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涅槃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212028534
作者:郝舫
页数:352页

章节摘录

书摘  在美国的大西北,是她那被称作“常青州”的华盛顿州。在这个常青州的边缘,有一座的确曾经常青的小城——阿伯丁(Aber—deen)。  阿伯丁距西雅图近百公里,位于太平洋边的一个犄角之处。这座小城约4英里宽、3英里长,其东部和北部由~座小山相连。这是座曾经繁荣一时的伐木工业小城,还曾是美国西海岸最为风流的淫窝,但如今已因可用材日趋减少和经济逐渐衰退而慢慢步向死寂。在小城的四周,处处是令人怵目惊心的树桩;而昔日曾经热火朝天的厂房,今天则在阵阵暴雨和场场浓雾之间如鬼魅般闪现;那些曾经被称为“女士公寓”的风月场也早已灰飞烟灭。  多年以来,这座小城中唯一可称生意兴隆的场所便是它的小酒馆,唯一有利可图的耕作便是偷偷种植大麻和幻菇。小城中更多的人常常在失业的阴影下徊徨,更有一些人不堪郁闷,干脆自作了断,省得苦度余生。阿伯丁地区的自杀率由此名列全美前茅。  这便是柯特·科本的成长之处,一座他用一生的气力逃出却又永远无法摆脱的小城。  在阿伯丁东北部的小山之上,住着小城中最有钱的人们,他们是当地曾经兴旺的锯木厂的业主们。他们那些漂亮的维多利亚式小木屋依然不减当年的风采。在小山之下,则是一片被称作“公寓区”的平民住宅,柯特便在这儿长大。  同周围那些油漆褪尽、屋顶残破的小屋相比,柯特家的屋子一直显得非常整洁,那是因为他的父亲——朝,修工唐纳德·科本(Donald Cobain)一直尽心尽力地维护他们的小屋,柯特后来却对此挖苦道:“打肿脸充胖子。”  柯特的母亲温蒂(Wendy Cobain)对她的金发小子非常宠爱,她后来又为柯特生了个小妹妹,但她一直觉得小柯特才是她生活的动力。  柯特回忆说,“我曾是个极其幸福的小孩。”此言不虚。他是温蒂8个兄弟姐妹中的头一个后代,自1967年2月20日柯特降生之后,他的舅舅、姨妈们常常为争着抱他而吵得不亦乐乎。他成了整个家族注意的中心。  儿时的柯特也的确引入注目,他从小便表现出了唱歌跳舞的天赋,这也许有家庭的遗传因子。温蒂的一位长辈是位名气不小的歌星,而柯特的一个舅舅查克是支摇滚乐队的成员,他的玛丽姨妈则弹得一手好吉他。柯特自小便不怯当众表演,他为亲戚、为父母的朋友、为卖糖的老头不遗余力地又唱又跳,还学会了表演各式小品。  但柯特也如同许多聪明儿童一样总是体弱多病。小时候,由于消化不良,大人常给他服用“利他宁”(一种类毒品制剂),而多动症又使他无法安坐,镇静剂则常让他在课堂里睡着。  而更让他痛苦不堪的则是慢性支气管炎,后来他又得了轻微的脊柱侧突。这一切都让柯特本来快乐至极的童年蒙上了阴影。  但他幼小的心灵第一次真正蒙上阴影无疑是父母的离异。  1975年,当柯特刚满8岁时,他父母长时期的争吵终于让这个曾经温馨的小家庭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同许多夫妻反目一样,温蒂提出的离婚理由是唐纳德不爱她;而同其他感情裂隙不一样的则是,温蒂所痛恨的并不是插足的第三者,而是唐纳德醉心的篮球和棒球。尽管唐纳德自始至终不同意离婚,但正是他成天在外忙于当教练、做裁判,置妻儿于不顾,为温蒂的愤怒之举埋下了伏笔。  唐纳德和温蒂忙于互相指责,甚至将柯特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这似乎是所有离异夫妻的本能。他们无暇顾及的则是儿女们的痛苦与绝望。  这是柯特一生中第一个真正重大的事件。先后在“涅檗”乐队中待过的乐手大都来自父母离异的家庭,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切。温蒂后来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不无歉疚地回忆说:“在我们离婚之后,他(柯特)完全变了。我想他感到羞耻。他变得非常内向——他把什么都藏在心底。他被这事给搞垮了。”  柯特曾经是一个十分热爱妈妈的孩子,他每天都要好几次拥抱妈妈并亲亲她的脸;当别的男人多看她一眼时,他都会非常愤怒。他有一次甚至为此向警察告发了一个男人,因为他觉得那男人不该盯着他妈妈看。  但现在他却像换了一个人,他在自己小屋的墙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恨妈妈,我恨爸爸,爸爸恨妈妈,妈妈恨爸爸,这真让人难过。”在高一点的地方,他画了一幅爸爸和妈妈的漫画像,并在边上写下“傻爸爸、傻妈妈”,底下则画了一个脑袋,脑袋上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父母离婚之后,柯特先是同母亲住在一起,但他妈妈后来有了个情人,而柯特对他极为讨厌。于是,他住到了父亲那儿,同样是在一段亲密无问的父子生活之后,唐纳德违背了曾向柯特做过的不再结婚的诺言,给柯特娶了一个后妈。  于是,柯特不再像过去那样奉父母之命为圣旨。温蒂一向总是自认高雅,不让柯特同穷孩子们玩。但柯特却发现,那帮脏兮兮的穷孩子比有钱人家的子弟酷得多,所以他一半是故意违抗母命、一半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同他们在一块儿游荡[多年之后,柯特从这些穷孩子那儿学会的脏头发、破衣服和下层精神将会风靡全球,连《名利场》(Vanity Fair)上的名流照也装模作样地做平民状起来,巴黎的模特们也开始了另一种搔首弄姿]。  同样,柯特也对唐纳德想让他成为体育明星的梦想深恶痛绝。也许是因为没能让对自己抱有莫大希望的父亲如愿,唐纳德把一切梦想都押在了柯特身上。他强迫柯特参加了中学的摔跤队,期望他能借此出人头地。但柯特平生最厌恶的就是同那些四肢发达的大块头们相处。  终于,他想出一个办法来对付父亲。在全校摔跤比赛上,他双膝跪地两手扶地,笑兮兮地望着观战的父亲,一言不发地等着裁判吹响哨声,让对手把他压倒在地。唐纳德看了一会儿,终于忍无可忍地走出了赛场。这天晚上,柯特被赶到了舅舅家过夜。  唐纳德也曾带柯特去打猎,但一到林子边柯特就不再往里走,而情愿百无聊赖地闲逛一天。  他当时还并无后来的环保意识,他只是觉得那显然不是自己心里想干的事。  柯特有自己的梦想,这个梦想同唐纳德的设想风马牛不相及。他知道在父母的眼中他已是个问题儿童,但他自愿成为他们那种生活和他们那种理想的局外人,他不想用他们设想的方式出人头地,他只想干他自己想干的一切。同那个理想相比,父母之命显得那么苍白,而为了那个理想,他也愿意永受屈辱。  P6-9

