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

出版社:彭康、 张一昕 科学出版社 (2013-05出版)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030372321
页数:273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3.痹证疼痛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除湿,温经通痹,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凡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者,每多用之,尤其适用于寒湿痹痛剧烈者,常与桂枝、白术、甘草等配伍,如甘草附子汤。若阳虚寒湿内侵,症见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脉沉微者,常与白术、人参、茯苓等同用,如附子汤。 【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使用注意】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不宜与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同用。内服须炮制,生品外用。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容易引起中毒。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脚气冷弱,腰脊风寒,心腹冷痛,霍乱转筋,下利赤白,坚肌骨,强阴,又堕胎,为百药长。” 《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人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元,则浮游之火自熄也。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本草正义》:“附子,本是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干姜(《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等地。均系栽培。冬季采收。 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 1.脾胃寒证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经,为温中散寒,健运脾胃之主药。无论外寒内侵之实寒证,或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均可使用。如《外台秘要》治寒邪直中脏腑之脘腹猝痛等,以本品为末,米饮或温酒调服。亦可与麻黄、肉桂、白芷等同用,如五积散。治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每与人参、白术、炙甘草等配伍,如理中丸。本品温中散寒之功亦常用治呕吐泄泻等证。如治胃寒呕吐,常与高良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与半夏同用,即半夏于姜散。治中寒水泻,《千金方》单用为末服;亦可与人参、白术、花椒等同用。 此外,本品亦可用治脾阳不足,寒积便秘,常与大黄、附子、人参等配伍,如温脾汤。 2.亡阳证本品辛热,人心、脾、肾经,功能温通心阳以复脉,温暖脾肾以回厥。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厥逆,脉微欲绝等。常与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附子回阳救逆之效,并减低其毒性,如四逆汤;亦可再加人人参,即四逆加人参汤。 3.寒饮喘咳本品辛热而入肺经,功能温肺散寒化饮。用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喘咳,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若治肺寒停饮,咳嗽胸闷,痰多清稀者,每与茯苓、甘草、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总论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和命名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第四童中药制剂 第五章中药的性能 第六章中药的配伍 第七章用药禁忌 第八章剂量与用法 各论 第九章解表药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 麻黄 桂枝 香薷 紫苏叶(附紫苏梗) 生姜(附生姜汁、生姜皮) 荆芥 防风 羌活 藁本 白芷 细辛 苍耳子 辛夷 鹅不食草 葱白 胡荽 第二节发散风热药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柴胡 升麻 葛根(附葛花) 蔓荆子 淡豆豉 木贼 第十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石膏 知母 芦根 天花粉 栀子 竹叶 淡竹叶 鸭跖草 夏枯草 决明子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 苦参 秦皮 白鲜皮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附山银花、忍冬藤) 连翘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穿心莲 贯众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鱼腥草 野菊花 重楼 拳参 漏芦 土茯苓 金养麦 大血藤 败酱草(附墓头回)  射干 山豆根(附北豆根) 马勃 木蝴蝶 白头翁 马齿苋 鸦胆子 地锦草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熊胆 白蔹 绿豆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紫草(附紫草茸) 水牛角 第五节清虚热药 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第十一章泻下药 第一节攻下药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第二节润下药 火麻仁 郁李仁 松子仁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 甘遂 京大戟(附红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霜(附巴豆) 千金子 第十二章祛风湿药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 独活 威灵仙 川乌(附草乌) 蕲蛇(附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附蛇蜕) 木瓜 蚕沙 徐长卿 伸筋草 寻骨风 松节 海风藤 青风藤 丁公藤 穿山龙 昆明山海棠 路路通 第二节祛风湿热药 秦艽 防己 稀莶草 臭梧桐 络石藤 桑枝 海桐皮 雷公藤 老鹳草 丝瓜络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药 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千年健 鹿衔草 雪莲花 第十三章化湿药 广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附厚朴花) 砂仁(附砂仁壳) 豆蔻(附豆蔻壳) 草豆蔻 草果 第十四章利水渗湿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 茯苓(附茯苓皮、茯神) 薏苡仁 猪苓 泽泻 冬瓜皮(附冬瓜子) 玉米须 葫芦 香加皮 枳棋子 第二节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附车前草) 滑石 木通(附川木通) 通草 革薜 瞿麦 蔚蓄 地肤子 海金沙 石韦 冬葵子 灯心草 第三节利湿退黄药 茵陈 金钱草 虎杖 地耳草 垂盆草 鸡骨草 第十五章温里药 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附八角茴香) 丁香(附母丁香) 高良姜(附红豆蔻) 胡椒 花椒 荜茇 荜澄茄 第十六章理气药 陈皮(附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 青皮 枳实(附枳壳) 木香 薤白 沉香 川楝子 乌药  香附 佛手 香橼 荔枝核 檀香 玫瑰花 绿萼梅 大腹皮 甘松 九香虫 柿蒂 刀豆 第十七章消食药 山楂 神曲 麦芽 稻芽(附谷芽) 莱菔子 鸡内金 第十八章止血药 第一节凉血止血药 小蓟 大蓟 地榆 槐花(附槐角) 侧柏叶 白茅根 苎麻根 羊蹄 第二节化瘀止血药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第三节收敛止血药 白及 仙鹤草 紫珠叶 棕榈炭 血余炭 藕节 第四节温经止血药 艾叶 炮姜 灶心土 第十九章活血化瘀药 第一节活血止痛药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夏天无 第二节活血调经药 丹参 。红花(附西红花) 桃仁 益母草 牛膝(附川牛膝) 泽兰 鸡血藤 王不留行 月季花 凌霄花 第三节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 马钱子 自然铜 苏木 骨碎补 血竭 儿茶 刘寄奴 第四节破血消瘾药 莪术 三棱  水蛭 虻虫 斑蝥 穿山甲 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一节温化寒痰药 半夏 天南星(附胆南星) 白附子(附关白附) 白芥子 旋覆花(附金沸草) 白前 皂荚(附皂角刺) 第二节清化热痰药 川贝母 浙贝母  瓜蒌 桔梗 前胡 竹茹 …… 第二十一章安神药 第二十二章平肝息风药 第二十三章开窍药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 第二十五章收涩药 第二十六章驱虫药 第二十七章涌吐药 第二十八章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九章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录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中药学》可供中医药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临床医师、执业医师考试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其他相关专业需要学习中药学知识者也可参考选用。

作者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中药学》主要包括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产地、采集、贮存和命名,中药的炮制,中药制剂,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用药禁忌,剂量与用法。各论共收载常用中药482味(其中,附药63味),按主要功效分为21章介绍。每章先有概述,后分述各药,每味药有药名注音、出处,药物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文献摘录等。附录包括中药药名笔画索引、中药药名拼音索引和原植(动、矿)物拉丁学名索引。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类系列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