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英雄路(张承志随笔)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1997-01
ISBN:9787806270493
作者:张承志

内容概要

作者自白
今年雄鸡一叫,带给了我些什么呢。当然我不求
升官发财,也没有任何好运的征兆。反之倒是有些不
露声色的不吉之相,似乎在前方隐隐现现。但我仍然
有收获,因为元旦刚过我就发现:有些题目,值得重写
一遍。这个想法使我感到意味很深,把它归纳成思想
不是今夜能做好的事。此刻的中国正在大改大变,文
章与人也许都需要一刻镇静。
我想,如果真的尚有动人的下阙乐章奏出,上阙的
尾音逝尽以后,刹那的静,是绝对的。哪怕并无后半
阙,此一瞬当求而不悔。
回忆起来,这本随笔集以前的我,弱似一片枯叶却
经历了思想的许多巨浪狂风,甚至我并不认为有哪一
个人具有与我匹敌的思想经历。印出去、发表出去,这
样的话和这样的念头很不讨人喜欢――好在我早与他
们是敌对的;而且在他们从信仰到感情到语言到形状
背叛得一塌糊涂时,我就具有了节制谦虚的权利。
用一本记录终止自己,并且静静地整理好行装准
备再上旅途,是太幸运了。旅人一词的分量在于这旅
途无止无尽,和命一样短长。只要活着,我总是面临
这跋涉的压力,总是思考着各种大命题,思考着怎样活
得美和战胜污脏。对于自己在思想、文学、以及同时代
人中保持的这个位置,我开始重视和自以为荣。
然而回忆流水般的文章,遗憾一阵阵随着那些文
章袭来――触及了重要的命题如同闯入了圣域或禁
区,更如同与自己的人生机缘碰撞相遇,那并非易事,
那甚至是罕见的。
我不能原谅、不能容忍、也不能解释自己为什么总
是写得匆匆忙忙。我厌恶自己几年如一日的被鞭子催
着一般的状态。在许多大命题上我都自嘲般放弃了前
卫意识,用几个句子或几个段落一划而过。浪费机缘
也许不仅仅是蔑视功利――我明白了可是晚了,文章
早已写完,而且带着收尾的句子和词。我哑然吐不出
自己对那些大命题的呼吁,也说不清自己一人的遗憾
和一种责任感。
――这也许是使我决心在这部新书中再次辑入9
篇旧作的原因。在这9篇旧作中,我曾经独自与下述命
题相遇:时代、国家、民族、宗教、教育、真的学问、心的
历史、人与上述问题冲突后的境遇、人在中国追求的
可能。此外,在一系列文化的范畴里我曾经借文学手
段考证研究:比如关于蒙古游牧民与马、蒙古民歌的
性质、突厥与中亚、回教苏菲主义等艺术意味很浓而
不可能由学究们弄清的问题。大的命题和小的问题都
不应当一笔划过――因为它们在虎视着中国,因此我
觉得大家可以再接触它们一遍。
我不认为重新回到这些阵地就是重复自己。思想
的悲剧是它首次问世时缺乏传播,而它的前卫性又太
忌讳重复自己。宣言应当是呐喊,而且是有强度的呐
喊。不应该过于看重习惯哪怕是高贵的习惯――只要
你握着思想的意义。
1989年以后我在海外飘零了两年又决心回到了祖
国。朋友问我:你用什么争取青年呢?我不知道。我只
有我的意义和语言。青年他们,如果他们有青春就应当
寻找,而不应该由谁争取。我只是相信:他们中的一部
分人会与我相遇。
在一篇文字中,我曾经觉察过自己远行的限
界――至北不超过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杭盖。我没有
胡思乱想走遍世界,总感觉自己只能走到某种纬度和
远处。这个几年前的预感惊人的准确,去年我到了加拿
大的温哥华,似乎快要突破预感的北限了,但突然间
我对那座冷清小城以及那个国家丧失了兴趣,连多住
一天都觉得味同嚼蜡。我放弃了它的签证,转身回来
了。
思想也许也有着限界。此刻,在这必须的停顿上,
在这一瞬寂静中,我听着1993年的钟摆声,我不能预知
自己的思想会走到哪里。
不愿意这样猜想,但可能性是很大的:过去的八九
年里我跑得太快太远,我不必过分再追求往前跑。解
释和讲出谜底,学会耐心一些,改变话仅说一句的文章
――这些都是我应该开始考虑的事了。
没准,我会重写一遍《金牧场》。 那是一本被我写
坏了的作品。写它时我的能力不够,环境躁乱,对世界
看得太浅,一想起这本书我就又羞又怒。重写一遍吗,
我正在想。好在此刻的静止给了我挺好的条件,可以
慢慢地想。
几年以来我画了一些画,最近我发觉自己没有画
新的,却不知不觉一直在修改旧画。这可能是什么暗
示:是这样吗,首先要使表现做得充分,不是只闪烁一
下,而是完成表现。
趁这本新随笔集编成的机会,我为自己清理思路
写下了这些自白,也把它送给迎我走来的1993年以及
以后不知还有多长的岁月。这样写了以后我很安心:至
少我可以强化自己的声音,依然用不着任何捧场及帮
腔。独立地做人,独立地思考、创造和战斗,独立地树
立起一面旗帜,难道最初我不就是这样起步的么。
1993年1月

