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集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5-11
ISBN:9787500620846
作者:李广田
页数:291页

书籍目录

种菜将军
野店

悲哀的玩具

道旁的智慧
怀特及其自然史
平地城
桃园杂记
花鸟舅爷
老渡船
上马石
柳叶桃
看坡人
扇子崖

马蹄

荷叶伞
绿
通草花

山水
山之子
回声
谢落
宝光
扇的故事
威尼斯
冷水河
江边夜话
礼物
两种念头

到橘子林去
一个画家

作者简介

开明书店——成立于1926年。
  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
  中国青年出版社——于1953年由开明书店和青年出版社合并而成立。开明——中青,从此便有了血脉关系。七十年的“开明”历史,四十五年的“中青”历程,数代人辛勤劳作,培育出的是一座斑爛绚丽的昆仑园圃。我们采撷其中最美的一束花朵,敬献给深深关爱着我们的广大读者和作者。
  愿这一页历史,在今天能有一个更新的开头。


 灌木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知道李广田先生吗?读初中时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那时我应当算是少年吧,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那两年中华大地好像散文特别流行,爱跟风的我订阅了一本叫做《散文》的杂志,月刊,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百花出版社的吧。朴素的封面,绵软的纸张,在手里摩挲着感觉特别温暖。(好久没看过这本杂志了,不知可还在,不知可还素朴如旧)每期杂志的末尾部分有一个类似“名家赏析”的小栏目,介绍些大家、名作,印象中现代的居多。以前只知道鲁郭茅巴老曹,在这里又认识了另一批仿佛不太“革命”的作家、作品,感觉更对自己口味。依稀记得有叶灵凤先生的《憔悴的弦声》、李广田先生的《野店》等等。看见了,就喜欢上了。许多年过去,这些杂志就像童年时的小人书一样,不知怎么就再也找不见了。去年在一家旧书摊闲逛,居然看到了李广田先生的《灌木集》,这篇《野店》赫然在目。书为开明书店版,中青社重印的。厚厚长长的开本,几为全新,几块钱收入,过年一样。碰到真正喜欢的文章,就像碰到心爱的姑娘一样,反倒张口结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是觉得心里喜欢,觉得好。非要说点印象的话,就是感觉这篇散文很中国,许多年后再看时还是这么个感觉,脑中依然只蹦出这两个字。对了,还有文末的那几句歌子,也是喜欢的不行。野店李广田太阳下山了,又是一日之程,步行人,也觉得有点疲劳了。  你走进一个荒僻的小村落——这村落对你很生疏。然而又好像熟悉,因为你走过许多这样的小村落了。看看有些人家的大门已经闭起,有些也许还在半掩,有几个人正迈着沉重的脚步回家。后面跟着狗或牛羊,有的女人正站在门口张望,或用了柔缓的声音在招呼谁来晚餐,也许,又听到几处闭门声音了,“如果能到哪家门里去息下呀”,这时候你会这样想吧。但走不多远,你便会发现一座小店待在路旁,或十字路口,虽然明早还须赶路,而当晚你总能做得好梦了。“荒村雨露眠宜早,野店风霜起要迟”,这样的对联会发现在一座宽大而破陋的店门上,有意无意地,总会叫旅人感到心暖吧。在这儿你会受到殷勤的招待,你们遇到一对很朴野,很温良的店主夫妇,他们的颜色和语气,会使你发生回到了老家的感觉。但有时,你也会遇着一个刁狡的村少,他会告诉你到前面的村镇还有多远,而实在并不那么远;他也会向你讨多少脚驴钱,而实在也并不值那么多。然而,他的刁狡,你也许并未看出刁狡得讨厌,他们也只是有点拙笨罢了。什么又不是拙笨的呢。一个青生铁的洗脸盆,像一口锅,那会是用过几世的了;一把黑泥的宜兴茶壶,尽够一个人喝半天,也许有人会说是非常古雅呢。饭菜呢,则只在分量上打算,“总得够吃,千里有缘的,无论如何,总不能亏心哪。”店主人会对了每个客人这样说。  在这样地方,你很少感到寂寞的。因为既已疲劳了,你需要休息,不然,也总有些伙伴谈天儿。“四海之内皆兄弟呀。”你会听到这样有人大声笑着,喊,“啊,你不是从山北的下洼来的吗?那也就算是邻舍人了。”常听到这样的招呼。