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

出版日期:2016-10-1
ISBN:9787540477849
作者:沈诞琦
页数:308页

内容概要

沈诞琦,上海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运筹与金融工程专业。毕业后在美国联邦储蓄所波士顿分行从事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工作几年后重回学校攻读硕士学位,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国际发展专业。现居旧金山,从事管理咨询业,主要客户为非营利组织、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著有非虚构 集《自由的老虎》。

书籍目录

最漫长的前戏 001
封笔之作 015
雅歌 027
棺材匠 047
巴西小姐 067
牧羊 095
音乐教育 107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35
传道书 153
疾病发明家 193
外婆 221
卡莫拉 237
拾贝壳 267
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 281

作者简介

●才女、青年作家沈诞琦首部小说集
继非虚构集《自由的老虎》《波士顿人》后最新力作。沈诞琦以老练的笔触、犀利的视角、精巧的小说构思,写就了这部环环相扣的短篇小说集。
在翻译中迷失的爱,被种种问题延迟的高潮,疾病发明家,陌生女人的来信,意图终结所有孤独的作家,从不拍照的摄影师……不同时空中的故事,有着相同的孤独。
●金宇澄、刘瑜、张悦然、苗炜等人倾力推荐
“一本完全不“接地气”的小说,从潜意识过渡到有意识的热情,故意“去本国化”的视角,描绘在地文化的魅力,拥抱世界,是中国式虚构的缺项,也是这本书希望达成的目的之一。正因为如此,非常好看。”
——金宇澄
“似乎只有‘离奇’可以形容沈诞琦的小说。她仿佛摆脱了身份的重力,自由穿行于不同的历史时空,随机地打捞起不同人物,召唤他们,催眠他们,并成为他们。她仿佛传说中的多面女巫,通过想象力将自我分解为‘多’,又通过理解力将他人凝结为‘一’。”
——刘瑜
“随处可见的智力博弈发生在小说中的人物之间,也发生在作者和读者之间。知识在致密的语言缝隙里发光,纯真藏匿于荒诞的面具后,与世界深情面对。”
——张悦然
“读沈诞琦的小说,让我想起杜拉斯的蓝眼睛黑头发,那是高级的色情小说。同样的文辞华丽,同样的热情洋溢。有什么东西从身体中涌出来,浸染纸张。”
——苗炜
这个系列中有关于中国人的故事,也有关于外国人的故事;有完全虚构的故事,也有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事件相契合的半虚构的故事。这些故事之间互相有关联。
在这部系列小说集中,有穷尽一生只想完成一部封笔之作却郁郁不得志的作家,有美国小镇上用自己的手艺帮助已逝之人总结人生故事的棺材匠,有早熟的孩子和他们似乎提前到来的青春期,有一封打乱了全部生活的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有专门发明各种罕见、怪异疾病名称的疾病发明家……这些故事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发生在不同的时空里,却有着相同的孤独。


