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与修复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01995097
作者:梅兰妮·克莱因 (Melanie Klein),琼·里维埃 (Joan Riviere)
页数:107页

内容概要

梅兰妮·克莱因(1882—1960) 是一位奥地利出生的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她开创了儿童心理治疗的先河,是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对儿童心理学和现代精神分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琼·里维埃(1883—1962) 是一位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她是弗洛伊德最早的翻译者,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

书籍目录

上 恨 贪婪 攻击
攻击
投射
分配
拒绝
贬低和轻蔑
妒忌
贪婪
妄想的仇恨
对异性的妒忌
竞争
热衷于权力
嫉妒
良知、道德和爱
注释
下 爱 内疚 修复
婴儿的情感状态
无意识的内疚感
与父母关系中的爱和冲突
爱、内疚和修复
认同并修复
幸福的爱的关系
养育子女:关于做母亲
养育子女:关于做父亲
家庭关系中的困难
爱的伴侣的选择
获得独立
学校生活中的关系
青春期的关系
友谊的发展
成年生活中的友谊
爱的更宽广的方面
内疚感、爱和创造性
与我们自己和与他人的关系
注释
译后记:缘分的天空

作者简介

作者通过对婴儿的观察,以及对儿童的心理治疗过程,总结出了诸多有关人的情感的起源和发展的潜意识规律。本书是对她工作的一个简洁推介,抛开了研究的过程,直接将她工作中发现的有关人的(特别是婴儿期的)爱、恨、攻击、性欲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进行展示和讲解。


