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革命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213068563
作者:[ 美]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Dr. Nicholas Romanov),寇特•布伦加(Kurt Brungardt)
页数:260页

内容概要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博士

世界著名运动科学家,拥有40多年的科研经验。专业涉及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理论与体育教学、专业及业余运动员的培训、运动损伤诊断和预防、康复训练等领域。

奥林匹克国家队教练。现为俄罗斯铁人三项国家队队员进行指导。曾带领英国铁人三项国家队参加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12年,他的弟子、俄罗斯残奥会运动员叶莲娜•伊凡诺娃(Elena Ivanova)获得3枚金牌。
寇特•布伦加

美国高级私人教练,健身和运动训练领域作家,《男士健康》(美版)、《扣篮》、《名利场》等知名杂志撰稿人。

书籍目录

各方赞誉
中文版序  跑得更快,更有效率,不受伤害
引 言  如何像一流运动员那样跑步?
PART 1 准备
01 我与跑步:从苏联到美国
02 知觉能力:培养跑步的敏锐度
03 跑步日志:从跑步距离转移到跑步质量
04 选择合适的跑鞋:如何找到最好的跑鞋
05 拍摄:了解自己的动作
06 准备活动:增加身体柔软度的31个拉伸练习
07 力量训练:4种常规的力量练习
PART 2 姿势跑法的10堂课
08 开 讲:用更好的跑步姿态代替不良的跑步方式
09 第一课:脚
10 第二课:关键跑姿
11 第三课:落下
12 第四课:上拉
13 第五课:跑步的完整动作
14 第六课:跟腱
15 第七课:再论关键姿势
16 第八课:再论落下
17 第九课:再论上拉
18 第十课:重新跑起来
19 结 业:享受这一刻
PART 3 姿势跑法循环训练
20 跑步的循环训练:高效、安全地寻求新突破
21 分析自己的跑步动作:建立高效的感知与实践正循环
22 完成过渡:姿势跑9星期训练计划
23 在不同环境中跑步:全地形跑步指南
24 常见的运动损伤:纠正错误动作,防治运动损伤
PART 4 突破极限
25 大猴子,小猴子:如何制订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26 全能训练计划: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
27 一直跑下去:保持健康,享受快乐,战胜自我
附录
姿势跑法的技术要领
跑步中常见的错误动作
美国陆军训练评估表
跑步动作的分析
视频分析的6个要点
术语汇编
致谢
译者后记

作者简介


关于跑步姿势的争论是跑者之间永恒的热门话题,罗曼诺夫博士的理论不是简单地回答哪个部位先落地的问题,而是给出了一个跑步姿势的“模板”——姿势跑法,教你如何正确地跑步。正如跑步本身追求的是坚持与长久效益一样,这本书关注的也是跑者更持久的运动生涯。

罗曼诺夫博士提出的姿势跑法理念包含3个关键的基本动作:关键跑姿、落下、上拉。在书中,他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姿势跑法的准备工作(诸如如何选择一双合适的跑鞋、几十个拉伸动作训练)、技术动作解析以及相应的力量训练等内容。全面阐释如何将姿势跑法应用到实践中:分析自己的跑步动作、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跑步、纠正错误动作,、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等等帮助跑者实现健康、快乐、不受伤害地跑步。

为了确保本书读者能正确掌握姿势跑法,书中有丰富的真人实际示范图解,更方便读者参考学习。10堂循序渐进的姿势跑课、姿势跑法循环训练……通过逐步学习,读者会毫不吃力地掌握这一全新跑步模式,从而实现跑得更快、更有效率,而降低受伤概率的最终目标。


