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字,那些事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49003471
作者:孙海芳
页数:254页

内容概要

孙海芳,
1980年生于兰州。
语文老师,文学硕士,兰州市作协成员。
兰州市城关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第十、十一届教学新秀。

作者简介

本书选取了40个汉字,以记录这些汉字教学散记的形式,谈及作者的感受、经历,配以学生对这些字的理解与感悟,并串联了相关兰州当地的民俗、典故、传说,拟以此为目的,带引读者体味实实在在的汉字之后的大文化语境。


 这些字,那些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淘寶售書: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21933780826 豆瓣讀書: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494422/實體書店:蘭州廣場書城吾友孫老師,是一名從業十年的小學教員,文學碩士。近日出書《這些字 那些事》。獲贈書后昨夜挑燈夜讀至凌晨方讀罷,雖不敢亂讚歎“字字珠璣”,確是句句誠樸,毫無造作。我對文字的題材一直不懂歸類,權且將此書歸為“散記”。《這些字 那些事》是孫老師用四十個漢字將她工作生活經歷的片段乃至蘭州的一些歷史民俗串接而成。書中旁引佐證的資料也能看出是下了功夫用心積累的。做老師的出書並不稀奇,最多見是發各種論文的,但其目的多是為了評職稱漲工資爾為之。那日閒聊時聽說,現在的老師們特別是小學老師,上課之餘的三大話題就是“罵婆婆,比老公,夸兒子”,總結可謂精闢!這個我有發言權,可以再追加兩項“打麻將,吃火鍋”。這些狀況和教書育人的老師似乎相去甚遠,可現實確是如此!孫老師能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自費出了這本毫不功利的《這些字 那些事》,不得不讓人讚歎。書中讀出,“教師”于孫老師而言不僅是個“工作”是個“飯碗”,更是一種責任。 正如書中第一百九十頁講漢字“愧”時,孫老師寫到:【這個職業如今很被動,有人說,“它更像個衙門,老師們都不在學校裡。”老師們鑽營逢迎,學生們從最初的階段看到的是老師的低頭,給教導主任低頭,校長來視察班級情況時的“低頭”。是領導就得卑微,學生們一定想,“平時耀武揚威的這個傢伙,爲什麽會瞬間變得如此卑賤?”它從發展的一開始,爛在了根上。記得一次去一所小學聽課,上到六樓的途中,一排排學生似木偶般聽話,站著敬禮一動不動。“乖巧”得有些令我恐懼,是誰教會了這些孩子如此“規範”?尊敬和敬禮不是一回事,規矩和奴性就差一步。......教師的第一要務是“傳導”,啓蒙思想,喚醒個性,可是我卻如此悲觀。】。記得曾和孫老師有過一次交談,我說“教師”和“醫生”是兩個最重要的職業,一個是治“心”的,一個是療“身”的。然而現在,恰恰是這兩個最重要的職業出了大問題。老師們不“為人師表”。醫生們不“慈悲救人”,全部唯利是圖。我常奉勸自家的老師和身邊的老師不要隨意接受學生家長的請吃送禮,你們有你們的工資福利待遇,雖比上不足卻比下有餘。學生家長請吃送禮我不覺得會是發自內心的,在當今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家長們若不請不送唯恐對自家孩子不利,大多都是“望子成龍”,“愛子心切”之情所驅使。曾聽說有學生家長在“教師節”來臨之時,幾個家長聯合湊錢給老師買大件家電的。而這種風氣的盛行又是誰在推波助瀾?當老師的教書育人是你們的職責,你們憑什麼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吃請饋贈?當你們自諷為“窮教書匠”時,你們可曾心中有“愧”?吾子從上小學到初中已八年,我從不去參加家長會,心氣重,見不得老師像罵孫子一樣訓家長。唯一一次“自投羅網”是我兒帶著班主任給他留在臉上的手掌印回家時,我毫不猶豫去學校找到該老師,嚴厲的告訴她:“我兒到學校不是來挨打的,若有下次絕不客氣!”耳光不僅是扇在了孩子的臉上,更是扇在了“應試教育”和“師道師德”上!醫生也是如此,見了病人先問有沒有醫保。同樣的一個病,有醫保怎樣?沒有醫保又該如何?你們是要謀財還是害命啊?“懸壺濟世”只是立在角落里落滿灰塵的牌匾而已。 借用孫老師書中的一段文字:【說小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說大了,為孩子們做點好玩的事】。愿所有做老師的共勉,若擔不起“樹人”之重任,就盡職盡責為孩子們做點有意義的事。《這些字 那些事》書中插圖用了很多孫老師的學生們畫的畫,天真童趣盡顯其中,世上最能打動人的就是未經雕琢和染污的純真。讀到孩子們說的話時,不僅讓人黯然失笑。【有篇閱讀理解叫《誇父追日》,最後一個題目是“你想對誇父說什麽?”小田同學的回答是:“誇父,你有意思嗎?”;有個題目是“面對紅燈停,綠燈行的現象,你想說什麽?”