 爱·恨与修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爱.恨与修复》-----梅兰妮•克莱因与琼•里维埃读后感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心里学方面的书籍,在这本书里我获得了对嫉妒的最好的理解。以及从爱和恨这两个方面去看待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对于此书需要有更多的延伸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客体关系这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流派的全貌。此书上篇从攻击、投射、分配、拒绝、贬低和轻蔑、妒忌、贪婪、妄想的仇恨、对异性的妒忌、竞争、热衷于权力、嫉妒、良知、道德和爱、来讲述婴儿的观察,以及对儿童的心理治疗过程。下篇主要讲述的是婴儿的情感状态、婴儿与父母关系中的爱和冲突、内疚和修复、幸福的爱的关系、青春期的关系、成年生活中的友谊等。总结出了诸多有关人的情感的起源和发展的潜意识规律。本书是对她工作的一个简洁推介,抛开了研究的过程,直接将她工作中发现的有关人的(特别是婴儿期的)爱、恨、攻击、性欲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进行展示和讲解。作者梅兰妮.克莱因 为了解婴儿与母亲关系对人格影响提出了新的见地,对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前期的理论做了极大的发展,依然是回归到人性的理解;足够好的母亲如此稀少,但自然赐予了我们众多潜在的愈合之途。小的时候饥饿了我们都会本能的去寻找母亲的乳房,因为不想死,想活下去的本能,使我们爱母亲,但是一旦母亲不在,我们不能及时吃到奶,就产生了死亡的恐惧,于是产生了相反的感情:恨。当你 得到太少,就会有缺乏感,就没有安全感,当你的生存资源不够时,你的攻击欲望就会变强,就会对身边的人进行各种攻击;这也就是书中说的的——攻击。如果一直得到,没有挫折就不能成长,就不会产生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修复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把很多不好的东西或事物转移到别的人、别的物体上;总是认为都是别人的错,都是别人的原因,这也就是书中讲到的投射和分配。爱与恨是人类情感的一体两面,并且是同时并存的。 只有接受并了解自己身上恨的这些过程的必然性及其潜在的价值时,我们对它们的原始的恐惧及相应的反应才会减少,且能够加以控制。进而想出一些办法,让这些自然的力量有适合的出口,并尽量以建设性的方式来使用它们。这只有通过理解才能发生,而理解大部分来自于宽容,或者说,来自于想象,怜悯和爱。总之,如果我们在无意识深处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对父母的怨恨感觉,并原谅他们让我们承受了挫折,那么我们就能与自己和谐相处,并能够在真正意义上热爱他人。韩恩炫2015年7月5日
  •     爱与恨,是人类情感的一体两面,是同时并存的。只有接受并了解自己身上恨的这些过程的必然性及其潜在的价值时,我们对它们的原始的恐惧及相应的反应才会减少,且能够加以控制。进而想出一些办法,让这些自然的力量有适合的出口,并尽量以建设性的方式来使用它们。这只有通过理解才能发生,而理解大部分来自于宽容,或者说,来自于想象,怜悯和爱。如果我们内心受挫的恨没有干扰到与外界的关系,那么是有无数途径从外界吸取爱,并把爱继续扩散出去。因此,与我们自己的良好关系是爱他人,宽容他人且明智待人的前提。理解自己,不但是爱,还能看清恨,这是和自己良好关系的出发点。往下探,而不是阻隔与下的视线,这样,开出的花朵,才更真实更坚强,更芬芳。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失去面对美的虔敬
  •     一切从婴儿的原始欲望出发来解释人在亲密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的心理成因,有些推论不能完全认同。
  •     补标
  •     几乎全篇都是说理,高度浓缩,感觉上比较适合已经有一定理论基础的读者。
  •     好书,细腻的描述难以触碰到的儿童内心,解答了我很多疑惑。克莱因夫人啊,您真是位伟大又脑洞大大的聪明女士。我几乎把能买的您的书都买齐了~~~~~~~~~
  •     真如评论一样,干货满满
  •     我觉得这本书是值得读的
  •     通过日常语言对日常行为和感受背后的心理过程的分析。一本基本的,有趣的小册子。适合入门阅读。
  •     干货满满,值得反复阅读
  •     短小精悍
  •     很有趣
  •     欢迎关注万千心理官方微信:wanqianxinli1998
  •     读的第一本克莱因的书,在这本书里获得了对嫉妒的最好的理解。以及从爱和恨这两个方面去看待一个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相对于读霍妮的《女性心理学》来说要好懂,但这只是一本小册子,还需要有更多的延伸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客体关系这种心理治疗的理论流派的全貌。此处内心咆哮着,真是有这一辈都读不完的书,啊啊啊啊。
  •     更通俗
  •     可能是上下班途中听的原因,过耳就忘,但是仍然记得其中几个章节对生活很有启发:对异性的嫉妒、与父母关系中的爱和冲突、家庭关系中的困难
  •     阅读轨迹:咨询师精分书目推荐
  •     很有启发意义。同时也很担心,自己那么马大哈的人,一个不留神疏忽照顾了哪里,就栽培出一个性格扭曲心理变态的娃娃怎么办……
  •     1703 爱恨交织,相伴而生。恨-攻击-内疚-修复-爱,很多关系都是在这样一个不断的循环之中。很薄的一本小书,却值得反复的读,其中包含了人类内心深处两股最根本的力量和冲突,能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自己。
  •     客体关系流派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大体框架上,主要说明人的潜意识里爱、修复能力(类比弗洛伊德所谓生存本能)和恨、攻击欲望(死亡本能)这两大精神驱力的来源、发展以及相互关系,同时通过对这两者的研究分析阐明了它们是怎样影响着个人与外界的联系。大体上来说,个人内心的自足感是人与外界相处和谐的关键因素,而这个自足感来源于生命早期父母给予的充足的关爱以及个人质素中较强的处理挫折的能力,反之亦可推。
  •     引用P99 如果爱没有在憎恨、委屈和怨恨中被窒息,而是牢牢地在心中确立,那么对他人的信任和对自己仁爱的信任就如磐石般能够抵御外界的风吹雨打。当不幸的事情发生时,那些沿着这条线发展的人能够在心中保有好的父母—父母的爱是不幸中可靠的帮助,而且能够再一次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代表父母的人。在幻想中倒转情境和认同他人的能力是人类心灵的一个伟大的特点,有了这种能力后人就能把自己也需要的爱和帮助分给他人,而且通过这种方式,自己也获得了安慰和满足。
  •     很小很小的一本小册子,读完后感觉好多东西自己还是理解得懵懵懂懂
  •     薄薄的一小本很快就看完了。毕竟是与吴艳茹老师有过交道,读起来感觉字里行间都是她在向你娓娓道来似的。还真有些想她了呢。演讲类地小册子,句句是经典,克莱因其他原著如是。
  •     给与拿的平衡是更深幸福的首要条件,而这来自于早期婴儿与母亲爱恨冲突的和解与修复。克莱因为了解婴儿与母亲关系对人格影响提出了新的见地,对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前期的理论做了极大的创发展,依然是回归到人性的理解。足够好的母亲如此稀少,但自然赐予了我们众多潜在的愈合之途。
  •     全篇无一字废话,精炼精辟。客体关系始祖之大梅著作,神级著作✪ω✪,儿童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必读~神级著作!!!
  •     恨是未被满足的一部分…所以某位心理学家说要活出自己的攻击性、恨要顺畅的表达,也是没有错的,这都是自我修复的一种途径。
  •     需要反复读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