道的判罚违宪。这一案例1960年,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政府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宣布“对公共事务的讨论应当不受抑制、充满活力并广泛公开”,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这一判例在美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里程碑的意义,从此以后,新闻媒体与公民可以自由表达对政府与官员的意见,而不必担心遭到起诉和遭到惩罚性赔偿的判定。这是一个自由的公民社会的基础,自由表达对于公共意见以及其执行人的批评,既可以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又能促进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1977年,最高法院判定州政府阻止美国纳粹党游行的禁令违宪。这就是霍姆斯法官谈及的“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对于类此的“仇视性言论”(hate speech),欧洲和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欧洲,有十一个国家规定,否认大屠杀,即构成犯罪。而在美国,即使3K党的头头宣称,“就个人而言,我相信黑鬼最好被遣送回非洲,犹太人滚回以色列”,最高法院也毫不犹豫地推翻之前的有罪判定。所有的这些案例都在表明着这么一个事实,自由是渐进的,是变化的,但无论它们怎么变化都掩盖不了这么一个事实,个人意见的自由表达是一个良好运作的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一个宪政国家的立国根本,失去了对这一核心价值的追寻,这个社会将不可避免的滑向独裁统治和极权统治。http://www.jdxyw.com/?p=1805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本书书写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制度变迁史,对言论自由的实践给予了系统性的阐释。
  •     是一本关于出版和言论自由的书,值得一看!
  •     言论自由一直有听说过,却不知道其个中滋味;言论边界闻所未闻,仔细琢磨倒也能知道其必要性,可是真要说个明白道个清楚还真是需要来看这本书。完全是被书名吸引了来。 拿到书才发现这本书并不是在阐述言论的边界问题,主要是介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简史。作者是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由我国法律出版社出版,简单看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美国是个言论自由的国家,这一点上,美国比其他一些欧洲发达国家,甚至英国和法国更加自由。宪法第一修正案正是美国人言论自由的尚方宝剑,其核心是“国会不得立法。。。限制言论、出版自由。。。”这14个字,200多年来上演了无数精彩故事,一代一代的大法官对这14个字进行着符合时代要求的合理解释。这本书利用12个经典案例来逐步阐述了言论自由,言论边界在美国2个多世纪来的缓慢进程,也阐述了由此产生的美国人民生活和观念的转变过程。本书篇幅不长,却很厚重。 对于不是学法律出身的我来讲,这本书读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尽管我对那些经典案例有些了解,但都是知道皮毛,看个热闹,其中的重点和难度完全不能明白,多亏作者引用了很多大法官在宣判时的原文,这样不仅便于我把握重点更能让我明白这一判决背后的深意,大法官们的良苦用心以及他们的局限性,更能全面地掌握言论自由这四个字的来之不易。也多亏了译者在关键时候,加注解,否则,对于一些案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还是不能很清楚。 可以说,这本书让我更理论更细节地了解了言论自由的一个基本原则:思想自由。而这些自由的载体人民,不仅要有知识,要有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有道德,也包括职业道德。再向上升就是价值观和生活观了。而这些是需要时间的。这本书中讲述了隐私与自由,诽谤的限制,自由的定义,政治,政府,法律和媒体的相互关系和作用等重要内容。 对于我来讲,这本书我的最大收获就是知道了言论自由的原则之一是思想自由。我们目前还不能人手一张选票去选出自己中意的人或者事情,我们确实不能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但是随着这类书的出版,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更多的人去努力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条道路。我更希望这些人能明白: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规定对于保障人类自由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对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这不是唯一重要的。倘若实现言论自由将以彻底牺牲个人隐私为代价,那么它只是一个令人恐惧的胜利。 度很重要,道德很重要,职业道德很重要,思想意识很重要,真的不能乱说胡说,真的有证据去揭露事实的时候,不能胆怯,媒体是牵制法律的工具之一,善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多方利益平衡。这里面利益不单纯指经济。 这么复杂的言论自由,言论边界,思想自由的问题,还是需要长途跋涉,艰难万险地向前进呀!
