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拉格群岛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1449194
作者:[俄] 索尔仁尼琴
页数:397页

内容概要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8.3)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书籍目录

上册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一部 监狱工业
第一章 逮捕
第二章 我国下水管道的历史
第三章 侦查
第四章 蓝滚边
第五章 最初的监室——最初的爱
第六章 那个春天
第七章 在机器间
第八章 襁褓中的法律
第九章 法律在壮大
第十章 法律成熟了
第十一章 处以“最高措施”
第十二章 监禁
第二部 永恒的运动
第一章 群岛之舟
第二章 群岛之港
第三章 囚徒运输队
第四章 从岛屿到岛屿
附录
人名索引
机关名称及专用术语
中册目录:
内容提要
第三部 劳动消灭营
第一章 阿芙乐尔的手指
第二章 群岛露出海面
第三章 群岛病灶的扩散
第四章 群岛在硬结
第五章 群岛的根基
第六章 “拉来法西斯啦!”
第七章 土著的生活
第八章 劳改营里的妇女
第九章 杂役
第十章 政治犯的替身
第十一章 思想纯正分子
第十二章 “砰一砰一砰
第十三章 再交出一层皮!
第十四章 改变命运!
第十五章 惩隔室,强管棚,强管区
第十六章 社会亲近分子
第十七章 娃娃犯人
第十八章 古拉格的缪斯
第十九章 泽克民族
第二十章 狗的职务
第二十一章 营旁世界
第二十二章 我们在建设
第四部 灵魂与铁丝网
第一章 向上
第二章 还是败坏?
第三章 带“笼口”的自由
第四章 几个人的命运
附录
人名索引
下册目录:
内容提要
第五部 苦役刑
第一章 在劫难逃
第二章 革命的微风
第三章 锁链,还是锁链。
第四章 怎么会忍受?
第五章 铁板下的诗篇,岩石下的真理
第六章 坚定的逃跑者
第七章 一只小白猫
第八章 靠意志逃跑与靠技术逃跑
第九章 拿冲锋枪的孩子们
第十章 营区的土地在燃烧
第十一章 摸索前进,扯断锁链
第十二章 肯吉尔营四十天
第六部 流放
第一章 自由初期的流放
第二章 农瘟
第三章 流放地日趋茂密
第四章 放逐各族人民
第五章 刑满之后
第六章 流刑犯的幸福生活
第七章 出狱后的囚犯
第七部 斯大林死后
第一章 事到如今,左右为难
第二章 统治者易人,群岛依然在
第三章 今天的法律
后记
写在后记之后
又过了十年

作者简介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作者亲自在古拉格集中营中生活过,并且是书中事件的目击者和第一手材料的获得者,出狱后采访了270位人士,为书中所写的事提供了证词。《古拉格群岛》创作于1962年至1973年间,于1973年在西方出版。


 古拉格群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2条)