同學說:“紅燈,你算老幾?你憑什麼管別人?”;題目:“烏鴉發奮練習唱歌,立志要超過百靈。”有人答:“你再練,你還是烏鴉!”】真搞不懂孩子們的腦子里都在想什麽?更有記錄孩子們的可愛言行:【“今天誰來接你呀?”,“我的哥的爺.”;课堂上,她突然睡眼朦胧地站起来,走向另一个同学。“你要干什么?”,“我想着马芷汀可能饿了,我给她吃个油果子。”;一天,她害羞的走到我跟前,伸手给我一个果冻。“谢谢你呀,海麦俐!”适逢口渴的我愉快的回应。“帮我打开,我撕不开。”】请不要抹杀孩子们的童真。孫老師在開篇講“溫”字時,引用了一段網絡上轉載很多的話:“漢字簡化以後,親不見,愛無心,產不生,廠空空,麺無麥,運無車,導無道,兒無首,飛單翼,湧無力,有雲無雨,開關無門,鄉里無郎,聖不能聽也不能說,買成鉤刀下有人頭,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來越佳而往井裡走,可魔仍是魔。”【不得不承認,漢字是有溫度的。她像一幅畫,從細節處講述著遠古走來的記憶;她像一首詩,喃喃自語般地訴說著與自己有關的印記;她更像一位博學多識的老人,用自己厚重的經歷,講述著被我們日漸忽略著的過往。...工具論的人,僅僅將漢字作為一種工具,將漢字簡單工具化...這樣的轉變,我是斷然不能接受的。如果我們這些以字謀生的人都將漢字簡單化,中國漢字文化的出路必將斷代。那些字字珠璣的財富,會在我們眼前悄然無息且大而皇之地閃過。遺失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是一種罪過。】書中的這些文字裡,散逸出與孫老師的年齡略不相符的責任感和厚重感。是啊,漢字的簡化剪掉的豈止是幾個筆劃,而是對漢字的產生和傳承乃至古老文化的一種破壞。很多繁體字我都認不得也不會寫,所以在電腦上打字時就設置成繁體字,想著經常看看時間久了也許能補回來一些吧。在講“讀”字時,孫老師寫到:【中國自古重“讀”,“牛角掛書”“帶經而鋤”“高鳳流麥”“下帷讀書”等勤學苦讀的典故代代流傳,口口傳頌,都是此證。作為以書為業的教書匠,讀書顯得更為深刻。...有位在書市做書品銷售的同學,曾悲觀的說過:“如今賣書太難了,人們都忙著在網上偷菜,沒有時間看書,看書真是奢侈品。”這樣的語句曾在我的意識里留下不小的震撼。有一位天資聰慧的同僚也曾用一面無辜的表情為自己不讀書來辯解:“我讀書呀,每期的《女友》我都買。”這樣汗顏的話語時時刺激.驚醒與我,我知道,閱讀真的是可以改變修養與情操的。】同樣深刻的體悟躍然心頭,一直以來就喜歡與愛讀書有學識之人交往。然讀書當讀好書,像那些看看《女友》 .《家庭》之類的算不上讀書,最多算個看圖識字。讀什麽《盜墓筆記》.《哈利波特》.《黑厚學》之類的也算不上讀書,最多是長點小聰明和邪知謬論罷了。 學識也分“正知正見”和“歪理邪說”。佛教里有個詞叫“所知障”,是說有些人掌握一些知識論點后,非但沒有提高學識提升智慧,卻成了他吸取善知正見的障礙。可見,讀書當讀好書,學識當學善識!《這些字 那些事》里還記錄有一些孫老師的家世和蘭州的歷史民俗。“祖”字里的《我爺爺》.《我奶奶》兩篇文字看的人尤為動容。“父”字中記錄:【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每天洗漱完畢準備上班,父母都會督促警告我:“要是再來地震,一定讓學生娃們先走。”】平凡百姓人家樸實厚道的話語,讓那句經典的“讓領導先走”顯的何等齷齪!在“面”字中,大氣的“牛肉麵”消暑的“漿水面”,孫老師生動的闡述了蘭州離不開面文化的滋養。是啊,西北人三天不吃麵,那心裏面確實是“剛就剛就”的。我吃素八年了,八年未進牛肉麵館,但牛肉麵館里的火熱情景卻依然歷歷在目。一群人衝進麵館對拉麵舀湯的師傅說:“三個細的兩個二細一個韭葉一個大寬,細的兩個不要香菜二細一個不要蒜苗子,韭葉蒜苗子香菜都不要,辣子統統多些。”聽著如此複雜,拉麵舀湯的師傅卻能分毫不差的把一碗碗清白翠綠鮮紅的面遞給你。曾聽一位朋友講個段子:一人買一小碗的面票,對舀湯的師傅說‘湯多些肉多些蒜苗子多些辣子多些’,舀湯的師傅一臉嗔恨的說‘木你不會要個大碗嘛!’。講到“牧”時,有一段實在是讓人忍俊不已:【當年基督教爲了弘揚教義,他們大力發展本土牧師。於是,一批說著蘭州話的牧師便因此而生,芥兄說:“小時候,聖誕節我們去山字石教堂吃聖斎,牧師會用土土的蘭州話說‘上帝的孩子們,你們都是上帝的尕羊羔子’。】看到這段,要說說這個“尕”字,蘭州話里“尕”就是小的意思。記得多年前有個常年在外地的朋友回蘭州,用京蘭腔問我們:“聽佛(说)蘭州那現在引進了一種稀不先進的醫療設備叫‘小馬刀’,你們知道不知道?”眾人面面相覷都說不知,推敲半天終於明白他說的是‘伽傌刀’(尕馬刀)......《這些字 那些事》,2012年最後的一天里讀到的一本好書。孫老師愛聽冬子的《牆頭草》,曾善意的取笑過思維跳躍的孫老師,說‘《牆頭草》這首歌挺適合你的,風一吹過你就亂搖。’讀過《這些字 那些事》之後,我再善意的取笑一下:“孫老師,你絕對不是牛肉麵里的蔥花子!”愿馬上到來的2013年一切吉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