从山里来卖山果的,渡了河来卖鱼的,推车的、挑担的、卖皮鞭的、卖泥人的,拿破绳子换洋火的……也许还有一个老学究先生,现在却做着走方郎中了,这些人,都会偶然地成为一家了。他们总能说慷慨义气话,总是那样亲切而温厚地相照应,他们都很重视这些机缘,总以为这也有神的意思,说不定是为了将来的什么大患难,或什么大前程,而才有了这样一夕呢。如果是在冬天,便会有大方的店主抱了松枝或干柴来给煨火,这只算主人的款待,并不另取火钱。在和平与温暖中,于是一伙陌路人都来烘火而话家常了。  直到现在,虽然交通是比较便利了,但像这样的僻野地方,依然少有人知道所谓报纸新闻之类的东西。但这些地方并非完全无新闻,那就专靠这些挑担推车的人们了。他们走过了多少地方,他们同许多异地人相遇,一到了这样场合,便都争先恐后地倾吐他们听见所闻的一切。某个村子里出了什么人命盗案,或是某个县城里正在哄传着一个什么阴谋的谣言,以及各地的货物行情等,他们都很熟悉。这类新闻,一经在小店里谈论之后,一到天明,也就会传遍了全村,也许又有许多街头人在那里议论纷纭,借题发挥起来呢。说是新闻,其实也并不完全新,也许已经是多年前的故事了,传说过多少次,忘了,又提起来了,鬼怪的,狐仙的,吊颈女人的,马贩子的艳遇,尼姑的犯规……都重在这里开演了。有的人要唱一支山歌,唱一阵南腔北调了。他们有时也谈一些国家大事,譬如战争灾异之类,然而这也只是些故事,像讲《封神演义》那样子讲讲罢了。火熄了,店主人早已去了,有些人也已经打合铺,睡了,也许还有两个人正谈得很密切。譬如有两个比较年轻的人,这时候他们之中的一个也许会告诉,说是因为在故乡曾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大罪过,他逃出来了,逃了这么远,几百里,几千里还不知道,而且也逃出了这许多年了。  “我呢……”另一个也许说,“——我是为了要追寻一个潜逃的老婆,为了她,我便做了这小小生意了。”他们也许会谈了很久,谈了整夜,而且竟订下了很好的交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窗上发白,街上已经有人在走动着了,水筒的声音,辘轳的声音,仿佛是很远,很远,已经又要到赶路的时候了。  呼唤声、呵欠声、马蹄声……这时候忙乱的又是店主人。他又要向每个客人打招呼,问每个客人:盘费可还足吗?不曾丢了什么东西吗?如不是急于赶路,真应当用了早餐再走呢,等等。于是一伙路人,又各自拾起了各人的路,各向不同的方向跋涉去了。“几时再见呢?”“谁知道,一切都没准呢!”有人这样说,也许还有人多谈几句,也许还听到几声叹息,也许说:“我们这些浪荡货,一夕相聚又散了。散了,永不再见了,话谈得真投心,真投心呢!”  真是的,在这些场合中,纵然一个老江湖,也不能不有些惘然之情吧。更有趣的是在这样野店的墙上,偶尔你也会读到用小刀或瓦砾写下来的句子,如某县某某人在此一宿之类。有时,会读到些诗样的韵语。虽然都鄙俚不堪,而这些陌路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陌路的相遇又相知,他们一时高兴了,忘情一切了,或是想起一切了,便会毫不计较地把真情流露了出来,于是你就会感到一种特别的人间味。就如古人所歌咏的:  君乘车,我戴笠,  他日相逢下车揖;  君担簦,我跨马,  他日相逢为君下。  ——这样的歌子,大概也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产生的吧。  一九三六。在网上搜到一篇介绍先生生平的文章,也附在下面吧。笔耕文苑凝寒香——记我国著名作家李广田 2007年10月25日15:00 来源:人民网李广田,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望之,邹平县码头乡人。农历1906年10月1日生于小杨家村一户王姓农家。排行第四,取名锡爵。因王家生活困难,在他快满周岁的时候,过继给了邻庄草庙头村中年无子的舅父李汉云,取名李广田。  李广田幼年嗜读,苦学不辍,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执着的追求,十几岁时就博览群书了。1921年,他考入了县城师范讲习所,因学习成绩优异,不到一年半,就被一所县立小学聘为教员。任教半年,他就辞去教职,拿着教书筹得的路费,背着家人跑到省城济南,考入了公费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当时正是新文学运动时期,文学刊物和文艺团社如雨后春笋。