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淮海路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532639847
作者:顾惟颖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才女作家顾惟颖对城市历史、对逝去的时光、对过去的事物精心的还原,全书以淮海路为中心,周边街道为地标,呈现了发生在这里的城市故事和城市内蕴。作为70后,她对上海这座城市在没有大开发、大开放时的老味道描摹得异常精细,不论是老地方,比如:马路、弄堂、建筑还是曾经的人,如童年的伙伴、同学,或者是70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状态,都一一再现,那些充满回忆美好的小情景、小细节在她笔下一一流过,老上海石库门里的故事、小时候的那些快乐记忆,隔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呈现出来的是无尽的怀旧情思和沧海桑田的慨叹。
顾惟颖笔下的城市历史、人情故事都是最普通不过的,甚至是无名的,但就是这种市井凡俗恰恰体现了大部分人的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怀,正如淳子对她的评价:"顾惟颖描绘了一幅过去的生活图景--烟纸店、理发店、西餐社、熟食店、花店、报摊、电影院、文具店、面包店、咖啡馆、小公园、小菜场、灶头间、弄堂……她从房子写到人、写到街道,写到城市,其实是在捕捉心头的浮光掠影。"
全书文字清爽,时时透着让人莞尔的小乐趣,内容是怀旧的,文字绝对是时髦的,可以时时把人拉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场景中,又会漂亮地来一个急转,让人感到时间的奇妙和物是人非的种种感叹。


 一个人的淮海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2013-08-21 12:33:51 来源:解放牛网 申江服务导报 【收藏】[0] 【评论0 查看】 【我要评论】 【发起话题】责任编辑:吴驷/文:长春/设计:阿冰新上海版图的变迁是恢弘的,曾经的法租界,随着卢湾一起被渐渐“并”没了,老派的街区生活也一起消失。顾惟颖以她个人化的视角,带出了一条集体回忆里的“淮海路”,她写城市的方式,是从任何一个细微处开始,仿佛一点野心也没有,不知不觉就写出了一个时代的面貌来。千千万万中的“一个人”而已认识顾惟颖,是从“杨彪”开始,她使用这个笔名,写过很多关于上海城市文化的文章,给读者印象深刻。光看名字,很多人以为“杨彪”是个身材魁梧的男人,尤其是“他”的文风经常很戏谑,自嘲、冷面滑稽样样不缺。渐渐观察久了以后才从文字里看出端倪,具有个人化色彩的细节描写,非心思敏感的都市女性莫属。待到看见作者真人,大部人都要愣一愣,因为顾惟颖本人的外形气质,与“杨彪”这个笔名实在太不搭界。曾问过她,为何在报纸上写专栏,要起“杨彪”这样一个没什么记忆度又对不起她外型的名字呢?她随口回答,那一天按照编辑要求,要写个笔名,恰好家里电视机开着,电视里在放一部关于样板戏的纪录片,在讲《智取威虎山》里杨子荣假扮土匪胡彪,于是,就给自己起了“杨彪”这个名字。她认为,一般女作者都喜欢把笔名起得很美很洋气,她起这个笔名,如果文章写得不好,人家也想不到是她写的。这件事充分体现了顾惟颖的一种心性,散漫调皮,毫无野心,像是生怕自己做不好事,宁可躲在人群视线以外,自娱自乐。据说她走上写作的道路,也是阴差阳错,因为不喜欢每天上班,也不喜欢受老板差遣,才硬着头皮做自由撰稿人。不过,这样一副天性,倒反而无意间,在她的写作中成为了一种特点,更何况,她写文章的时候,毕竟还是会忍不住用心。有一种人,他们常常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有光彩的,而恰恰是这样的“稀里糊涂”,让他们变得更迷人。顾惟颖的文字,就像这一类人,她一直以为自己写的“小文章”没有人看,于是,这一本《一个人的淮海路》在出版社编辑的催促与焦急等待中,拖了好久才面世。一个标准的“老卢湾”顾惟颖的童年以及青春时期,是在淮海路一带生活的,她是一个标准的“老卢湾”。她来自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受过本分、传统的家教,成长中又接受了一些西式审美情趣的熏陶。可以说,她是那种最典型的市中心上海小孩。她常常说,那么多人在讲上海,讲的不是大亨名士,就是倒马桶的七十二家房客,这么多年里,把我们这样属于城市“中间地带”的人的生活,就省略不讲。是的,她所说的“中间地带”,就是那些不声不响,体面、朴素,又有一点精神追求的普通小家庭,他们属于城市的中间阶层,某种程度来说,他们曾是这座城市的主体组成部分,他们的生活态度影响了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一个人的淮海路》,就是书写他们的生活,他们曾经的上海。顾惟颖用她一个人的眼睛,一个人的情感记忆,还原出像她一样千千万万的人们曾经熟悉的上海。新上海版图的变迁是恢弘的,曾经的法租界,随着卢湾一起被渐渐“并”没了,老派的街区生活也一起消失。顾惟颖以她个人化的视角,带出了一条集体回忆里的“淮海路”。作为70后,她对上海这座城市在没有大开发、大开放时的老味道描摹得异常精细,不论是旧地标,旧街区,还是曾经的人,如童年的伙伴、同学,或者是八九十年代的生活状态,都如蒙太奇一般在她笔下一一流过。她写城市的方式,是从任何一个细微处开始,仿佛一点野心也没有,却又能自如地从细部忽然拉伸到大的背景里,不知不觉就写出了一个时代的面貌。