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汉兴三十年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12073261
作者:戴文杰
页数:346页

内容概要

戴文杰,男,北京大学在读法律硕士,现任职于宁夏吴忠市中级人民法院。来自孔孟之乡,尤擅历史、哲学,喜从历史深处挖掘材料,还原历史真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全面审视秦帝国
六王毕,四海一
嬴政的两大愿望
“焚书坑儒”为哪般?
始皇帝的遗憾
祸起萧墙
惨剧,即将上演
第二章 巍巍大厦缘何倾
大楚兴,陈胜王!
叛乱真在蔓延吗?
帝国的反击
剿灭第一支叛军
大厦因何而倾?
第三章 两位革命先驱者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群龙无首
义军新盟主
刘邦的发迹
灭秦总导演
稚嫩的张良
胡亥的杀人游戏
秦帝国回光返照
又一颗巨星陨落
第四章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楚国大变局
“卿子冠军”
巨鹿之战疑云
刘邦西行记
游戏玩完了
子婴的疑惑
第五章 辉煌之中显隐忧
咸阳众生相
诸侯上将军
鸿门宴玄机
天下盟主
十八路诸侯
新体系崩溃了
第六章 从巴蜀到彭城
刘邦就任“汉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封坛拜将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战前总动员
彭城大决战
第七章 楚河汉界
天下新格局
九江王改旗易帜
文的不行来武的
政治高手,军事白痴
辩士和谋士斗嘴
狼藉的前半生
陈平的诡计
大军师退场
第八章 鹿死谁手未可知
勇敢的纪信
东征西讨
开辟敌后第三战线
妙计连出
韩信对战龙且
广武对峙
第九章 尘埃落定
关键性少数
又一次虚假和谈
最后一战
生与死的抉择
胜败有凭
第十章 雄关漫道
大业草创
兔死狗烹
封赏的学问
政治不倒翁
匈奴的崛起
比项羽更可怕的对手
第十一章 萧萧大风歌
成败一知己
英雄死于妇人手
一个都不能留
“四皓”安太子
身后的遗产
附录 统一之前秦国的阶级分野与斗争

作者简介

全书共十一章,语言略带调侃,解读了自嬴政统一六国至刘邦驾崩的历史,其中对农民起义,尤其是楚汉之争的描述和剖析较详细。与正史不同,本书不仅对秦亡汉兴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还对在不同事件及其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人物的心理进行了分析,如嬴政派人寻仙药是政治布局,陈胜自立为王后众叛亲离,项羽衣锦还乡是出于战略考虑,刘邦的礼贤下士,等等。本书观点新颖,也让人物显得立体生动,在引导读者进行创新的历史思考的同时,读来也颇为有趣味性。