  •     言论自由之于个人是生存的意义与位置的标示,之于社会则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社会文明成熟的标志不是某个主义成为人人张口称颂的教条,而是多元意见的表达和对话,思想的自由市场会凸显真假而非某个个人某个团体的意见垄断,反观今天的中国犬儒盛行人人称诺,我对中国宪法的的印象只有宪法顶个球。
  •     “所有生活都是一场实验”,特别浪漫。
  •     在太监的国家里研究房中秘术
  •     言论自由我们要学习
  •     没有绝对的真理,一切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如果思想是正确的,那么不必限制其自由;如果是错误的,那么任其自生自灭可以让更多人意识到它的荒谬。
  •     精准的批判,辩证的思考,顺带回顾了很多美国历史上的答案!
  •     追求言论自由的路没有尽头
  •     记者写的书,渲染有余,浅尝辄止。
  •     研一上学期选了美国宪法,很有用的一门课,更多的是学习如何思考价值取舍。这本书买在前,课程上到大一半才突然想起来有这么书,拿来翻了翻,发现能够对案例理解提供一些背景性的材料,但是帮助有限,介绍太浅。还是实打实的读case才是真谛。
  •     个人觉得林达的书其实在这方面要写的更好
  •     本书书写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制度变迁史,对言论自由的实践给予了系统性的阐释。作者是两届普利策奖得主,其文笔流畅,叙事能力非凡,让本书非常好看。
  •     好書
  •     译笔不佳
  •     经典作品,了解言论自由的界限,值得一读。
  •     如果不是课程要求 断不会读如此枯燥无味又碎片化记录的书 真是头疼………但是记录了很多大法官的智慧语录
  •     美国为什么强大?文化上,经济上,军事上,科技上,为什么很多领域都独占鳌头,至今不败?
    究其原因,恐怕正是这本书里说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对待言论自由的态度。
    正如被称为伟大的大法官的霍姆斯说的:意见的自由市场。让各种意见进行讨论和交锋,大家会明白,对的为什么对,错的为什么错,对的还有那些不足,错的是否有可取之处,而这些讨论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所以“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有了法律保障,今天的美国人敢骂白宫政要,敢穷追猛打报道社会弊端。因为,他们有“像上帝一样的”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他们的言论自由。
    在没有造成“明显而立即的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说任何自己想说的话,而不必担心受到惩处。甚至连焚烧国旗也不是违法。
    正因为有这种保障“百家争鸣”的信念,在各种领域,在时时事事上,都会有自由的言论冒出来,而这些自由的言论是来自一个个自由的思想,有了自由的思想,何愁没有创新,何愁在科技领域没有突飞猛进,拿不到诺贝尔科学奖项?何愁影视界拍不出像《星球大战》、《终结者》,《变形金刚》,以及《盗梦空间》这些举世无双的精彩片子?何愁发明不出电脑以代替人脑?何愁在文化创意领域迪斯尼不能全球通吃?何愁在对外做生意的时候捞不到好处?何愁……?
    这个独特的法律保障是这个国家得以强大的原因,当然是先这个保障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期间经历了几个世纪,从开国之初直到现在仍未停止,从什么事言论自由,从区分恶毒攻击的辩论,从为媒体讨回一点权力,到隐私与自由的冲突,以及道德与法律的分离,期间曲折漫长的轨迹在作者的笔下展开了,在这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如何在普通法的实践中逐步落实的,充满睿智和公正的最高法院意见书,展现了大法官们对宪法的理解和判断,而他们的理解又是建立在不受政治因素影响的基础之上,至少他们声称遵守以这个理念,而且也作出了努力。然而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念也会变化,“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场实验”,在这个实验中不断地实践着法律的意义。
    言论自由是个极为尖锐的理念,他的实践难度之大超出了其他的任何法律条文,因为言论自由与许许多多的方面都有关联,日常生活,媒体,政府官员,文化领域,几乎所有与文字和图片有关的事物都会牵扯进来。而对于政府官员,言论自由则又处于另一种窘迫地位,与之关系如何处理是很有争议的议题,911之后,小布什政府藉反恐之名,而进行权利扩张,严重践踏言论自由,媒体亦失去抵抗力,近几年来,媒体又在努力找回自己的权利,凡此种种,都在实验着言论自由是为何物。
    最近的维基解密公布美国政府文件的事件,则又是对言论自由的另一种考验,法律的角色如何,又将给言论自由一种解释,不管是新解还是旧解,毫无疑问,都会引发民众和最高法院的思考,这对言论自由本身应该多少有些好处。
  •     还行吧,就是写的有点碎
  •     挺不错的一本书。有很多关于言论自由的经典语句。但属于高语境读物,对美国历史有更多了解的话,看着会更好。
  •     近距离看过美国之后,才明白“敞开”言论的自由挟带多大的勇气。以及,讲真,不分国家地域,大家想要的其实是永远无法达到的“言论永远正确”的言论自由--有些为此付出代价选择抗争,另一些...额,就此打住。
  •     习俗有国界,没有绝对的真理,但理智应该有吧,理智有国界吗?