她笔下的城市历史、人情故事都是最普通不过的,甚至是无名的,但就是这种市井凡俗恰恰体现了大部分人的集体记忆和集体情怀。作家淳子在为此书撰写的序言里如此评价道:“这本书里描绘了一幅过去的生活图景,烟纸店、理发店、西餐社、熟食店、花店、报摊、电影院、文具店、面包店、咖啡馆、小公园、小菜场、灶头间、弄堂……作者不是漂泊者,她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她从房子写到人、写到街道,写到城市,其实是在捕捉心头的浮光掠影。一个镜头或许没有太多的意义,但是集合起来,便是城市的浮世绘了。她写作的姿态一如法国公园里的旋转木马,是全景的,自由的。”顾惟颖说,现在的生活空间大了,交通与交流工具都很发达,可我一直想念小时候看译制片、听录音磁带的时光。那时候,我们常常为了一点点好看的事物而快乐,在小马路的自行车上,在公园的长椅上,在能看见烟火的晒台上……曾经以为那就是最好的日子了。真正的大上海,是无数普通人的小故事组成的。在顾惟颖写的淮海路里,你会遇见令很多人无法忘怀的那一个上海。城市文化的继承者作为一名70后上海本土作家,顾惟颖身上沿袭了一些前辈海派作家的传统,她非常自觉地去了解、走近上海的老建筑,以及民国时期的一些经典人文。但她的视野与叙述方式,又带有文化上的多元性,她同时也接受着很多新事物,以至其文字中展现出一点不同与前辈的新鲜姿态,常常带着好奇与间离感去旁观城市的历史,以及现在。或许,顾惟颖本身的使命感没有那么强烈,但事实上,她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继承者。在《一个人的淮海路》里,这种特殊的文化继承者身份将有所体现。无论是作者个人化的思考,还是与50后上海著名作家、城市文化研究者马尚龙先生的对话,都能让读者看见一种对经典记忆的保留。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插图,是作者亲自从身边亲朋好友的私房老相册里,精挑细选来的,从上千幅老照片里,挑选出了40来幅作为整本书的配图。这些照片的每一幅都很精彩,时间跨度从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统统是普通人的生活照,但其中相当一些不乏一流的摄影水准。连作者与出版编辑在看这些照片的时候,都连连惊叹,竟然以前上海人的家庭摄影里,能出现如此有艺术性的美丽画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以前上海人的精神面貌,以及生活形态。这些宝贵插图无意间,也成为了上海老派生活的最好见证。照片里的那些人,与作者顾惟颖一起记录下自己的同时,也记录了这座城市。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我心中真正的上海,与繁华与浮躁无关。
  •     Elegant & elite & affluent of course.
  •     众多的小路中,最喜欢的还是武康路。那条路上藏着树洞的秘密。尽管眼前有景道不得,但可以看看别人怎么说。
  •     一个70后的成长回忆,淮海路的旧时光,属于曾经居住在那里的每一个人
  •     要是吃了肉馒头就要去花鸟市场买甘蔗了,跳啥国标。笑色宁了。108弄30号
  •      作者对儿时的上海及其深刻,不是上海人来看可能体会没有那么深~
  •     虽然我没有去过上海 但是上海的市井生活 上海人的味道 职员文化 一幕幕 显现在眼前 很多东西我没有见过 很多我也因此心存向往
  •     朴实灵动,令人嬉笑忧伤
  •     其实还不错啦。因为想快点看完好借另外一本历史书所以后面看得有些急。中间有段时间一度有些反感,觉得无非是些厚古薄今的怀念以及作为上海人的骄傲。发现自己真的对上海人印象很是不怎么样。不过看到后面看法改变了一些。最后提到的代表淮海路的职员文化职员群体概念倒觉得很新奇很有启发。作者是才女,也是富家女,其实也不能称富家女,就是那种家教很好,文化氛围很不错,很受家人爱护长大的孩子。所以才会有现在这种性格吧。不过那一代淮海路人的生活确实很值得怀念和尊重。嗯。但是也得走向新的时代了啊。很多东西都只是时代的产物,也随时代消亡。
  •     不同的上海~老上海眼中的平凡和不平凡
  •     还是不错的,没想象中糟糕,以为会写得很做作,像软文风格,轻松好读。
  •     很文艺的女青年写的很文艺的淮海路,赞~!
  •     年初三季风翻读一遍,开心!
  •     画面感很强,读后会回忆起一部看过的电视剧《红色》
  •     城市文化类的书一不留神就会写得矫情,作者语言却是让人舒服,恰如其分的。看书中,不断回忆起在上海读研的时光,想起和@由由坨 在淮海路刷街的场景。
  •     特别推荐,非常喜欢!边看边笑边念,太多被遗忘的片段,太多没有经历过的事件,太多直抵人心的温柔!一个80后的小赤佬!哈哈哈哈哈
  •     70后、80后出生于斯成长于斯的上海小囡的集体式回忆,淡淡笔墨将回忆晕染开来,无名市井生活却是我们最可亲可爱的上海。
  •     儿时记忆中的老上海 个人记忆掺杂着集体回忆,写的不错挺细腻的
  •     作者身为上海人的生活纪实 读来很有感觉 上海 弄堂 上海市井生活 上海租界的历史 沧桑与现代的结合 充满了对过去时光的留恋与怀念
  •     蛮值得一读的。这种写上海的书会让异地人很羡慕上海人过的生活,但其实每座城市都有值得纪念值得爱的地方。
  •     烟纸店 亭子间 淮海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