 跑步革命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就「正體字」譯本說明。   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   The Running Revolution: How to Run Faster, Farther, and Injury-Free--for Life   作者: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 寇特.布倫加   原文作者:Dr. Nicholas Romanov,Kurt Brungardt   譯者:徐國峰,莊茗傑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5/08/29   語言:正體中文  關於跑步的腳掌著地,在此做個人分析:想學習跑步動作的跑友可按照跑步三要素:施力、運用、著地來理解操作:一、施力:跑步施力核心在於「夾腿」動作(第3槓桿原理);二、運用:重力、重心之運用在於腿部,不是上身前傾;三、著地:腳掌著地位置。(前兩項請參照先前之說明)之前以「前腳掌外側」先著地的說法,現在可以精確的說是蹠部旁的「四指後墊部」先觸碰著地;就是比較有肉的部位,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一起著地。何以如此呢?除先天腿部構造如此,可以理解其功用:一、四指後墊部的範圍比蹠部寬、大,具承受性;二、與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呈直線整體,具大面積穩定負荷功能;蹠部的做用在於著地、提起時輔助「四指後墊部」、「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做整體動作;蹠部與「腳窩」兩者有適應不同地面時作為調節的功用。.著地:四指後墊部先觸地,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一起著地(蹠部輔助);.提起:重心轉換移動(在連續跑步下產生平行位移)+夾腿動作的肌力;既運用重力,又擺脫重力。以上的說法,初學者必須以「赤足」執行學習!因為鞋子的包覆、包覆感及鞋墊在無意間限制了腳掌的活動,也干擾了腳掌觸覺知覺。所以初學者可以先赤腳對上述的說法做實際的辨正,來確認是否「果真如此」。確定無誤後,操作熟練再穿鞋;有了印象,即便穿鞋還是可以依要領執行。現在,稍稍檢討書中一處問題。p.167:比較不同的腳掌落地位置。這位博士的書,如同一盒拼圖,整組拼圖完備,卻如何也無法拼出盒上的圖。所以必須修正,將上述的三個關鍵套入書中調整。現在來看腳掌說明的問題:一、羅博士分為腳跟、平足、前腳掌著地的說法,不如直接如同上述之分析腳掌的著地與提起的意義;甚至所謂的高、低及正常足弓的說法,都與跑步的核心意義無關:只需腳指、掌完整即可相同運用。二、在圖最左側的「腳跟」處說法(由後向前滾動),就是將腳掌視為輪胎或圓的一部分之「弧度」,在提起時「滾動」。原本是正確的概念,他卻誤將眼光放在腳跟先著地,而做錯誤解讀(應更正為:提起時運用重力與腳掌的接觸面產生移動)。三、圖中的「平足」處,若非蹠部或+腳窩處先著地;只要是「四指後墊部」或+「腳掌側至腳掌末之墊部」先著地都是正確的。四、圖右之「前腳掌」處有「自然的內旋動作」一說,顯然錯誤。因為腳掌在著地前會自然地稍稍外旋,以利「四指後墊部」先著地。圖中還有一些文字敘述說法,可說是充滿想像意味,所以沒有提到的部分可以不必理會(甚至都不必理會^^)。整張圖最大的「破綻」就是其所描述的:先著地處在於「前腳掌外側」。也就是圖右中的「壓力途徑」那個白小圓圈的標示處;顯見只看著地前鞋子展示的情形,而做出的猜測(以為是個點,其實是蹠部旁的四指後墊部;從鞋子外觀根本無法得知裏面情形)。如果羅博士有親自赤腳跑步確認過,就不會這麼輕忽了。畢竟如果是集中在那個「點」,那壓力會有多大呀!跑友們如果親身以赤腳嚐試,肯定可以明白以「四指後墊部」著地的意義了。羅博士之所以如此:一、純看影片分析(看不到鞋內情況);二、未親自赤腳確認其動作意義;三、對腳掌著地的重要性毫無概念。腳掌的觸感是掌握重力、重心的唯一知覺處。沒有這種知覺何來的運用力及經濟、有效地施力呢?大概看過「油吐波」上的頂尖跑者影片,或者許績勝那個慢動作跑姿影片,都可以察覺是腳外側著地。但何以如此呢?卻必須以赤腳來嚐試,自然明白。從這點來看,臺灣的赤足謝團長引領的赤足風潮的確是功不可沒。不過,另一方面沒有羅博士將注意力放在腿部的姿勢跑法,也很難引起探究。一本將跑步關鍵處都談到的書,卻無法達到學習目的;其中的種種曲折問題,相信深思者自有一番體悟。最後,或許可以把跑步分為「跑動」及跑步:.跑動:倒著跑或以個人習慣方式之跑法;.跑步:使用一致性的步法來跑。
