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城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3
ISBN:9787214041890
作者:田晓菲
页数:300页

章节摘录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晚上,所安和我,与我们的朋友包弼德夫妇,从波士顿的罗根机场,开始了我们长达十天的西班牙之行。  不过,这次旅行,其实真正开始于几样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东西:文字,图像,饮食。十月的一天,我们备了一席土耳其餐,请包氏夫妇小酌。世传三大烹调:中国、法国、土耳其。所安的继母是土耳其人,所安向来对母亲的厨艺赞不绝口。我们曾经买到一本装帧精美的土耳其菜谱,里面众多照片,展示了各式美食美器,令我每次翻阅都馋涎欲滴。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按照这本菜谱烧的第一样菜,就是伊曼巴尤达--“令伊曼(长老)晕倒的佳肴”。这道菜的主体是茄子--土耳其人嗜茄,据说一个姑娘能用茄子做得出五十九种不同的菜式,就自然会赢得男子汉的心--洋葱,西红柿,当然还像大多数土耳其菜式一样,需要成分慷慨的欧芹、零陵香、莳萝、青蒜、橄榄油。零陵香又叫罗勒、薰草或者九层塔,古称菌或蕙,是《楚辞》里最常提到的香草之一。十月的那个晚上,我们的餐桌上就有伊曼巴尤达。  我和所安都喜欢烹调:不是一日三餐为了果腹的做饭,那恐怕是连最贤惠的家庭主妇都会感到厌倦的;而是在难得的空闲时候,体验难得的奢侈:慢慢地,从容不迫地烧一两样精致的菜肴。这时候,就会觉得“君子远庖厨”诚然是一大损失,因为烹饪可以是如此性感的一种活动,从色彩到香味到触觉,都令人陶醉在一个丰富的感官世界里,使人的精神和肉体同时放松下来。  不过,喜欢烧菜的人,也必须遇到知音才有劲头。夫妻彼此称道,自然可以带来某种满足,但是做饭的人似乎都有过这种体验,就是饭做好之后,自己的胃口倒变小了,就好像嗅觉和视觉都太餍足了,抢占了味觉的乐趣。这时如果有擅长品味的朋友在座,一面尽情享受,一面极力夸奖主人的手艺,那真是会让主人大悦,因为在整个烹调过程中,唯一得不到犒赏的就是耳朵,现在总算可以在客人的赞美声中略为补偿了。包氏夫妇正是这样善于欣赏美食的客人,因此,那天晚上,主客都格外开心。  酒酣耳热之际,大家的话题从土耳其转到穆斯林。彼时“九一一”事件刚刚过去不久,每个人的记忆中,都还鲜活地映现着两座巨厦在喧天的尘嚣中轰然倒塌的情景。我们谈到虽然现在有这样一部分采取残忍暴力手段的回人,导致千百无辜平民的受难,但是,阿拉伯民族对欧亚文化和人类文明的贡献是怎样辉煌灿烂,不容抹煞。我们谈到西班牙的穆斯林文化传统,谈到从八世纪到十五世纪,阿拉伯人如何在安达露西亚平原,在一种相对宽容的宗教精神统治下,和基督徒、犹太人一起,共同创造出了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和创造比起来,毁灭容易得多,但是,毁灭不是回答。  在这样谈着的时候,我取出了一册西班牙旅游指南。那是由伦敦的DK出版公司印行的“目击者旅游指南”系列之一。这一系列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详尽的介绍,丰富的图片,精美的印刷。每一册DK旅游图书,都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虽然有的时候,它会让人觉得只要熟读其书,又何必身临其境呢?想象的旅途自有一番况味,不一定比真实的旅途更好,但至少是完美的。  翻到西班牙南部的“安达露西亚”部分,首先跃入眼帘的,就是柯尔多巴大清真寺的壁龛拱门。镶嵌着暗金、孔雀蓝与绛红花纹楔形石的马蹄形拱门上方,是长方形的阿菲兹:两行用库菲克笔体书写的金色阿拉伯文字,在宝蓝色的背景下熊熊燃烧。已经一千年过去了,这神圣的文明之火焰从来没有熄灭过。我们在灯下细细地观看,细细地欣赏。这道拱门,似乎不只是通往八角形的祈祷壁龛,更是通往一个灿烂、神秘、内在的美丽散发出不朽光辉的古老王国。  一切旅途,都是从想象开始的。

