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三传》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 巨人三传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4
ISBN:9787806880999
作者:[法] 罗曼·罗兰
页数:400页

给予我们面对苦难的勇气

这是一本枯燥难读的书。涉及范围极广,人名极多,语言很深。虽然看得很慢,不懂的地方反复看了又看,仍觉得没法把它消化,尤其是托尔斯泰传部分。可能是阅历不够,也可能在看此书之前,得先对传者的作品有一定的了解。既便如此,仍能从没能读透的内容里,感知这本书的价值。一份绝好的精神粮食,尤其在给予我们面对人生挫折勇气方面。书扉页上的导读是很好的概括————人生艰苦。而对于不甘平庸凡俗的人,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缺乏幸福的,在孤单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所以,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作我们的养料;倘使我们太累,就把我们的头在他们的膝上休息片刻。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想激流一般飞涌迸发,支撑、温暖着我们与命运抗争。傅雷在序言中也提及了自己初读《贝多芬传》的印象“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书的不足,是插图和内容不同步,图片往往要比内容往后十来页,如果能调整过来,应该会更好。不烦累赘地提及一下该书所传者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作者罗曼罗兰;译者傅雷;杨绛作序。

好书

今天干活有点沮丧,状态不佳,写写读后感吧。都看完快一个月了。这本书写了三个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一个赛一个的伟大,一个比一个活得艰难。看《贝多芬传》的时候,我很激动,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地刺激了我。看《米开朗基罗传》时,我很窝火,谁让他自己选择做这么窝囊的天才?看《托尔斯泰传》的时候,我很没有耐心,对作品的分析太多,也许是让我失去兴趣的原因之一。另一原因,大概是因为体力有欠,耐不住性子了。关于这本书,值得我记住的还有作者罗曼罗兰,译者傅雷,都是人杰,都活得不容易,离开的时候都满腹无人能解的言语。一个男人,不管多么悲惨,离走的时候有爱人陪着,那也是泛着酸涩的幸福吧?反正,终归是幸福。

时隔103年后,没有错过

一直知道贝多芬的生活历程,但却不知米开朗基罗也受着这么多折磨。近日想确认个关于贝多芬的史实,因此翻起了著名的《巨人三传》。看过之后,既难过又兴奋。难过得是,原来从古至今、国外国内,稍有理想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都一直在与各种压力(小压力、大压力)抗争着。这是人类社会不可改变的现实吗?是人与人、人与外界之间必然要有的关系吗?高兴的是,至少没有错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些优秀人物的不屈服与思索。我总是被其感动、受其鼓舞、有所感悟。作者罗曼•罗兰在卷首语中有一段话写得很恰当:“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罢;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的膝上休息一会罢。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一本好书对人的影响将会是长时间的。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出版自1903年,时隔103年之后的今日再读,依然能够起到慰藉人心的巨大作用。

伟大的心灵

我读过托尔斯泰的大部分小说,对他作品里蕴含的思想也很有兴趣。所以,在《托尔斯泰传》的字里行间能获得比前两部更深得多的感受。不过,虽然我极度缺乏音乐修养,贝多芬也依旧带给我巨大的冲击。如果能体味到他的作品中涌动的美感,那么,对这位巨人,对这本书就会有更精微的理解。至于米开朗琪罗,对于他一团糟的人生,将茨威格的那句名言略作修改,“理解别人,而不是审判别人。”或许就能明白这位性格病态的大师胸中蕴藏着多少火热的激情。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奉献给永恒的艺术女神,而死亡是他最好的解脱。在读到《巨人三传》最后的《托尔斯泰传》第390页,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群众挤满从扎谢卡车站通往托尔斯泰庄园的沿途,来给这位老人送葬。看到这图片我眼泪就下来了。“在他弥留的床上,他哭泣着,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幸的人们。'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让这颗心灵倍感痛苦的是真理与爱的搏斗。这位伟大的人,整整的后半生都在期待爱的世界来临,呼吁“爱你的邻人如上帝一样。”、“勿抗恶”,不过,他对“勿抗恶”的理由是这样解释的:抵抗罪恶是基督教义的唯一目的,而不抵抗罪恶是对于罪恶最有力量的斗争。真正的基督徒能够屈服,而且他只能无抵抗地屈服于强暴,但他不能够服从,即不能承认强暴的合法。换而言之,这是为了爱为了牺牲而抵抗,而不是对于身受的恶以无关心的淡漠态度承受下来。专制国家的人民可以完全自由,因为他不承认对他施行的强暴是合法的。不爱人类而只爱自己思想的所谓革命的知识分子与理论家。托尔斯泰实际上并不信基督是一个神,他把他当做和佛陀、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爱比克泰德——一切指示人以真正的幸福与达到幸福的必由之道的人。在他看来,“人之所直接受之于神的,只有认识自己和解触世界的一种工具。这工具,便是理智,理智从神来。它不独是人类崇高的品性,且是认识真理的唯一的工具。”爱是人类唯一的有理性的活动,惟有理智的光茫方能助长爱。爱是真实的善,至高的善,能解决人生一切的矛盾。“我相信一个人的真正的幸福在于完成神的意志,我相信神的意志是要一切人爱他的同类,永远为了他们服务。如神要一切人类为了他而活动一般。这就是据福音书所说,一切的律令和预言的要旨。”可是,生命是决不会停留在某一点思想上的。“我的信心使我生活在和平与欢乐之中,使我能在和平与欢乐之中走向生命的终局。”托翁曾经热情洋溢地这样说过。可是他所相信的和平与欢乐,却被1905年革命一下子粉碎了。当他看到沙皇政府是如何无情枪杀街头的工人群众示威者时,当他目睹在他的村庄里,啼哭的穷人被无情的役吏把牛羊釜锅都抓去的时候,他也禁不住对那些冷酷的官吏喊起复仇的口号来了。在这些可怕的景象前不得不闭上眼睛。已近垂暮之年的他,真的对无抵抗主义的信心没有动摇吗?人生种种可悲可鄙的现象和苦痛是那么悲惨,对我们对爱的信念是沉重的打击。为了拯救这爱和信念,我们不得不把它超临人世之上,以至它有和人世脱离一切的危险。锐利的眼看到现实的残酷,热烈的心期待着博爱。这种矛盾所带来的痛苦,我们谁没有体验过呢?真理和爱很多时候,恰恰各在两端。社会永远处在这两条路的中间。《伊凡·伊里奇之死》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要死的,所以我为什么不服侍你?”《复活》里有这样一句,”愿天主饶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这也是苏格拉底式的说法。可是,让人感到痛苦和困惑的是,一些人对于人类充满温情,但他们的职业逼使他们对别人毫无心肝。他们明白自己所做的事,为之痛悔,却无法不做。更有一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以压迫和凌辱自己的兄弟为荣。对于这样的人,我们怎么能爱的起来呢?爱是真理的火焰,在他晚年的作品里,神恩普照的光彩烛照在人生上,可是和人生却融合不了。如何解决?他不知道。而这正是他这颗伟大的心灵令人动容之处。他的理想是乌托邦式的。他的思想从来是不统一的。列宁和高尔基对他的指责完全是不公正的,而加缪的“反抗者”和他的“勿抗恶”的相同之处又在哪里呢?

