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处才是生活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80769422X
作者:梁实秋
页数:272页

内容概要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书籍目录

★代序:闲暇
★第一辑
了生死
寂寞
悲观
送行

★第二辑
雅舍
书房
漫谈读书
下棋
喝茶
饮酒
书法
读画
听戏 看戏 读戏
★第三辑





快乐
沉默
散步
放风筝
★第四辑
谈时间
利用零碎时间
中年
老年
退休
早起


守时

★第五辑
商店礼貌
谈话的艺术
钱的教育
谈幽默
★附录 1:槐园梦忆
★附录 2: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作者简介

在忙碌与疲惫中 / 寻找心灵上的闲暇与自处
匆忙中,悠闲那么可贵
★★★★★★★★★★★★
用一颗闲适的心,来应对生活的繁忙与负重;
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承担日常人伦的琐碎;
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看得开、看得透;
婚姻和家庭也不是随心所欲、率性而为的, 我们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
《闲暇处才是生活》精选了梁实秋最经典的散文名篇,收录豆瓣、人人、百度、新浪、网易、腾讯等亿万网友推荐最多的篇目。梁实秋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初看极其平淡、其实字字皆有其用,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愈是简单的道理往往愈难参透。
★★★★★★★★★★★★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李叔同
有能够偶尔坐下来闻一闻花香的闲暇,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富足了。
——席慕容
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林语堂
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
——胡适
闲暇之际,我就常常幻想那些今生不会拥有的一切。
——张小娴