  •     有些东西不该被神化
  •     通过一本好书,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其间所蕴含的精神。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卢梭如是说。
    “那些为我们所痛恨的思想,同样自由!”这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小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发出的呐喊。
  •     讲述美国第一修正案
  •     新闻自由
  •     作者将多个重要案例的起始、发展、结果展示在书中,这些案例对美国司法的影响以及对美国的自由、民主的促进或者促退,作者没有说教没有激昂。作者是好人。
  •     本书不仅是关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制度变迁史,更是关于言论自由及其边界的生活史与观念史。
  •     推荐大师之作:言论必须拥有充分自由,言论者也要为自由的言论负责。
  •     通过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发展逐渐明确了言论自由在美国的现状是一本很好的书每天宣扬“言论自由”很有必要学习一下美国的言论自由是怎样的
  •     推荐阅读。
  •     不太喜欢作者的写作方式,为了从几点去阐述,时间上来来回回的跳,前面写过的案子后面又反复提及,这是不太满意的一点。 除了上面这点,书还是很不错的。所谓自由,都是争取来的,只是在有些国家容易很多。越来越佩服几百年前的立国先哲,能搭建一个那么好的框架,即便是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几百年后的今天仍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大智慧。有了三权分立,对自由的争取确实容易很多,不过也要靠不懈的斗争得到。
  •     翻译好差啊,硬着头皮读完
  •     一个国家,看它是否是民主,法治国家,就看它的宪法是否在司法领域起统帅作用。
  •     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其文字本身。对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解读和沿革的详细论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宪法的认识。言论自由在美国也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才逐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但同时关于对于言论自由边界的合理性及内涵也仍在根据时代的不同而不断在丰富。最近一直在看关于美国司法制度的书,从九人到大法官说了算到这本,多种角度阐述了美国的司法制度。对我这样一个学法律的孩子来说,受益良多。
  •     喜欢这本书,对美国言论自由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很好的梳理。
  •     初看封面觉得没什么感觉,翻了翻内容才明白封面的意思:水无常形,言论也是如此,这个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我们或喜或恶的言论,但无论如何,水被装到杯子里后就不能肆无忌惮地流动了。即使是美国这样一个如此珍视自由的国家,也有着为言论画的边界,虽然这边界到现在还不甚明晰,毕竟这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     了解美国言论自由的根本保障,我们应该明白,最基本的人权是言论自由。
  •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给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一神圣的地位,以后200多年的历史中,第一修正案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宽泛,涉及了诽谤,色情作品,新闻报道自由,选举捐款,堕胎等方方面面!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自由的维护也经过了多次反复,最终还是成为了美国的政治法律最牢固的基础。霍姆斯大法官的名言是:那些我们痛恨的思想同样是自由的!
