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1843555
页数:270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二元司法职权的权能演变 鉴于刑事司法权能是司法权最基本权能。本节试以刑事司法为视角研究这一问题。在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末“拨乱反正”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际局势紧张,刑事犯罪频发,治安形势严峻,国家意志的立足点无疑是保障国家安全,稳定社会秩序。进入21世纪初,国家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目标。在此背景下,刑事司法权权能模式大体经历了政策型、法制型向刑事法治型转型等演变历程。我国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责权能也经历了由打击型、控制型到打击与保障型兼顾阶段。 (一)政策型时期二元司法权能的专政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二元司法格局确立后,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成果,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从而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条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先后开展了“镇反”、“三反”和“五反”等群众性运动。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依据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当时有关犯罪与刑罚的立法和政策性文件的制定主要是围绕着这些运动和国家任务展开的。自1957年中期至“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时期内,开展了“反右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反右倾”等一系列运动,打断了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发展的正常历程。这一时期,为了正确指导同反革命罪犯的斗争,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发布了一些有关处理反革命案件的方针政策的指示或决定,以及一些包含刑法法规和与刑事有关的行政法规。政策的特点是变化性大,司法工作人员不断地跟从党的政策调整定罪量刑的标准,导致定罪量刑上罪与非罪标准不确定、量刑上轻重不确定。“文化大革命”期间和罪与刑有关的最重要的文件是《关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加强公安工作的若干规定》。仅仅由于对林彪、江青一伙有一字一句的损害而根据这个文件被定为恶毒攻击加以逮捕、判刑的,全国有10万多人。据1980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江华所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谈到复查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透露的数字,反革命案件中冤假错案比例约占64%,有些地区达70%~80%。在改判纠正的反革命案件中,包括因刘少奇同志冤案受株连被判刑的案件2.6万多件,涉及2.8万多人。

名人推荐

在目不暇接的有关司法制度和司法改革的著述和大量域外司法制度的介绍中,鲜有对中国司法模式的研究成果,这不能不说是理论界的一大缺憾。在这一背景下,本书的出版,无疑具有破冰性的意义。——李步云

内容概要

吴建雄,湖南津市人。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湖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理事、湖南省检察理论研究领导小组副组长、省检察官协会秘书长、省检察学会副会长、湖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湘潭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司法制度和反腐败刑事法律研究。代表性专著:《面向21世纪检察工作的若干战略问题》、《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机理研究》、《司法改革前沿问题实证调研》等8部。主持、参与《法律监督体制研究》、《检察官客观义务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研究》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课题8项。在《求是》、《人民日报》、《新华文摘》、《法学家》、《法学评论》、《人民检察》等权威报刊发表论文50余篇。策划创办全国第—张反腐倡廉专业报饭贪导报》。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2010、2叭1理论热点面对面”反腐败专题起草工作。先后有百余件检察执法调研报告经中央、最高人民检察院及省委等领导批示进入高层决策。12次获国家和省部级法学基础理论一等奖和二等奖。因编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全面反映共和国反贪历程的系列丛书《中国反贪调查》,执笔撰写我国第一部大型反腐法治电视文献片《天职》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记一等功。201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称号。