 闲暇处才是生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与人闲聊中,得来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闲”,颇为喜欢,回来之后,百度一番,得原诗如下: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此诗为唐代诗人李涉所作,名为《题鹤林寺僧舍》。诗人李涉在唐宪宗时被贬谪为陕川司仓参军,文宗时应召为太学博士,后来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间,用他诗中的话说就是“终日昏昏醉梦间”,情绪极其消沉。然而,在“忽闻春尽强登山”与鹤林寺高僧的闲聊之中,无意中解开了苦闷的心结,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忧烦,体验了直面现实及人生的轻松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灵增添了些许的愉快,于是欣然题诗于寺院墙壁之上,以抒发其内心“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慨。原来这看似豁达的一句诗,其背后的故事还是挺悲催的。不过,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其悲催之处,比李涉就丰富多了。早上挤地铁、公交,晚上还要挤地铁、公交,上班伺候领导大人,下班伺候老婆大人,忙得要死要活、没完没了的。真想学学忙里偷闲的本事。但是,偷来之后呢,闲着没事也很无聊。于是,忙也悲催,闲也悲催,就构成了我们现在这种全方位立体悲催的生活。想到这里,不禁想起梁实秋的“有闲阶级”来。他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如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梁实秋的话简单来说便是“闲暇处才是生活”。梁实秋是真正懂生活、会生活的人,他将自己的屋子称为雅舍,在雅舍之中,谈吃,谈生活,谈文学。其实,那时候的梁实秋才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不是现在这些为了打上文艺青年标签而装文艺的人。因为文艺,才有优雅,因为优雅,才有闲暇。无所事事的闲不是闲暇,而是空虚,有情有致的闲才是闲暇,才有味道。读书、看戏,喝茶、饮酒,了生死,谈人生,论幽默……谈俗时,俗而不低,论雅时,雅而不孤,这不仅仅需要丰厚的学养,更需要一份旷达的胸怀,脱俗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怀闲暇自优雅。梁实秋可以算是用文化来代言优雅的最标准人选了。在这本《闲暇处才是生活》中,出版社精选了梁实秋最有生活味道,最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比如《雅舍》、《书房》、《下棋》、《喝茶》、《书法》、《读画》、《散步》、《远行》等,这些颇有生活气息的文章,有别于我们现在用手机、电脑、微信、微博所构成的生活。严格来说,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看似忙碌,但是根本上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瞎忙,而不忙的时候,被互联网所裹挟的生活,又极具碎片化,极其浮躁和喧哗,这样的闲,也是乱七八糟毫无头绪的闲,没有营养,没有韵味,没有气质。与梁实秋所提倡的闲暇,是两码事,自然,这样的“闲”怎么会让我们体会到“闲暇处才是生活”的真味!真正有品位的闲暇,应该如梁实秋一样,要闲中有味,闲中有追求,要闲得有规律,闲得有原则,闲得有目的。在这样的闲中,才能既得到了身体的休憩,也得到了心灵的休憩,甚至在这种闲而有序的休憩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精神上的升华,反过来又提升了工作中的能力,让所谓的忙碌也因为有了闲淡、平和的心态而事事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了。所以,闲不是目的,闲出生活品质才是目的。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好好和梁实秋这位“闲暇大师”好好学习一下吧。
  •     我很喜欢文字,初识字之幼时甚至可以捧着一本字词图典津津有味看上半天,母亲虽喜我读书却恼我过于宽泛的阅读范围,杂七杂八的书我都有兴趣,每次上书城仿若对我施多大的恩惠,因为我会死拖硬拽就是不肯走,列出购买书单一大串。长大后生活琐事愈多,这头想着朋友好久未见需联系,那头想着电视节目貌似也很精彩,案头书本反倒是蒙尘了,总告诉自己,书本可以等,很多事情却等不及了。其实不然,是因为现在自己的心过于浮躁了,就是手上捧着书,也会轻易被窗外晴雨所诱,悲春哀秋下来,一日一日的时光就蹉跎了,书本变成了书架子和案头的摆设,实是难得有读毕的一本半本。最近忙完手头事情,“奉命”重拾旧技帮忙某展览的设计事宜。每日大早忙乱出门,晨光晚霞下的一个半小时成为了很难得的属于我个人的时间。我重新戴上耳机,带上书本放入背包,居然这段有光照有音乐有座位的阅读时光让我甚感愉悦,常常沉溺其中,屏蔽车上纷扰和腹中饿肚子的呼唤。闲暇处才是生活 这本小书,我在书店一督其名就甚是喜欢,捧于手上亦已多次,总是没能看上两个短篇就放下忙活别的杂事,这次我干脆随性而来,刚开始两日只是翻阅感兴趣的篇章,慢慢体会梁先生的幽默自乐和淡然自得,后读至附录 槐园梦忆 ,方觉日日被书中的的文字所勾去魂魄,自两个单独个体到合抱成家,辗转住处和院落,贯于其中的难道不是一个 情 和 知 ?生活里面再多的苦难艰辛,社会动荡,时易境迁,事与愿违或是事遂人愿都掩不去两个人心中的坚实牵念,荡气回肠。中学时候的语文老师为培养我们阅读兴趣,(或者是控制我们阅读量?)要求每周需上交读书笔记或是摘抄,我每次总是超额完成,那本小本被我小心存了下来,不怪老师丑陋的红字“阅”,因为我更看重的是字里行间我多得到的感悟。这次我也不例外,摘下了几小段:1God be than ked,the meanest of his creaturesBoasts two soul-sides,one to face the world with.One to show a woman when he loves her.感谢上帝,他的最卑微的生人也有两面的灵魂,一面对着世人一面给他所爱的女人看。2……,季淑善于理家,在短拙的情形之下仍能稍有嬴余。她的理论是:“储蓄之法不是在开销之外把余羡收存起来,而是预先扣除应储之数再作支出。”……3……,买笑是痛苦的经验,因为侮辱女性,亦即是侮辱人性,亦即是侮辱自己。男女之事若没有真的情感在内,是丑恶的。……4……,我们买了三四个鸟笼,先是养起两只金丝雀,喂小米,喂空心菜,喂红萝卜,鸟儿就是不大肯唱。后来请教高人,才知道一雌一雄不该放在一起,要隔离之后雄的才肯引吭高歌(不独鸟类如此,人亦何尝不然?能接吻的嘴是不想歌唱的)。……还有太多,只是书本不在手边,只能按着当时兴起拍下的几张图依着录入到了文本上。感谢这本小书让我重温了阅读的兴味,同时平静了心神。是的,振作起来,每一天都是新的,太多事不能等,因为一生太短了,需及时行乐做好自己。
