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使人自由》章节试读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562471738
作者:坂本龙一 (Ryuichi Sakamoto)
页数:251页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78页

末代皇帝背后的八卦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58页 - 见闻习染

之后,我在父亲的书架上找到了《艾华坦夫人》《眼睛的故事》,以及《O娘的故事》之类的书籍。我自己猜想这些一定是色情小说,于是就从书架上偷拿下来,带回自己的房间一页页读过。另外,我也读了涩泽龙彦的书。
除此之外,我还读了威廉·布洛斯的《裸体午餐》,虽然这本书的书名引人遐想,却不是色情作品。事实上,这本书与《艾华坦夫人》同样都收编于海外文学丛书,由父亲任职的河出书房出版。《裸体午餐》的日文版是由鲇川信夫翻译,我真的很喜欢这部作品。我觉得这类书籍散发着独特的味道,似乎在书架上呼唤着我。
教授的父亲是出版三岛由纪夫长篇处女座《假面自白》的编辑。三岛在《我的青春漫游时代》里也写到了。他小时候貌似见过三岛本人。但我猜他肯定不喜欢三岛这种人。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93页 - 限制与他者

无论是限制还是他者的存在。我认为都是重要的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93页

他告诉我:”巴厘岛上没有任何一位职业音乐家。“一旦收钱去从事音乐,艺术就会因此堕落。巴厘岛的音乐家都有卓越的能力,但是各有正职工作,例如当农夫或木匠,从不靠音乐生活。每个人都极有自觉,努力不让音乐变成商品,而且也不会把音乐当成消费品。一直以来,巴厘岛的住民都是如此谨慎小心地保存文化。
把音乐当做内心神圣的东西来看待。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29页 - 时代的转折点

我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离开。不过,经历这些死亡后,让我体会到,一旦亲近的人去世,才能够发现人与人的距离多么遥远,自己对于已逝者又是多么不了解。我一直觉得,对方还活着的时候,彼此通过适当的沟通,无论如何都有办法相互了解。然而,等到对方去世,我才发觉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在这件事上,我自己的情况一直都是如此。
我们总是以为日子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静过下去,但当戳心的事情突然发生时,就忽然意识到自己太过不够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人。
所以说,抱怨少一点,付出多一点,到最后的时刻虽然还会有遗憾,至少遗憾没有那么多。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33页

这段期间,我也开始与Alva Noto, Christian Fennesz等人合作专辑,他们都是年纪小我一轮以上的年亲人,带给我非常正面的刺激。我成长过程中听过的现代音乐,好比施托克豪森、泽纳斯基等人的作品,在他们的音乐中全都融合为一股源流。而且,他们的音乐定位是通过CD形式流通的一种流行音乐,而不是专门写给少数乐迷的现代音乐。我很高兴彼此之间宛如有着共同的精神源头,而且我的旧有思考模式仿佛也因为他们有了新的触发,不再认为创作流行音乐就得将前卫音乐的某些元素封印起来,于是,我的音乐发展方向似乎变得更为开阔了。
就这样一小段说到了和Alva Noto等人的合作,读完之后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77页


虽然是老段子,但是还是跪舔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96页

这件事情过后,我大概消沉了半年左右,心里不禁觉得这一切毫无道理,真正重视的东西突然消失时,自己为何无法阻止。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个强烈的感受。每当失去亲近的人时,我总是会有这样的感受,也就是自己是多么不了解对方。我和生田有好几年时间都是每天黏在一起,然而我却不清楚他实际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这道鸿沟,让我感到彻底的挫败。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10页

无论是高中时期认识、让我深受感动的John Cage,或是我现场听过的Terry Riley, Steve Reich, Philip Glass,还有La Monte Young,知道这些作曲家的朋友,音乐学院一个都没有,反倒是美术学院的那群朋友还能够和我聊得上话。美术学院的学生读遍了《美术手贴》之类的刊物,不仅知道Andy Warhol,白南准等艺术大师,对于同时代的前卫艺术也相当清楚,而且通常也会因此延伸认识Reich等作曲家的音乐。因此,自然而然地,我就完全融入美术学院的学生当中。
哈哈全世界音乐学院都是一个屌样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78页

如果要搭讪女孩子,我通常都是聊政治。“越南现在发生的事,你的看法如何?”一问之下,对方就会回答:“我觉得战争是不对的事。”然后,我就约对方一起去示威游行:“我赞成你的看法,我们明天一起去游行吧!”游行时,则体贴地保护女孩子,让她尽量站在队伍中间,不要被警方的机动队打到。
这得让多少人感叹生不逢时....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10页

我虽然也关心这股潮流,不过就因为爱政治上遭遇失败,就转而投向有机农法,或是成为嬉皮士,这种做法根本就如同丧家犬,所以我都尽量与这群人保持距离。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79页 - 第I乐章(七)高中时期:红色比较帅气

日后我才知道,新宿高中的社研是中核派的据点,一直以来都带着浓厚的反战高协色彩
那个年代怎么会那么牛呢,是因为有那样牛的时代背景才诞生了这些牛人吧,为什么我从来不相信牛人推动社会进步呢?否则这么多牛人都还在,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却这么庸庸碌碌?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06页 - 海湾战争