不久,李广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全省300名团员中的一个。他参与组织成立了“书报介绍社”,与同学臧克家、邓广铭(原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成为骨干分子,大量地介绍鲁迅、郭沫若的著作和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未名社及苏俄等外国文学作品。同时,开始尝试练笔,写散文、诗歌类作品,投到每周一期的校刊上。1927年春,大革命的影响波及到山东,“书报介绍社”负责人因参与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了,李广田勇敢地承担起责任,继续坚持办下去。1928年,政治形势日益恶劣,因邮购苏联托洛斯基的《文学与革命》等进步书籍,他被山东省督办张宗昌的宪警逮捕入狱。在狱月余,受尽折磨,被判死刑。父母卖尽家产,也未能将他赎出。直到北阀军攻克了济南,才被释放。出狱回家,国民党县党部以高官厚禄为诱饵,约他任职,他婉言拒绝。此后,他先到德州陵县一所小学当教员,继去曲阜二师附小任教。秋假中,他带着任教一年筹措的路费,跑到北京报考大学,顺利地被北京大学外文系录取了。从此,22岁青年广田的脚下,展开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在北京大学,李广田苦学英文、日文、法文。1934年4月,在《未名》杂志终刊号上发表处女作《狱前》,阐述了自己“……对待生与死,革命与文学的鲜明观念和坦荡胸怀。”文中写道:“那时代,是个黑暗到极顶的时代,真正活着的青年,都是背着脑袋走路,不知不觉便会走进罗网去的。流血是人所习见的;死,也不觉得怎样害怕。正因为青年们要‘活’,所以把‘死’轻轻地掷在一边。”从此,李广田踏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他与同系的卞之琳、哲学系的何其芳结为挚友,三人将各自的诗作收编在一起,取名《汉园集》。这时,他开始散文作品的创作。先后出版了由周作人作序的《画廊集》和《银狐集》,一 举成为三十年代抒情散文的代表作家。  北京大学毕业后,李广田到济南省立一中任国文教员,创作出版散文集《雀蓑记》,抒发了对故乡深挚的情愫和难以忘怀的眷念。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入侵山东,他随学校,先迁至泰山脚下,12月24日,在冰天雪地的日子,在敌机的狂炸下他们离开泰安。由河南辗转湖北,在郧阳留住半年。1938年12月,徒步西行两个月转入四川,在罗江中学立足。两年长途流亡,历经穷山恶水、饥饿寒冷、盗匪疾病,所见沿途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妇孺丐者遍街巷,倒毙者随处可见,弃婴为野狗所食之遗骸……。而土匪兵燹,贪官污吏、抓丁抽粮、苛捐杂税等数不尽的罪恶。每走一步都有一种踏入“圈外”的感觉。他将所见所闻行诸文字为《圈外》(再版时改为《西行记》)。  李广田在罗江因讲授鲁迅文章和苏联小说,被到校“视察”的特务发现而解聘。后经卞之琳介绍去昆明西南联大叙永分校任教,1941年转西南联大任教,流亡生活中,他和一些地下党员有了接触和往来,他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先锋,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力量。教书之余,他读了《什么是列宁主义》、《列宁的故事》、《少年先锋》等书籍。他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讲授文艺理论,并与闻一多、朱自清交往甚密。这已是抗战中后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为生活所迫,李广田除在联大授课外,还给外校兼课,他仍利用课余时间勤奋写作。出版了散文集《回声》、《灌木集》,诗论集《诗的艺术》。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李广田义愤填膺,和学生一起上街游行,连日为烈士守灵。在四烈士出殡的日子,他参加路祭活动,并随同四、五万人的行列走遍全城,一直把烈士遗体送到城外墓地。当闻一多先生于暮色苍茫中站在墓前悲痛地宣誓:“我们一定要为死者复仇,要追捕凶手,追到天涯,今生追不到,下一代追。”