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中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08839592
作者:网易财经中心
页数:229页

章节摘录

第12章李稻葵:不改革是中国最大的风险他是货币政策专家。他坚决反对通货膨胀,高度警惕资产泡沫的危害。他认为不改革就是风险。他如何看欧美债务危机之后,世界与中国的经济形势?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佛里曼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后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兼经济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经济学家协会主席。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李稻葵曾兼任世界银行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研究项目顾问(1989),国际《比较经济学杂志》编委(2000~20030,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ES)会长·(2001~200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2002~2003)。现兼任(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PR)研究员,美国密歇根大学威廉·戴维森研究所研究员,国际《经济学通报》、中国《经济研究》、香港《中国评论》等学术杂志的编委,国际比较经济研究会执行理事,南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曾在《美国经济评论》、《欧洲经济评论》、《比较经济学》、《兰德经济学》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李稻葵的微博  http://t.163.com/lidaokui博客  http://lidaokuiblog.blog.163.com/作为货币政策专家,李稻葵对欧美债务危机非常关注,但是他并没有常见的担忧与悲观,而是对欧美经济很有信心。他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实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严重的国家主要是爱尔兰和希腊,仅是局部。欧洲的主体是德国和法国,德国跟法国当然会受到波及,他们银行的信用、资产负债表会恶化,银行的信用评级会下降,会带来二次冲击,但总体上看,这次和2008年的情况不一样,2008年是整体的、系统性的崩溃。”关于美国,李稻葵认为,美国的企业状况不错,足以支撑美国经济,因此,也没必要恐慌。欧美债务危机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紧缩。对希腊等国家来说,任何政府上台都应该改革。李稻葵认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将正常回落,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调控。“十二五”期间,最大的威胁是不改革。他说:“最大的威胁是能不能够抓住机遇,在若干重大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有所突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财政体制改革。”对银行业的转型,李稻葵主张银行业减少依靠贷款和扩张盈利的模式,多发展中介业务。他主张金融体系多元化,认为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欧美不会二次衰退欧美债务危机在不断加剧的形势下,债务危机使全球经济再一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次债务危机是结构性的,是比较局部的。比如在欧洲,债务危机主要集中在五六个国家——爱尔兰、葡萄牙、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其中大国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但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两个国家的情况并没有那么严重,严重的主要是爱尔兰和希腊,所以局部性比较明显。欧洲的主体是德国和法国,他们当然会受到波及,他们银行的信用、资产负债表会恶化,银行的信用评级会下降,会带来二次冲击,但总体上讲,这次和 2008年的情况不一样,2008年是整体的系统性崩溃。美国的主权债务 10 年期的债务信用评级下调了,引来了一片恐慌,但是美国经济毕竟还是二元经济,还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苹果公司、英特尔公司、波音公司等通过全球化,通过世界性的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美国的经济。这一轮波动和 2008 年不太一样,2008 年是全面的、系统性的崩溃,因此所谓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太大,更不用说全球范围之内还有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这部分国家支撑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日本灾后重建,也有一定的自然拉动力,所以就世界经济整体而言,这种衰退的可能性不像2008年那么大,没必要像2008年那样恐慌。除了债务危机,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风险是值得警惕的。希腊、葡萄牙违约、重组、赖债在所难免。杀一儆百,通过这个方式给这些国家真正的压力,让希腊、葡萄牙真正去改革。真正走投无路,任何政府上台都必须改革。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这种情况一旦出现,这些违约的国家一定会出现衰退,财政会大幅度紧缩,投资者短期内会逃跑。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德国和法国的相关机构、金融机构和银行资产负债表会恶化,会出现请求解救的呼声。德国也好,法国也好,政府出于对整个经济的考虑,会营救它们,这就会产生一定的财政负担。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欧洲央行出面,但是欧洲央行的转型比较慢,不能寄予厚望,所以带来第二轮的打击。我想不到有更多的理由促使美国出现大规模的波动。美国的情况就是对前景的怀疑,对总统竞选的候选人的进程产生各种各样的猜测,奥巴马能不能连任,未来政策如何,这是美国面临的局面。总之,美国跟欧洲相比,波动可能会温和一点,改革的紧迫性相对于希腊、爱尔兰而言也没那么强烈。但正因如此,美国整个经济的调整、彻底恢复的过程可能会拉得很长,而欧洲相对比较短,这些就是我们面临的形势。物价拐点已经出现整个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在未来很长时间之内,甚至 5 ~ 10 年内都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这部分国家的发展模式跟过去 20 年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靠的是工业化、信息化,靠的是服务化、金融化, 而新兴市场国家靠的是工业化、城市化,靠的是原材料的消耗,靠的是各种各样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离不开原材料的,所以原材料价格会在整个新兴市场国家兴起的过程中不断地上涨。同时也不要忘记,当新兴市场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的时候,农民出于比较利益的考虑,种粮食的积极性会下降,因为打工的工资更高。种粮的积极性下降之后会有什么后果?粮食的供给会下降,那么全球范围之内粮价、农产品价格就会上升,这是个格局性变化。因此,新兴市场国家乃至全球通货膨胀的压力,会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不断出现。中国政府从 2011 年开始把控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而中国的CPI 拐点基本上已经出现。但是不要忘记,通胀在中国可能有韧性。在未来相当长时间之内,我们可能回不到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那段时间的 2% 左右的通胀水平, 可能会持续出现3%~5%的温和通胀。改革才能突破瓶颈“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过去 10 年相比,我相信会有比较明显的回落,也是正常的回落。因为我们过去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过快了,是不可持续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房地产、土地财政。所以“十二五”期间,事实上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已经固化,有长期性在里面。房地产调整的政策是必需的,总体上是要改变房地产的发展模式。这么一个发展模式的改变是要付出代价的,是痛苦的,增长速度会降下来。所以我估计2012~2013年的增长速度都会有所回落,8%以上可能是有保证的,但是 9%以上,不见得非常现实。“十二五”时期,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在于增长速度能不能够维持,而是能不能够抓住机遇,在若干重大的经济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有所突破,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是财政体制改革。财政体制过去十几年以来改革甚少,已经形成明显的制约,明显的瓶颈,这是最大的风险。不改革,日子一样过,但是不改革一定会给未来带来更加重大的风险。所以,有没有忧患意识,要不要改革,这是最大的挑战。金融体制必须多元化“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银行业转型的方向从大的格局上讲,要改变现在靠贷款、靠扩张获得盈利的方式,业务收入来源要多元化,要减少贷款的比重,增加中介业务收入的比重。另外,银行业的发展要想可持续的话,必须实现一定的资产市场化。这里不说证券化,而是市场化,就是部分银行的成熟资产要转让出去,这样才能够减少银行的负担,以此来增加银行的资本金,而不是以现在的方式,靠上市、融资、发债来增加资本金,这种模式走不通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银行越来越大,大了以后一定会有问题,一定会影响到其他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发展。所以我觉得银行发展大的格局,从方向上来看是比较明确的,要变得更加灵活、减少贷款的比重,要使资产轻量化,不要持有过多资产。银行的发展在于滚动发展,在于不断前进。监管层和国内外投资者都比较关注银行业的平台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从宏观层面上讲,这些风险是可控的。我反复讲到,中国政府手里是有资产的,是有良性资产的,包括石油公司、移动公司。关键是什么?尽管总体是可控的,总体的资金量是够的,但情况跟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末那段时间是不一样的。关键是要给地方政府一套崭新的关于公共财政的规则,让地方政府明确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哪些是资本性开支,哪些是日常性开支,要有一个完全崭新的公共财政体系,这些需要深刻的改革,不是一两天能够完成的。再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是国内外都存在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可能也跟银行有关。我们的金融体制太单薄,过分地依赖银行,而银行都很大,大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是划不来的,成本很高。所以我们的金融体制必须多元化,多元化之后才能够让中小企业或者微型企业、创业型企业有门当户对的金融服务机构,而不是一窝蜂地涌向个别的、若干个金融机构,这是解决问题之本。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遵循怎样的思路,是不太好把握的一件事情。我觉得需要通过不断的试点改革去摸索,就是不知道存款吸纳机构,也就是主要的商业银行有多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家担心的是,一旦存款利率放开,银行会不会高息延揽存款?我不认为任何人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答案。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的建议是:试点。找个别地区,找若干机构一点一点地放开,这也是我们改革的基本办法,动一动、改一改、试一试、看一看,一步一步来,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从长远来看肯定没问题,银行都知道要为自己长期的盈利负责,今天把利率提高了以后,资金成本就会提高,会使得银行自己无法生存。……

