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39964850
作者:余华
页数:176页

内容概要

余华(1960—), 当代作家, 浙江海盐县人, 现定居北京,从事创作。他198 4年开始发表小说,他的作品风靡全球,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意、韩、日等多国语言在国外出版。他是中国当代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内地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90 年代最具有影响的10 部作品”。在创作纯文学的同时,余华还关心着自己热爱的音乐,著有《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音乐的叙述》、《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等音乐评论及随笔集。

书籍目录

音乐的叙述
高潮
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
《第七交响曲》和《红字》
灵感
否定
色彩
字与音

作者简介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收入了余华关于音乐的随笔,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的叙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第七交响曲》和《红字》、灵感、否定、色彩、字与音这几个部分。余华用他的细腻感受带我们欣赏音乐之中的旋律和节奏,指引我们去和它们相遇。


 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文学与音乐的“通感”作者:张光茫文学与音乐,从来犹如孪生姐妹,作家中的乐迷,数不胜数,如罗曼·罗兰、肖复兴(著有《音乐笔记》),余华也是其中之一。手中正读的这本《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江苏文艺出版社),收录了这位古典发烧友的音乐笔记,那些文学与音乐间奏中的温情,让人爱不释手。  《间奏》这本书,是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产物,体现了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特质。全书主要包括了音乐的叙述、高潮、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第七交响曲》和《红字》、灵感、否定、色彩、字与音这几个部分。余华用他的叙事天赋,为我们讲述音乐的激情与温柔、艺术的纠葛与羁绊,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些最响亮的名字后面,还有一些害羞和伤感的名字,这些名字所代表的音乐同样经久不衰,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而这也体现着余华的音乐口味。  余华用小说家的视角和语言,与世人分享他对音乐旋律与节奏的理解和感受。比如,莫扎特为唐纳·安娜写的一段很差的音乐使他很吃惊,“它出现在第二幕抒情的女高音唱段上,这是一首令人悲恸欲绝的歌曲,其中爱情的诗句是用悲伤和泪水表现的。但是这段歌唱却是用可笑的、不合适的乐句来结束。人们不禁要问,同一个人怎能同时写出两种互不相容的东西呢?唐纳·安娜好像突然把眼泪擦干,变成了一个粗俗滑稽的角色。”读后不禁让人感叹,余华已经完全融入了音乐的内涵之中,与音乐同悲,同喜,或同乐。  余华的音乐随笔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比较。他也写自己对音乐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是通过比较来实现的。写勃拉姆斯的音乐,拉上李斯特、瓦格纳作陪衬,再拿巴赫、贝多芬等进行烘托,由此比较出勃拉姆斯的主要特点。他写肖斯塔科维奇,竟拉上了霍桑,一开始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随着他娓娓道来,我们也渐渐感受到了两者的共通点。余华对肖斯塔科维奇和霍桑的比较是非常得意的,一连写了三篇,包括《第七交响乐》和《红字》的比较,这是典型的文学和音乐的“通感”。  余华的音乐视角,是欣赏者的视角,是作为作家的欣赏者的视角。《间奏》很具有可读性,因为余华知道如何运用文字的力量,来表达对音乐的种种看法。“这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大提琴和塞尔金的钢琴。旋律里流淌着夕阳的光芒,不是炽热,而是温暖。在叙述的明暗之间,作者的思考正在细水长流,悠远而沉重。即便是变奏也显得小心翼翼,犹如一个不敢走远的孩子,时刻回首眺望着自己的屋门……”余华富有个人特色的文学语言,也贯穿在他的音乐随笔中,并且用音乐来表达他小说写作的一种理想。  余华在倾听音乐,在听音乐自我诉说的故事,在领会其中的精神,这些表明了余华的音乐敏感与艺术天赋。在余华看来,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都暗示了时间的衰老和时间的新生;它们都经历了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时的回响。音乐中的强弱,如同文学中的浓淡之分;音乐中的和声,就像文学中多层次的对话和描写;音乐中的华彩段,就像文学中富丽堂皇的排比句。不同的是,文学的道路仿佛是在地上延续,而音乐的道路更像是在空中伸展。余华用别只眼看音乐,看出了和常人不同的感觉。  无论如何,在《第七天》的喧嚣之后,《间奏》是一本安静的书。音乐给了余华爱的思想,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使他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他叙事风格的变化。不过,文字用来描写音乐,总会理性不足而感性有余。只有自己真正投入其中,去听、去分析,才能有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判断。http://www.ycwb.com/ePaper/ycwb/html/2013-12/01/content_313301.htm?div=-1
  •     本来打算听完书里面所有的音乐才写这篇书评的。但是前几天看《守望者》电影的时候,听到了《女武神的骑行》,是《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节选,想起来还有这篇书评没有写,也就顺着这件事儿开始写了。我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大二的时候,那天和女朋友去海淀图书大厦看书,有一排是余华全集。那一套书的封面是红色的,我买了其中的《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然后又在图书大厦的地板上席地而坐读完了《活着》。独独这本书瞟了一眼没去管它。以上是我和这本书的渊源。上研究生后,我们学校经常有国家大剧院的票发放,听的读多了,也就开始看一些介绍音乐的书。这天刚好去图书馆古典音乐区去借书,可巧这本书也在,像是在异乡见到了一位之前不大熟识的朋友,虽然不亲近,也是很感慨。书里面说:对于音乐而言,从来就不存在什么保守的音乐和激进的音乐。音乐是那些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民族的人,那些不同经历和不同性格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和不同的认识,以不同的立场和不同的形式,最后以同样的赤诚之心创造出来的。因此,音乐里只有叙述的存在,没有其他的存在(P23L3)。这里的保守与激进指的是勃拉姆斯为代表的音乐和瓦格纳代表的音乐。世事就是这么巧,刚看完这本书没多久,就看了《守望者》,而又巧的是,我又刚好听完了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在《女武神的骑行》慷慨的旋律中,曼哈顿博士如神魔一般降临在越南战场上,藐视着众生。这便是音乐的魔力,如余华所说,虽然语言不通,但其中的感觉是能透过旋律传达给人们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那本《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很类似。还可以。
  •     太爱余华的文风
  •     勃拉姆斯 和 莫扎特
  •     真正的描述通感,音乐和文学,音乐和色彩,wow,原来世界真的可以这样!
  •     关于音乐,文学,绘画等多种艺术间的跨界和关联有非常生动形象的描述,也许只有集大成者才能有如此的领悟,不过艺术的终极形态还是音乐啊,而音乐中唯古典音乐为集大成者
  •     倒不如说是关于艺术中叙述的理论,而且我意识到如果我以后继续写作那我将逃不过余华的魔爪了
  •     还能说啥呢,古典音乐盲都看着过瘾,音乐与文学、绘画对比,艺术无界限,全文叙事很棒,非爱乐人写不出。
  •     后来喜欢上了余华
  •     余华在音乐中看见文学,然后发现两者是想通的。古典音乐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可以让人融入更庞大的背景中,而不是以自己为核心的小背景之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