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6017999
作者:沈红
页数:174页

作者简介

一本关于贵州石门坎苗族文化变迁的研究新近问世,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学者沈红。全书包括两个专题研究。一部分以中文写就,一部分以英文写就。 英文专题研究《石门坎苗民的信仰变迁:社区认同的符号建构》,初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文专题研究《石门坎乡村教育兴衰:现代性的嵌入》,则写作于2001至2004年寒来暑往的田野工作和书案劳动。
这本书写给关注乡村教育和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发展的人们。笔者试图以贵州西北一个苗族社区的基督教文化传播和现代乡村教育的历史兴衰起伏,为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样一些宏大叙事提出一个地方性文本,做出一些不同以往的说明。
这本书写给关注石门坎历史与现实的人们,无论他们居住在石门坎本土或者远在他乡。笔者调查和访问了许多见证石门坎文化变迁的人士,书里引用的虽然不足他们讲述的百分之一,已然使我们得以遥望石门坎百年风云,观察那些曾经的辉煌。


 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看这本书有几个疑惑:1、为什么伯格理会到这个地方传教?2、外来的文化进步,是什么条件促成的?3、教育从最开始的落后到传教士到后的进步到现在是什么原因促成的?看到沈红老师做的教育调查,对于这个教育调查,我读到石门坎兴衰的过程和一个教育巅峰状态下的文化传播新模式……
  •     读沈红女士的《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中国西南一个山村的现代性经历》时,因为文章提供的确切可考的数据,让我对贫穷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并在瞬间明白到我曾经犯过的种种错误。我亲见过的贫穷是中学时期靠着我们中学的一堵墙用芦苇和捡拾的木头搭起来的一座小屋里的一家。母亲有些依穷卖穷,捡些东西卖,经常出现在校园里。据说他们家的饭菜是依靠食堂水沟里的剩饭解决的。母亲把饭菜捡了利用学校的水洗过晒干储存着慢慢吃。老师们都不为难她,学生们都有些怕她。后来一场大雪压塌了他们的房子。看出屋里还是有几件家具,似乎也曾有过不算贫困的过去。那之后没见过他们。再次听说时,他们的孩子已经长大,据说很出息,现在已经买了商品房过着正常的日子。另一件就是我的一位同学,七岁父母双亡,依靠大哥和村里的救济金长大。他成绩很好,但终于在高一时决定自力更生。同学们都很难过。不过他很坦然,现在也过的很不错。所以,我眼里,贫穷的底线就是这样。在周围的经济尚可的情况下,贫穷是可以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彻底的改观。所以我坚持的是“救急不救穷”,不希望被救助的人因此堕落了斗志反而贻误终生。大学时代,曾有一位贫困生对我说:你真的不了解贫穷。天涯宝贝回家活动期间也有人说:你们真的不知道贫穷能让父母们做出疯狂的举动。在回复一些孩子来信时,我曾怒气冲冲得痛骂过一个女孩。从第一封信的压抑怒火到第二封的失态到第三封的不知所措——到现在我才明白,我跟女孩压根不处于相同的世界,如何用相同的文字沟通?如何用我的所谓道德标准去要求她?现在也理解了心守家园的受助学生名单为什么那么长。因为,那贫穷的确是成片的,无法筛选的,人人有份的。所以那名单才会看起来包括全校全班的模样。这不是前线志愿者的妇人之仁造成的,而是体制的制度的时代的现实的。应该去那里看一看,才能彻骨体会一下贫穷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底线,才能真正理解那些孩子来信里透露出来的隐忍,倔强,无助和渴望。要彻底解除这样的贫穷,大概也只能指望国家了。请大人们在为十七大粉饰的同时,别忘了揭开粉饰的面纱看看那无法规避的丑陋真相! 也请有能力帮助的人帮帮他们,请从那里出来的人去读读这本书,试着用伯格理的人格魅力感染自己,试着为帮助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努力和牺牲吧!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震撼
  •     大学时,被社会学和宗教学两位教授共同提到过的一本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