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姬》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561384599
作者:[日]森鸥外
页数:176页

浅谈“汤岛神社”“臭桔寺”与“辩天”

《舞姬》是一直不敢读,但一直想要读的一本书。这样的心态大概和读《莺莺传》时一样,对堂皇而又虚伪的人性,总是想要避而远之,但又怎么可能避开呢,任何人的皮袍下都能榨出“小”来。近日终于一读。喜欢高慧勤老师的翻译,优美,精准,将森鸥外笔下辗转于明治风雅和大正浪漫之间的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阅读中,稍稍有几个在意的地方。70页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行,原文是“狭い赈やかな仲町を通って、湯島天神の社内に这入って、阴気な臭橘寺の角を曲がって帰る。しかし仲町を右へ折れて、无縁坂から帰ることもある”,当几个地名连续出现时,可以要么都是直译,要么都是意译。在这里,“湯島天神の社”被翻译为汤岛神社,其实这里便是汤岛天满宫,学生散步经此是有意义的。因为此处供奉的是学问之神菅原道真,是学生们祈愿学业进步的地方。菅原道真是平安时代的杰出学者、诗人,可以说是当时日本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日本人尊为学问之神,作为天神信仰的一部份,逐渐普及到日本全国,供奉他的神社便是天满宫,因为他喜爱高洁芬芳的梅花,天满宫便处处皆有梅影。维基百科上写着:湯島天満宮(ゆしまてんまんぐう)は、東京都文京区にある神社。旧社格は府社で、現在は神社本庁の別表神社。神紋は「加賀梅鉢紋」。旧称は湯島神社で、通称は湯島天神。这里说汤岛神社是旧称,但从原文看,森鸥外应该用了通称了,否则原文就是“湯島神社”了吧。还有“臭桔寺”。原文是“阴気な臭橘寺の角を曲がって帰る”,可见原文就是臭橘寺。而“橘”与“桔”,并无繁简关系,“桔”并不是规范的“橘”的简化字。“橘”是正字,“桔”是一个通俗字。通俗字,即民间手写和用于俗文书的一种与字书规范写法不同的字;而正式的出版物上是不应该用“俗字”的。臭橘寺应该有一定历史了,直译最好不要改字。如果说这里是简译,那也应直接用原文“臭橘寺”,橘和桔不换用。“臭橘”作为水果名,是一个专有名词,它的学名就是枳。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枳”有别名枳实、铁篱寨、臭橘、枸橘李、枸橘、臭杞、橘红、沉蛋等。其实具体说来,橘和桔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水果:橘生与南方,如广东福建等地,每年春节时成熟上市。桔生于北方,每年秋季成熟。桔子是一瓣一瓣的,皮一般薄些,很容易剥开,橘子则皮厚些,里面也分瓣,但是不容易掰成一瓣一瓣的,多数都是用刀切开吃。橘肉紧桔肉松,酸为橘甜为桔。再谈一谈“辩天”。105页最后一段倒数第二行,原文“中島の弁天の社”,翻译成“辩才天女的神社”也可以,“辩才天神社”也可以,作为神明,“辩才天”是专有名词,但是印刷成“辩财天”就=_=||大辩才天,又称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因其善辩得名,又因其能发美音善歌咏,称为妙音天或美音天。日本有三大辩才天神社,供奉音乐艺术女神辩才天,而吉祥天女才是幸福与财富女神。在155页和157页,第三自然段第二行,“弁天の社”都被翻译为辩天神社。日文中有汉字,如果原文是“辯天堂”“辯天神社”,那么直接译作辩天堂和辩天神社即可,但因为原文不是以这种方式来写的,那么弁天译作辩才天或许更合适。