  •     就「正體字」譯本說明。羅曼諾夫博士的姿勢跑法:十堂核心課程,根除錯誤跑姿,跑得更快、更遠、更省力,一輩子不受傷。The Running Revolution: How to Run Faster, Farther, and Injury-Free--for Life作者: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 寇特.布倫加 原文作者:Dr. Nicholas Romanov,Kurt Brungardt 譯者:徐國峰,莊茗傑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5/08/29 語言:正體中文  新書到手後瀏覽一番!有所改進。 比起前書,這本新書應該可以稱之為能夠幫助跑者學習跑步;畢竟羅慢諾夫博士是臺灣最早專門談到跑步技術之書。所以,就其中一些有問題部分提出來,或許可供跑友參考。一、p.9:羅慢諾夫博士歸納出來三個跑步的核心元素是:關鍵跑姿、落下和拉起。他並沒有強調該怎麼著地。也就是說著地並非姿勢跑法關心的重點。因為「前足著地只是『前傾』與『自然落下』的結果,並非我們要追求的技巧」,所以很多人以為姿勢跑法就是前足跑法(但事實並非如此)而只把腳跟著地改成前足著地,但這完全錯失了姿勢跑法的核心精神---利用地心引力「自然落下」。既然是「自然」落下,就不該刻意追求。若是刻意而為,就會變成腳跟著地或踮腳跑。所以姿勢跑法的重點其負不在於「怎麼著地」這件事,重點是:怎麼快點回到關鍵跑姿。   ------------------------------------------ 這段話是譯者徐國峰之序言。乍聽之下,頗有說服意味,然而無論是細究其思路或親身體驗,都不無問題:1、作者歸納出來三跑步核心元素:「關鍵跑姿、落下、拉起。」如果在文字認知上沒有天壤之別,跑步中的「落下」與「著地」,應該擁有相同的意義。但譯者認為不是重點,這是自相矛盾。 2、前腳掌著地一直是作者所要求:我應該用前腳掌著地嗎?(沒錯,正是如此)p.24。 所以稱之為「前足跑法」並不是問題。至於錯失了姿勢跑法的核心精神。為什麼?卻是這本書自己造成的(解讀重心有誤、忽視細究腳掌著地部位)。 3、自然落下! 什麼是自然?假如我的自然與你的自然表現出不一樣?該參照何者?有些跑者已經跑了相當時間,甚至數十年,在定了型的「自然」狀態下,一本專業的書籍當然能夠詳盡的說明其中原理。這怎會不重要呢? 將「空白」部分補足,遠比「忽視」來得重要。重要與否,那是讀者之事。假如讀者正好欠缺這部分,那就可能誤人了! 二、p.10:省力的關鍵在「不推蹬」。長久以來,台灣的教練和跑者大都遵循英國人傑弗瑞.戴森(Geoffrey Dyson)在一九六零年代於《運動力學》(Mechanics of Athletics)中所設立的步態模型(Stride Model)。根據戴森的定義,他把跑步動作分解為三個階段: .「支撐期」(support):腳掌與面接觸後支撐身體重量與承受落地衝擊。 .「推進期」(drive):下肢推蹬地面,創造前進動力。 .「恢復期」(recovery):雙腳騰空時,放鬆讓肌肉恢復。 現在,就連體育系的教科書也還是引用這樣的定義,但在這項傳統定義中「把下肢肌肉當作跑步前進主要力量來源」的觀念是有誤的(這一開始本來就只是戴森的假設,卻被一直延用至今),這樣的定義會使教練和跑者在訓練的過程中特別強調「推蹬」的訓練,但事實上,科學家使用儀器觀察世界菁英跑者的步態後發現:在戴森所定義的推蹬期,主要的推蹬肌群--股四頭肌根本沒有用力做功,它使力的階段反而是在支撐期(承受落地衝擊與支撐體重)。羅曼諾夫博士指出:這其實在1990年就被發現了,但竟沒被正視,只被稱為悖論。