媒体关注与评论

网易财经的《意见中国》节目内容独到且深入,对于了解中国经济趋势以及企业的成长颇有启发。——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多数人看见,少数人看透。但少数人的意见要变成多数人的共识,并不简单。网聚人的力量,找到大善,找到方向。——《21世纪经济报道》创始人、主编刘洲伟好的意见不是多了,而是不够。《意见中国》的价值不仅是因为它汇集了经济学者们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这些看法有着很多不同,提供了多元的视角。——《财经》杂志主编 何力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间,经济学家群体承担了引领、教导、呼吁的作用,他们在被社会赋予太多光环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我想未来他们也许还要面临更多关于学识、学风、道德等层面的拷问。这就是社会和时代对他们的依赖和期望吧!——《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

内容概要

网易财经中心---网易是中国主要门户网站,和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并成为“中国四大门户”。始终保持中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曾几次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评选为中国十佳网站之首。旗下的网易财经中心,是近几年在互联网中发展比较快的财经频道,口号是“有态度的财经门户”。财经中心下设经济、商业、股票、财经微博等版块,其中,《网易解读》《财经会客厅》《网易调查》《意见中国》等品牌栏目,在经济领域知名度较高,有一定的影响力。另外,每年一度的“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网易高峰论坛”“网易财经读书会”等,也是业界备受推崇的参与度较高的活动。