书籍目录

目录
序言
作者自白
荒芜英雄路
芳草野草
杭盖怀李陵
放浪于幻路
语言憧憬
狗的雕像的联想
听人读书
彼岸的故事
静夜功课
为《神示的诗篇》而作
致先生书
天道立秋
关于成吉思汗陵的思考
历史与心史
火焰山小考
神不在异国
艺术即规避
宁肯湮灭
回民的黄土高原
离别西海固
后记


 荒芜英雄路(张承志随笔)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英雄末路——读《荒芜英雄路》感当年的征服世界的成吉思汗已长眠于那片大草原下,他征服世界的曾经喧闹无比的征途,如今已被大多数人忘记。人们记得成吉思汗,记得他的丰功伟业,然而那条路已埋没在草原之上,没有人再会记得。英雄的道路如今荒芜了。无论是在散发着恶臭的蝴蝶迷们的路边小聚落点,还是在满目灼伤铁黑千里的青格勒河,哪怕在忧伤而美丽的黑泥巴草原的夏夜里,如今你不可能仿效,只有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才有可能出现那样一条路,如今你再也找不到大时代那些骄子的踪迹了。“今年雄鸡一叫,带给了我些什么呢。当然我不求升官发财,也没有任何好运的征兆。反之倒是有些不露声色的不吉之相,似乎在前方隐隐现现。”那个时代的英雄在这个时代是不再会有的,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血性来形容他的文字,他的叙述容易让我热血沸腾这大致不错。 但是,血性在今天很容易演变成“政治不正确”,我也知道,学界一直有警惕的声音说,提防张的背后思潮涌现,是的,红卫兵以及伊斯兰的元素可能让很多人有些坐卧不安。正是这些坐立不安,多元的背景文化会被所谓的不安揉成一团,最后弄得谁也记不得谁是谁了。曾经的英雄,如今已经不再属于那片草原,“在一篇文字中,我曾经觉察过自己远行的限界――至北不超过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北杭盖。我没有胡思乱想走遍世界,总感觉自己只能走到某种纬度和远处。”作者只能叹息,一个英雄走过的一条路,如今已被分割在了国界之外。作者是凭心去走那条英雄之路,当天还是那片天,地也还是那片地,山脉相连的的荣誉之路不再属于当年的英雄,只是在一座座界碑的标注下定下了不同的定义。思想也在这界限之下,跑向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在追求什么,可以想象到若是一代天骄看到现在的一幕也只能叹息了。意识层面的界限应该不为人为界限所控制才是,繁华的英雄路本不应该成为如今的末路。如今的中国,被西方文化深刻的渗透着,或多或少的失去了些本名族的东西。正有如同“对新疆来说偏僻死角的英雄之路”处在意识形态的边缘,本该繁华,本该荣誉,本该受到后人敬仰,“错”就错在他处于“边缘”。西方文明在如今的世界上无时无刻的也挤压渗透着中华文明,正如被认为叛徒的“阿穆尔撒纳”般,名族中的分歧只能越发使这条荒芜的路变为英雄末路。各自的信仰在意思形态上可能我无法改变,那所谓的改变又有何意义呢?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只是商家的赚钱机会而已,但又有多少人会记得那更深层次上的东西呢?真的到什么名族的、时代的、宗教的都被商业化时,英雄末路会如出一辙。而意识中的名族的、时代的、宗教的可能只会如作者般费力地去那些偏僻的死角寻找了吧!英雄路追求的是漫游般地去寻求心灵的界限,英雄路的荒芜不是被历史所忘记,而是被历史所改变。“现代化”的牺牲品,即使他全然不知情,我们必须知道的是,失去了就不将复得。他躺在那里,身边少了马鸣厮杀、硝烟弥漫,多得是虫鸣鸟叫、安谧寂静。路还是当年那条路,只是英雄不再,留下的只是末路。
