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政治与文学

出版社:蔡丽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04出版)
ISBN:9787516124635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领域,即使是在80年代后的先锋小说领域,法国新小说的叙事水平——那种叙事的难度以及要求于作家的坚强高超的叙事掌控能力,中国的作家还望尘莫及。而在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叙事领域,最常见的是两种相当单纯的话语单向折射艺术,它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文本叙述构架中,通过简单的溢出主叙述的话语设置,暗中提示读者文本讲述将会发生突转。这种话语设置往往与文本讲述的因果逻辑有密切关系,它为不合常理的讲述提供了合情合理的线索。另外一种是通过话语自身表现的特殊气质和风格散发某种叙事信息,通过它来细化讲述中的人物或事件的微妙信息,如人物身份、心情、教养以及事件进展状态、事件发生的环境氛围等,这是通过话语本身的折射能力而构建的双重叙事,它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话语的叙述能力。它同时也是构成作家作品的独特个性或流派、地区文学的独有风格的关键因素。在左翼革命文学向工农兵文学书写转变的文本构建中,在1937—1942年的特殊时期,延安作家书写与后来的工农兵书写不相投合,并不表现在他们所反映的生活不是解放区的新生活,而更多的指向文本形式形态上的自守。文本所讲的故事可以五花八门、千姿百态,但文本形式形态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体现出文学创作的传承性、时期性和流派风格特征。文本叙事形态基本上保留了左翼由五四新文学以来建立的文学书写传统,语言上的知识分子特征,个体对对象世界的过滤等都具有浓厚的五四先锋文学的影子。而在创作修辞面向上,更体现出文本形式风格的延续性、稳定性特征。前面分析的仿真、对比、隐喻、象征都直接延续到此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创作中。或者换一句话说,正是这种形式形态的延续,才使得左翼作家们在1937—1942年间的书写显得那么独异,在后来的解放区工农兵文学的大家庭中显得格格不入。

名人推荐

论著在占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回忆录的基础上,详尽地比较了《在延安文艺作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前,《讲话》时以及《讲话》后延安文学创作风貌的巨大变化,从而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清晰的、从左翼革命文学向工农兵文学转型的延安文学发展脉络图。工农兵文学不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木,它是如何发展而来的,有什么必然性,在给中国文学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又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学术难题。从这个角度说,本论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许志英 本书以文本为基石,对左翼革命文学向工农兵文学的叙事转型作了充分的论证,新见叠出。勾画历史形迹,特别是梳理延安小说创作的生发力量在意识形态调控下,历史性地重新布排的过程论述得透彻到位。有些观点虽然非常有锋芒,但也能言之有据,自圆其说。 ——范培松 作者选择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相当重要也相当敏感的论题:左翼作家到解放区以后,作家的世界观和作品叙事是如何转型的?这个论题的潜在价值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新文学”如何转型为“革命文学”,而“革命文学”正是40年代之后中国文学的主流。因此,论题很有价值。在论述过程中,作者用大量的文本分析来论证这些作家、作品的转型过程,避免了论点大于材料、结论大于过程的缺点。 ——汤哲声

内容概要

蔡丽,女,1976年出生,四川成都人,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人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甘肃社会科学》等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 解放区文学概述 第一节 解放区文学的源流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的研究思路、视野和历史界定 第三节 解放区的小说创作与研究推进 第一章 解放区小说的书写源流 第一节 解放区小说创作的两种资源 一 苏区文艺中的小说创作 二 奔赴延安的左翼作家 第二节 延安作家的文学资源 一 30年代左联文学写实性叙事的清晰层次 二 白话雅语、欧化长句对叙事意蕴的营造和话语权的昭示 三 抒情、议论、对话、细节在叙事中的多样表现 四 文本修辞:从仿真到象征,从方法到观念 第二章 左翼作家1937—1942年间的延安小说叙事 第一节 五四雅语主体风格下的粗语、村语间杂 第二节 生活环境下的叙事冲突 一 丁玲的延安新人小说 二 严文井的生活琐事小说 三 苏群辛辣直露的讽刺小说 四 五四“为人生”的写实小说 第三节 延安文学的历史环境和文本价值 第三章 解放区文学资源的结构性调整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 一 延安文学界激烈的论争和众声嘈杂的氛围 二 政治与文艺、期待与现实的距离 三 延安文艺座谈会和《讲话》 四 整风运动和左翼的思想改造 第二节 解放区文学的结构调整 一 左翼作家群向文化教育干事的身份转换 二 根据地文学力量的充实壮大 三 解放区文学新的思想基础和资源分布 第四章 1942年后的小说创作高潮及其普遍特征 第一节 短篇小说的文本特性 第二节 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基础和高潮 第三节 解放区中短篇小说叙事的整体特征 一 以讲故事为叙事的行为主体 二 以写实性的工农兵生活讲述为事件主体 三 公式化、雷同化的整体倾向 第五章 工农兵文学叙事的典范:赵树理 第一节 40年代解放区的文学环境和赵树理的文学追求 一 40年代初解放区的文学环境 二 赵树理在通俗化、大众化讨论中的理论思考及其新启蒙主义的主张 第二节 赵树理40年代的创作与工农兵文学典范的确立 一 赵树理从1941—1943年间的创作转变 二 赵树理小说叙事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赵树理小说叙事的价值意义 一 农村生活的时代性表现 二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的创造 第六章 解放区中短篇小说的说——听叙事结构 第一节 多视角、话本体例以及说唱精神 第二节 村语、村韵、村蕴,以及围聚说事的亲切氛围 一 语言上的泥土味、俚俗风格和乡村情调 二 农村“拉话”的话语氛围 三 亲和、亲昵的叙述语氛 第三节 围聚说事氛围中的阶级对峙和政治宣传 一 经历或者事迹写作——单独的人和事交互绵延发展的文本 二 紧张状态叙述——在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中展开文本 三 场景——关系叙述 第四节 从战争中升华的诗意和个性 一 工农兵文学清新明朗、刚健有力之美的营造 二 个性和诗意的体现 第七章 解放区中短篇小说的非主流叙事 第一节 语言和它的叙事谱系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进与退 第三节 显叙事与隐叙事 第四节 改造的意涵转变 结语 第一节 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的初步转型 第二节 历史具体情境的曲折和繁复 第三节 多元结构体系中的工农兵文学 参考文献 英文目录 

编辑推荐

《传统、政治与文学:解放区小说的叙事转型》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传统政治与文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