  •     内心平静的人看任何事物都会有故事,这也许就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吧。匆匆忙忙的为生活奔波,透支自己,除去工作,看似精彩绝伦的业余生活,实在透露着一股空虚。离开了人群就似不能生存。这是都市生活的后遗症。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字里行间看到他内心的平和,与细腻的内心。一个小小的事物均能引发对文化的考究,对孩提时的细致描绘,对美好流失的遗憾。一个热爱家庭,努力做自己的人会有懂的人欣赏,愿意去维护他的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越来越不喜欢这种书了
  •     纵观当下,学者无几,遑论大师。先生自谓“懒”,谦虚甚矣,我辈无地自容。书中转引黄山谷语,获益匪浅,摘录如下,聊以自勉。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     梁先生是真真的文人 羡慕旧时的爱情
  •     程季淑。
  •     静静读
  •     这本书写作者对生死,寂寞,教育还有生活中面对的琴棋书画的看法。稍显悲观。
  •     最喜欢看附二,两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点滴,着实感人
  •     以前看过心守一处去生活,精选的小集子,有生活情趣。没闲时有闲心是最重要的。
  •     尤爱写恋爱婚姻生活那段,平淡而引人向往
  •     在革命年代,梁公作为一代文人,没有口诛笔伐,还偏隅雅舍听戏饮酒,搞着小资产阶级的生活~ 在当年的文人联盟里简直颇有几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味道。可是这不就是生活生活生活嘛~叔本华说,幸福即是痛苦的避免。所谓痛苦是实在的,而幸福则是根本不存在的。痛苦不存在时之状态,无以名之,名之曰幸福。是故人生之目标,不在幸福之追求,而在痛苦之避免。所以梁公也不过是苦中作乐~苦也,悠哉!
  •     非鸡汤
  •     这是最近读到的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作者关心生活,关心小事,懂得思考。最后写到他和妻子一起的生活,很是温暖感人。喜欢梁秋实的散文,真实又舒服。仿佛和他隔着时空对话。
  •     那时候的老爱情令人羡慕。
  •     先生的书阅读后很舒服,特别是与妻子相知相识、相濡以沫的描写。
  •     闲来读读便好
  •     最喜欢他和季淑的那段,但是半年以后又是一段轰动全国的黄昏恋,让我一声叹息
  •     看完《槐园梦忆》正感慨时知道梁实秋写完这本书就开始了他的第二春我就。。。=͟͟͞͞(●⁰ꈊ⁰● |||)
  •     是编辑捣的鬼吧,一半文章一半附录。前一半基本就是命题作文,看着像在翻台历。后一半悼念亡妻,着实感人。
  •     我看散文从梁先生起,槐园梦忆从12年前就知道了,时隔12年,再次梦回旧忆,什么东西和一辈子回忆联系一起,真是重的无法承担
  •     很喜欢,需要很静心的去读的书。读惯了大白话的人恐怕有些欣赏不来了,但是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这种文体的动人之处。
  •     断断续续看完了,梁先生的文笔真的值得看,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非常深入一针见血。最后写了与其妻子的相识相知,很多平凡的小事也能写得生动有趣,若是实在烦琐小事也是叙事逻辑清晰让人不至于无头无尾。
  •     朴实的文笔,朴实的生活
  •     简单的生活 别致的思索 梁的博学 钦佩
  •     有很多深刻又朴实的道理,就被作者那样一一讲来,耐人寻味。唯独不喜欢附录,太过冗长,便只略读了一二。
  •     前半部分真是精彩
  •     读起来轻松又不需要大段时间。没想到鲁迅一个时代还互“抬杠”的作家原来文风这么幽默轻巧,拥挤地铁上抱着kindle看都能跟着文字都开始放轻松下来。梁先生的人生经历也挺有意思,如冰心所语,是个有趣有才有情的人。
  •     或许未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但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存在。
  •     羡慕梁先生与妻子的感情
  •     被瑰园梦忆感动,回头搜索季淑去世半年续弦。。。扶鹅。。。
  •     悼念亡妻的部分最为真挚感人 读来不免潸然流泪
  •     但有闲暇闲情。与雅舍谈吃有一部分重叠。追忆夫人情真而切
  •     太喜欢槐园梦忆这部分了!梁实秋和妻子相遇相识相知相守的过程简直就是各种清宫剧民国剧偶像剧的范本啊!前面的小短篇就一般了。梁实秋这一生可以算是充满传奇戏剧的一生了。人生能有一个像程季淑这样的伴侣足矣。
  •     最感动的是他和妻子一生扶持相濡以沫的爱情。
  •     季淑说小孩要培养读书习惯认字开始就应该每人拥有一张书桌呢。
  •     看罢梁实秋的文字,突然有了许多感慨,正像许多读者评价的那样“他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初看极其平淡,却字字皆有其用,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越简单的道理往往越难参透。”他所处的那个年代虽没有安稳的生活环境,没有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没有手机(通信基本靠写信),没有爆炸性碎片化快把人淹没的信息,有的却是每一天认认真真的生活,有的是亲手种植的一草一木,有的是哪怕在战乱时期,居无定所时苦中作乐的精神,有的是一家人相互体谅,相互包容的情真意切。(by 子予)
  •     第一次读梁实秋的散文,很喜欢他的文风,就像别人说的小文章的大手笔。最后附录的槐园梦忆也是感人至深。就是梁晚年也是挺谜的。。。
  •     弃
  •     不怎么喜欢,半途弃了。
  •     《槐园梦忆》写得好!
  •     短途时读起,在工作之余,消去那一日忙碌和疲惫。甚是安心。大师追忆季淑的篇章,真情实为真挚,大为感慨。
  •     民国多谈国计民生,独梁实秋懂生活之细节而已
  •     怡然自得,平淡舒适
  •     明白糊涂 可谓是闲暇处的随笔一章 尤其欣赏这句 “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
  •     虽然是再集锦,不过槐园梦忆真感人~
  •     不喜欢这种风格,没啥意义。
  •     梁实秋的散文让我迷恋,读到怀念季淑的那段竟感动到流泪,世间最好的爱莫过于如此。
  •     有闲才有生活,最后偏悼念亡妻的部分情真意切
  •     这本书适合在心情比较闲适的时候阅读,文中有对生活各种事物的思考。不难看出作者是一个极有生活情趣的人
  •     前面所有的随笔不如附录中他和夫人的故事
  •     有点公子哥的傲气,讨人喜欢的作者,跟季淑一见钟情到白头偕老令人羡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