  •     虽然还没全部看完,但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视角来展现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和其法律保障形式的确立和完善。敏感话题,其他不多说了。
  •     阅读此书不仅看见的是美国的宪法进程,也是人类法治进程的一小段缩影
  •     这是一本关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介绍了美国言论边界的演变和发展,读的很是过瘾
  •     了解美国言论史和新闻史的必读书
  •     若言论无自由,则生存无意义。
  •     言论,也就是说话。每个人都会说会,除了哑巴。所以言论是否有个界限呢?看完此书,一目了然,世间可说与不可说,政府说了算。
  •     在我看来,中国的民主法制的现状,至少比美国落后五百年。就现在的国家状况看,
    也许五百年后,我们要比美国落后一千年
  •     好书。作为法学专业后转行传播的人,这本书一直都想看。前段收的书太多还没机会读,但是豆瓣上的片段已经够吸引人,可以从更理性的角度看待“言论自由”这个问题,同时对目前的言论及传播现状会有反思。
  •     宪法应该是能成长的。。。
  •     这个国家之所以强大。充满艰辛曲折又如此复杂的第一权利法案之路。只是有些翻译容易出戏。
  •     很有深度的分析,关于言论自由
  •     我没有对比过原文,但倒不觉得翻译有太大问题,英文写作风格本如此。整个读下来,觉得言论自由真的是一件让人心存恐惧的事情,很多被作者嘉赏的案件,都让我内心战栗。如果不是第一修正案,犹太人也不会这么积极买媒体吧?未来,这个自由还会让人们付出很大的代价
  •     对于我们这种极度缺乏营养,几乎从来没吃饱过饭的人来说,看别人讨论是奶油冰淇淋好吃,还是草莓味冰淇淋好吃,实在是一种折磨。不过此书仍不失为一本好书。主要讨论了200多年来,媒体与政府、公众人物、个人隐私、国家机密等在一些敏感区域,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博弈!
  •     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学者的著作,以其惯有的风格来告诉我们自由应当受到约束,这在美国等资本主义特别是发达国家是一个重要的命题。然而在国内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许霆案带给我们的思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值得深思的,但是我认为这种边界在国内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毕竟国内的自由言论并不是那样的开放。
  •     I'm probably too much of a cynic for America.
  •     这是我写言论自由的论文参考书之一,我们就缺乏这样的价值思考。
  •     简单易懂说理充分的典型啊
  •     三点起来看完言论的边界剩下的七十页,伤不起好吗。此书大量案例,言论自由绝非想象中简单,每个人都该看看美帝在这上面走的弯路。边看边和自己讲了两小时话,就像席慕容阿麻说的那样,工作了一天,掸去心灵上的尘埃,在台灯下和另一个我默默相对。而我只是让两者间互相交流了下
  •     “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场实验。”所以,不论好坏。
  •     哲学院的师兄推荐看的,不错,阐述美国追求言论,出版自由的历程
  •     美国人为什么有言论自由?因为他们有宪法第一修正案!
  •     法律条文确立后,各方的斗争才算是正式开始。
  •     言论自由在哪里都是一个伪命题。
  •     讲述美国宪法修正案的历史,很不错的一本书
  •     言论的边界
  •     美国人为言论自由奋斗了上百年,还是在宪法修正案明确之后。。
    我们国家,还有很长路要走。
  •     作为一名媒体人,摘录其中一句吧:媒体根本不需要对官员负责,如果非要加上这样的义务话,那么自由就很危险……(大意非原文)。
    可是,我们只对领导负责,其他……
  •     美国有美国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国有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我们不能说美国现在很强大,所以它的制度就是最好的。可以看出美国的言论是多么的自由,但是现在他是一个整体,一个富强的整体,一旦美国内部面临了危机,如此自由的言论氛围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     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纠错的勇气和对保护自由的坚决。
  •     深刻探讨言论的问题,值得国人去看一看
  •     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书里涉及历史和政治,只有喜欢这两方面至少一方面的人才会有耐心看下去。看完后对美国言论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幸福源于自由,自由来自勇气。
  •     短小精悍,睿智客观
  •     言论自由是人权最基本的保障与体现,古人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事实胜于雄辩,但现在这个社会有时候事实才需要雄辩。
  •     美国如此,其他国家也如此。现在应该看看这个。
  •     了解了言论自由一百多年的奋斗史,对了当下多了一点期待,多了一份有生之年系列
  •     言论的边界是一本好书
  •     了解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的书,非常有力道的文字和辨析,但是可读性非常强,很好读。吸引我去读他的另一本书。
  •     自由这东西好燃。(翻译减一分,当然也可能是作者自己表达的问题我不确定)
  •     这本是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简史,写的通俗易懂又不失真实!值得一看!