书籍目录

导论 一、发展模式研究的司法之惑 二、司法模式研究的学术背景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司法模式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二元司法模式的基础 第一节二元司法模式的概念及结构 一、区别于一元司法的二元模式 二、以审检并列为载体的模式结构 (一)二元司法模式的体制架构 (二)二元司法模式的职权配置 (三)二元司法模式的职能运行 第二节二元司法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人民主权学说 二、列宁法律监督思想 三、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第三节二元司法模式的国情基础 一、中国司法与西方司法的不同特征 二、中国检察与西方检察的差异 第四节二元司法模式的文化基础 一、司法融于行政的中央集权文化 二、司法权力分工行使的制衡文化 三、维护中央集权的御史监察文化 第二章二元司法模式的形成发展 第一节社会主义司法体制的必然选择 一、苏联审判制度的借鉴 二、苏联检察制度的借鉴 三、我国二元司法模式的形成 第二节二元司法模式的实践传承 一、第一阶段:确立与巩固(1949~1989年) 二、第二阶段:建设与加强(1990~2000年) 三、第三阶段:改革与发展(2001~2011年) 第三节二元司法模式的学术之争 一、审检并列司法体制的存废之争 二、检察机关和检察权的属性之争 三、检察权的司法价值辨析 (一)检察权在司法中的首要价值 (二)检察权在司法中的根本价值 (三)检察权在司法中的制度价值  (四)检察权在司法中的基本价值 第三章二元司法模式的组织架构 第一节二元司法架构的域外比较 一、西方一元司法架构的基本特点 二、中西司法架构不同的宪政定位 三、中西司法机关概念与内涵的差异 四、中西检察机关地位与职能的差异 第二节二元司法架构的组织体系 一、审检对应的机构设置 (一)审检对应机构设置的法律依据 (二)二元司法机构的历史变迁 (三)二元司法机构设置的主要特色  二、审检机关的上下级关系 (一)审判机关上下级关系  (二)检察机关上下级关系  (三)我国审检上下级关系的合理性  三、审判、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 (一)审判机关的职能机构  (二)检察机关的内设机构 四、法官、检察官制度 (一)法官、检察官的司法定位 (二)关于检察官司法定位的争论 (三)法官、检察官的任职条件 第三节二元司法组织架构的基本属性 一、二元司法架构的政治属性 (一)西方国家政治与司法的关系  (二)我国政党政治与司法的关系  (三)关于政党政治与司法关系的争论  二、二元司法架构的人民属性 (一)我国司法机关的人民性本源  (二)我国二元司法架构的人民性本质  (三)我国二元司法架构的人民性建设 三、二元司法架构的法律属性 (一)法律实现:司法职能的价值基础 (二)法律适用: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方式 (三)法律素能:司法主体的专业化建设 第四章二元司法模式的职权配置 第一节中国司法权的构成与特征 一、配权特征:独立性与制约性 二、权属特征:专门性与民主性 三、启动特征:被动性与主动性 四、运行特征:程序性与终局性 五、功能特征:强制性与协调性 第二节二元司法职权配置的演进 一、二元司法职权配置的历史发展 (一)审判权配置的历史发展 (二)检察权配置的历史发展 二、二元司法职权的权能演变 (一)政策型时期二元司法权能的专政性 (二)转型时期二元司法权能的法治化 第三节审检司法职权配置模式 一、刑事诉讼中的审检职权 (一)刑事审判权与刑事公诉权 (二)检察逮捕权与审判逮捕权 (三)职务犯罪侦查权与刑事诉讼监督权 (四)刑事诉讼中的审检职权考量 二、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审检职权 (一)民事审判权与民事审判监督权 (二)行政审判权与行政诉讼监督权 (三)民事行政诉讼中的审检职权考量 三、非诉讼活动中的审检职权 (一)审判机关的非诉讼职权 …… 第五章二元司法模式的职能运行 第六章二元司法模式的改革完善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科学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阐明了我国司法格局中法律监督职能与国家审判职能具有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在三权分立的宪政制度下,国家权力分别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行使,检察机关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不是同一层次的国家机构,往往隶属于行政机关,在国家行政结构中没有独立的宪法地位。而中国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国家的权力架构中,是人民代表大会之下,与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平行的独立的国家机关,其法律地位明显高于国外的检察机关。在社会主义宪政结构中,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专司法律监督的职能。这一职能是从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中派生出来的,是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权力的专门化和具体化。司法是检察机关在司法体制中的职能定位,反映了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中的活动范围、活动方式和活动性质,是实现法律监督职能的基本途径。


 科学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