书籍目录

第1章 向松祚:美债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威胁 /1
第2章 霍德明:中国应学习撒切尔改革 /13
第3章 盛 洪:中国继续改革需要有魄力 /23
第4章 田国强:中国应继续松绑放权 /31
第5章 高培勇:减税可抑制中国通胀 /41
第6章 贺力平:中国税改应伴随财产保护 /51
第7章 海 闻:中国不要搞产业升级运动 /57
第8章 保育钧:教育医疗需市场化 /67
第9章 周天勇:中国应以减税取代货币政策 /75
第10章 茅于轼:改革面临阻力和危机 /83
第11章 马 宇:中国应反思政府调控 /93
第12章 李稻葵:不改革是中国最大的风险 /103
第13章 鲁政委:美债危机是中国的一道坎 /113
第14章 张化桥:中国应放开发展民间金融 /123
第15章 贺 铿:中国应停止财政扩张 /131
第16章 钟 伟:中国的房价是一种货币现象 /139
第17章 哈继铭:中国应再次释放改革红利 /151
第18章 王则柯:中国不要忘记市场经济之本 /159
第19章 陈志武:中国应以改革来摆脱困境 /167
第20章 连 平:中国应实现利率市场化 /183
第21章 许小年:中国的改革不容倒退 /191
第22章 刘国恩:中国医改要靠市场的力量 /201
第23章 张曙光:中国应停止财富逆转移 /213
第24章 朱 民:中国汇率改革应坚持市场方向 /221

编辑推荐

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见证者,他们有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建言,他们积极在为改革寻求出路,他们始终在探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茅于轼、盛洪、李稻葵、许小年、张曙光、鲁政委、陈志武……拨开笼罩在中国经济问题上的重重迷雾。厘清中国经济现状,把脉未来发展走向。

作者简介

《意见中国》内容简介:茅于轼、陈志武、许小年、李稻葵、张曙光、盛洪……他们在中国经济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意见以及在政策方面直接的参与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和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紧密相伴。《意见中国》中,知名经济学家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话题及主要现象,发表具有高度影响力的看法及解决之道,从他们的分析中让读者清晰的了解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给决策者或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图书封面


 意见中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改革大家说评《意见中国》中国经济增长取得的惊艳成绩令一些国家羡慕不已,但是在中国经济内部,关于体制、结构性的问题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不仅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更严重的是带来了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因此改革势必要进行调整,应该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了,但是怎么改,改什么,就需要众人的智慧了。《意见中国》里面有24位经济等相关方面的专家(他们是改革方面的大家),用他们的视角剖析当今中国的经济现状,针对改革的话题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他们能代表很大一部分人的意见和想法),满满的一本书中承载的就是他们的意见,他们虽然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中国经济,但在改革的方向上却是基本一致的,书中的内容比较通俗易懂,但基本上把专家们的意见表达出来了,会让我们对于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提供一个指引。关于改革开放,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展的质量不高,而且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官员腐败等问题开始侵蚀中国经济甚至是社会,究其原因还是体制上的问题,很多人的看法是对于政府的监督不够或者是不力,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市场,行政化的市场低效、无效甚至有副作用。关于政府与市场的争论很多,政府本来就在与市场的竞争中占据行政资源的优势,特别是在经济危机中政府显示出来的行政力量,使得政府更加侵占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商品房限购就是其中一例,这本身是对货币权力的一种侵犯,更是对于人民购买意愿的一种否定,然而在中国房市风生水起的今天,却成为政府救市的一个福音,令市场人士很难理解。《意见中国》中还有很多专家们共同讨论的话题,民间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问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甚至是中国改革的未来方向预测,大家们用通俗的语言讲出大道理来,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改革的一种期盼。虽说这些意见过于松散,也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轻松的表达和易懂的沟通,也是大家更喜闻乐见的。建议本书的编辑多费点心,把这些思想总结提炼一下,给读者弄一个导读,肯定会给这本书增色不少。2012-11-15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书很不错,喜欢里面许小年的观点
  •     一个挺有意思的命题。
  •     内容不错,书的质量也很好,价格便宜。
  •     去年就买了这个系列,今年还买,值得一看,砖家就是砖家
  •     经济 金融
  •     各经济学人的观点汇编!
  •     在中国GDP呈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国进民退”的现状,吴英案的发生证实了民间金融机构的缺乏;看病难导致了医生开大处方,也是基于资源分配不均;保障房并没有保障最低收入的那部分人有房住;茅于轼、许小年、霍德明等经济学家提出改革,提出市场调控,这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的反省也需要政府的放权。这是一本记载了经济学家意见和建议的书,从书里我看到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也看到了中国的穷人与富人的差距。中国的振兴不是光靠嘴上说说,18亿亩耕地到底要不要保,值不值保,巨大的通胀率到底说明了人民币是在贬值还是什么?
  •     概括起来:政府不该干预市场,中小企业贷款难,国进民退,blabla。。
  •     多家观点,大家都指出了共同的问题,有感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