面对这场战争,此时我几乎没想过自己应该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因为我才移居美国不久,根本不觉得这里是自己的国家。然而,开战之后,身边的人突然上了战场,这真是让我感到冲击的经验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72页

虽然学长是男的,现在想想,当时对他真的就是爱慕的感觉。学长的五官明显,长相英俊,侧面看起来很帅。学长当然也很喜欢音乐,在合唱团里担任指挥。他读的是自然组,强项是数学。由于喜欢这位学长的缘故,社团活动还是很快乐的。
这莫名其妙的轻音部既视感....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96页 - 生田朗

这件事情过后,我大概消沉了半年左右,心里不禁觉得这一切毫无道理,真正重视的东西突然消失时,自己为何无法阻止。除此之外,我还有另一个强烈的感受。每当失去亲近的人时,我总是会有这样的感受,也就是自己多么不了解对方。我和生田有好几年的时间每天都黏在一起,然而我却不清楚他实际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人与人之间无法跨越的这道鸿沟,让我感到彻底的挫败。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66页 - 《音乐图鉴》——YMO解散前后

这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抉择。然而,我心里的某个部分深信,只要跨越过某些难关,就能到达不同的境界。一直以来,似乎在关键的时刻,我大概都是选择困难的道路。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42页 - 再度合作

我们一直都砸思考现在要如何才有趣,或是未来该怎么做才会变得有趣。这大概是一种贪心吧,即使我们已有了点年纪
保罗·尼赞:“我二十岁。我不想从任何人的口中听见,这是一个最美好的年纪
(年轻,不见得就是件好事)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53页 - 自己原来如此喜爱音乐——初中时期

我升上初中的那一年是1964年,也就是东京举办奥运会的那年。我虽然就读家里附近的区立初中,不过这里的学生来自各个不同的小学,很多人我都不认识。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查我的同学,于是我逢人就问:“你知道披头士吗?”知道披头士的同学就归类到好友;不知道的人,就不用太过理会。认识这个乐队的刚好有四五个人,我们会拿着扫把,模仿起披头士。那段日子里,我也开始留起了头发。
我读书的那个年代,小孩的人数还很多,一个班级大概有五十五人左右。在人数如此多的班级里,知道披头士的却仅有四五人而已。班上大多数同学听到披头士的名字时,大概的反应都是:“那是什么鬼东西?”而且还会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我们,就像是看到脏东西一样。然而,他们的反应反而带给我们莫名的快感。
实在忍不住想摘这段出来……槽点不断……无论看几遍都觉得……= =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29页 - 时代的转折点

我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些朋友的离开。不过,经历这些死亡后,让我体会到,一旦亲近的人去世,才能够发现人与人的距离多么遥远,自己对于已逝者又是多么不了解。我一直觉得,对方还活着的时候,彼此通过适当的沟通,无论如何都有办法相互了解。然而,等到对方去世,我才发觉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在这件事上,我自己的情况一直都是如此。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01页

我和武满老师都非常喜欢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唯有一点,我们两人都看不过去。小津的电影虽然很棒,配乐却是糟糕透顶。于是,我们两人发出豪语,总有一天要一起将小津电影的配乐全部重作。我、大卫、武满老师三人谈论着要创作什么样的音乐,愈谈愈起劲。在这之后,武满老师生了病,结果那次在伦敦的聚餐,就是我与武满老师最后一次见面。那次聚餐时,我有事要先离开,武满老师送我到餐厅外头,精神奕奕地与我挥手道别。我永远无法忘记他当时的身影。
散发传单的故事应该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印象中的武满老师,是与这段回忆一同留存在我的心中。
小津不在了,武满彻也走了,如今,坂本龙一也身体抱恙不再工作了。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22页 - 全球骤变的一天

因此,我能够理解在“9·11”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施托克豪森为何会声称“这是宇宙间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他因为这句话而遭到世人的指责,然而这场恐怖袭击确实将所有人引入一团迷雾中,已经是超出解释范围的一场节目、一场演出。让人瞬间陷入无法解释的状态,并且带来某种宛如恐怖或畏惧的感觉,这不正是艺术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吗?无论是安迪·沃霍尔、约瑟夫·博伊斯,或是约翰·凯奇,都是在追寻这个目标。就这层意义而言,也可以说,在这起事件所带来的绝对冲击前,艺术都不算什么了。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30页 - 音乐的界限、音乐的力量