此研究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進行,他們使用肌電圖感應器來檢測跑步中的肌肉活動。最終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跑步推進期中,下肢的伸肌(主要是大腿的股四頭肌)並沒有被啟動。   -------------------------------------------- 本段出現在譯者在序言(p.10),及作者於內文(p.126)。 譯者: 「跑步的前進動能主要是來自於重力,而非自己的肌肉」,肌肉只是用來支撐體重、承受落地衝擊與轉換能量。(p.10) 作者:研究結果最終顯示,在跑步推進期中,下肢的伸肌(主要是大腿的股四頭肌)並沒有被啟動。研究員們原本假設這些肌群在推蹬時是最活躍的,但數據卻顯示它們並沒有作功。許多人苦思良久感到困惑,因為並不第合公認的模式---跑步是用腿部肌肉驅動,所以這份研究結果被稱為「伸肌悖論」。這個特有的名字說明它困擾了運動科學家和教練們長達二十多年。但對我和其他姿勢跑法的學生來說,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並沒有讓我們感到困惑,反而證實了我的理論:「重力是驅動身體前進最有效率與最強大的力量」。(p.126) 1、發現股四頭肌沒有使用到,並無法否定「推進期」的意義。只發現不是用股四頭肌出力而已!無法直接跳到「不必推蹬」。因為大腿後的膕旁肌(半腱肌、半膜肌及股二頭肌之總稱)+大腿前的縫匠肌恰好是主要施力處;亦即讓膝關節屈曲作用。 (戴森所歸納的步態模型沒有被推翻的根據:支撐、推進、恢復。類同於羅曼諾夫博士的:關鍵跑姿、拉起、落下。但必須注意!羅博士書中的落下、拉起說明,幾乎相同,沒什麼差異!而且落下、拉起缺乏移動的意義)沒用到股四頭肌,於是就將整個推蹬的意義完全否定(沒有其它肌群可以使用了嗎?)。這明顯是在無充分理據下的錯誤推論;好比發現水的化學式不是H3O(其實是H2O)就否定水的存在一樣荒唐。合宜的推蹬方式,是「拉起」的一部分,但作者武斷否定,其所論述的:「將重力的力量轉換成水平前進的技巧,這項技巧會決定你能跑得多遠、多快(跑步,該怎麼跑p.79.2011)。」可說是一幅美麗地想像風景。 2、台灣教練和跑者在「體育運動」方面的展現,並不會離跑步技術太遠(誰能否定許績勝的跑步技術呢?),主要仍在於整體環境發展有限。近來跑步已蔚為風潮,未來優秀好手突破記錄指日可待(筆者所處縣市在民國100年之前縣運馬拉松與現在相較也已今非昔比了),但絕不會是因為發現了「推進期」用的不是股四頭肌,而能在不推蹬之下創造佳績。 如何合宜地「有效」推蹬的「推進期」,用之以配合提高「步頻」,恐怕才是現在應該面臨的關鍵點。 3、接續著p.11頁仍然是相同議題。徐言:「台灣的跑者們卡關很久了」並舉了許玉芳、吳文騫、許績勝、蔣介文。人之身體、精神是有限的;年齡增長下,範圍愈是受限,也許能有較佳的運用方法,在運動能力的展現中,年齡增長下總是步步限縮。創造有利的體育運動環境、風氣及可靠地學習資訊為廣大的來者預備,才是突破的最實際方式。所以本書切實正確的說明也負有引導年少跑者學習跑步的重要意義。 三、p.125:第三課(向前落下) 自然的跑法就只是「自由落下」而已,不論這聽起來有多古怪,但事實即是如此。在跑步時就是「落下」和用腳掌「接住」自己,兩者間不斷的循環。在身體保持直立的前提下,「落下」正是你能有效利用重力驅動身體向前跑的秘訣所在。   -------------------------------------------- 本段對運用重力的「說法」,是其書中核心理念。我在這兒予以否定。1、重力:即引力。引力所產生的「概念」只有「落下」而已。單單「往下」無法驅動身體向前跑,這是簡單的道理。人傾斜會造成重心偏掉而「移動」,僅有一次的往下倒而已。2、p.125圖:重力在跑者身上所形成的轉動力矩;p.153:第八課(複習落下的技術) 前傾的角度愈大,跑速愈快。125頁該圖中有一個關鍵跑姿人像及其向前傾,一正一傾合共兩人像。試想若果真如此,那身體在向前傾之後,又必須再回復至關鍵跑姿!按其所言:「前傾角度愈大,跑速愈快。」則其上半身前傾、回正,在不斷地來來回回將形成古怪動作:.回正:在身體保持直立的前提下,「落下」正是你能有效利用重力驅動身體向前跑的秘訣所在。(p.125第一段第三行) .前傾:轉動力矩。