内容概要

田晓菲,笔名字文秋水,1971年生。14岁从天津13中学直接升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读英美文学专业,1989年毕业。1991年获得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柯盖德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任助理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出版作品有《爱之歌》(诗集,1988),《生活的单行道》(散文集1993),《秋水堂论金瓶梅》(2003),《尘几录:陶潜与手抄本文化》(英文,2005)等。译著包括《毛主席的孩子们:红卫兵一代的成长与经历》(合译,1988),《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2001),《他山的石头:宇文所安自选集》(2002)。现正致力于梁朝宫廷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前言一 启程二 “我们搭地铁吧!”——初到马德里三 旅途中的旅途四 金橘与石墙插曲之一 罗得里克的苦行插曲之二 舒缓的宴席五 柯尔多巴的光荣插曲之三 灰墁雕花的爱情插曲之四 一千零一座塔楼塞维拉的序曲六 塞维拉:失落的城池插曲之五 和死亡对话七 赭城插曲之六 阿尔白馨夜游八 归途附录一 洛尔伽《塔玛里诗集》选附录二 弗乐明柯诗辑附录三 “欲望的驿站” 纪年表参考书目纪年表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赭城》的前半部写得更有生气,笔下流淌的西班牙,不论是柯尔多巴、塞维拉还是阿尔罕布拉(赭城的音译)都不再是一个颜色,有了历史,因而有了心跳。《赭城》源于五年前的一次出游,出游中的一次意外“丢失”(在赭城的照片全部丢失),可见丢失自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丢失,逼着人去用心还原,哪怕是想像中的,田做到了,而且很棒。  ——中华读书报(刘苏里)  我要你,我的爱,像疾风一样到来,来耕耘我的身体,至少给它三次灌溉。  ——伊塔米德

作者简介

本书通过亲身游历和直接体验西班牙所遗留的古代阿拉伯文化遗产,以及对于古代摩尔人在西班牙的王朝兴替等历史史迹和阿拉伯相关优秀文学遗产的翻译和解读,作者把对西班牙南部历史名城"赭城"的游历变成了一次旅途中的旅途,从现实中的地理的旅行进入了历史与文化的深层文本旅行。并配以相关精美的艺术与历史遗迹的图片,使得本书成了一场活色生香的文字的盛宴。作者少年即负诗名,文字精致老到,译笔(包括散文和诗歌)天衣无缝。实为文字之美的生动展示。

