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纲要暨试题库

出版社:警官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0
ISBN:9787810279017
作者:孟宪鹏,等
页数:572页

书籍目录

哲学纲要及试题库
目录
第一篇 导论
A.基本原理纲要
第一章 哲学概论
第一节 哲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
三、哲学是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四、哲学是最抽象的理论意识形态
五、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六、哲学是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
第二节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三、哲学基本问题的作用
第三节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根源
第四节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二、辩证法的基本形态
三、形而上学的表现形式
第五节 历史观问题
一、历史观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
三、唯物史观
四、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一、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
二、科学基础
三、理论来源
四、唯物史观的创立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
四、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关系
B.导论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27
二、多项选择题
1―20
三、填空题
1―12
四、判断题
1.世界观就是哲学。
2.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3.哲学基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的唯一标准。
4.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
形态的哲学派别是形而上学
唯物主义。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个基本
哲学派别。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
展观,其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全面地
看问题。
7.把世界运动的原因归结为外因,必然导致
唯心主义。
8.物是感觉的复合。
9.存在就是被感知。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
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科学的科学
12.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观都是唯
物史观。
13.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肯定意志和思想
动机的作用。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哲学的特点。
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
3.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形式
是什么?
4.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5.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6.简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
的关系。
7.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8.简述唯心史观的社会根源和
认识根源。
六、论述题
1.分析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对立的根源。
2.试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3.为什么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斗争。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是哲学史上
的伟大变革?
5.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是以实践
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篇 辩证唯物主义
A.基本原理纲要
第一章 唯物主义
第一节 物质论
一、物质
二、运动
三、时间和空间
第二节 意识论
一、意识的本质
二、意识能动性
三、意识的起源
第三节 世界统一性原理
一、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世界统一性的科学证明和哲学论证
三、世界统一性原理的意义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辩证法概论
一、辩证法的联系观
二、辩证法的发展观
三、辩证法的规律观
四、辩证法的体系
第二节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
二、质量互变规律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三章 认识论
第一节 概论
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基本观点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三、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
一、一个认识的全过程
二、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三、认识辩证运动原理的意义
第三节 真理论
一、真理和谬误
二、绝对真现和相对真理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
第四节 认识方法论
一、归纳法和演绎法
二、分析法和综合法
三、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B.辩证唯物主义试题库
第一章 唯物主义
一、单项选择题
1―54
二、多项选择题
1-29
三、填空题
1-24
四、判断题
1.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
是一回事。
2.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
静止都是绝对的。
4.运动表现于它的反面,即表现在静止中。
5.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 ・是物质
分化的根本条件。
6.时间和空间是整理感性认识材料
的工具。
7.时间和空间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8.时间与空间的特性不受物质运动的制约。
9.意识……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
特殊物质。
10.一切动物都有意识。
11.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
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
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对现实
的反映。
13.人工智能(思维模拟)可以取代人类
意识。
1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意识能动性。
15.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改造世界。
16.在任何条件下,物质和意识的对立
都是绝对的。
17.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运动性。
18.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
的统一性。
19.空间和时间可以脱离物质独立存在。
五、简答题
1.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
理论的关系如何?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如何?
3.为什么说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是什么?
5.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6.什么是时间、空间?它们同物质运动
有何关系?
7.简述意识的本质。
8.什么是意识能动性?其实现途径是什么?
9.简述意识的起源。
10.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如何?
六、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其意义。
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原理及其意义。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观及其意义。
4.试述意识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和客观
规律的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5.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6.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党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关系如何?
7.为什么说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根据?
第二章 唯物辩证法
一、单项选择题
1―114
二、多项选择题
1―66
三、填空题
1―31
四、判断题
1.辩证法只承认“亦此亦彼”,不承认
“非此即彼”。
2.新事物就是新产生的事物。
3.矛盾同一性就是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
4.矛盾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具有对抗的
性质。
5.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互联结的
根本属性,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都是相对的。
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
都是绝对的。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和相对的
关系。
8.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
也没有斗争性。
9.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10.一种内容只有一种形式与之相适应。
11内因是条件,外因是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12.两点论与重点论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13.个别只能在一般中存在,只能通过一般
而存在。
14.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对立的,不能相互
转化。
15.教条主义割裂了普遍和特殊的辩证关系,
只承认特殊,否认普遍。
16.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过程中
两种不同的状态。
17.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
和源泉。
18.度是事物保持其量的质的限度。
19.质变的根本形式是爆发式飞跃
20.部分质变是根本质变的一种形式。
21.辩证否定是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否定。
22.扬弃就是辩证否定
23.辩证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否定。
24.事物发展周期的特点是发展的前进
上升性。
25.一切联系都是必然的。
26.因果联系都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7.必然性是偶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28.历史事件都是由偶然性支配的。
29.科学是研究必然性的,所以偶然性是
科学的敌人。
30.凡是存在的都是现实的。
31.内容是本质和现象的总和。
32.内容是本质,形式是现象。
33.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
34.假象是错觉,不表现事物的本质。
35.本质可以被感官直接感知。
36.现象和本质直接合而为一。
37.内容和形式这对范畴是说明事物的内在
方面和外在方面的关系的。
38.本质和现象这对范畴是揭示内在矛盾和
外在矛盾的关系的。
3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40.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
五、简答题
1.什么是唯物辩证法?
