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与泪与河流》书评

出版日期:2016-6-15
ISBN:9787510844193
作者:阮义忠
页数:268页

黑与白的视界:领略另一种美

黑与白的视界:领略另一种美收到《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是一个午后。当时泉州这座城市,正是骄阳似火,完全没有心思来读书。就放在了书桌的一角。周末的下午,闲来无事,打开,唯有惊讶和佩服。一首歌,就能是作者开启一段旅行,这样的说做就做的魄力,值得钦佩。经历丰富的作者锻造了这本书黑与白的厚重。阮义忠,1950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22岁任职《汉声》杂志英文版,开始摄影生涯。阮义忠的*作丰富,对全球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卓有贡献,其中尤以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以及1992—2004年创办的《摄影家》杂志影响巨,被誉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中国摄影教父”。近期出版有摄影随笔集《一日一世界》《人与土地(增补本)》《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作品。整本书,图文并茂,诉说着河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向我们展示着旅行的奇思妙想。夕阳西下,海面粼光片片,我的心中响起亚美尼歌谣。 明天,就在明天,我们要挥别伊斯坦布尔,飞向亚美尼亚。 正如史坦纳所说:歌曲引导我们回到我们未曾到过的家。 一场因音乐而起的旅行——摄影家阮义忠先生于1997年造访高加索山区小国亚美尼亚,感人经历以《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中的精彩文章与摄影作品呈现。除了丰富的个人体认,且以同理心深入介绍亚美尼亚这个国家、民族的沧桑。城市、人民、商贸街等都构成了这座城市的悠久文化气息,透露着富有吸引力的异域文化。全书中图片具有震撼力,值得反复阅读。阅读该书,是一段美好的旅行,也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行。全书由265页,分为2卷。摄影的图片真的是我们惊呆,领略一种生活的魅力,也惊叹这个世界上人性的光辉。摄影家阮义忠用镜头给我们一个书本、镜头、音乐、旅行四位一体的美好旅行。最棒的阅读体验,就在《花与泪与河流(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

文明的雕像

人类对于光线成像现象的了解和记载其实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而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技术是1839年由法国画家达盖尔于当年1月9日的法国科学学会上公布并得到世人的承认。从此之后,摄影技术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流行开。摄影,也作为一门独特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阮义忠,台湾著名的摄影师,他的作品多为黑白两色,特别关注人文,例如其代表作《失落的优雅》中讲述的就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向城镇过度中的人和物的变化,中间透露出一股不适应的茫然失措,简单的色彩,简单的人事,简单的风景,却常常让你看得忘记了呼吸,不由得一阵窒息。《花与泪与河流》也是类似的一本摄影著作,不过不是讲的是台湾的故事,而是讲的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和亚美尼亚的故事,满满当当异国风情,与《失落的优雅》不同的,因为是外国人,阮先生观察的角度也就有了多样性,很多东西对他来说都是新奇的,有欢乐也有悲伤,有轻快也有沉重,一个卖芝麻圈饼的小贩,对当地人来说也许是司空见惯,但对我们陌生人来说,却是生动有趣、别有风情。当然,阮先生坚持的还是黑白风格。身边有很多设计师朋友,微信圈总喜欢发黑白图片,好像这是种艺术家的偏好。黑白,好像就是两种冲突的极端,但在影像的世界,还有深黑、浅黑,还有白、亮白,还有中间过渡的灰色。这样看来简介的黑白并不简单。用它们来讲故事,还是有非常充足的张力的。一个被老师带到图书馆里来的小姑娘,穿着一件明净的白色衬衫,后面的背景一片浓黑,摸着一块先辈们留下来的写满文字的石碑,手抚胸口,眉眼低垂,没有言语,却处处透露出一天两天讲不完的故事。一个国家过去的文明和现在的传承,就在这一帧黑白方寸间,体现得淋漓尽致。花是美丽而幸福的,泪是深沉而厚重的,而河流,则灌溉着所有的文明与生命。东欧,位于东西方文化的交集点,本身的文化就多样而复杂,并且传承依旧。借助阮先生这部著作,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我们管中窥豹,对异于我们的文明,有了一点点简单的认识,虽然粗浅,但也非常感谢阮先生的开蒙。文/ashley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从伊斯坦布尔到亚美尼亚《花与泪与河流》