 秦亡汉兴三十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秦亡汉兴三十年》一书,乃我网友戴兄文杰者所著,数日前觅得一册,品读数番,颇有心得,今与诸君分享。 此书主要内容为秦王朝与楚、汉等政权之间的冲折博弈,构思新颖奇智,笔法大气磅礴,甚有大家风范。自秦政权统一至汉高祖驾崩,短短三十年余岁月,在历史长河中,仅是瞬息,但此三十年对华夏文明影响之深远,只怕无有出其右者,戴兄着笔于此,灿烂可观。 此书亮点之一,是考证之严谨客观,试举一例:其对秦王子婴身份的考证,几乎便是颠覆史学界的,史学界普遍结论是:子婴为秦始皇之长孙。但戴兄的考证却是:子婴是秦始皇嬴政的弟弟,依据很简单,从年龄上分析,子婴即秦王位时,嬴政若是还活着,也不过才五十出头,而此时的子婴,却至少已经有了两个成年的儿子了,这两人,怎么分析,也不可能是祖孙。戴兄从细节着手,对此处进行考证,一针见血,着实叫人佩服。 此书亮点之二,是立意之大胆新奇,戴兄摈弃了国内通用的“奴隶制”、“封建制”等阶级色彩鲜明,却并不符合历史现实的陈旧落后概念,如秦之后的历史,史学界公认为“封建制”,但戴兄却将其定义为“帝国制”,不得不承认,这个概念才更符合历史事实。新中国的历史研究的一极大弊病就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太深,处处向马恩列斯毛看齐。其实我们现在看看,马恩列斯的历史观,适用于古代西方或许可以,但如果直接套用于中国历史,我只能说那是生搬硬套,而现在的问题是:新中国的整个历史研究体系,都是被约束在马恩列斯的框架内的,这个荒唐的现实直接导致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发展瓶颈,要想真正研究历史,就该用历史研究历史,而不是用意识形态研究历史。戴兄能做到这点,难能可贵。 此书亮点之三,是分析冷静客观,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了非常到位的剖析,其中有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有对项羽、刘邦、范增、韩信等人的分析,我最看重的,还是其对范增的灭秦“隆中对”的分析,灭秦“隆中对”本身就是范增对灭秦形势的分析,戴兄再对此分析进行分析,恰如剥食千层糕,一层层下去,再细嚼慢咽,直至完全消化吸收。对历史能分析得如此之细,鄙人是自愧不如。 当然了,就从我个人的角度进行品读,我还是能品出此书的某些不足之处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且待我细细道来。 第一点是对军事统帅带兵能力的分析不足,楚汉两个政权,能称得上军事统帅的,只有项羽、刘邦和韩信三人(范增、张良和陈平算谋士,萧何、曹参算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人员,黥布、彭越算将领)。韩信说刘邦只能领十万兵,而他自己却是多多益善,事实证明韩信没说错,刘邦的带兵能力确实不强,楚汉争霸时被打得满地找牙也不是一次两次;而韩信,统帅调度起数十万大军来,却是游刃有余。但是韩信却没有对项羽的带兵能力作一分析,戴兄也没有分析,那就我今天在这里稍微掰扯掰扯吧。 我个人认为,项羽的极限带兵数量相比刘邦还远远不如,刘邦可带十万兵,而项羽,最多只能带八千,没错,就是八千江东子弟兵。 有人可能要说了,不对啊,项羽不止带这么点吧?鸿门宴那功夫项羽手底下可有四十万人呢。对此我只能说两点,首先,四十万人不可能全由项羽一人带,事实上,在巨鹿之战之后,项羽的威慑力已经到了惊人的地步了,几乎所有的诸侯,都投靠了项羽,也就是说,所谓的四十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项羽的同盟者或仆从者,这部分部队,项羽是不直接指挥的;其次就算需要项羽指挥超过八千的部队,也不能说明项羽的带兵能力有提升,在平时,八千子弟兵就像糍粑一样,将其余的部队像芝麻一样粘住,也就是说项羽靠其八千子弟兵的威慑力,控制了数量更多的部队,而不是靠项羽本人的领导能力领导的,在战时,真正发挥作用的,也就这八千子弟兵,其余部队,我个人认为也就凑个数而已。 当然了,项羽只能带八千人,并不说明其能力有限,实际上这正是项羽的优势所在,因为这八千人战斗力实在是太强了,真到了战场上,这八千人当二十万人用都有富余。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项羽都是率领精锐但数量有限的部队,直冲敌阵,以砍瓜切菜的气势打败敌军,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那究竟是什么赋予了八千子弟兵如此恐怖的战斗力呢?我总结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是地域因素,这个待会儿细讲,我们先讲第二点,即项羽对这支部队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项羽有一种类似《亮剑》中李云龙的个人气质,也就是一种能够影响一支部队战斗力的个人气质,有了项羽的带领,八千子弟兵就像被加持了魔法,或者说像是开了外挂,作为一个军事统帅,拥有这样的气质,确实是一种优势。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分析地域因素,这也正是我所说的戴兄文中的两大不足之处的第二个,也就是没有对军队战斗力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做足够详细的分析。 首先,八千子弟兵出自江东,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和现在江南的文弱儒雅之风不同,西晋东渡之前的江南,其民风是以剽悍凶狠著称的,有道是古来吴地多豪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文化欠发达的边远地区的士兵战斗力往往远高于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江东地区尚且处于刀耕火种时代,战斗力肯定不会弱。 其次,在秦朝统一之前,江东地区是属于楚国,其民众对楚国的认同感归属感非常强烈,所以项氏叔侄在江东举兵时,一呼百应,很快就能凑出八千人,而且这八千人还都是武装的心灵的超级战士,拥有这样的士兵,实在是军事统帅的福气。 好了,好听的不好听的我都说完了,总之一句话,这本书我很喜欢。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hao 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