图书封面


 赭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从柯尔多巴清真寺到塞维拉,再到赭城。一路惊叹。写赭城的书不在少数,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并不单纯是一本游记。作者把更多的笔墨给了那些诗歌和艺术。读它仿佛读诗集,穿插在其中的细密画也恰到好处。想起张承志在这片安达鲁西土地上收获了“没有胜者,唯有安拉”,而田晓菲在那些遗留的阿拉伯文明中拾到应该不只是那些深歌。。。
  •     《赭城》是一本暖色调的书,有金橘的色泽,石榴的红润。甜美,滋润,温暖。也是为人情人者读的书,大红配大绿,快欲恩仇呼之欲出。“我要你,我的爱,像疾风一样到来,来耕耘我的身体,至少给它三次灌溉。”大胆无忌,又可成为情人中的暗语。“赭城是一座文字之城,想象之城”,“文字、图像不过是遗迹而已“。如果说观影的的过程也是观者再创造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也是再创作的过程,那么旅游的过程,只有在重温、回忆和想象之中,得以圆满。跟随着时间与空间,旅途的现实与历史的插曲串联,每地都有诗歌和故事交替上演。书中异域色彩,时间和空间于我都遥不可及,只有田晓菲的文字,中文的气息, 肤香可闻。游记还可以这么写,新鲜,但不是没有功底的人写得出的。这是一盘水果色拉,像我等出不了国的人,读不了原著的人,就尝尝这个,其乐也泄泄。有人说与宇文所安写《迷楼》异曲同工,我想是的,只不过原料的中西之别。
  •     2009-05-25 17:48 (分类:默认分类) 终于看完了田晓菲的《赭城》,前前后后,拖拖拉拉的看了一个月吧。额,虽然是关于文字与图像的游记,但是总找不到阅读的兴趣。不像余秋雨似的发人感慨,也不像曾哲似的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田的书只是让人觉得是部文化史。关于西班牙安达露西亚,阿拉伯,摩尔人的文化概述。也许是自己的鉴赏水平有限吧。诗,我一直都读不懂,更何况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回教诗?只是感觉这本书除了诗,文化知识,没有什么能吸引我的。能吸引我的大概只有“田晓菲”这个名字吧!“田晓菲”这个让我对北大产生无限向往并确立为之奋斗目标的名字。《十三岁的际遇》,天津的天才小诗人,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在北大留下了蓝色的羽绒服,樯橹间灰飞烟灭这些让我记忆犹新的意象。那时有个故事,说田小时候乘车路过燕园,阿姨叫她看,她却故意扭过头去,说现在看了,以后来这读书就没意思了。听了这个故事,当时就一阵热血。田十三岁就可以上。我十八岁就不行吗?后来与郝颖菲的相识多少跟她还有点关系吧。额,好长时间没联系北大的这位学姐了。呵呵,结果,最后。我来到了这。再次知道田晓菲的消息是去年吧。他和丈夫回北大演讲。丈夫是个美国老先生,与她同是哈佛教授。宇文所安,研究汉学。而她则成了宇文秋水,主攻英美文学。怎么说呢?文化的结合。不分年龄,不分国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文化。但却再也看不到田氏特有的韵味了。那种朝气,活力...这不知是年龄的问题,我想,更是经历、气质的问题。田的发展方向换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行前搜集各种相关读物,本书阅读比较仔细,同时查询内容提到相关知识。若能将地名山名等翻译成汉语,更大众些更妙。如作者所愿,基本不怎么游记,偏文学。引用颇多。是种不错的行后升华。
  •     诗与文化之旅
  •     安达卢西亚文学地图。
  •     画比文好..
  •     胜于林达的是对文学材料的运用,但是大致的模式其实都差不多。是不是游记的写作只能存在在很有限的结构框架里?
  •     格兰纳达。
  •     她的一句话我很喜欢:“概括”是文化沟通最大的障碍,一切真正了解的屏障~ 书里插图、诗、游记、摘抄贯穿着; 西班牙穆斯林的诗里,充斥着纯情与肉感,有种特别的诗感; 这本书 值得收藏( 解读穆斯林文化的某一个角落)
  •     看過林達的西班牙旅行筆記之後看這本旅行筆記意味少很多,最大亮點在於引入的西班牙民謠
  •     过了许久依然对《鸽子的颈环》念念不忘,然而至今还没找到全文…
  •     犹还记得当年课本里她得那篇《十三岁的际遇》,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啊
  •     八月石榴一般的诗情,丰富、饱满、缤纷,又有令人称赞的理性,节制、宁静、清明。受教。
  •     有一篇 鸽子的颈环,还有一篇特别好,不过不好意思给忘记了
  •     “赭城!/ 赭城!/ 一个被众多精灵 / 镀上黄金的梦”
  •     通过诗歌感受西班牙的美~
  •     很文学的旅行书,文字一般,全靠文献功底扎实。从那些诗歌中感受到一些西班牙的风情,倒是份惊喜。
  •     致每个人心中的周游世界的梦想
