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书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
ISBN:9787565113512
作者:李辉
页数:308页

章节摘录

一、最后的人生故事    认识冰心老人是在她的晚年。    1983年,我第一次走进她的家门,请她谈巴金印象,兼请她为我当时所在的《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开设个人专栏“伏枥杂记”。自那之后几年里,她不时交给我一些新作发表。我很喜欢去和她聊天。现在想来,作为一个世纪老人,每次聊天,其实她是在为我讲述历史。从“五四”时期第一次投稿,到赴美轮船上和梁实秋等人一起办墙报(同条船上还有后来的名将孙立人);从“文革,,中年过花甲仍被批斗、打扫马路、干校劳动,到暮年为教育、为知识分子待遇大声疾呼……关于自己,关于友人,她有讲不完的故事。    走进晚年的冰心,在写自己新的人生故事。她承认,她过去一段时间里,写过一些今天看来不太有保留价值的文章。五六十年代,她和许多作家一样,真诚地相信一切,把复杂的生活看得单纯而透明。她说她的有些文章是人云亦云,并没有自己真正的独立思考。在自省中她走进了晚年,从而,晚年的创作风格与过去相比,仿佛发生了突变。“我的文章人家说烫手。”她不止一次这样对我说。    晚年冰心正是因为大胆干预生活的勇气才赢得广大读者的敬仰。1988年,在“冰心文学创作生涯七十年展览”的开幕式上,萧乾发表了这样的感言:“可以向冰心大姐学习的很多很多,但我认为最应学习的是她那植根于爱的恨。那些满足于现状、维护现状、利用现状自己发旺的人,就生怕有人对现状有所指摘。其实,这样的人心里所爱的,只是他自己:他的地位、权势和既得利益,因而对生活中不合理的现象那么处之泰然,那么熟视无睹。不能恨的,根本也不能爱。”    晚年冰心,对于如何总结“文革”教训,如何不忘历史,一直萦绕于心。1986年,我所在的“五色土”副刊举办过一次“难忘一事”征文,我将其中由当年的红卫兵、红小兵所写的回忆与忏悔文章,编选为《滴血的童心——孩子心中的文革》一书,请冰心写序。她欣然应允。开篇写道:“李辉同志送来十几篇《孩子心中的文革》要我作序。刚好前几天有位上海朋友给我寄来《新民晚报》上发表的巴金的《二十年前》,讲的也是文革十年中的个人经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和一百个孩子笔下的‘难忘一事,都记载着文化大革命中万民涂炭的惨状。”序的最后她写道:“孩子是中国的希望和未来,只要他们把自己的‘难忘一事’永远铭刻在心,英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一段话‘既无法律,又无规则,由单独一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心情领导一切’的史无前例的怪事才不会重演!,,写下这些文字时,老人已有八十六岁。    随后,冰心一直惦记着《滴血的童心》的出版,写给我的几封信均问及此书。历时两年,1989年夏天,此书终于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写信告诉冰心,她高兴地回信如下:李辉同志:    你信早收到了。不知遇过了什么麻烦?(这总难免!)    《孩子心中的文革》终于出版,太好了!希望早日见到。我还好,吴青夫妇问你好。    问应红好。    问袁鹰他们好。我为《散文世界》写的一篇东西,他收到没有?能用么?    冰心,1989年8月20日    冰心就是这样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种姿态,续写着最后的人生故事。    每次去看望冰心,她都会签名送上新书,但不爱题跋,只有一次例外。1988年6月,她送我一本新出的《关于男人》,是刚拿到的样书,签名之后,她顺手补上:“这是现在我手里仅有的一本。”还开玩笑地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这一年,她八十八岁。    想到请冰心题跋,是在1987年。十月,北京举办《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请柬题签由冰心题写。展览过后,我去看她,特意带去请柬请她题跋。她在内页上写道:“说真话,干实事,做一个真诚的人。冰心,1987,十一,十六。”半年后,我去上海看望巴金,请他也在这份请柬上题跋。巴金在请柬封面上写道:“我不是一个艺术家。我写,只是因为我的感情之火在心里燃烧,不写我就无法得到安宁。巴金,八八年六月十三日。”时隔二十余年,这一份请柬虽薄,虽轻,却因有两位老人的题跋墨迹,而多了记忆的温暖,多了思想与文学的厚重。    两副题词相呼应,勾画出的恰是我心目中的晚年冰心。P9-11