  •     震惊
  •     。。。。。。
  •     逃跑虽然不太好看,但有益健康!
  •     “对我来说,整个世界并不是外在的世界,不是那个吸引人的世界,而是我亲自经历的那个世界,他就在我的体内。我的全部任务就是要描写那个世界。”
  •     可算看完了
  •     看了好久啊!
  •     “对一个国家来说,有一个伟大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最好的书评
  •     除非当代文坛出现索尔仁尼琴似的人物。那些指望余秋雨等人写序出道的新兴作家只能昙花一现。
  •     群岛难民非常详细的调查报告,但是三卷大部头长了一些,久了显枯燥,草草看了几章窥豹一斑
  •     在读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部史诗般巨著。古拉格是对苏联劳改营的揭露,进而是对极权主义的控诉,然究其根源,不如说是体制对人性的异化。 作者的描写很细致,读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忍不住和**大革命对比,将书中描写的手段与和我们熟知的关牛棚,劳改加批斗,检讨加揭发对比。不得不声明,它不是一本小说,更不适合消遣。读了约五分之一,放下了,好吧,我承认我没有完全认真仔细的阅读下去,太悲情、太枯燥了。
  •     书自然非常棒,就是翻译有些差强人意,很多时候恨不得去给他改一改。
  •     依我看,索尔仁尼琴更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而不是文学奖。这部书太沉重了,几十年后翻开依然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作者不是娓娓道来,而是一见面就发射来铺天盖地的炮弹,惊讶的时间都不留给你,紧接着铁丝网砖块和锁链就席卷而来,把你装进一个你没有见过的红色背后的苏联。
  •     无论在哪儿,无论什么时候,信奉了马教这个邪教的国家的人民必将经历一段暗无天日的生活。
  •     看了第一部后因太长弃坑...
  •     Gulag成为西方文化体系中苏联的象征之一,这本书功不可没。只是作者后来政治上的一些举动让人不禁感叹。
  •     史诗般的作品,最后的大师。
  •     虽然是普及本,依旧骇人听闻
  •     那里都是老大哥
  •     信息量相当于五百本捍卫记忆 斯大林时代版人间喜剧 如此鸿篇巨著装帧却粗糙得像盗版书 希望商务或广西师大将来能出个像样的版本
  •     多所爱者,当大不幸。因为世上,不幸者多。
  •     那个人的荒诞剧 什么才叫败者为寇
  •     历时半年,我到底是读完了它。关于这部作品,你可以视其为纪实性文学,亦可当作资料经充分整合过后的回忆录来看待。历史由过去构成,所有涉及1917~1960s的观点,索尔仁尼琴都尽量从事实本身切入,即便批判,也不太会让你感觉到观点本身的过于主观化情绪——这种批判不是架空的,而是基于事实的存在——更何况对于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来说,他已经足够忍耐,总需要通过渠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我认为任何对苏联那段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试着找来这本书看看。它终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     纪实文学。。获得诺贝尔奖政治气息太重了。。很真实,但是写的太多了。。看的费劲。。
  •     已读:上
  •     最近准备重新复习一下
  •     向译者田大畏,陈汉章致敬!
  •     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最初是因为李承鹏的书中曾力推而收入,厚厚的三本书一直没敢拆封。后来看过一两本讲古拉格历史的书,大概觉得内容有些雷同,就选择了继续束之高阁。前段时间随手翻了几页,才发觉这套书的好。全书的内容不仅是口述历史,最关键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虽然作者的部分观点比较激进,但是叙述的内容都是真实震撼并且有理有据。从前苏联的历史联想到了当年国内的历史,何其相似!!!(十七年定律?)可是前苏联还有索尔仁尼琴和《古拉格群岛》,而天朝又有谁能不用碍手碍脚的记录?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多看看真实的历史
  •     被壓迫者往往是寬容的
  •     对于前苏,对于gc的另一面
  •     苟且
  •     不得不读的书。如何能够让斯大林统治时期的劳改模式永不出现,无辜的人民永不受秘密逮捕和劳改苦役的灾难?其中一个答案应该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广泛的密切的沟通,彼此相互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无数双眼睛注视着社会里发生的任何事情,不论白天或者黑夜,违背法律的秘密行动无行动的余地。这样才能保证悲剧不再发生。不过这书阅读起来真的很难受,特别琐碎。写作最生动的章节我认为是第五部苦役的六七八章节。
  •     作者的亲身经历,让人感到震撼,相反,我国的相关作品比较少,可能是其他原因吧
  •     这个是一册的“普及版”,由索尔仁尼琴的妻子压缩。书中提到【“三七届学生”能说会道,又能利用出版和广播手段,制造出一个“三七年传奇”p194-195】,他们【对这些错误,只承认了一点,那就是:布尔什维克人不该把自己党派的成员关进监牢。P276】——大概相当于一些伤痕文学作家和写文革经历回忆录的老干部们吧。p191提到奥威尔称极权主义的忠实成员为“无不同政见者”,俄语这个译得好!老索是如何接触奥威尔的呢?
  •     那些没有活下来的,那些没有机会诉说的
  •     必须要有时间慢慢翻纸质书,不然读不下去,但是的确是很好的书
  •     不得不佩服索尔仁尼琴竟然能在当时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完成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巨作..没有枉费我花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去读它..
  •     现今之中国—我亲爱的故乡土—走的道路,一定要有经由基于人性观察产生的宏观部署和微观关怀。
  •     想到这一百四十万字全部都是真的就恐怖。
  •     看看
  •     看这部书一定会有很多人去抨击中国现在这个大社会,但是别忘了,我们现在比古拉格好太多。晚年的索尔仁尼琴看到他曾经的祖国苏联,在他们这批所谓自由主义的右派主义分子眼前倒下了,正式沦为西方的狗,他肯定后悔了,而我们呢,也要这个国家毁灭以后再来假惺惺地后悔?
  •     “我建议还搞不清楚现在社会情况的朋友们,有空可以看看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
  •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到一切,没有猜到一切。”真希望每个人都看看这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