  •     从图书馆捎回了《荒芜英雄路》,这本94年的小册子,起码是第三次借回了,似乎有点奇怪,因此也有点话想说。张承志基本是一个在“别处”的人,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似乎不属于这个喧嚣的时代,这也使我在谈论他的时候不必受到拘束。在热闹的文坛上,从来没有他的身影,他被人群遗忘,但是不会被有心人遗忘。他知道自己有“个人的读者”,一份自信和执拗,跃然纸上。很久以前的时候读张承志的《西省暗杀考》,囫囵吞枣,但是是记住了他再三强调的“血脖子教”和教民们一代代血腥的被屠杀和艰苦卓绝的复仇。当时的我还无法理解仇恨,就像无法无法理解一些还未经历过的生活。我对各种宗教一直很抵触,甚至有点躲避,我担心一旦接触,就会离不开,我了解自己。《暗杀考》描述的在暗夜全哲合忍耶教无论在何处都读同一页经文的执着,让人觉得神秘而恐怖,不过,我对这种虔诚充满了敬意。以后放下了张承志,但是一直没有放弃这个敬意。只要看到他的书,就会找回来看,《情洁的精神》、《旱海里的鱼》、《绿风土》和几个选本,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看的,有的以前看过,会拿回家再看一次,但是一直并未动收藏的念头。我不愿意轻易相信他,还想再看看他怎样,看他能够把这种姿态保持多久。最近是一年前在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上见到他,张承志刚从中美洲回来,他带回来古巴土著的东西。我觉得他态度很平和,也不是高高在上,以为自己是得了道,但是分明又有一些坚持,基本是我想象的样子。据说,张承志在西海固很受欢迎,他的书被作为圣经一般收藏。他代表一部分人的心声,就这一点说,他做到了一个作家所不能做到的。当张承志在《心灵史》后宣布不再写小说的时候,我并不相信。此后,他果然不再写小说,不再写那些虚构的、无病呻吟的东西。我觉得自己似乎误解了他。以后,我看到的就是张承志的行走。张承志的文字如果不依附于行走,就无法延续,因此,他注定是在路上的作家。荒芜英雄路,他凭吊是不是英雄,而是自己。与余秋雨不同的是,张承志弃绝了“文化”,转向底层社会和宗教密境,这使他带有粗粝、刚劲和一眼便可以看到的高贵和傲岸。“我命定如此,我命定要填充一些空白”。我总是能够被这样戏剧一样的念白感召。我觉得现在可以相信他了。时间为证,十几年过去,他践行着诺言,他没有中国人的伪善和欺骗,起码到现在为止是这样。作为“红卫兵”发起人之一的张承志,作为回族人的张承志,作为蒙古史学者的张承志,构成了他“另类”的基因。我收集了两套不同版本的王小波,却没有收藏一本张承志。如果不膜拜他,就无法接近他,我做不到前者。我记得他的话:“当你们感到愤怒的时候,当你们感到世俗日下没有正义的时候,当你们仍想活得干净而觉得艰难的时候——请记住,世上还有我的文章。”他是我唯一喜欢却不愿亲近的作家。不知道这一关系是否和在什么时候会改变。刚才提到的王小波也是一个另类,他说:“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每当读到这,我都愿意跟帖说:呵呵。
  •     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血性来形容他的文字,他的叙述容易让我热血沸腾这大致不错。但是,血性在今天很容易演变成“政治不正确”,我也知道,学界一直有警惕的声音说,提防张的背后思潮涌现,是的,红卫兵以及伊斯兰的元素可能让很多人有些坐卧不安。所以,我就不力荐了。只算作自己的心头之爱。我要说的是,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我最爱他和史铁生的文字,都是能沉下去细细阅读的文字。如果还要算上一位,大概我会列上于坚。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张承志的骨子里依然流动着牧民的血液,炽热而奔放。
  •     这里你才知道什么叫历史,才知道老余净整些表面上的东西。
  •     巨爱
  •     体验文学的魅力在于用灵魂书写!~~
  •     最早看过的张承志的散文集
  •     优美散文
  •     年纪渐长越来越不喜欢他的文风。
  •     终于坚持读完了,中间几次想放弃。这书对我来说过于晦涩了。
  •     给我很大影响的书
  •     只看他的自白就好了,胆小的人勿读
  •     可汗的路
  •     高中时读过。文章充满了视觉感,从此爱上了新疆
  •     看他的书 再对照自己的生活 惭愧。 生活就该是这样 才对得起大写的 人。
  •     留下您对这本书的简短评论吧
  •     张承志 质朴的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