大历史背景下的悲剧

在近代日本文学中,个人主义在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背景下开始显现,并且不断明朗化。以森鸥外为代表的日本近代主流作家群体从个人主义的复苏和重建的视域中确立了独具时代意义的日本近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舞姬》是森鸥外的代表作之一。日本留学生太田丰太郎接触德国大学的自由空气,自我逐渐觉醒,对日本官僚产生反抗情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美丽的舞女爱丽丝相遇,爱丽丝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丰太郎出于同情,解囊相助。二人关系本来是纯洁的,但为谗言所害,丰太郎被免职,失去经济来源,在贫困中与爱丽丝同居,尽情享受爱情和自由。但另一方面,丰太郎又不能斩断与故国社会的联系,最后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选择了步入仕途,抛弃怀孕的爱丽丝回国。为此,爱丽丝精神失常,丰太郎内心也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创伤。这是一个悲剧故事。这个悲剧是历史大环境造成的。从近世起,三纲五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教的士大夫观念便开始支配日本的社会意识和教育观念。这种士大夫观念不仅影响着明治时期的知识阶层,而且也影响着《舞姬》中的丰太郎。丰太郎自幼接受持儒教思想的旧藩学馆和家庭的教育,在丰太郎的心底留有这种士大夫价值观是毫不奇怪的,是自然的。而正是这种根深蒂固地保留着飞黄腾达功名成就的士大夫观念等封建意识才是使 《舞姬》这一悲剧产生的必然因素。丰太郎去德国留学,在柏林自我觉醒、解放思想、追求自我,这是日本无法比拟的。但是,丰太郎一旦要返回日本跻身官场,就必须向封建的官僚制度和社会秩序屈服,就要抛弃爱丽丝。对丰太郎来说,他的理想无疑是荣达之路和爱丽丝的爱情二者兼得。但是,在明治初期日本的土地上,这种理想的种子是不能开花结果的。这就注定了《舞姬》这一悲剧的发生,这是《舞姬》这一悲剧发生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丰太郎和爱丽丝的爱情是从丰太郎的怜悯之心开始的。丰太郎黄昏散步时,看见了哭泣的爱丽丝,为她的美貌所打动,同情她的遭遇,救了她的急,以后两人交住渐渐多了起来。但那时两人的关系一直是清白的,只是后来由于丰太郎的境遇发生了剧变,遇到了被免职和母亲去世等不幸才使丰太郎向爱丽丝急剧倾斜,在万分痛苦与恍惚中与爱丽丝结为了一体。也就是说,丰太郎对爱丽丝的爱情,是在丰太郎不得志的时候找的精神寄托。这种不牢固的、脆弱的爱情是《舞姬》这一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总的来说,《舞姬》这本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作者对自己深刻的体验加以艺术化的作品,更被誉为日本近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喜欢这种题材的读者绝对不可错过。

男人可以为了事业辜负爱情吗?

前不久去深圳参加朋友的婚礼,想必飞机上会无聊,就在书架上选了一本薄一点的书带上,以打发拥挤而无聊的空中旅行。说实话以前几乎没怎么读过日本的纯文学作品,在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中对日本文学,也几乎是一笔带过。所以,也不知道如何品读日本的文学。当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用手机百度了一下,竟被作者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履历所吸引,一位19世纪末的日本旅欧留学生、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仕途顺利且高官厚禄的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凭借我对日本社会的一点点了解,猜测这一定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内心无比挣扎的人,他的作品必然会很值得一读。据推测,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必定受到了这位小说家的影响。推测理由很显然,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在日本的时候,森鸥外很火热的在日本流行着,一个给自卑的东方人第一次和欧美女人恋爱记忆的小说,可想而知会荡起如何的波澜来吧。何况是一位席勒、叔本华、尼采炙手可热的年代里,直接与普鲁士皇族打过交道的日本人呢。他应该是最早面对东西方文明冲击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人。最终从这个火山里喷发出来的,最火红的岩浆,就是他的“浪漫主义文学”,你们可知,这种浪漫在东方,久违差不多快1000年了。《舞姬》是森鸥外1890年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或许是他工作忙碌,又憋不住内心想要表达的欲望,所以第一部小说呈现出来的,只是寥寥20多页的短篇小说,这让我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很畅快的读完了。只不过读到结尾的一刻,合上书时竟然落下泪来。我不想在这里透漏小说太多的细节,读完之后的第一感受是从脑海里蹦出了两个字——“辜负”。作者通篇都在铺垫一段充满浪漫气息的异域爱情故事,直到故事的结尾,猛一下丢出一个现实而又两难的抉择,让读者有很强的带入感。而这个两难的抉择,在如今的社会里,也频频出现在很多人的面前,那就是:当需要牺牲爱情,来选择事业的时候,一个前途迫切需要机遇才能展开的年轻人,是不是可以选择“辜负”深爱的人?当事业生涯的门打开的时候,儿女情长的门该不该暂且合上呢?而多长的暂且是暂且,多短的离别是离别?人生有多少不舍,是不得不舍的呢?这篇小说,最后一句话收尾之笔,让人不禁叫绝:“呜呼!像相泽谦吉般的良友世上难寻,但我脑海中至今仍对他有一点点憎恨”。 也就是那个帮他敲开事业之门,引领他走上鸿途的朋友,一方面对他感恩戴德,一方面又怀着失去爱情的隐痛,而生出的“一点点憎恨”。恰恰是这句话把主人公“丰太郎”矛盾的心理,勾勒得深刻而贴切。在这篇自传体的处女作中,把作者森鸥外满腹的遗憾,都倾注在这一句话的结尾之中,人世间的恩与怨、情与仇,没有比这样一段描述,更深刻而又令人饶耳不觉的了。看完这篇《舞姬》让我联想起一个人和他的一部作品:周星驰和他的爱情悲剧《大话西游》,这部电影简直就是后现代解构主义的《舞姬》。“至尊宝”在爱情和事业的两难抉择面前,也是选择了事业。同样在这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中,导演给出了一句经典的收尾之笔——”他好像条狗啊“。周星驰在多年之后一头白发的时候,接受记者采访,不无悔恨地说:“那些年太忙了,如果可以再选择一次的话,我会选择不那么忙。”一百多年前,森鸥外”辜负“了爱情,日本多了一位文学大师;一百多年后,周星驰”辜负“了爱情,香港多了一位电影大师;人生有多少次可以重来?爱情又经得起多少次“辜负”?怨便怨了,不悔;悔便悔了,不恨;恨便恨了,何须重来......一个人临终之时,唯一可以带走,别人想留也留不下的,不就是这些曾经的爱、恨、情、仇吗?那些人生毫不犹豫,总喜欢“快刀斩乱麻”的人就好吗?我以为肝肠寸断的犹豫不决,是一种善良,不要看不起这种善良,直到有一天你会明白,在你人生中,最优柔寡断的男人,才是最善良、深情的男人。