就好比说,现在黎巴嫩正在发生战争,假设战火夺走了某位黎巴嫩青年的亲人。由于以色列军队的空袭,青年疼爱的妹妹不幸丧生,他因此将悲痛的心情化为音乐。然而,他在谱写音乐的当下,是完全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与妹妹死亡的事实逐渐拉出距离。
写作一定也是同样的情形吧。将某件事情写成文章时,文章本身呈现出的美好与力量,让人不由得投入文章构成的世界。音乐的情形也是一样,因此就算对于妹妹的丧生确实感到悲痛,只要处于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一切就都是音乐世界的问题,与现实世界中妹妹死亡的事实,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事;两者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某位青年失去了自己的妹妹,一旦青年的记忆淡去、消逝,这件事情可能就此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彻底消失无踪;但是只要一谱成歌曲,就可以成为民族或时代的共有记忆,不断流传下去。将事情从个人体验中抽离而出,实际留存在音乐世界中,就能借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与他人共有;音乐正具备这样的力量。
就表现而言,最终如果不是能让他人理解的形式,不是能与他人共享的形式,那就是没有成立的东西。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经历抽象化或共同化的过程,其间个人体验、情绪的喜悲难免会遭到拭除。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无法逾越的绝对界线,以及难以磨灭的缺憾。然而,这种绝对界线反而促使了另一条道路的出现,让完全不同国家、不同世界的人,都能够产生相同的理解。无论是语言、音乐,或是文化不都是同样的情形吗?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43页

继续跪舔,教授的童年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页


幼儿园放学之后去看电影。。跪舔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44页 - 就是这样,照这样就对了

过去,我一直尽量避免让自己陷入固定的思考模式中,不会去想自己的人生该往什么特定的方向前进。我甚至觉得,尽量保留可能性应该会比较好。然后,在当时的伦敦公演上,我却浮现了这样的想法:“照这个形式就对了。”像这样明确选择了自己应该要走的方向,这还真的是头一遭的经验。
该如何说呢,现在的自己就处于前半段,“尽量保留可能性应该会比较好”,虽然其实有些事心里早就下定了决心。我倒是希望我的明确选择尽量早一点出现。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52页

最后,让各位读者读了这样一个人的自传,我除了深感抱歉之外,也想向你们说声「谢谢」。看到这样的最后一句使我想起了大叔之前说的,韩国人好似猎人,哪里有猎物就定居在哪里,换而言之是走到哪里就认定哪里是家的名族。而日本人是渔人,虽然也是追逐鱼群,但是还是会想要回到岸边的家,而且「家」的概念深入骨髓。
读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所谓「日本人」的气质,就算他移民也好改国籍甚至是出生在国外,他依然是「日本人」是表面看上去谦逊有礼,实则要强的不得了的日本人。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01页

其实,我根本没有想过要在纽约待多久,或是将来要怎么办。我觉得自己不是会对土地感到眷恋的人。真要说起来,或许我对任何事都不太会感到眷恋吧。
可能就是我对太多事都会感到眷恋,才落得时今日好似对任何事都放不下的地步。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37页 - 1978~1985

在这么小的世界,成了各据山头的大王后,一切也到头了。我得逃出去才行。...然而,不论是孤军一人,还是加入YMO,我都可以创作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有非常大的不同。我想也就是由于这个因素,我才能每天持续创作到天亮。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70页 - ?

为了看看教授的人生买了这本书,真是肆意的青春,人生一秒都没虚度 。天赋,好学,精力充沛,一点自恋。
音乐的界限、音乐的力量
只要处于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一切就是音乐世界的问题,与现实世界……完全是不同层次的事;两者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
一旦……记忆淡去、消逝,这件事情可能就此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彻底消失无踪;但是只要一谱写成歌曲,就可能成为民族或时代的共有记忆,不断流传下去。将事情从个人体验中抽离而出,实际留存在音乐世界中,就能借此跨越时空的限制,逐渐与他人共有,音乐正具备这样的力量。
就表现而言,最终如果不是能让他人理解的形式,不是能与他人共享的形式,那就是没有成立的东西。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j尽力抽象化或共同化的过程,期间个人体验、情绪的喜悲难免会遭到拭除。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无法逾越的绝对界限,以及难以磨灭的缺憾。然而,这种绝对界限反而促使了另一条道路的出现,让完全不同国家、不同世界的人,都能够产生同样的理解。
爵士咖啡馆
这段挺喜欢的。
武满彻老师
小津的电影虽然很棒,配乐却是糟糕透顶。
个人专辑
1978年10月,我发行了第一章个人专辑。那时,我每天接一些零碎的音乐工作,深夜收工后,就窝到自己在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摆放器材的小房间里,一点一点地录音,直到天亮为止。这种宛如老鼠般的生活持续了好几个月后,专辑总算问世。回首那段日子,在那种严苛的环境下,究竟是怎样的一股动力支持自己持续创作?我想应该是日复一日虚无的音乐劳动让我感到精疲力竭,因此希望寻求复原的一种渴望吧。
对于美国的定位
无论是德彪西、马拉美、披头士,或是巴赫,一切的美好全部都是假象……然而,这些假象却是我唯一拥有的表现方式。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30页 - 时代的转折点

如此让自己不上不下,置身在悬而未决的状态里,或许也是因为有着某种预感。总之,当时的我非常桀骜不驯,或许一直觉得在这段时间里,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某种生存之道,获得如同上天启示之类的指引。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193页 - Neo Geo和Beauty

无论多么天才的音乐家,也绝对无法胜过民族长时间孕育而成的音乐。

《音乐使人自由》的笔记-第214页

我一直在想,自己能做的事和实际想做的事,两者似乎往往无法一致。我是因为能做而做,还是因为真的想做才做,我自己也不清楚这之间的界线。


 音乐使人自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