前言

世纪末音乐的凌晨,他存孤寂中站立,左手五指微张。在他开口之前,那缄默就已经轰轰烈烈;他放声唱,少年心气飞扬,魂魄激荡。. 看吧,是柯特·科本在唱! 这就是他伫立的时刻:弥赛业已经隐退,乌托邦已然失色,天天解构、时时享乐,从煞有介事的学究到附庸风雅的马仔,人人像过节那样高叫:“后现代了!后现代了!”英雄何谓?英雄反抗依然。柯特·科本,一个来自穷街陋巷的邋遢大王,自小便蒙受敌意的眼光;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从来只汲取叛逆的乳汁。他贯彻着加缪大叔的主张:人的根本面目之一,便是反抗。柯特·科本从来不自封英雄。他向来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妄之间抑郁。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70年代人的必读书。    ——《城市画报》  (广州)        中国第一部关于非主流人物的传记,中国第一部代表非主流文化的作品。    ——《精品购物指南》  (北京)        让中国的青年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Details{纽约)        郝舫最著名的作品,称颂了”20世纪最后的文化英雄”。    ——《南华早报》  (香港)        汹涌的热情、彻底的战斗性和充沛的语言才华。    ——《音乐生活报》  (北京)        影响了一代人的名作。    ——《中华工商时报》  (北京)         影响了不少中国的摇滚青年。    ——《文汇报》(上海)        《灿烂涅檠——柯特·科本的一生》虽然和个人感情有关,但处在平庸状态的中国的摇滚需要借鉴这种极端的方式,让人了解摇滚光荣在什么地方,惨烈在什么地方。    ——《经济观察报》(北京)       摇滚青年们的“必修课本”。    ——《北京青年周刊》  (北京)        在郝舫沉默的文字中,我听到了呼啸的乐音,我感觉到我离那些乐队如此地接近。    ——《中华读书报》  (北京)

内容概要

郝舫,著名作家、乐评人,著有《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灿烂涅磐——柯特·科本的一生》、《比零还少——探访欧美先锋音乐的异端禁地》等影响巨大的摇滚和文化著作,译有《上车走人——与黑旗摇滚在路上》、《请宰了我——纽约叛逆文化圈口述实录》等。他是十数种国内重要报刊专栏作家 ,被视为摇滚文化和另类文化的代言人。曾任大学教师、报社编辑、杂志主编、网站总监,电视节目制作人。现任Rolling Stone中文版主编。

