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阳台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6-9
ISBN:9787805675848
作者:[法] 朱利安·格拉克
页数:200页

内容概要

朱利安·格拉克,是法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后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评论家。

作者简介

所谓“林中阳台”只不过是法国边境要塞的一座林中碉堡,主人公格朗热中尉在这个钢筋混凝土的工事里面,有一种遁世隐居的感觉。他们每四人一组,奥里丰最初在造船厂工作,艾尔维埃是个打猎野鸭子的好手,也因此得了昼盲症;古尔居夫天性木讷,嗜酒如命。格朗热仿佛“置身于一种家庭的氛围之中”,他甚至找到了一个情妇。碉堡里的生活单调乏味,上级的命令很晚才能达到,猛烈的战争就像“一个人陷在流沙之中”,艰难而缓慢地推进着,最终,这座田园童话似的“林中阳台”也未能逃离战火。当主人公看着奥里丰和埃尔维埃的两具尸体时,“立即产生了一种无可名状的凄凉而又被嘲弄的感觉”。受伤的格朗热中尉自言自语地说,“我那时在等待某件事的到来。我已为它腾出了位置……”


 林中阳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如果说起法国的二战文学,那了《海的沉默》《夜深沉》之类外,还有就是此书的类型,士兵们面对战争,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充满了迷茫,空虚甚至是荒诞,这究竟是法国的民族性还是“安静战争”的后遗症呢!很难说。  当然此书并不是描写二战,也许应该只是借那个背景而已。四名普通的士兵驻守在边境森林中的一个“阳台”。根本不明白究竟要干什么,成日只不过是空虚地生活着,干着无所事事的事。可是这是战争状态,德国人正在步步进逼。细心想想这样的军队和国家,不失败和亡国才有问题。  作者文笔相当不错,在法国也有诗意作家的称谓。书中大量的景色描写都相当不错。可正是如此反而突出了人的无耐与迷失。这有点雷同《等待鞑靼人》。两者都在等待着。可是鞑靼人来到的时候,主人公是年老了。可是当德国人来时,法国人还在梦中。那充满了生机的森林倒是映衬出法国的灭亡,有意思。
  •     读库0603有的专题《被遗忘的珍珠——沉睡之书》里提到了于连.格拉克的几部作品(《在阿尔戈古堡》《流沙海岸》),还有《林中阳台》。后来在图书馆相见,还为作者“朱利安.格拉克”疑惑了一小会,看了看前言,终于确定就是这本书。《林中阳台》的特点就是细腻,沉静,感觉和《岛上的光亮》相似,都以二战为背景——当然这样的书数不胜数,最近读的就是英国的莎拉.沃特斯的《守夜》。相比之下,那两本法国作家的书对于人的内在纵深度以及对自然环境敏感度的描述更胜一筹,而英国作家的作品往往能拍成十分出色的影视作品,她们叙事流畅,节奏均匀。
  •     这是一部关于等待的小说。等待,本来可能与许多未知的期许紧密相连,也可能是对美好事物的一种怀想和顾盼。它是模糊又清晰的一种状态,它走在完成的路上,却迟迟没有抵达。然而在《林中阳台》里,等待成为一种煎熬,一场对死亡的待命。二战中,德国纳粹已把战火蔓延到法国毗邻的荷兰和比利时,而德国近邻的法国处于对战争暧昧不清的观望之中,法国政府侥幸地期待着德国在与其他邻国交战中,挫败战争的斗志,殊不知,法国东部阿登战区漫长的防线表面的死寂里,战火一触即发,而政府采取的姑息养奸的绥靖政策,使抵抗形同虚设。格朗热准尉被一辆小卡车送到阿登丛林一个碉堡里,至此他与另外三个士兵如同被抛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每天驻守在所谓的“林中阳台”上一个水泥碉堡上的方形屋子里,从生锈的铁梯子上爬上去,身处死寂的茫茫林海包围之中,这里似乎成了被战争遗弃的死角,他们在待命等死,如同囚禁的死刑犯。但他们显然与死刑犯不同,每天可以轮流去林子里巡查、布置铁丝网,或者打猎、散步,在女人那里找到一丝抚慰。格朗热准尉在森林认识了情人莫娜,这位保持了原始游牧部落习气、像幼齿动物一样的野性女人的肉体给了格朗热准尉一份温情,使他短暂地忘记了战争的威胁,他的三个手下也都在村子里有了常常光顾的地方,邻国纷飞的战火和阿登丛林一片死寂给人一种偷生的侥幸,然而,对战争即将来临的焦虑,对死亡降临的恐惧,始终弥漫着整片森林,遍布每一个夜与昼,渗透到人的毛孔深处,那种等待死期、用手指头掐算钟点的煎熬,比绝望来得更彻底。格朗热准尉每天沉浸在自己的想入非非里,他感觉丛林里的一切都模糊不清、摇摆不定,一切都难以把握和断定。正如眼前这场战争,指挥部给他的任务是防守,战争还没开始,整个部队的撤退线路都有了明确地计划,并在作战地图上标注下来,而碉堡需要的设施设备一直没有运送过来,许多防线上的枪弹因为没有擦拭而生锈,那些用来防守的铁丝网和木桩,因人手不够而不能完成。