李广田悲愤到了极点。他在12月5日《不是为了纪念》演讲中说:“……多少人的鲜血正洋溢在我们周围。假如杀人者不肯放下屠刀,大约我们的血还得继续流下去……。”“我们要奋然前进!而‘一二?一’,正是进军的口号,‘一二?一’使我们的步伐更一致,‘一二?一’召唤我们勇敢向前!”国民党政府“个别消灭,局部清扫”的反动政策,使春城笼罩着白色恐怖之中。1946年7月,李公朴、闻一多先生相继遇害。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唁电、唁信、抗议书呼吁书,象雪片一样飞向昆明。中华文艺协会在上海召开临时大会,除发表对李、闻惨案告世界学者书外,田汉还建议由留昆明的“冬青社”成员李广田、何林两人搜集整理闻一多先生的遗著。李广田在血的教训中更加惊醒感奋,决心踏着民主斗士的血迹前进。他赞扬闻一多先生:“他的血并不是染成一朵无名的野花,也不仅仅染了他脚下的枯草,而是染红了无数人的心,使千万人站起来,为民主、为和平、为一个新的人民中国而奋斗!”  1946年夏天,西南联合大学解散复员,李广田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1947年5月20日,平、津、沪的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游行示威,他积极投身于革命洪流,与几位教授肩并肩,手挽手,和进步学生一起,高呼“要吃饭,要和平,要自由”的口号,行进在队伍的前列。慷慨激昂地发表斥责国民党法西斯暴行的演说。5月21日《大公报》登载:“李广田有疾恶如仇的精神,他的谈锋,他的笔,无一不指向黑暗、落后、腐败的势力;他们演讲总是吸引不少的听众”。他的名字被列入了国民党黑名单上,受到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但他毫不畏惧地表示:“决不退缩”。经过斗争的锻炼,他政治思想更成熟,革命立场更坚定了。  为形势所迫,经朱自清的邀请,李广田转至清华大学任教。1948年李广田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北平解放指日可待,党指示他以教授的身份团结知识分子,保护学校。他不辞劳苦,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8月份的一天,一批军警杀气腾腾地闯入清华园抓捕进步师生,李广田和几位教授“陪同”反动军警一起搜查。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李广田已是地下党员,由刘仁同志经常与之联系。此时,中共北系党总支书记梁朋正在他家藏着,他是清华党的地下工作者,是敌人要逮捕的名单中的一个。直到22日晚,敌人又大搜捕才转移他处。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了,这座闻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完好地回到人民手中,清华园也获得了新生。清华园门楼下贴出了大红布告:“中共清华大学党支部名单:何东昌、屠守锷、樊恭杰、李广田……”李广田任中文系主任,后升任副教务长。是年7月,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理事,他写完《哀悼朱自清先生》一文后,着手编辑《朱自清选集》、《闻一多选集》。还出版了长篇小说《引力》(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完成)。《引力》记述的是女教师梦华不甘心在沦陷区过亡国奴生活,历尽艰险到大后方寻找丈夫孟坚,而孟坚在梦华到来之前却到延安去了的事情。几年间,相继出版了散文集《金坛子》、《日边随笔》,文学短论《文学枝叶》、《文学书简》、文艺评论《论文学教育》等。  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署任命书,调李广田任云南大学校长兼党组书记。他不讲条件,不计较边疆的艰苦,愉快地接受任务。他说:“我们做共产党员的不去,谁去呢?”他身为校长,不论是作大会报告还是小会发言,一律自己起草讲稿;为了青年教师的外语进修,他亲自出题,主持考试。师生赞喻“广田同志是用诗人的热情来办大学的。”他在自己《教育诗》中写道:  请不要责怪我没有创作,  我的创作很多很多,  我写下了教育诗篇,  用了我们党的教育政策。  …………  我的诗句多么嘹亮,  我的篇幅多么宽广,  我的诗不能在诗刊上发表,  因为他容不下这样的重量。  同年,李广田兼任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候补代表,列席了党代会。  1958年大跃进开始,他满怀激情地带领师生参加“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积极投身于教育革命实践中去,写下了不少歌颂大好形势的诗篇,后来结成《春城集》。但当看到“大跃进”中一些问题时,他毅然以共产党员的责任感,直率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例如他看到学校劳动太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时,他说:这样下去会“把云南大学办成云南小学”。他对当时的“大破资产阶级法权”、“拔白旗”等整知识分子的运动表示不满,说这是“用精神棍子打人,打在他们身上,疼在我的心上。”他责问历史系主任:你们的伟大创举是什么?是叫刚入学的新生苦战三昼夜,编三年级的世界史讲义。这不是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这叫误人子弟,图财害命!为此,他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受到降职处分,让他去管伙食。  1961年,中央决定对他的问题进行甄别。但当他参加历史系的一个党员大会时,会上有的同志检查自己没有当好党的驯服工具时,他脱口而出:“什么工具,又不是桌椅板凳。”这句话又捅了漏子,不仅没有得到甄别,反而被狠批了一通。他回到家,对女儿李岫说:“你看,爸活了半辈子,还没学会说谎话。”  1962年,中央对李广田的问题进行了甄别。他得以平反,心情舒畅,深感党对他是信任的,又提笔整理了傣族传说《一滴蜜》、长篇叙事诗《线秀》,用了半年时间,在认真研究原有版本的基础上,整理修订了撒尼族长诗《阿诗玛》,并担任《阿诗玛》影片的文学顾问。还整理修订了少数民族诗集《金花银花献给毛主席》,对民间文学的挖掘整理做出了显著贡献。《花潮》、《山色》、《或人日记抄》,这是他留下来的最后三篇散文。解放后的散文,数量不多,但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方向明确,爱憎分明。代表作《花潮》则以火一样的热情描写了人们到昆明圆通山看花的情景。“春光似海,盛世如花”的描写是出自肺腑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歌颂和赞扬。李广田留给人民,留给社会20余种著作,约200万字。他的著作先后被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国家翻译成多种版本。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云南日报》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李广田”。此时,他本人还蒙在鼓里,弄不清怎么回事。他哪里知道,江青早已点了他的名,“要干掉西南的几个烂文人”!当时掌权者声色俱厉地宣布:“你的问题已经定了性,是敌我矛盾!这次运动只整你一个人,因为我们都不写文章……。”李广田很快被监禁:拷问、批斗、罚跪、拳打脚踢,围着操场弯腰跑圈,脖子上用铁丝挂黑牌、戴高帽游街等,受尽了摧残。被折磨的骨瘦如柴,体重只有几十斤。但他坚信“黑暗是暂时的,光明一定会到来。”他偷偷地对妻子王兰馨说:“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哪知,1968年11月2日夜,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人们在昆明市郊区莲花池里发现了他伤痕累累的尸体。他满脸是伤,腹中无水,头部被重击,脖子上有绳索勒的痕迹。当在旁的一位老人随口说了句“真是水深火热呵!”于是以“同情李广田”罪被批斗、拷打。  1978年秋,李广田10年沉冤得以昭雪。1982年5月,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王庆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