这是台湾摄影教父阮义忠的一本摄影书,我挺喜欢摄影,我家的摄影书也不少,但是多数摄影家都只是靠镜头说话,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而阮义忠先生的摄影,更朴实,更注重现场的感觉,而且尤为特殊的是,阮先生还会为自己的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阮先生的文笔也很不错。摄影和文字如果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远远超过摄影或者文字本身的力量。这本书里面的照片并不是今天拍摄的,是十八年前的九十年代,作者因为机缘巧合,前往亚美尼亚,留下的照片,所以更显得珍贵。不过文字都是现在配上的,这种跨越时空的结合,更有意味。作者因为一首乐曲,想要前往亚美尼亚,可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我想今天也没有到亚美尼亚的旅行团吧。所以必须通过土耳其,可是土耳其和亚美尼亚关系也不友好,能不能去成也不一定,不过作者带着妻子说走就走,先到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再说。所以书的前半段都是在伊斯坦布尔留下的照片。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首都,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城市,一个跨海大桥将两个大洲连接在了一起。书中提到五百年前曾经有一个谦卑的工程师给土耳其帝国的苏丹写了一封信,听说苏丹要造一座横跨金角湾的大桥,不是横跨两个大洲的,是跨越金角湾的桥。所以他提供了一个石拱桥的方案,可是苏丹不信能够造出了,最后采用的是木桥的方案。这个工程师就是达芬奇。当年的信件在皇宫博物馆中保存,而设计草图则保存在法兰西学院图书馆。今天北欧人,按照图纸,在瑞典和挪威之间重新建造起了这座大桥,来纪念达芬奇的这个设想。而土耳其也想要在当年的金角湾重现这一大桥。只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真正建成。伊斯坦布尔不要说十八年前,就是今天也远远没有台湾甚至大陆的很多大城市繁华现代。作者是知名的摄影大师,所以走到哪里都有摄影界的朋友接待。到伊斯坦布尔也不例外。在伊斯坦布尔留下的照片中,有一组关于大巴扎的,巴扎就是我们说的农贸市场,今天的新疆的市场也都叫巴扎。不过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非常有名,但是看了作者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巴扎。上面还覆盖了顶棚,面积巨大,什么都可以买到,包括61条街,如同迷宫一般。这里有十七家旅馆、四个喷泉、十口水井、两座清真寺……这么大一天都逛不完。可是这里数以千计的店铺,作者却只拍了一家,不是怕浪费胶片,那是还是用胶片拍摄的,而是这家店很特别,是卖土耳其传统乐器的。看了开头就知道,作者去亚美尼亚的理由就是因为一支乐曲,所以应该明白作者除了摄影还是一个音乐的超级发烧友。土耳其的传统乐器有七根弦的“萨”、形如琵琶的乌德琴,而英俊的店主正在演奏中。这是打动作者的最重要理由吧。作者在伊斯坦堡联系如何去亚美尼亚,接待作者的土耳其摄影家,其实就是亚美尼亚人,最后也是通过亚美尼亚的摄影师联系成行,而办理护照等等遇到的土耳其人也是亚美尼亚人。土耳其和亚美尼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亚美尼亚据考证,被证明是当年诺亚方舟停靠的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缠烂的文化。曾经建立过亚美尼亚帝国,国境从黑海到里海,非常广阔。亚美尼亚的文字笔画非常简单,每个字母都可以一笔写出来,所以全国没有一个文盲,并且留下大量的亚美尼亚图书和手稿。有着自己的丰富的文化。有花也有眼泪,亚美尼亚被俄罗斯土耳其等帝国环视,所以几次大战经历坎坷,被奥斯曼土耳其进行种族屠杀,后来又被苏联占领,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直到苏联解体才获得独立。今天仍然处于两个大国之间,在夹缝中顽强生存。