书籍目录

绪言 另(一)类英雄第一章 无嗅觉的学徒 废城:“我恨爸爸,我恨妈妈。” 逆子:“他们不爱好艺术,我却爱好。”第二章 离开 乌龟:“我讨厌你,我不想跟你玩。” 朋克:“我奋力挣扎在艰难的选择中。”第三章 学校 大学:“天啊,要是能有场演出,那就太牛了。” 隐士:“我没法同那些俗人相处。”第四章 深入 出关:“这支乐队想找个鼓手,谁想发家致富就赶紧上啊。” 露头:“我从没想过会达到这一步。”第五章 风华正茂 漂白:“别带我走,我已发现了涅槃。” 巡进:“我们是穷困潦倒,可是天啊,我们头一回看到了全美国。”第六章 娱乐室即景 奇货:“我们也可以这样搞,这事可真酷,真够摇滚。” 新欢:“我觉得就像刚杀了个人。”第七章 关于一个女孩 真情:“她就像是一块引发种种趣事的磁铁。” 伪装:“我们先得去打进电台,迈步出门,然后才去做我们想做的一切。”第八章 少年心气 文气:“我处于善于恶,男与女以及诸如此类的冲突中。” 武场:“我们觉得太没劲,因为他们把我们当国王看待。”第九章 爆炸 初速:“再没什么朋克摇滚味了,也没有了昌险的欲望。” 运道:“我们绝对是……20多岁一代的典型代表。”第十章 心形盒子 入彀:“这是唯一能让我止痛的东西。” 成婚:“这太棒了,就像是处于迷幻之中一样。”第十一章 强暴我 孤寂:“我真想有个人来看看我。” 悲愤:“我要宰了她。”第十二章 撕裂 挣命:“我不想别人缠上我的家庭。” 披甲:“所有的摇滚明星都得面对这一切。”第十三章 保持本色 反朴:“我对我们的歌迷有一个请求……” 归真:“这本来就一直是我们想要的声音。”第十四章 筛选 思变:“我不想老是重复这种音乐风格” 突围:“那些能够打动你的东西也能够打动任何一个心有痛苦的人。”第十五章 人在旷野 高腔:“那是愤怒,那是死亡,那是整个的狂喜。” 低调:“别指望我会哭泣。”第十六章 我恨自己我想要去死 上膛:“我再也不想像这样活下去了。” 击发:“你记住,不管怎么样,我爱你。”第十七章 长夜漫漫 送别:“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 超升:“(因为)我清醒着,不是吗?”附录一 事实补充附录二 “涅檠”乐队大事记附录三 柯特唱片目录附录四 柯特·科本访谈选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涅椠”的真义是再生

编辑推荐

《灿烂涅槃:柯特·科本的一生》70年代人的必读书。                            ——《城市画报》(广州)  中国第一部关于非主流人物的传记,中国第一部代表非主流文化的作品。                           —《精品购物指南》(北京)  让中国的青年看到了另一条道路。                               ——Details(纽约)  郝舫最著名的作品,称颂了”20世纪最后的文化英雄”。                             ——《南华早报》(香港)  汹涌的热情、彻底的战斗性和充沛的语言才华。                            ——《音乐生活报》(北京)  影响了一代人的名作。                           ——《中华工商时报》(北京)   影响了不少中国的摇滚青年。                              ——《文汇报》(上海)  《灿烂涅檠——柯特·科本的一生》虽然和个人感情有关,但处在平庸状态的中国的摇滚需要借鉴这种极端的方式,让人了解摇滚光荣在什么地方,惨烈在什么地方。                            ——《经济观察报》(北京)  摇滚青年们的“必修课本”。                           ——《北京青年周刊》(北京)  在郝舫沉默的文字中,我听到了呼啸的乐音,我感觉到我离那些乐队如此地接近。                            ——《中华读书报》(北京)

作者简介

柯特·科本,一个来自穷街陋巷的邋遢大王,自小便蒙受敌意的眼光;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从来只汲取叛逆的乳汁。他贯彻着加缪大叔的主张:人的根本面目之一,便是反抗。
柯特·科本从不自封英雄。他向来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妄之间抑郁,他反感的并不是自孩提时代便只身承受的痛苦,他畏惧的是此一痛苦的毫无意义甚至毫无出路,一直到他找到吉他、找到音乐、找到摇滚。他从此跻身在命运与恶行、病痛与名利的夹缝之间,寻找那可以寻找的、挽救那可以挽救的、期盼那可以期盼的。
柯特·科本是另类英雄。在已经骄横凯旋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面前,他举起了朋克摇滚的螳臂。他是溯流的漏船,他是带伤的逆子。他装着不知道,这已是一个用现金换算一切的世界,人们已经习惯乃至已无法想象还会有另一种生活和思想方式的存在。至少,我们的面目都已以谋生的媚笑出现,即使是曾经最为不羁的艺术家,也不再敢把挑战的手套扔到生计的严峻面孔面前。
在满目的唯唯诺诺之中,终于有像柯特·科本这样一种非主流和反主流的孤独的反抗之声响起,它映现出的是一个最痛苦之人的影像。他也背负内疚的隐疾,可他毕竟重现了从现代主义到朋克摇滚的颠覆性微笑和救赎性灵光。
世纪末音乐的黄昏,他依然在孤寂中伫立,头在散乱的金发中低垂。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他举目凝望,依然有海湾的斜阳晚照;他低头顾盼,竟然有幻梦般奇妙的快乐升腾。他紧握枪,如同紧握温暖而美丽的情人,他要游完他的溯流航程。枪口抬起了,枪机在静默中滑动,从最响亮的轰鸣中,飞出了那颗子弹;只有它自己知道,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最后一场英雄梦。

图书封面


 灿烂涅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2条)