2.简要说明世界普遍联系原理。
3.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
怎样的?
4.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5.什么是系统?它和联系的关系是怎样的?
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7.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8.简述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发展就是
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9.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0.如何分析矛盾特殊性?
11.简述解决矛盾形式的多样性。
12.什么是质、量、度?度这一范畴有何
方法论意义?
13.简述量变、部分质变和根本质变的关系。
14.什么是量变?基本形式有几种?
15.什么是质变?基本形式有几种?
16.简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关于量变质变与
关系的对立。
17.简要说明量变与质变的相互渗透
18.简述内因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9.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20.简要说明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
否定观的对立。
21.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对坚定共产主义
信念有何意义?
22.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为什么“仿佛
是向旧东西的回复”?
23.什么是因果联系?有何特点?
24.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它同
非决定论、机械决定论有何区别?
25.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
26.简述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区别
及其意义。
27.什么是可能性?怎样分析可能性?
28.什么是内容和形式?
29.什么是现象和本质?
30.简述唯物辩证法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六、论述题
1.论述新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及其意义。
2.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3.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如何?并运用这一
原理说明
4.论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并运用
这一原理说明
5.为什么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
活的灵魂?
6.为什么说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
矛盾问题的精髓?
7.说明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
8.试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9.说明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0.试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11.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12.说明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3.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4.说明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5.说明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6.说明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17.论述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意义。
第三章 认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40
二、多项选择题
1-48
三、填空题
1―34
四、判断题
1.可知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可知论是
唯心主义认识论。
2.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先验论,唯心主义
认识论是反映论。
3.能动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4.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5.认识的主体是第二性的,认识的客体是
第一性的。
6.认识的主客体之间首先是认识关系,其次
才是实践关系。
7.实践既不是纯物质活动,也不是纯精神活动。
8.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9.实践决定认识的对象和内容。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全过程的两个阶段。
? 11.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量的
积累过程。
12.认识的真正目的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
思维
13.认识―实践―认识,是对一个客体认识
的全过程。
14.实践―认识一实践这一认识全过程一次
就可完成。
15.认识运动是有限的。
16.“群众-领导-群众”与“实践-认识-实践”
这两个公式是同一的。
1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所以客观事物即真理。
18.客观事物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19.对同一事物的真理可以有多个,所以
真理是多元的。
20.真理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组织起来
的经验。
21.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真理是永恒
不变的。
22.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是相对
主义。
23.真理具有相对性,所以真理是多元的。
24.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是绝对
主义。
25.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真理与错误没有明确界限。
26.逻辑证明能指导实践检验,所以逻辑证明
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7.归纳法是初级认识方法,演绎法是高级
认识方法。
28.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
没有综合。
29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历史方法。
30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的抽象是感性具体。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是消极
被动反映论?
2.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3.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简要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7.认识过程的飞跃是什么?为什么说飞跃
是能动的?
8.简述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9.如何理解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性?
怎样实现这一飞跃?
10.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主观真理
错在哪里?
11.真理向谬误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12.谬误向真理转化的条件是什么?
13.什么是逻辑证明?它与实践检验真理
标准有何关系?