随着战事的延伸,阿登碉堡与外面的一切联系被割断了,格朗热与他的士兵感觉“这个由人类编织成的世界的网眼,正一个个地散开,只剩下某种不明不白的纯粹的期待;在这种期待之中,繁星闪烁的夜空、荒僻的森林、从地平线后面不断升起又不断膨胀的团团夜雾,都骤然间将你们的一切剥夺得一干二净,犹如沙丘后面汹涌奔腾的怒涛那样,使人想到一切都会荡然无存。”这种一切都将荡然无存的感觉,使格朗热对夜里深陷碉堡也感觉到一种深深的恐惧。钉了铁掌的军用皮靴在水泥地板上走动的声响,空洞、冰冷、无情、悠长,如同死神的叩门声,林中阳台在曙光升起时苏醒,在没入黑夜时死去,生命的躯壳就是在生与死的边缘,日复一日、分分秒秒地游走。巨大的焦虑、空虚和恐慌折磨着碉堡里每一个人的神经,甚至当战争已经降临,他们都完全没有感觉到战争的真实性,大家措手不及,阿登丛林、整个马奇诺防线,乃至整个法国都措手不及,格朗热和他的手下还没有进入阻击状态便被德军的炮弹当场炸死两个,剩下他也身受重伤,抛弃碉堡,逃进森林,在情人留下的空床上沮丧中死去。《林中阳台》抛弃了现实主义作家惯用的通过战争恢宏的画面展示战争的严酷、表现人的勇气等宏大叙事的框架,而截取了战争的一个面,把个体的人推向前台,人物内心对战争的感受、困惑和思索,以及残酷的战争给人造成的心灵焦灼,给予了着力挖掘,对战争中自然环境的神秘莫测、虚无缥缈都给予了精微独到的描绘,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的骚动不安,那种败局已定的惨痛,伤怀相互烘托,情景交融,形成了极强的艺术冲击力。朱利安•格拉克在法国文坛是一个独特的作家,有人称他为法国超现实主义杰出的继承人,与雷蒙•格诺和罗歇•瓦扬并称三杰,但朱利安•格拉克似乎并不乐意别人对他的归类,他不想归为任何文学流派之中,他是坚定不移的纯文学和严肃文学的捍卫者,并以自己的写作理论和实践坚决反对商业化的流行文学,与法国文坛风靡一时的存在主义哲理文学分庭抗礼,坚持自己的审美取向,始终把展示人物动荡不宁的主体意识活动,开掘复杂矛盾的情感世界之深度和广度,表现充沛的情感、深远的寓意、缥缈朦胧的意境而努力,他从纯文学的角度,使小说由对故事的叙述,转向对人物心灵的揭示,是一种近乎诗意的小说。据说他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流沙海岸》(曾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印数1000册,属于极少人读过的书)获得过巨大成功,小说采用象征主义的手法,虚构了一艘军舰出航远征去点燃战火的一个神奇故事,故事虽然发生在意大利,但具体时代和背景却使人无从辨认,这部优秀的小说获得了1951年的法国龚古尔大奖,但朱利安•格拉克因坚持自己的艺术信仰断然拒绝了这一奖项,他后来把目光转向现实生活,花了数年时间,精心创作了这篇取材于二战德国入侵法国史实的《林中阳台》。这是一本可以正读反读可以一口气饕餮也可以间歇式阅读的好小说,我很奇怪我们国家对朱利安•格拉克的翻译少之又少,看来纯文学对大众永远没有影响力,但纯文学的艺术魅力却并不因此而消弱,读完《林中阳台》,我更坚信这一点。老实说刚刚看完了极简主义的卡佛和基罗加,现在读意象绵延的朱利安•格拉克,真感到一种力不从心的累,但这并不妨碍我百米冲刺般的阅读下来,随着小说后半部分节奏的加快,我的思绪也随之诗意缤纷。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战争只是一种有情调的背景
  •     法国佬打二战好似去camp咁
  •     即便是中文译本,诗意也能浸润书页
  •     郑州。作家似乎对叙事毫无兴趣,只顾孜孜不倦地描写环境与心理。从中不难看出与新小说之间的渊源。
  •     朱利安·格拉克一直是我心中的……嗚嗚……
  •     [法国文学] [超现实主义]
  •     怪怪的
  •     “您在这里究竟等待什么呢?漂亮的年轻人?等明信片吗?”<林中阳台> 朱利安·格拉克于2007年12月22日逝世(2010-06-21)
  •     突然看到。还是本科时候读的~
  •     我读过的格拉克的第一部作品。沙岸风云 我也有,还没有读
  •     好美
  •     大量的心理描写,全文充盈着“仿佛”、“感到”、“似乎”、“宛如”,把主人公那种迷茫和无助等待的心态刻画到极致了。想起也是法国的一部电影,叫《小上尉》,如出一辙。没有所谓的铺垫与高潮,只是真实的每日描述,却让人感同身受
  •     对外部环境的描写相当出色:细腻、优美、繁复、生动。什么“超现实主义”都是扯淡。
  •     看了一半,没勇气再看下去了。
  •     应该标记为想买,因为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来读过的,很喜欢,可惜各种书店里一直没见过,现在还念念不忘——————入手!
  •     纯文学会带有古老神话民谣般的源属性,每一笔都很扎实有用。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