(p.125圖) 可見前傾時遭受「重力」往下的一次性移動,無法增進跑步概念。書中對於重力概念的說法,完全是過度想像、天馬行空。 應重新修正。若將重力由身體之陳述轉到腿部,則符合其論述內涵:雙腿之一在做施力移動時(夾抬腿),自然造成重心前傾掉落;而雙腿交互間夾(傾斜)、撐(著地),即是移動。使用「夾腿」一詞,可以避免「抬腿」一詞的「直接抬大腿」錯誤動作;而且夾腿名稱亦描述出跑步之主要施力(後文尚有介紹)。四、p.133:第四課(只拉不蹬,跑步效率的關鍵) 在這堂課中你將進入到區分跑步與走路的階段,也就是當兩隻腳都離開地面的「騰空期」。傳統思維大都認為跑者要花力氣推蹬地面才能進入騰空期,但我主張的自然跑法恰好相反。兩腳騰空是因為身體前傾結束後,支撐腳被拉離地面所造成的。腳掌上拉,進入關鍵跑姿之後落下,接著再次上拉。上拉的目的是為了回到關鍵跑姿。   -------------------------------------------本段內容解讀後,這本書的「關鍵問題」大致上就談完了。 1、按作者所言操作並無法騰空。 讀者可嚐試在關鍵跑姿前傾後,支撐腳拉離地面時產生的「走」的情況;亦即若支撐腳不「稍推」一下,根本就是走的動作。兩腳騰空並非如作者所言:「身體前傾結束後,支撐腳被拉離地面所造成。」跑步的騰空,就是先前的英國人戴森所立模型中的「推進期」造成之後的「恢復期」狀態(亦即作者的「拉起」動作)。按筆者在第三點的分析,其說法的身體前傾並無該有的意義,自然其描述無意義。跑步的騰空意義在於支撐腿拉起後(夾腿移動),另一腿準備著地前的狀態下,所形成的「步幅」。並因著個人的肢體、運動能力的合宜充分運用下形成自己的「最佳步幅」。拉起動作的一瞬間甚至有助縮短著地腿的著地時間;在「步頻」要求,「持續」動作時,形成一有規律、節奏的身體運動。 2、推進期、拉起,這兩名異實同的概念屬於:第3槓桿原理。按跑步之出力,施力點處於抗力點及支點之間*。 .施力點:大腿後肌+縫匠肌; .抗力點:腳掌; .支點:腹背肌。 第三槓桿原理(拉起or推蹬),所形成的動作,我以麥寮高中的林進福教練(稱為夾腿)、屏東教育大學的柳惠玲(稱為夾抬腿)所取之名稱。這應該是跑步時形成「動力」之關鍵處。第3槓桿又稱費力槓桿。並非很費力之意,而是取其出必要力氣(所費力氣)而能產生迅速及大幅度的動作。該如何運用及訓練這個部分,應該才是研究重點。可惜被作者以偏離的重力、落下、拉起的操作之說法給掩蓋掉了! 在此可以導正其重力之說法。重力(引力)之理解並非在於上半身(上半身是支點)而在雙腿。當雙腿其一在進行「夾腿」動作(亦即推進期的向上拉)形成傾斜角度時,重力就會令身體移動轉換至支撐腿。雙腿不斷上拉既利用重力,又抵抗重力;一方面是雙腿運用技巧,一方面是肌肉力量培育與展現。 *註:可參考:人體學習事典:肌肉關節 運動與構造篇,p.101(作者: 川島敏生/著, 栗山節郎/監督.譯者:羊恩媺.出版社:楓葉社文化) 。本書內容豐富,但部分論述顯得太粗糙、不精確,讀者請留意。結論:本書改善了前書缺失之處在於p.115及p.167。此兩頁補足了原書沒有的落下時腳掌著地情況,避免誤導了學習者直接以「蹠部」著地。但其在p.22:「強森腳掌的著地位置是前足的蹠球部」。顯然又是自相矛盾。強森是否直接以蹠球部著地(而非先由外側),可以直接從youtube觀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Q9cBQANjiw」。其1:15處可知其鞋底前掌部為黑色,其3:11處可見左腳著地前看得到前腳掌鞋底黑色部位(若是蹠部著地則不可能看得到)。youtube可調整觀看速度,請調整最慢速觀察。 關於腳掌,我個人看法與作者相異。前掌外側先著地原因在於整個「負重」區域為前掌外側、蹠部、腳跟所形成的「直角三角形」部位:直線(股)在小指頭至腳跟一側;非腳窩側)。所以在著地時,腳掌落下自然形成的角度,剛好前掌外側會先著地。蹠部並非單一負重,主要作用在於緩衝及推蹬(個人判斷)。徐國峰在其序言裏提到:《跑步,該怎麼跑》這本書,在台灣已經出版快五年了,許多跑者寫信或在演講結束後,跟我分享姿勢跑法對他們的幫助,但也有一些跑者說這種跑法害他們的小腿很不舒服(疼痛或是受傷),一問之下幾乎所有人的問題都是一樣的:他/她們都誤把姿勢跑法中「前足著地」的特徵當成「踮腳跑」,兩者的差別在於後者強迫腳跟在落地時不觸地,只用小腿撐住落下的衝擊。這當然會受傷啊!