  •     《灿烂涅槃》和《伤花怒放》是郝舫最出名的两本书 ,我在高中时代最想看的两本书,遗憾的是我到今天为止只读了前者,而且理由非常简单-因为科本。用郝舫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冲动的产物,是所谓的“青春式告别”。只属于那个阶段,已经再也找不到当初的感觉了。听涅槃有些年头了,可以追溯到初四,那时我才刚刚走向摇滚的温床,我们班一个男生借我几盘地下摇滚的磁带,他从他哥哥那里偷来的,他哥哥当时在玩乐队,想必正在狂躁的青春期内分泌中徜徉。让我爬上摇滚温床的并不是涅槃,也不是性手枪,更不是那些颠覆摇滚史的著名摇滚乐队,而是当时一个在地下正兴起的中国摇滚乐队-痛苦的信仰(痛仰)。我同学借我的那盘磁带叫《这是个问题》,在这之前我听些靡靡之音,摇滚里带劲的电吉他,强劲的鼓点,加上痛仰主唱嘶哑愤怒的声音立马让我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兴奋,那种感觉就好像我遇见了一个让我一见钟情的人,我为之心花怒放,我愿意尊称“她”为我毕生的女神。我同学每隔几天就借我嚎叫唱片出的磁带,那时我听了很多嚎叫唱片的带子,于是我天天晚上写完作业爬上床就戴着耳机打开随身听窝在被窝里听摇滚,这一切对我来说就像一种秘密的私享的仪式。直到有一天我一个朋友给我了一盘涅槃的盗版磁带,封面是纯黑色的,上面只写着Nirvana这个单词。其实我只是让他换我几盘磁带听听,没想到他给了我涅槃。那时我不知道科本,不知道科本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科本已死去多年,更不知道科本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我只觉得磁带里这个男人的声音撕心裂肺,我觉得这或许是一种摇滚的激情,有些歌曲旋律动听,后来我才知道科本矛盾的正是纯粹的朋克精神和流行的元素,他知道自己摆脱不了流行,他想要做出旋律动听的音乐,也想要纯粹的朋克之声。我想那个时候我听涅槃有一大部分原因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与独特。当别人问我你听什么音乐,我只是不屑地瞥其一眼,“摇滚,涅槃,你不懂。”我知道我听不懂涅槃,我只是将其当做炫耀与彰显独特的资本。科本,一个来自穷乡陋巷的邋遢大王,一个精神上的朋克小子,他永远贯彻着人的根本目的之一,便是反抗。他在内心的无助和道德的虚伪之间抑郁,他畏惧毫无出路的痛苦,直到他找到音乐,找到吉他,找到摇滚。科本是另类英雄,在骄横凯旋的物质主义和消费文化面前,举起了朋克的螳臂。他是溯流的漏船,他是带伤的逆子。他满含悲苦却又无限激情。他一直颓唐,他曾经对未来的朋克满怀希望,骄傲和幻想,后来他的一腔热血冰封成了愤世嫉俗和难以言喻的失望。在那些荣誉与声名的背后,他内心遍布混乱,悲怆和凄惨,他寻求迷幻与麻醉作为灵魂的最后出口。他拒绝了一本正经的命运的怜悯,拒绝了他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情人-朋克摇滚的垂青。我只摘述了其中一部分,我太喜欢郝舫绪言里对科本的描写,纵然带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对科本是一种完美的诠释-一个被摇滚垂青却又将之推之千里之外的朋克小子,一个代表了邋遢音乐却又说“Grunge is dead”的人,一个躲在命运边缘黯然神伤对其失望透顶的孩子,一个让自己脑袋挨了枪子儿的“胆小鬼”。我开始真正听起涅槃的音乐是在高中后半时期,在这之前一直挚爱的乐队是伦敦的性手枪,后来我才知道性手枪是科本的启蒙乐队。科本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让我印象深刻,后来去网上查才知道科本早已归西加入了27 CLUB的行列,天才早逝,27在摇滚里似乎成为一个被诅咒的年龄。科本本该有一个像所有平常小孩一样的幸福童年,却因为父母的离异陷入泥沼,他抱怨不负责任的父母,甚至在有些时候是痛恨。后来科本辍学,抽大麻飞叶子玩吉他,遇见了挚友奎斯,也是涅槃的贝斯手,直到他们都找到了此生所追求的-摇滚。科本大概只是想玩玩自己的摇滚乐,却没想到涅槃却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将MJ一推而下,《smell like teen spirit》位居榜首第一。成名带来的压抑和束缚,渐渐在科本心里投射下阴影,他甚至开始怀想起在阿伯丁宿桥洞的夜晚,他和奎斯在破烂的拖车里弹吉他的时光。常年的胃痛也折磨着科本那饱受摧残的神经,于是他开始借助迷幻剂和麻醉药来寻求暂时的解脱,以至于后来他在演出中反复发痛的胃,不停地呕吐,别人只是觉得科本肯定又磕了,并以此对他表现着漫不经心地心理残害-不屑一顾。这一切早已让科本感到失望和灰心。直到小弗兰西斯的出世给科本带来了真切的短暂的欢乐,他过分的宠溺着她。科本曾在罗马酒店留给柯妮的纸条上写着,“贝克医生说,我必须在生与死之间做个选择,我选择死。”听了这么多年头的涅槃,我依然不懂得科本,我天天都在听涅槃,可想起来我对涅槃依然一无所知,但我听得出科本的声音里藏着丝丝绝望的回响,《In Utero》是我最喜欢的一张专辑。科本有那种本事-他可以将自己的绝望与呐喊乃至精神上升到一个时代的呐喊,对他有这种本事。而且科本有一张漂亮的脸蛋,甚至当初记者问柯妮为什么喜欢科本时,柯妮害羞得说,“其实我觉得他长得挺好看的,尤其是那双蓝眼睛。”可是科本毫不在意他那张其实生得很漂亮的脸蛋,因为他的声音,他的音乐足以征服任何一个人。有人说科本这么出名是因为科本80%的帅气长相,我想这可能对科本的音乐是一种亵渎,他的专辑内页几乎很少放自己的照片。人们常说,从眼神里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清澈与纯洁。