  •     言论不应该有边界
  •     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言论边界,起码可以瞧瞧人家的
  •     美国人为了实现一百多年前的宪法修正案,竟然为之奋斗了一百年,最终把言论自由界定下来。

    美利坚,这个自称是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名正言顺!
  •     少的一分是翻译~
  •     买来之后。。一直束之高阁。。没找着时间读。。最近社科院老师给我们上课。。是言论自由。。正好想起这本书。。就把书上的灰掸去。。用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这让我想起本科时候,,读过的埃里克方纳的《美国自由的故事》一书。。自由的边界在不断地变动。。有时候会暂时缩小。。但大势还是不断地扩大和完善。。一直在寻找着法律保障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平衡点。。一直在变动的。。这就是人们一直向往和争取自由的动力。。也是吸引我的魅力所在。。。
  •     它告诉了,如何找到生命和生存的光辉。它还告诉了,只有那些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专业人士才能领真正引导社会的进步,摆脱愚昧。它更揭示了,人类追求的至高无上! 尽管翻译有些拗口,但不影响阅读时的热血沸腾和时不时的垂头丧气。
  •     本书全面梳理了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在保障美国人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方面走过的曲折道路,通过一个个案例说明了美国人,包括法官、学者和普通百姓,在争取言论自由时做出的不懈努力。与纽约时报诉沙利文一书相比,本书的可读性较差。翻译水平总体还不错,但有时文字处理不当,存在脱节的嫌疑,即便如此,仍不失是一本好书。 25页的注释说约翰·亚当斯与托马斯·杰斐逊两位前总统于《独立宣言》发表15周年纪念日逝世,正确的说法应该是50周年,而非15周年,否则两个人就当不成第二任与第三任总统了。 85页的第一个注释与正文完全对不上号。
  •     「…以爱国的名义,如同以自由的名义一样,多少罪恶假汝以行!几乎在每一个时代,都不乏追逐异端的猎手和烧死女巫的警察。爱国主义,如同宗教狂热,是伪善者们最为欢迎的面具,标榜着他们并不认同的美德。…」
  •     关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网络言论等行为规范,课题需要,研读此书。
  •     美研题材。 媒体与第一修正案. 国旗与第一修正案 自由辩论中错误意见不可避免……如果自由表达要找到赖以生存的呼吸空间,就必须保护错误意见的表达
  •     宪法之所以为宪法。所以,值得看。推荐。
  •     言论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写在法律上的真的能实施嘛? 人类的进步都是靠着这一点点努力吧!
  •     言论的边界在哪里?美国有第一宪法修正案,我们有宪法,但两者实际的实行情况并不竟然相同,值得大家深思。
  •     在讲述第一修正案的历史同时,讨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应该如何界定这样一个问题。
  •     第一修正案的历史,印证了哈氏的那句话,扩展秩序不是人类设计的产物,而是行为的产物。制宪先贤让第一修正案呱呱落地,但赋予其丰富多彩的生命力,是两百多年来的司法实践,从大法官、法学家、政治家到记者、普通民众,无数人参与其间,共同铸就。
  •     言论的边界,不是能无限放大的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美国今日的民主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百年无数人推动的制度造就。
  •     写作技巧很不错,能将这么纷繁复杂的问题讲得调理清晰、生动活波,对于新踏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或者法学门外汉都是不错的读物
  •     看看
  •     2016第十八本,美国的法官用实际行动来捍卫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价值(言论自由的权利),我们的法官呢,大案讲政治,中案讲影响,小案讲法律,宪法不去实践,跟一纸空文有何区别
  •     现在言论自由是非常热门的话题,推荐看此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