舞姬是鲁迅爱读的书吗?(转自《鲁迅恋爱小说中的留白匠意》 滕井省三)

在鲁迅文学中,《伤逝》不但是唯一的一篇恋爱小说,也是谜一般存在的作品。茅盾曾经评价,“《伤逝》的意义,我不大看得明白,或者足在说明一个脆弱的灵魂(子君)于苦闷和绝望的挣扎之后死于无爱的人们的而前。”作品讲述了男子涓生向一个名叫子君的女孩求爱,两个青年无视周围世俗的眼光。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同居,然而生活的艰苦导致“我”的变心,两人坚定的爱情最终破裂。在男女平等、自由恋爱这种新价值观引导下奋勇前进的一对男女.不仅遭受到涓生被罢官等经济上的挫折,涓生还对爱情本身产生疑惑,甚至有些随意地坦白对其爱情已淡薄。最终子君跟随父亲离去。不久涓生就听到了子君原因不明死去的传闻。与其有着相同构造的故事《舞姬》是森鸥外(1862—1922)于1890年发表的,比鲁迅早二十几年,《舞姬》的故事概要如下:留德青年丰太郎在柏林结识了家境贫寒的舞女爱丽丝,两人产生了纯洁的爱情,却不得不屈服于封建官僚势力的压制,抛弃爱丽丝,去追求仕途上的成功,最终酿成了已有身孕的爱丽丝精神崩溃的悲剧。《城南旧事》的译者,日本庆应大学教授杉野元子对鲁迅的《伤逝》与森鸥外的《舞姬》进行了比较。指出:“在从周围人的干扰逃避出来的安静房间”;“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孤立的同居生活”;“恋爱同居前后被免职及之后转为文书业”;“爱丽丝与子君将爱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意义,而丰太郎与涓生没能将爱作为人生最重要的意义”等,两篇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论述道“这样的相似应该不是单纯的偶然,而是鲁迅看过《舞姬》之后产生的影响关系”。在1933年的随笔《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鲁迅提到在日本留学时代爱读的作家夏目漱石及森鸥外。在北京时期与周作人共同编译《现代日本小说集》(1923),其中有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及森鸥外《沉默之塔》《游戏》两篇作品的翻译。同书《附录·关于作者的简介》中森鸥外那一节,在简介之后还对森鸥外下一部短篇小说《杯》中表明的创作态度进行介绍。据元子进行了这样的推测,”无法确认鲁迅是否读过《舞姬》。但作为森鸥外作品爱好者、翻译者的鲁迅不应该没有看过森鸥外的代表作《舞姬》”。1904年4月,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毕业照《舞姬》在鲁迅去日留学前的1890年发表于《国民之友》杂志1月3日号,两年后收录进《美奈和集(水沫集)》(东京春阳堂1892年版)。当鲁迅与其弟周作人在东京开始文学运动,即1906年时,该书再版发行,收录有森鸥外《舞姬》的短篇小说集在鲁迅留学时期、创作时期曾连续博得好评,间接佐证了鲁迅爱看《舞姬》这一观点。不仅如此,比鲁迅小四岁的弟弟周作人1906年鲁迅回家探亲时被带到日本留学的。和住宿地方打工的姑娘羽太信子(1888---1962)恋爱结婚。也许是在东京的周作人和制太信子的恋爱结婚,也会让鲁迅联想到了在柏林生活的丰太郎与爱丽丝的恋爱同居吧。


 舞姬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