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通论》章节试读

出版社:福建教育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33445256
作者:舒新城
页数:159页

《教育通论》的笔记-第1页

没有人指导虽也可以学习,但所用的方法为试误法(Trial and Error Method)时间与精力都极不经济,教授就在指导学者使其学习的效率增加,所以教学为一种刺激,鼓励,指导学习的方术(Teaching is the art of Stimulating encouraging and guiding-learning)。 舒新城《教育通论》

人类底生活固大半为习惯支配,而习惯底决定与其谓为理智毋宁谓为感情底功用。因为习惯之所以成为习惯,必得反复练习,而某人对于某事之愿为反复的练习,必他对于此事有满足之感。所以感情的满足又以信仰为重要条件。讲到感情的满足,或者有人以为是迎合学生心理而利用其弱点,实则此种说法在理论上固然说不通,在事实上亦无效;因为利用学生弱点而迎合其心理虽也可以使他们有满足的感情,但只是一时的瞬感而已。他们智识稍进步能发见从前的错误,不独好感失去,而且有一种愤恨的反感相随。所以真欲引起学生信仰,要以人格力博得学生底好感。人格力底内容极复杂,最重要者是言行合一,富同情心,诚实公正诸事。倘若教育者能事事以身作则、律己以正、待人以诚,纵使主张不为学生所取,对于其行为亦有肃然起敬之好感,而无形之间受其影响。青年与儿童心性纯洁,感情热烈,倘使教育者之主张真系至公无私,不含其他自利的作用,决不会不为他们所不取。若果个人人格能博得学生底好感而引起其信仰,言语行动固无形中为他们所模仿,即偶有误会而不为他们所信任,亦极容易解释:有些学校常因小事发生风潮致使职员无法处理,而素得学生信仰之教师,一言即可解决,亦事实上所常有。故教育者当以自求进步,努力修养,以引学生底信仰为训育中最重要的原则。

四十一 课程底意义
《诗经》说:“奕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说“教护课程必君子作之,乃得依法制”,课程两字已早见于中国经典。从字义讲,课、计也,程、式也,合之为定式授事。故凡有定式而可以试验稽核的,均可称作课程。此两字在英文为Curriculum,从拉丁文得来,义为民族经验(Race-course),表示幼年必须经历的事情。现在教育上所称为课程,是指各学校中系统排列的普遍科目。
行为的锻练虽然有上述的三种阶段,但训育底目的重在养成自决的行为,要养成学生自决的行为,第一要使他了解各种行为底内容;第二要使他有中心思想,为行为的规范;第三要有导率;第四要使环境能供给他行善去恶的机会。所以训育底要素,不是对于学生行为的消极制裁——虽然在必要时也不得不偶尔用之,乃是:(1)灌输其正当的知识,(2)设备适当的环境,(3)以身作则的人格感化。换句话说:训育是教师用人格力陶铸学生行为的教育活动。

实验是立一定的计划,用一定的方法以求达到一定的目的之方法,其性质与偶尔为之的试验法不同。教育者研究教育,正如游泳者之习游泳,理论的研究犹如读游泳学,观察与调查犹如参观体育家在游泳池泅水,若果自己要在水上浮起而且能游行自如,非得亲自下水为长期的练习不可。教育者要真正懂得教育底滋味,成为教育家,也非自己实验不可。实验有狭义广义之别:狭义的实验,是实现特殊理想的活动,组织须极精密,计划须极完备,如杜威底实验学校是。广义的实验是将一般理论见之于行为的活动,如师范学生于学过教学方法的理论之后宜习教学是。理论虽然是以具体的经验为根据,但集合多种经验构成一种新方案,实际上却未见得能施诸实施,例如师范生当其研究教育理论时对于教育之各方面似乎都有把握,及至一旦任职甚至于实习教学时亦每每手足无措:其原因(1)理论的研究是宁静的,单一的,一切可由想像满足,实施则处于变动而复杂的环境之中,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柄凿的现象,(2)理论所根据的经验常受时地的限制,宜于彼者未见得能适用于此——如美国乡村教育的理论,决难适用于中国,以社会情形相去太远之故,(3)习惯未经养成,控制环境的能力不足,控制环境的能力固然要由多方练习而养成,理论之适宜与否,亦待事实之证明,所以一般师范学校均有实习的课程。不过中国师范学校之实习大概专指教学,实则实际教育——最少是学校教育——底各方面,都非实习不可。


 教育通论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