  •     看完之后真是好想去西班牙T.T,里面配的诗歌也好赞
  •     向来对这种七拼八凑的书没有好感。好几位比较喜欢的作家/写手和几位公认品味不错的朋友倾情推荐,结果失望大发了。
  •     精美文字,异域文明的异域文明~
  •     抵达格拉纳达的当晚读完的
  •     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
  •     很棒的介绍,唯一可惜的是处处可见欧洲文化的烙印,却很少看到中国文化的风采,但其中引用的那篇《鸽子的颈环》美的让我叹息,或许只有这样的经典和那种无可比拟的建筑艺术,汇集着遗迹悲凉,才成就了一座城,一个国家,甚至这本书。
  •     这是一本不合格的诗歌鉴赏与不充沛的史话援引的伪游记。随手一翻都是别人的货(虽然可能为作者所翻译),原来掉书袋就是所谓逼格蹭蹭蹭往上涨
  •     十分想读
  •     好美的湿,淫乱的不行
  •     对安达卢西亚有了稍深一点的认识
  •     诗歌太美了!找到了秋乃茉莉《贤者之石》的原型!
  •     西班牙式的爱与死浓得化不开。“我要你,我的爱,像疾风一样到来,耕耘我的身体,至少给它三次灌溉。”
  •     超级喜欢
  •     从西班牙归来,再看一遍关于Al Hambra宫的文字,那些残存的记忆又在温柔脆弱的诗句中活了过来,华美变幻而又不可触摸,就好像倒映在喷泉中的城堡宫殿,风吹过,看似坚固的倒影立刻碎成点点涟漪,渐渐消隐至片片波光,直至虚无的永恒。这样一座谜一般的废弃宫殿,无法不使敏感而热情的人产生诗人一般吟咏的冲动。
  •     要去书里讲到的地方看看
  •     作为一本游记真是碉堡了
  •     啊!美丽的西班牙!我但愿有一天能走近你的橘子般的金黄的国度!
  •     作者和宇文所安等人去西班牙南部10天的游记,或者,更像是作者对安达卢西亚文学的读书笔记。本书的体例比较有趣,后半部分摘引了大量的诗辑。审美方面 不敢完全苟同:她对阿拉伯建筑风满口称赞、比如阿尔罕布拉宫的狮子园,但我看着照片则引不起兴趣。作者所用的好多译名都别出心裁,ms很追求诗意,而不顾通行译法. 安达卢西亚、印度,都因为曾反复多次的被阿拉伯文化占领,而在该地的文化、尤其建筑中 留下永远的痕迹;看阿尔罕布拉宫,与莫卧尔王宫颇有几分相似,我满可以互相引证着去理解作者所描述的场景。但我很难去体会,一处地方上,像地质遗迹一样,覆盖着一层一层彼此陌生乃至对立的文化,究竟有哪些完全成为文物,有哪些对现代生活仍存有意义和影响
  •     就像田晓菲自己说的一样,这是属于她的赭城,也是一座文字的赭城。不过里面有许多关于现代的反思,也很有意思。
  •     你的眼睛,解放了书页的囚徒,当白色解放了白色,黑解放了黑…
  •     好看的游记
  •     三星半。美则美矣,不过这书写得确实容易。
  •     关于旅游的文字,没有流水账和废话,田晓菲真的是独一无二
  •     糅合了文学的优美和想象力,赋予安达卢西亚的历史以学人气质,得以窥见伊斯兰文学的浪漫主义基因。去安达卢西亚的补充读物,入门普及还是林达的短平快。
  •     赭城是个好名字~扉页上那句“这部书,我把它献给所安:我的旅伴”实在是太美好了~~
  •     作者文笔真漂亮,国内作家大多难及。
  •     好的属于作者自己的游记。引用的阿拉伯诗歌,让人在西班牙晃悠的时候,更有感触。
  •     古典阿拉伯
  •     这是比较典型的学者旅行吧,文献综述做得扎实,旅行本身反倒成了一件浅尝辄止的事。对诗的分类和分析最好看,把诗人、作家写进了安达卢西亚的历史年表。之前试着读西班牙的古诗集,失败了,经过她的梳理,才得到信息量。尤其是两个宗教在此地的角力,作者更同情失败者。
  •     翻了一半就看不下去,要去西班牙再翻翻里面 引用的诗歌吧。、
  •     这本书读了两遍,爱不释手。非常喜欢阿拉伯诗歌。在安达卢西亚平原上浓墨重彩、惊艳的几百年。无奈这本书已经买不到了,访求多处不获。
  •     有两个善良的人,有共同的信仰,他们在一起生活,不愁吃穿,他满足于她,她也满足于他……而这件事不被我知道……
  •     里面的诗句已经记不清了~里面的情感却保存完好~ j'aime le livre ~j'adore le émotion vient de ce que j'ai lu le livre !!!
  •     树,树,    干又绿。       脸庞美丽的姑娘    去采摘橄榄。    风,塔楼上的荡子,    把她拦腰抱住。       四个骑手经过,    骑着安达露西亚的小马,    穿着天青和碧绿的外套,    披着长长的黑大衣。    “到柯尔多巴来吧,姑娘。”    姑娘置之不理。       三个年轻的斗牛士经过,    他们腰肢纤细,    穿着橘红色外套,    佩带着古银剑器。    “到塞维利亚来吧,姑娘。”    姑娘置之不理。       夜色渐渐发紫,    光线渐渐分散,    一个年轻人经过,    手拿玫瑰长春藤。    “到格拉纳达来吧,姑娘。”    姑娘置之不理。       美丽脸庞的姑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