刹那即是永恒

一直以来对于文字的接触总是远大于摄影图集的。文字的美感在于能够给人一个意象,而具体如何则需要读者结合自身的体会与经验去想象,思绪在文字之间驰骋,个人因自身的阅历不同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阮义忠在《人与土地》的序言里说:文字与绘画着重想象与回忆,摄影却仰仗知觉与发现。摄影不同于文字的间接、婉转,当场景与人物被定格的一瞬便不同于文字以直接、简单的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不需要矫饰和加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摄影家风格迥异,有的是直接的记录,这类摄影家使用高度的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纯净的黑白影调、细致的纹理表现之类纯粹的摄影语言来记录眼前所见;有的追求模糊朦胧迷离的摄影效果,经过暗加工呈现一种类似于绘画形象的照片;有的通过对景象的堆砌、拼凑、改组,把具体的细部表现和任意的夸张、变形、省略和象征的手法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之间的超现实“艺术境界”。这个世界变化的太快,阮义忠曾说:“一切都在流逝,而一个瞬间被镜头记录下来之后就变成了永恒”。法国著名的摄影家亨利·卡笛尔·布列松说过:“对我来说,摄影就是在一个瞬间里及时地把某一件事件的意义和能够确切地表达这一事件的精确的组织形式记录下来”,阮义忠也始终坚持这个艺术理念,他的照片永远是黑白两色将景物和人直接的展现出来,直白、真实。阮义忠四十多年来专注人文纪实摄影,以超乎寻常的热情和洞察力,跋山涉水拍摄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照片,作品被欧洲众多世界知名博物馆收藏。阮义忠是一个纯粹的的记录者,他本人也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人,记录一个时代——《人与土地》摄影展现场《花与泪与河流》的序言中,他说道去往那个地处偏远、甚至许多人闻所未闻的高加索山区小国的起因,只是因为一首音乐。因为一首圣咏,造访一个国家。那个时候的亚美尼亚时局尚不稳定,而且去的人也不多,纵使困难重重众人不解,仍然没有阻挡他去那个城市的决心,与他的夫人毅然踏上了旅途。阮义忠途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求助,从而得以辗转到亚美尼亚。从伊斯坦布尔到亚美尼亚,途径的每一个地方阮义忠以镜头细细记录那个地方的人、物、景。一帧帧画面相隔近二十年展现在我们眼前,仿佛穿越了时空触手可及,刹那即是永恒的含义便是如此吧。土耳其“送外茶”的送茶员伊斯坦布尔大巴扎的一家店亚拉拉特山山脚

美、哀愁与人文之旅

以《失落的优雅》被大众熟知的阮义忠老师,近些年来著作颇丰。比起摄影家来,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人文学者。他的摄影并不光是记录,往往在构图、光影交错中传递出一种人文情怀。摄影多黑白,用两种单色架构一个空间,在黑白之间,更有历史的凝重感。《花与泪与河流》也不例外,这本书里没有一张彩色照片。虽然是2016年的新书,但是其实是上个世纪90年代阮义忠和他的妻子袁瑶瑶一起行走土耳其、造访效果亚美尼亚拍摄的一些照片,近些整理配文和他的读者见面的。如今这个年代,我们看到一本游记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再是偏安一隅的弹丸小国都会有人去,一路上的见闻也都有人写,但是在1997年,这些资料都是匮乏的,驴行很少,写游记记录人文的更少,国人可能乏有听说过这个位于高加索山区的小国。阮先生自己说,是因为一首圣咏,于是他要去探访这个小国。仿佛一切都是冥冥中自有注定,他联系到土耳其著名摄影家阿拉·古勒,而其人正是一名亚裔土耳其人。在土耳其,阿拉·古勒很慷慨的招待了阮先生和他的妻子,并且为他们行走亚美尼亚做好安排。或许,这就是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的缘分。在阮先生的摄影作品中,你无法欣赏到浓墨重彩,也看不到太多旖旎的风光。可是我读阮先生的摄影作品,却看到了时间的灰尘。坐在下午的阳光中的咖啡馆客人,在露天集市上独坐一隅的年轻人。黑白的色彩,看不到更多阳光的痕迹,倒是看到了一种忧伤的情绪。有一种人类亘古就存在的怀旧的、不可言说的情绪,阮先生说,那叫“呼愁”——不是某个孤独之人的忧伤,而是数百万人共有的阴暗情绪。或者,这是人类的集体无意识。虽然听起来比较负能量,但是,所有被时光封锁的记忆,意识深处的潜意识,到底有没有什么正负之分,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说不清的。呼唤某种愁绪,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未必是负能量,可能正是这样的情绪,才能酿造一种触碰人类心底的美。吃的、喝的、城市断壁残垣、广场上的鸽子,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历史,处处是人文,它们让我对伊斯坦布尔充满了向往,尤其是作为一个吃货,光听那些名字就已经馋到不行。阮先生称亚美尼亚是他“未曾到过的家”,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私密的感受,尽管写出,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也只有他本人知道。亚美尼亚的美正可对应标题“花与泪与河流”,这么忧伤的名字背后,是一帧帧只有用心才能督导美的摄影作品。亚国的女孩真美,那么小,却对历史独有情怀。从一曲引导,在到一曲结束。近二十年前,做到这一切,并不容易,听从自己的心的指引,如今也是一样不容易,。也许,今天我们去亚国,比阮先生会容易的多,但是他的书,每一副作品,不仅仅是记录、资料的作用。时间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土耳其、亚美尼亚还是镜头定格的那副样子吗?如果,你看了这些,就想去走一遭,那么,美学的意义就远远大于游记的意义。


 花与泪与河流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