而科本的眼睛就像是还未沾染尘缘的孩童的眼睛,干净,纯洁。那双纯净的眼睛里像饱含着一片纯蓝色的大海,那大海里透含着的是无助的孩子的眼神。这是个真诚的赤子,这是个羞涩的朋克。他用诗歌一般的歌词呐喊着,狂喜着,痛苦着,快乐着,悲苦着。他在别人认为人生的巅峰中将枪子儿射入自己的脑袋里,结束了其短短的一生。而他的朋克精神将不会陨落,而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拓荒者,人生的彷徨者。或许是在巅峰时期离去成就了科本的辉煌,也或许是科本与生俱来的悲剧英雄色彩造就了这股独特的精神。但至少科本不会看见现在这样的社会,我经常想,如果科本面对这个物欲横流,肮脏混乱的社会与年代时,他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本色,保持纯粹?想起《Smell like teen spirit》里的一幕 ,在火光摇曳,被砸得混乱不堪的现场,科本将耶稣的画像盖在自己身上,他不信耶稣,但一直自喻为双鱼座的耶稣式人物。在那场闻名于世的纽约不插电演出中,科本在最后唱了那首以后将震颤世界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或许当晚没人注意到你在歌尾那声发自失望的叹息,你用那双清澈无比的眼睛最后一次望向这个浮华世界。以至于当你说,”我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可是这帮混蛋依然追着你不放,他们像野兽一样想要将你吞噬,嚼碎你的骨头,喝下你的血肉。那声孤独的叹息来自你的世界,当这个世界一点点在吞噬掉你的世界时,你选择背离整个世界。那个才华横溢忧郁的小孩,那个将所有热情倾注在音乐里的才子,那发自灵魂深处的挣扎与怒吼,在一代代精神传承的长河里永存。纯粹的摇滚已死。摇滚,孩子们去刺青,去刺花臂;孩子们离经叛道,以犯罪视为最高殊荣;孩子们嗑药,在迷幻的边缘找寻人生的解脱;孩子们在野地里滥交,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件彰显着朋克气质的运动;孩子们不学无术,嘴里哼着艾薇儿谎称自己是小朋克;孩子们浸淫在一堆商业摇滚里,嘴里呐喊着这他妈才是真正的摇滚!那种真正发自赤子内心的呐喊早已不复存在。”拯救你自己 从黑暗的命运之中 必须离开那黑暗的所在 尽管已远离 但黑暗扔会紧紧跟随 它召唤着你 在你灰色的时刻 也在你灿烂的瞬间 把光打亮 它拜访你 告诉你你的由来 无论你走得多远 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寻求那无望的解脱 早晚 黑暗将会把你吞噬。“这首诗是留在一座名为威斯卡河的桥壁上,这里曾经是流浪时期的科本的容身之所。这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傻子发出的声音,他其实更愿做个柔弱而孩子气的诉苦人。”你安息、不再胃痛、不再游走疼痛、不再失眠、不再健忘、不再血压低、不再缺乏多巴胺、并依然像个孩子般纯粹和轻信。“ ”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崩溃掉吗?“-《海上钢琴师》Thank U CobainThanks for the memories
  •     每个人从出生起都注定把自己卖给一种“精神”,或者说一个群体,这是生的代价,也是和死亡的契约,你注定得从属什么东西,也就注定“成为”了什么人:雅皮、嘻皮,工人阶级、资产阶级,低俗、高雅,传统、革命,朋克、金属、哥特,摇滚、后摇滚、非摇滚、反摇滚…… 你以此精神体会到了一个高等生物的骄傲吗?不,你、我、他、你们、我们、他们都只不过是愚蠢而可怜的傻瓜,每个人,就像总能被这些代词概括一样。那些所谓坚守某一信念的理想主义的杰出战士,只是享受并忠诚于被一个群体操和操一个群体并代表这个群体试图操遍全世界的高级奴才们。你宣称自己容纳所有精神?那你还不如那些片面的一根筋走到死的傻子们,他们至少比你执著,他们比你有安全感,他们比你相信和自觉自愿。你以为自己是那个冷眼旁观洞若观火的人?恭喜你加入自以为冷眼旁观的群体。你想要挣脱一切精神的归纳,你宣告自己不属于任何精神,你不过是投靠了不属于任何精神的精神而已。 到头来,你连作为一个孤独者的权利也被剥夺。正是你的每一句言语和行为都背叛了你自己,你被生下来就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个预备!开始被操的事实,没人能逃脱被戴上头套推进这个漩涡。祝你混得好,不如祝你享受这一切。你可以怪罪于谁呢?你自己?你爸妈?你的群体?社会?人类?你连恨的对象都找不到,你该恨差异性,更该恨同一性;你恨类同,也该恨不同。事实上没有那层皮,你什么也不是,这就是你我的命运。
  •     这是一本好书。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把关人。我们有幸得知涅槃并且被其音乐感动已经算是幸事,还有这样的一本好书能够帮助我们靠近传奇更是让人感慨。郝舫的文字一直属于比较平和的类型,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也许正犹如脏摇滚的精神,正犹如朋克的内核。开篇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手中紧握着一种美,一种曾经一度被认为是丑的美~~激进和涌动被这样寥寥几个字洋洋洒洒的体现的淋漓尽致。喜欢柯本的原因不是他的死,不是他邋遢,不是他砸琴,不是他疯狂,而是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涅槃吧。希望没一个朋友都能读读这本书,我们并不摇滚,可是我们也可以快乐。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让几亿年轻人一夜之间了解了一个乐队的叫做柯特.科本主唱传奇的一生.概括得真好~