(p.9) 在原書完全沒有提到腳掌著地部位時,相信有人是直接以蹠部著地,所以產生的問題並非如徐所想像,應分別看待:1、著地部位錯誤,影響拉起,及之後的一連貫動作;2、小腿酸疼,除了動作過分或錯誤外,學習新動作後肌肉在承受負荷下,本來就會產生疼痛的。著地部位錯誤不僅影響之後的一連貫動作,也恐將造成身體不當負擔;並非什麼小腿不舒服。把平常的伏地挺身,或習慣的運動動作換個方式做也會產生酸疼的;長時間沒做仰臥起坐,不管你做得再正確,做完後腹肌還是會酸疼的。書中以重力來強調不費力跑步的印象,是不合理的。跑步勢必要經歷一段學習期,擁有正確的操作及相當的肌力基礎後,漸入佳境,這才是可以理解的學習概念;說什麼輕鬆、不費力,都應該在正確的要求及一段時間的累積成果下產生,並非憑空而出。當然,心情總是自己可以要求放輕鬆的。以上為2011年初見原書至今所累積之心得。書中所欲改善之處,大抵已談畢。本書是國內首次專門要求跑者要面對自己跑姿的第一書,其中的大方向完全正確:關鍵跑姿、落下、拉起。將跑步帶往一個純粹、明白運用的境地,讓跑者注意到自己的腳在做什麼的跑步學習書。但也必須取捨那些明顯自相矛盾之處。關於重力、前傾之部分,若讀者對上述見解有疑惑,可在youtube上觀察頂尖長跑選手:   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eTVLwEoHck   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1U9fms58A   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5jGkxmoOac   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7Za03vyt9I   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_St6ztVWCg   六、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OCOu_KGU   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L-DNFVb9uM (其中第七影像中,乃日本強力新秀,其成績記錄為:1、2014年1月26日.大阪國際女子馬拉松.第4名.2小時26分46秒.初馬.日本女子學生最高記錄。2、2015年3月8日.名古屋節慶馬拉松.第3名.2小時22分48秒.個人最佳記錄。3、2015年8月30日.北京世界田徑錦標賽.第13名.2小時31分46秒.2016夏季奧林匹克馬拉松候選人。由於其動作特別容易看得出來所以引用之) 最後再以p.125中一段無厘頭描述,釐清其中意義作為結束:想像一下保齡球瓶在地面上保持平衡,如果你慢慢將它往前推,直到它的重心超過支撐點時,它就會往前倒下。它倒下並不是因為你橫向的推力,而是因為重力向下拉扯保齡球的質心,這股拉扯的力道一超過支撐點,瓶子就會向前倒下,因此,運用重力力矩「向前落下」的能力,正是跑步速度和效率的關鍵所在。 作者言之:「想像一下保齡球瓶在地面上保持平衡,如果你慢慢將它往前推…」;又言之:「它倒下並不是因為你橫向的推力…。」這段趣味性十足的陳述,既推翻牛頓第一運動定律(靜者恒靜,動者恒動),又令人想到亞當斯密:那隻左右市場卻看不見之手。 其實就算是伸手推動保齡球瓶,只要推的位置恰當,加上著地面平坦,保齡球瓶也可以保持不倒而前進。起初在地面上爬動時,雖然我們還小,不曉得重力一詞;但從地面爬起,以雙腿站立時就已開始學習掌握重力了;或者初次騎腳踏車時,由腳踏車上摔下之疼,也促使對重力感受甚深。由此可見,整本書原本想藉「重力」來闡述跑步,卻由於將重力放在上半身而走偏了。建議讀者,把重力的意義放在腿部,並且以「夾抬腿」的概念訓練技巧及力量來運用:抵抗能讓人固著於地面的有限重力之不斷進步的腳力。正確跑姿,讓訓練有效、適宜長時間跑步;充足的體力,讓身體持續強健運轉;良好的休眠,使一切運動付出得到確實回報。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最近迷上了跑步,按照这书的说法试验一下,果然省力又不腿疼了。
  •     吸取了一些防止受伤的动作,没有完全照着学
  •     e 140930