14.简述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
15.简述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
16.什么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六、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并用它阐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3.试述认识辩证过程原理,并用该原理说明理论和实
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
的关系。
5.试述真理的绝对性(绝对真理)和相对性(相对真理)
的关系原理,并说明它对坚持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6.试述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及其确定性
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并说明它的理论
意义和现实意义。
7.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
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
第三篇 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原理纲要
第一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第一节 社会存在
一、社会的物质性和规律性
二、社会物质生活及其条件
第二节 社会意识
一、社会意识概论
二、社会意识的结构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第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第一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三、生产方式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
二、上层建筑
三、社会形态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辩证运动
一、社会基本规律制约社会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规律在社会主义前各社会的表现
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规律的特点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优越性
第四节 社会革命
一、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实质
二、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三、社会革命的作用
第三章 社会主体与社会前景
第一节 阶级与国家
一、阶级
二、国家
三、阶级的消灭与国家消亡
第二节 群众和个人
一、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四、群众和个人的关系
第三节 社会前景
一、社会文明
二、人类的解放
B.历史唯物主义试题库
第一章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一、单项选择题
1-28
二、多项选择题
1―32
三、填空题
1―11
四、判断题
1.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
规律是主观的。
2.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所以它是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3.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因此人口决定社会
的发展。
4.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5.社会历史是偶然事件的综合
6.社会意识就是社会意识形态。
7.阶级社会中的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
8.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社会
意识的发展永远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
9.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
10.宗教与人类社会同始共终。
11.自然科学是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形式。
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它阻碍社会的发展。
五、简答题
1.简要说明劳动观点是唯物史观首要的基本的
2.简述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进程。
3.简述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
4.“地理环境决定论”为什么是错的?
5.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
作用。
6.简要说明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间的
关系。
7.简述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
关系。
8.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
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9.简述艺术的特点和作用。
10.简述道德的特点和作用。
11.简述共产主义道德与资本主义道德的
区别。
12.简述宗教的特点和作用。
13.简述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和作用。
14.简要说明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15.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六、论述题
1.试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
力量。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并运用这一
原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3.试述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
关系。
4.论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并运用
这一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5.试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物质文明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第二章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
1―26
二、多项选择题
1―27
三、填空题
1―14
四、判断题
1.生产工具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
2.劳动者是指直接参与生产的体力劳动者。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
4在生产关系中,起重要的决定作用的是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5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力是
生产方式的形式。
6.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
决定。
7.经济基础既包括生产关系,又包括
生产力。
8.只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才是
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9.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10.阶级社会中的政治法律思想是上层建筑
的核心。
11.上层建筑适应自己的经济基础也不一定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12.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完全适合自己的经济
基础。
13.在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14.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15.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16.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完全适合
生产力的状况。
17.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标志是依靠群众,
发动群众。
五、简答题
1.生产力的结构是怎样的?
2.为什么生产力是客观的?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4.什么是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
5.生产关系的系统是怎样的?
6.简述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7.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8.如何理解生产关系的类型?
9.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0.简述经济基础。
11.简述上层建筑。
12.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13.简述社会形态及其方法论意义。
14.简述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15.简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和优越性。
16.为什么新旧社会的更替只有通过
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17.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最深刻的革命?
六、论述题
1.试述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
意义。
2.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原理,并用
该原理说明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3.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并阐明在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上坚持这一原理的重要
意义及违背这一原理所导致的错误。
4.试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阐明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5.试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原理说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6.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内在
矛盾特点,并阐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7.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说明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8.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特点,并阐明国家
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9.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阐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思想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10.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我国当前开展反腐败斗争的
重要意义。
11.试述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建立和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 社会主体和社会前景
一、单项选择题
1―41
二、多项选择题
1―43
三、填空题
1-19
四、判断题
1.原始社会末期由于暴力掠夺而产生了
阶级。
2.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阶级社会的根本
方法。
3.国家的实质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
4.国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5.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阶级必消灭,
国家必消亡。
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7.人民群众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每一个人
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8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中都是起作用的。
9.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
10.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
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11.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纯属偶然,所以
很难给以评价。
12.个人和集体从根本上说是对立的。
13.社会发展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个人
在社会发展中无所作为。
14.领袖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因而可以
代替群众。
15.人的本性是善的。
16.评价个人价值的标准是其社会地位的
高低。
17.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阶级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
2.简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
3.简阶级分析方法及其作用
4.简述国家的产生和实质
5.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6.为什么说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
政权?
7.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8.在历史发展中个人作用与群众作用之间
的关系怎样?
9.简述无产阶级领袖的重大作用。
10.为什么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和
根本领导方法?
11.简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12.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王国的飞跃?
13.简述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之间的关系。
六、论述题
1.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特点
及正确认识和对待的意义。
2.试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坚持群众
路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试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4.试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树立共产
主义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的关系及意义


 哲学纲要暨试题库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