  •     乐队的精神.Cobain的混乱与矛盾.传奇人物.
  •     以前对nirvana毫无兴趣,又脏又乱。前几天看不插电,结合这本书,改变了看法。Kurt是Punk精神的艺术家,所有后果归根结底是其父母离婚所导致。希望所有有小孩的人们不要离婚。
  •     内容我不说了,我觉得他写的超级没营养,一点都没有看下去的欲望。。还有那些鬼扯的中译歌名。。想坚持看完我简直做不到。。科特这样精彩的一生以这样的形式描述展现真的大丈夫???
  •     滚界传奇,真好。
  •     郝舫写的
  •     给老公的圣诞礼物书质很好封皮有些皱但没什么影响整体非常好
  •     其实他只是个孩子,愤世嫉俗。
  •     Hail Nirvana
  •     Punk's not dead
  •     排版太好看了:留白正好可以记吐槽和涂鸦!配图是彩图,好评!个人情绪满满,画重点画重点,通篇都是作文素材!改变了一丢丢我对柯妮的看法,但依旧坚定站Kurt/Axl这对神级冷cp!对看法版《journal》还是有帮助的~最后,《漂白剂》真好听!
  •     第一次乐评
  •     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万人迷!
  •     ——1994年4月8日是让全世界震惊的一天在今天写下这些只是作为纪念SuicideIsPainless这是我很喜欢的Lady&Bird的一首歌,突然觉得很适合KurtCobain。他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不就是为了Painless吗?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他的家人。每年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他;每当看着大家用各种方式纪念哥哥的时候,我怀念的却是他。现在的孩子大概没多少人知道他,我也是在他离开很久以后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带着一支乐队震惊了世界。我没有生在他的年代,在他最辉煌的时候,我还只是个懵懂的小孩,根本不知摇滚为何物,更不要说什么朋克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与众不同的存在,又毅然决然地离开。留给人们的是错愕、惊叹和惋惜。在摇滚圈子里这样的事情似乎很多,很多的天才都过不了他们的27岁。而Kurt就是其中之一。Kurt被誉为是反英雄的英雄。但在我看来,他就是个有话直说的年轻人而已。喜欢的,讨厌的,他都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屑于假惺惺的伪装与恭维。他当然更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在音乐的世界里,他的灵气与才华无人能比。但与大部分的天才一样,他也极其的脆弱。所以他没能抵住“飞”的诱惑,所以他选择Suicide。曾经我也坚持认为他是为艺术而死的,他生来就拥有着最纯粹敏感的灵魂,为摇滚而生,也因此而死,单纯而绝对。但现在我更觉得是因为太耀眼的光环,因为那个英雄的称号,因为那些大大超出他预料的荣耀和光芒,他无从面对。当他站在世界顶端的时候,他的孤独与无助也被放大了无数倍。那些名誉,那些追捧,那些诽谤,摧毁了他。他只是喜欢唱歌,可是他再不能单纯地歌唱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不再是他的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东西。所以,沉默和忧郁,再一次包围了他。就像他的无药可救的胃痛一样地袭击着他,让他无法抵抗也无力承受。他用子弹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以为这样就可以解脱。他以为这样,他就可以不用为名声所累。但是他错了。他的离开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所以他甚至连死都没有得到安静。我想,这一定不是他想要的。从流浪街头的穷小子到风靡全球的超级巨星,Kurt用他短短的27年的生命,演绎了一个关于英雄的神话。他瘦弱的身体里藏着巨大的能量,然而当这些激情耗尽之后,他的生命也随之结束了。他不能没有激情得活着。但是,不管现实是如何残酷,这也许是他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了。所以他会在遗书里说:“柯妮,我会一直陪着你们的,你要继续前行。为了弗兰西斯,没有我,她会生活的更加快乐。”他用了他全部的爱,来爱她们,这两个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科特和柯妮的相遇,完全是命中注定。这两个从小都没人爱的人,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缺失的另一半。他们从小都缺少爱,所以当小女儿出生的时候,他们都用尽所能去爱她,科特对她更是到了溺爱的程度。曾经,女儿是拯救他们的天使,因为女儿的出生,才是他们不再堕落;现在,他用这样的方式称为她们的”守护天使“,保护着她们勇敢前行。我一直很好奇,长大后的弗兰西斯是如何看待她这个伟大的父亲的,她的成长真的因为没有Kurt而更加快乐吗?在我的印象里,她一直就是那个嘟着小嘴骑在父亲肩上,脸蛋圆圆的小女孩。还有着和她父亲一样的金色头发。这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合影中我最喜欢的这一张。后来见到长大后的弗兰西斯,长得真的是跟Kurt惊人的相似。这个女儿,是Kurt最后的骄傲。他选择这样的极端的方式,只是为了保护她。“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原文“It'sbettertoburnout,thanfadeaway”)我喜欢这一句。觉得完全就是用来形容KurtCobain的。