  •     作为技术流派很推荐的书,对得起这个价钱。系统的讲解了跑步的分解动作和训练方式。自己已有的体会在这里面能找到呼应,存在的问题同样能够得到解答。
  •     外国人果然一板一眼,什么都要条分缕析。大概翻了一下了解了一些关键原则。
  •     写的好详细,慢慢练习
  •     解决了我在多年跑步过程中的困惑,如果早看到这本书,很多伤病就可以避免。决定立即照着练起来。
  •     前脚掌着地,腿部自由下落不要超过身体。
  •     罗曼诺夫博士的书要精读,落实到他的训练计划来
  •     雀爷课程指定教材。看了一遍,嗯,核心思想就是一种跑步姿势跑法。配合前后来源,和其他跑法对比,准备动作,力量练习,分解步骤练习等等。但看文字还是不如视频直观。只做初步了解,等雀爷课后再来复习。//20160828。#读书 《跑步革命》,罗曼诺夫,三星半。讲姿势跑法,去上跑步训练营前教练让读的书。因为之前跑步都是脚后跟着地,6k以上膝盖就开始痛,所以想学前脚掌着地的姿势跑法。书本身没太大问题,就是外国人说话墨迹,一个视频可以讲清楚的事情愣是弄出来一本书。干货分散,没有教练上课讲的多,上完课结业后又翻了翻复习了一遍,依然是干货分散。可以先找人问问,或者搜搜视频后再来翻一翻。
  •     和前面那本 跑步该怎么跑 区别也太小了
  •     为姿势跑法引入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事例,是《跑步,该怎么跑》的有力补充,推荐。
  •     比作者的另一本书感觉差很多,只是各种拉伸,热身等图片更好一点。总体感觉乱。
  •     和第一本差不多
  •     #好读100#今年第 9 本,累计 542 本,《跑步革命》。 因为上过 Dr.Romanov 的课程真的觉得这本书实在超好,这本书基本来说就是教导姿势跑法的全套教程,而且整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有结构化。首先是说出原因 why 研究跑步姿势,如何开始训练找回自己的知觉,这就有整整 10 个课时,如果真的按照认知去做反复用视频来纠正自己我想也是获益匪浅,可惜的地方就在于一般人仅仅是通过这本书来获取知识,然并卵。
  •     刚读完,貌似有一定道理,准备尝试一下
  •     我觉得之前的《跑步,该怎么跑》白买了。这本写得有条理,简洁,基本上怎么做都一步步告诉你啦,照着做就是啦。比较纠结的是‘我一个人练,没有人帮我拍视频啊’。
  •     不能说没有用,有用,告诉你我跑姿有问题,想改变跑姿请参加作者儿子的培训班吧。
  •     相比 跑步,该怎么跑 更加专业
  •     与《跑步,应该怎么跑》类同太多
  •     真正正确的跑步姿势。但是初学者肯定很不适应,对小腿的要求比较高,先加强下肢的力量可能更好。好在书上一步步的教会人怎么去锻炼和适应,是真正有用的书,在网络上争论最多的落地姿势在这儿都有罪完整的回答。如果想跑得快、跑得久就认真看。
  •     理论性很强,值得参考进行训练
  •     手动向跑步挥手告别。
  •     姿势跑法理念包含3个关键的基本动作:关键跑姿、落下、上拉。同时关于其中“你是一个有多大活动量的猴子”与VO2max对比的问题形容得颇有趣。详细的情况可以去posemethod.com看看
  •     专注 专业 有爱
  •     理论原理+训练计划,简单实用!单纯看书不够直观,建议观看PoseMethod的视频配合练习。
  •     姿势跑法很赞,但单纯一本书还是表达不清,需要观看视频和亲身实践。
  •     说服了我开始前掌跑
  •     前脚掌着地的触感,发现Saucony鞋底厚的坏处了,跑步机上很难前掌着地啊,看来我最爱的Sayonara要出场了,嘿嘿嘿!
  •     这本书不建议大家买,属于教练型的跑步书,理论性太强,实操性不够,一般人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还是需要请教练现场指导。
  •     如果有光盘送上就好了。。。。
  •     比《姿势跑法》更详尽的介绍和训练计划,还有力量和拉伸练习。20151109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