前言

我与不少文化老人的交往,总是离不开书——写书、借书、藏书、编书、品书……    二十多年来,在撰写传记等作品之余,我曾主编过多种丛书,因而也就成了一些老人作品的编者、促成者。    老人与书,本是说不完的话题。或一帆风顺,其乐无穷;或一波三折,阴阳晦明;或世态炎凉,困惑幻灭……    海明威有小说名篇,日《老人与海》。一片孤云下,寂寞而倔强的老人穿行于浩淼烟波中。一切都将远去,惟独生命的守望与大海同在。喜欢这一诗意浓郁的意象,将之转换为“老人与书”。对于那些终生与书为伴的老人来说,人与书之间,书与历史之间,总有一些特别的意味久久留存。    诸事千变万化,难以改变的是书里书外那些色彩斑斓的情怀。    “老人与书”,借本书的编选,我打捞着温暖的记忆,让它们抚慰心中无法散去的隐痛。

内容概要

李辉,1956年生于湖北,198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先后在《北京晚报》和《人民日报》任文艺记者和副刊编辑,从事人物传记和历史随笔写作。主要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沧桑看云》、《萧乾传》等。

书籍目录

《老人与书》自序/001/
B
《巴金研究论稿》前记/001/
德文版《巴金小说选》序/004/
还原晚年冰心/009/
C
小书房,大风景/020/
D
《书生累——深酌浅饮“三家村”》序/023/
《北京小事》/025/
在翻译中自由呼吸/028/
留在纸上的苍凉/034/
F
陪都迷离处/044/
《悔余日录》整理说明/054/
H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修订本自序/056/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后记/058/
《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自序/060/
结缘《万历十五年》/065/
看那风流款款而行/074/
《传奇黄永玉》自序/082/
悠悠此情谁知/086/
J
贾先生和他的家书/095/
书痴/105/
L
《监狱阴影下的人生——刘尊棋传略》自序/108/
“不回顾焉能前瞻”/111/
梁漱溟暮年读信记/122/
灵魂在飞翔/137/
M
马国亮与《良友忆旧》/144/
S
另一个邵洵美/155/
长空万里,落叶萧萧/165/
历史追寻的诱惑/168/
从文家书/172/
施蛰存的海外书简/174/
思想者永不寂寞/182/
T
“二流堂”堂主不了情/196/
《依稀碧庐》编后记与《备忘录说明》/199/
W
自然天成汪曾祺/203/
结缘《童年与故乡》/206/
画里画外/218/
且看那电闪雷鸣时/225/
X
《北京城杂忆》编后记/236/
《书评面面观》编后记/238/
《红毛长谈》的命运/240/
萧乾与福斯特/261/
《浪迹天涯——萧乾传》后记/264/
Y
了不起的杨宪益/267/
好一个“文坛新秀”/282/
了犹未了,此生悠悠/287/
Z
为情而歌/290/
用细节填补历史/293/
《摇荡的秋千——是是非非说周扬》编后记/299/
笔下春秋写信史/301/

编辑推荐

一片孤云下,寂寞而倔强的老人穿行于浩淼烟波中。一切都将远去,惟独生命的守望与大海同在。喜欢这一诗意浓郁的意象,将之转换为“老人与书”。对于那些终生与书为伴的老人来说,人与书之间,书与历史之间,总有一些特别的意味久久留存。    李辉编著的《老人与书》结合各个名人的前记、后序,写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思考和感受。

作者简介

@绿茶
一次酒局上,问李辉兄怎么安排自己的时间,他的时间管理术让人敬佩。不熬夜,不微博,能在办公室以及各种吵杂的环境下写作,他说这是做记者练就的本领。坚持阅读英文材料和翻译,把工作和生活严格区分。这些习惯和坚持,对于写作的人而言,非常重要,可以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到最大化。
于是,李辉兄一个人相当于一个小出版公司的产量。每年编辑出版很多种书,自己的专著也不断呈现。这本《老人与书》记录了他亲自参与编选、策划、撰写的书,每本书每位老人都有让人回味的故事,阅读这些故事,让我们对这个时代多了一份理想和向往。但这只能是李辉兄和他交往的老人们的故事,当下的编辑,再也不能有这样的耐心和情怀,能倾
听老人们讲故事,帮他们把这些故事传递给更多的人。
李辉兄说,编选这本《老人与书》,是一次温暖的记忆打捞,让它们抚慰心中无法散去的隐痛。作为读者,阅读这样的温暖记忆,感受这样的隐痛,内心也为之动容。老人们纷纷故去,而这些书成为永恒。


 老人与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