  •     价值观略扭曲,不过还好最后作者也承认了这是“冲动的产物”。无法理解柯特的自杀,一定是因为我没有受过胃痛以及名声的折磨,看起来还是后者的折磨比较可怕。
  •     科特的可贵在于他永远滚烫的朋克血液。朋克不该是一直穷一直惨,而该是像科特一样不管是无名之辈还是世界巨星,都跟恶心自己的一切死磕到底,执拗的守护自己的是非观,敢爱敢恨,敢说敢做。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     郝舫的文笔无话可说,图片信息量也很大。
  •     谁跟我说这是传记我跟谁急。
  •     灿烂涅槃:柯特.科本的一生 很棒
  •     了解到柯本别样的人生。涅槃的歌原来听着觉得旋律很棒,很粗糙带着韧劲。总是重复的段落。这次可以跟着解读重新听听灿烂短暂的生命之音。
  •     很棒哦,喜欢科本。
  •     郝舫文笔挺好的,而且分析了柯本与当时社会的关系,NIRVANA为什么会成名,以及对柯本个人的分析,不过就是每一章都有一些过分赞扬的句子
  •     go
  •     相当有趣的书,引人深思
  •     严重喜欢这本书。。。可能是因为柯本本人的魅力吧!
  •     一直想了解关于科本的事情。
  •     中学时代熟知的第一个摇滚歌手,之后10块钱卖给了隔壁班叛逆男孩。去年想再入一本,去了珈蓝殿的新青年,然而已经倒灶了。 比行吊次。prprpr
  •     为了找这本书,找了接近十年
  •     在中国是谁让几亿年轻人一夜之间了解了一个乐队的叫做柯特.科本主唱传奇的一生?很多人搞不明白为什么这个身患病疾的男子在潦倒的时候努力奋斗等有了可以买一座岛的财富时确一枪轰掉了最佳的脑袋?算了,对于不明白的这些人,就让他们继续不明白好了。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     书刚刚拿到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彩页质感也是很好呵呵··一如既往的好
  •     大爱柯特.科本,书是正版
  •     科特柯本遗书中郝舫翻译成“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的“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的出处。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     略微扭曲,当然作者也意识到自己的轻狂
  •     郝舫先生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摇滚的热爱与理解让人惊叹。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又一个27岁的传奇,Kurt Cobain。NIRVANA的四大专辑和不插电全部淘到,当年年轻气盛,对这支随性、不羁的乐队顶礼膜拜!郝舫先生用详实的图片资料还有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呈现除了那段灿烂的时光......
  •     好书!长了很多知识,之前根本就不算是Kurt迷啊
  •     Kurt不是什么神 只是一个内向安静热爱摇滚乐的凡人 他有他的痛苦。 关于书的问题 郝舫有什么毛病吗 非得把乐队和歌名已经一些一手资料翻的那么恶心人?
  •     科本...科本////
  •     真不错 好啊 物美价廉 科本很让人着迷
  •     喜欢涅槃的音乐,这本书让人觉得离他们更近了
  •     真誠赤子 羞澀朋克
  •     很想看的一本书,终于有货了。五折买入的。
  •     伟大的歌手
  •     绝对是中文写科特最棒的一本书首先郝舫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看摇滚杂志的人对这个名字绝不会陌生我觉得那个前言写的怎么会这么漂亮关于科特的一生介绍得很细致文字很让人感动照片也很多安排的也恰到好处就是不喜欢摇滚乐的人看了这本书也会爱上科特强烈推荐不要因为涅磐的音乐看这本书只当这是一个传奇
  •     郝舫代表作之一 还是有料的
  •     歌曲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力量
  •     可以找到激情的一本书。
  •     我看到的不仅是涅磐,更重要的是此书作者收集的材料之翔实,而且描写细微和严谨,实在是读者的贵人。而且该书的纸张也很精美。
  •     可以深深感受到作者的专业和对涅槃的爱,图片很多很稀有
  •     最重的摇滚和最轻的人生
  •     他的短暂一生既抵达狂欢的顶点也深入糜烂的深渊,是一团golden shit,又辉煌又绝望
  •     隔了17年又读了一遍,写的是很一般。可又唤起我年少时对柯本的狂爱,热血上头一下子买了5张涅磐的cd,我觉得我可以听到老。
  •     如果說人的一生是一條線,科爺就是一條扭扭歪歪卻畫的格外用力的線,用力到畫它的那支筆不堪重負最終斷掉,線也戛然而止。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 這句話從此我再也忘不掉。