 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篇和最后一篇,酣畅淋漓,mindfucker?
  •     《最漫长的前戏》中的鲁宾是《封笔之作》里青年作家宋祁的朋友;他的另一个朋友维州的父亲,“这个时代最有才华的演员”,勾搭了《雅歌》中公子的姐姐凯特琳娜;宋祁的女儿宋洁如,则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研究员梅桢的初恋女友;《雅歌》中公子为伊莎拍摄的“刚出壳的雏鹰”帮助他自己来到了杰克逊维尔;公子长大后,成为了《卡莫拉》里向实习生(或儿子?)迂回打听前任下落的政客…至于其他故事(非洲的棺材匠,巴西的选美季军,南卡的中国餐馆),它们到底是宋祁那些永远封尘不被发表的作品,还是沈老师如同藏身在造访苏格兰的大学生里、对牧羊那样的真实观察呢?或许这和那些跳脱的人物关系一样,对跳脱的沈老师来说一点也不重要 ┑( ̄Д  ̄)┍
  •     颇为光怪陆离
  •     在看到前两篇的时候的确有点失望。但是看到第三篇的时候已经后悔自己给作者打了三星。抱歉。时隔这么久之后改过来。
  •     如果不是躺在病床上不知道要花多久才会重新打开。中间的几个故事很有感觉。怎么形容呢?一方面是扑面而来的青春期荷尔蒙的味道,然而另一方面还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传统文人的意象化。沈小姐的文字是上乘的,因此诸多过于尖酸的挑剔更加令人困惑,乃至沮丧。当然,说到沮丧,如今周遭之事概莫能外。
  •     最喜欢的三篇是 《封笔之作》《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传道书》
  •     一个个零散的短篇故事连成一串 还挺有趣的 这种少数裔族在他乡的故事 有点喜福会的意味 但是又不尽相同 角度不一样吧 不过那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到底是谁呢?
  •     17W
  •     最喜欢的几篇《疾病发明家》《音乐教育》《卡莫拉》《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在国外环境的背景下那些故事都透着中国特色的一些文化和思想。
  •     也不知道评论或者不评论有什么意义,或者是希望能给作者鼓励吧。 真的很好看。 我的文化水平不够所以可能看不到更深层的东西,但是我也一样不知道马尔克斯在写什么呀,但是就是好啊。 觉得这本书就是应该叫这个名字,没有更合适的了。
  •     作为小说客观说是一塌糊涂的
  •     喜欢《巴西小姐》,《封笔之作》和《疾病发明家》
  •     这可是陈老师专门给我带的签名版!(我也终于在纽约文化沙龙见过沈诞绮本人啦)
  •     译文腔调让文章既遥远又真实 大概是因为尽管是异国背景 细节和主题却源自日常生活 最震撼的两篇是卡莫拉和巴西小姐
  •     没有国别的视角,没有移民的困境,只是一群享受着精神暧昧的“西方人”,有讥笑,有反讽,倒是可以借此反思一下我们的“西方主义”
  •     文艺青年yy修仙小说 五星!
  •     最好的文章都是已经在网上发出来的老文章
  •     这是今年目前看过的最好看的小说集 这是到现在最想放在床边只要有空就想翻看看看的小说集 是最想推荐给别人又最不想让人知道的喜欢的小说集
  •     很好的试验
  •     有些思考,借小说来表达,并实现某种程度的交流。
  •     很喜欢
  •     大胆敢写 对多数人了解但不熟悉的少数派文化有很好的描绘 很好读
  •     在世界各地的游泳池边构思。
  •     得把一二两篇一起看,否则非常虚弱。有一些东西会让你猜出来是沈诞琦写的,尽管不时觉得冥冥微许间透露的东西不太招人喜欢。最棒的是书名同题作,《中国特色的译文读者》。多说一句,对我而言,这堪称畅销书的标题了。
  •     感觉像看了一本作者磕了药后写就的书。才华洋溢啊
  •     在文体上,是真的能看到喷薄而出的才华和野心,跨年零碎的时间看完,刚刚好,挺喜欢的。
  •     后三分之一的短篇精彩。
  •     瑰丽的想象、跳跃的思维似乎在急切地告诉我“快看呀,精英的碎片,先锋的构筑”。疏离感和掉书袋气,为了无意义而无意义的写作,就像作者在第二篇里歌颂的那样。一些句子有刘瑜的气息,但大部分是疏离的,比那些真正晦涩的译文更令人陌生几分。一些近乎癫狂的内容令我联想到了自说自话的《恋爱的犀牛》
  •     其实早期几篇写得挺好
  •     好读,怪趣。写的很洋气。
  •     從彼得凱恩和他的一百三十八位女友們開始知道這位作者的,非常喜歡!
  •     精彩的情节 对文字超强的把控力 没办法不因此针对一星用户打出五星的评分
  •     太好看了 后悔错过了作者的读者见面会
  •     很幸运的是在知道作者时并没有经历什么网友偏向型事件。这些延伸自真实或是本身的故事带着长期被翻译过或是原生的西方文学影响过的影子,也有生活的片段和惊人的努力。同辈人的才华。
  •     语言和界限
  •     有很多我蛮看重的作者都推荐了这本,因此买了来看,但发现并不大精彩。都是先有个问题,有个现象,然后写个典型故事表现出来。所以写得有点“隔”。
  •     有近一半的故事不够好,但是这不能阻止我给这本书打五星。毕竟好的那几篇,这几年里被我反复读过摘抄过,给过我巨大的安慰。
  •     好喜欢的一个女生
  •     我对才女的盲目崇拜终究还是会受到点个人追星际遇和舆论的影响 文坛太难攀 短篇小说又太考功力 才女虽然写的有趣 布局讲究 但题材也难免囿于人类学课程笔记 文艺女传记爱好者的读书笔记 young professionals 看多了new yorker和纪录片的都市奇谈 用译文腔写出来是个私人性的实验体验 但读起来觉得过分刻意 我要是说写的没有人味就不好又是我不懂文学 但simon不是被写出来的活生生的人吗?很期待才女更上一层楼 不要休笔于无尽的出差报告和讨好客户中
  •     我爱作者。
  •     把人物和故事交叉的穿起来和在读这本书的同时读不朽让我偶尔会混这两本书。一本是英文的一本是中文的也一点不耽误这个混淆。倒不至于混故事和人物,只是想起来某个句子的时候不确定是哪本书里的。从题目开始就被贴上的探讨中文译文英文的标签实在是很烦人。和自由的老虎比让我觉得不确定想象和经历哪个更具有想象力,不确定何等情况下文字成为非虚构,读者决定相信作者的话。
  •     抱歉,真的读不下去。
  •     忘记是为什么,在出租车上听着听着见面会,就临近结束了,还好有想见自己女神的哲哥帮我买到当时的最后一本。断断续续一学期,读完大多读过的故事。许多话题叫人浮想联翩,许多人单凭身世背景就已经令人着迷了,而作者用自己的语言和技巧,把自己的想象与编造讲给我们听。故事间纵横交织,或是故事与现实交错,总感觉虽说是短篇,却更像是联系起来的整体。更何况读沈诞琦的笔下的人与事,也同时是在读她自己呢?
  •     【送书活动】免费送全新纸质书,数量有限,送完即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豆邮我了解!豆邮时请注明书名
  •     不能用寻求隐喻的思路来读,不然就是一头雾水,说实话,我看不懂。
  •     每篇都有挣扎与和解,说是鸡汤绝不过分。每一篇都无比荒诞却又在国外读着感觉无限接近真实。希望能有更多这样跨文化的体验与思考
  •     像是在静止的画中分别点亮一个个人物 让他们跳一段自己的舞:这是跨度适中的六度分离 他们之间有纵横交错的紊乱 以及尚毫无交集的分离。合上书后(啊不 kindle刷到100%后)想 这必然只是作者脑内剧场的冰山一角吧 或许再演下去那些关系又都相认了 多有意思!在歇斯底里找中文读物的时候等来了这本书 从此Cafe的食物有了这道甜点佐餐 我可以品味很久直到有人路过说"how is your lunch" 虽还不能习惯Wang in love and bondage的画风 但中文译(whatever)本已经渐渐感受不到违和了 就像伸手进冰冷的水里后 不适感慢慢在消失。不知道作者是否也在新落成的BAMPFA前驻足过 亦或者她就是那次搭的uber pool的前座?
  •     读完了就只能给三星了。有些篇章甚至不想读。当然有几篇很有趣。
  •     非虚构扩展训练。
  •     还是更喜欢她写的非虚构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