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书评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303160582
作者:沈祺
页数:283页

古剧场、星空下、海角处的聆听——【书评】沈祺的《和谐之诗》

刊载于2015年9月9日 《音乐周报》这套京师爱乐丛书,我想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不过今天想从一个不寻常的角度来解读其中的一册——沈祺的《和谐之诗》。先说一个插曲吧,上周我陪朋友去了一家现代化的欧洲大工厂, 占地面积少多也几百亩,可是一进门我就呆住了:偌大的厂区播放着中国竹笛的独奏乐曲(像是陆春龄),更让我觉得奇异的是,因为工厂自动化程度极高,所以空空荡荡,笛声的回响辽远而锐利,可放眼望去,仅两三人在沉默着打扫着控制台,其余处,都是机器。这分明是江南水乡的生机与高度机械化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嘛!那一瞬间我变得手足无措,因为从未有过类似的音乐体验.....事后回忆,这么一曲陆春龄的竹笛,换作其他任何地方播放,怕都无法形成如此戏剧化、间离化的后现代隐喻。这本书给我的触动点其实同样在此。作者沈祺北大金融系毕业,后赴法国研习音乐管理并于巴黎索邦大学获硕士学位,音乐著、译产量颇丰。书中的第一个镜头是他在法国西部诺曼底地区的圣.米歇尔教堂聆听早期童声合唱作品,他说“视野里没有人烟,只有大海和天空,声音灌满了教堂,穿透教堂之门,迎着阳光飞向天空和海的尽头”;第二个镜头是他去奥朗日的古罗马剧场听歌剧,“四个小时坐在两千年的硬石头上,滋味不好受”,可他不禁坦言,那勾起了自己对古罗马表演的猜测,这样的剧场里,”沧桑历史本身已是完美的布景“;而最有意思的是在阿维尼翁:一天清晨,他在老城里快乐地迷路着,风很大但一点也不冷,清晨的小巷无人,只有风声和脚步声......走过古老的查尔特勒派修道院时,看见远远的一个背影在拉琴,没有其他人,空旷、寂寥而又温暖沉静。而他问后方得知:法、德、瑞三国的音乐学院已与此修道院有着30年的合作,而且演奏的还多是现代派!入夜后星空璀璨、万籁无声,一圈人在表演者周围席地而卧,四重奏和人声时聚时散,乐手与游客可以错肩缓行,至此,古老建筑与现代语境下的空间感、存在感和参与感在深夜时分抵达极致。说了这么多貌似与音乐无关的”题外话“,我只是想表明:环境与音乐,实在是有巨大关联的。音乐厅里的效果固然是久经考验的完美,也利于乐手与乐器的稳定,但如若我们听者执意把自己的感受局限在某一封闭空间内,就根本上说有违音乐本身”无处不在,又无处在“的要义啊!仔细想来,过去这一个世纪来,音乐家-听众之间的关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几次颠覆与进展——第一次托唱片工业的福,音乐家第一次可以不再依托音乐厅这个固定的、一槌定音的场所来稳固自己的影响力,而听者亦可自主选择聆乐的时机;第二次也许是移动设备的诞生,听众则可以脱离固定的场所(如家中、酒吧),去在几乎任一场合(不管是疾驰车厢,还是山巅、天空与水下)欣赏音乐,不再需要担心客观环境成为障碍。而我想,如若有第三次革命的话,具体形式虽无法确定,但一定是听众和音乐家两者能在更高阶次上互生互解,即你发出的声音可以在任意时刻被周边的人吸收与领悟,而无再有特定的“听-演”身份。兴许会如施托克豪森说过的那样:“在未来,他或她会将所有事物以音乐的方式感知,体会和思考,因为那是超脱于身体、物质、乃至尘世之外的一种振动,未来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偶然的联系,他们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别人在做什么,有时也会静下心来聆听。”


 和谐之诗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