  •     这是真正的摇滚经典著作,著名摇滚作家郝舫的早期力作,广大爱摇人士必读。
  •     想了解科本的一生,怎能不读此书
  •     涅槃歌迷的教科书
  •     这个世界上最性感又绝望的声音
  •     那夕阳下的装逼是我回不去的曾经
  •     摇滚入门教材
  •     书看完了,然后被人抢走了至今不还……
  •     了解科本的好书哦,推荐阅读,不要错过
  •     柯特.科本是我的偶像,我爱他。
  •     一面强调科本是个彻底的朋克,一面又用朋克们最厌恶的过度诠释来消解他的艺术。另外,本书对于毒品刻意为之的絮絮叨叨的斥骂令人有些恶心。
  •     不容易啊。。老师推荐的。。等了很久。。终于见到了。。质量和书面还好。。不过才拿到。。这书期待中。。
  •     正在阅读中,想要了解科本的可以买了看看。还行
  •     终于买到了这本书,精神偶像的一生
  •     郝仿的灿烂涅槃是我一直想买的一本书,这是再版的,终于买到,非常兴奋,很喜欢郝仿笔下的科特.科本,感觉郝仿是读懂科特的一个人,书中还放了很多科特的照片,很好
  •     太开心了,终于得到这本书了。我爱Kurt
  •     12年前看这本书是过瘾。遗失它的时间里,生活已经把我们改变了太多。当手执再版,已没有青春的冲动和盲从,心里涌起的只有伴随着吾等成长路上挥之不去的伤感。而那些岁月,终将一去不复返。新加的内容中看到他的女儿,已经16岁,象极了他。竟也唤起了我强烈的父爱。他是一个如此真实的人,拥有所有最真实的人间情感。就象一起玩耍的兄弟朋友,就象每个如此走来的那些叛逆少年。你应已在天堂歌唱,你永远如那般灿烂。
  •     初二读的 绝版了 遗憾
  •     哈哈哈,太好看了,终于了解这位后现代先生的一切了
  •     我最喜欢的摇滚乐队,这个是再版的,第一版的后面还带有歌词。不管怎么样在柯特离开的这么多年,我买到啦他,怀念心中的那个他!最喜欢那首WHEREDIDYOUSLEEPLASTNIGHT!
  •     大部分内容都类似于从英文版的传记中直接翻译过来,而且翻译得也不是很到位。比较失望的是,作者对柯本形象的塑造让我觉得有点抗拒。
  •     柯本,传奇短暂的一生。书中有很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基本详尽的介绍了柯本与涅槃的跌宕起伏 PS 最爱you know you're right
  •     这本书大学的时候在新华书店给当时的男朋友买的,丫很喜欢,每一个爱过柯本的人值得拥有
  •     如题 等着以后能看完来写书评
  •     或许是买过次数最多的书了,感谢郝老师让我心中无限接近过不存在的朋友。
  •     他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狂躁,愤怒,暴躁的产物,年近30的我看完此书后,得到了和大学时听Nirvana完全不同的感觉。Kurt,我爱你!
  •     其实写得一般,作为了解柯本的第一本书给4星。
  •     五星给kurt
  •     很感动
    喜欢摇滚的 不可不看的一本书
  •     为了缅怀一个已逝巨星而出的书
  •     喜欢涅槃或是爱科特柯本的朋友可以人手一本。。。
  •     就不罗列对Nirvana的喜爱之情。
    应该来说,摇滚书里,郝舫的书还是很有实质内容的,作者对音乐和乐队有自己的见解。
    这本书也一样,还配有大量珍贵图片,印刷也很漂亮,非常喜欢!
  •     Kurt这么好看,照片这么少而且小;郝舫这么讨人厌,篇幅却这么长。
  •     书很好就是等了20天才到啊……太爱柯特了!!
  •     除了歌名的翻译都很好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     郝舫写东西 真真的恶心
  •     这书把kurt的一切都写出来了...真不知道作者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     他知道前路更加艰难,但身后则更是一片黑暗,仅仅是为了逃脱那片黑暗,他也必须前行,因为前方最多依然还是一片黑暗。
  •     我的最爱,nivana!
  •     电梯下到一楼,门口出现一个瘦瘦高高,俊俏的小姑娘。《少年心气》很好听,很有力道,但我渐渐的不会对柯特产生宗教般的狂热,音乐是他的海洛因,当有一天音乐也不能让他兴奋,他便吞枪自杀。想得不可得会让人愤愤,但得到之后索然无味会让人变成行尸走肉。
  •     最喜欢的摇滚歌手,科特科本。宝贝平常心。
  •     少年时代借来看,现在自己有了,怀念中国摇滚的90年代
  •     从这本书开始对摇滚乐越来越感兴趣
  •     现在根本不了解柯本,却自称喜欢他的人太多了这本书至少能让盲目崇拜变得不那么盲目
  •     书包装好、运送快,非常好!
  •     这本书内容详实,并且在评价上很本土化,很适于热爱摇滚音乐的中国青年阅读。阅读过程始终播放涅槃的歌作背景音乐,读到长夜漫漫一章时我甚至哭了。
  •     今天是柯本的忌日。22年过去了,你永远27。看到下面有一条书评,我也来说说看法。有的人听摇滚为了装逼,有的人说话讽刺这种人还顺带黑一下人家偶像。说真的,我不喜欢第一种人,但第二种人,我真的没话说了。
  •     以前对柯本的音乐非常喜欢,但对柯本了解得并不多。通本读完,对柯本生平多出许多感慨,些许钦佩,些许惋惜。
  •     怀念你,我的最爱 高中就开始听他的专辑,特别是纽约不插电,绝对是不插电音乐会的经典之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