身后名,不再寂寞

很多名人说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而我很不幸的在毫不知其价值的小学时代就读过这部书。当时我只觉得书的文字与内容都很夸张,而今,突然又有了重读的欲望。因为读了《巨人三传》。傅雷与罗曼罗兰是天生的搭档。他们的语言是含着沸腾的温度的,一字一句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他们对追求又都是如此的执着。傅雷除语言以外,涉猎很广,这也像极了罗曼罗兰,音乐、美术和文学当是他们共同的热爱。傅雷是理解罗曼罗兰的,他懂得罗曼罗兰之所以写就《名人传》并不是要凸显伟大,而是伟大背后的受难。固然才智天赋,若无灾患磨砺,如何意志跨越忧患,灵魂挣脱困顿?贝多芬在维也纳演奏《菲岱里奥》,双耳失聪的他不知道全场秩序已经紊乱。米开朗琪罗以对艺术的热情折磨着自己孱弱的身躯,而尤里乌斯二氏却让他中断陵墓的建造。托尔斯泰在试图教化农民,却一次又一次遭遇坎坷。他们是孤独的,他们有生之年从不被理解。当维也纳的民众渐渐淡漠了贝多芬的音乐,当伪君子们强行给米开朗琪罗的裸体雕塑穿上衣服,当托尔斯泰的妻子丝毫不理解他的举动以为他在发疯,他们只有独自承担,默默咽下苦水,但始终相信自己的信仰,是对的。他们不被人爱,但他们爱人。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一个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予世界。在那个演奏欢乐颂的夜晚,维也纳震撼了,但此后,依旧是落寞。他一次次地去爱,一次次得感动,但一次次地被爱抛弃。米开朗琪罗将毕生的精力全部献给了艺术,不惜将自己的生活和生命掏空,而在老迈之年,他依旧憧憬着能完成尤里乌斯二氏的陵墓,他依旧怀着热烈的希望设计那座空前的圣彼得教堂,可是命运还在给他打击,他最终只有含恨草率地造完陵墓,远远不及他当初的设想。他照顾父亲,将他的前分给兄弟们挥霍,他宽恕那个一心惦记着他的钱的侄儿,把父亲般的爱献给他,他同情穷人,他的钱也大多分给了穷人。可是,依旧没有人理解他,他近乎是享受与依赖着精神的疼痛。他把欢乐当成自己的悲哀,他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他对于生活完全没有普通人应有的要求,同时还百般遭人嫉妒遭人憎恶。 托尔斯泰在纸笔间完成心灵的复活,他一次次将自己的主张融入作品,他的小说就像是他的自传,他将一颗七十岁的心寄托在小说中三十五岁的人物上,这颗心太热,太渴望被接受,却从没有人读懂。他要逃离,他想要离开他的亲人,却又被深深的爱牵扯着回来……记得雨果说过:伟人们为自己建成底座,而后人有安放雕塑的责任。然而伟人们的生命结束了,却只有在过了多少年后,在时间的淘洗中,人们才终于感到,一种文化上的山崩地裂,但那已经是余震。真正的坍塌发生时,一切寻常,行人匆匆,风轻云淡。对大师的情总是有愧的,而当时间检验出一切,人们才在震动与惊慌中慌忙地将伟人们的雕塑安放。终于懂得,翡冷翠不仅有浪漫,也有疼痛;终于懂得,维也纳绚烂的金色中也深藏着暗灰的无奈;终于懂得,宁静的亚斯纳亚曾经汹涌着一个智者的笔底波澜。《命运》响彻世界。西斯廷焕发着绝世荣光。聂赫柳多夫的精神得到复活。然后,享受伟人们留下的艺术赐福。我对贝多芬的音乐不甚了解,但从喜欢贝多芬的朋友那里知道,贝多芬的音乐可以抚平人的伤痛,给人勇气。就像罗曼罗兰在序中所言:不幸的人啊!切勿过于怨叹,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作为我们的养料。他们会安慰我们,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迸发,支撑、温暖着我们与生命抗争。而罗曼罗兰在叙述中,亦不断的强调着这一点,从伟大的心灵中汲取力量,这也是《名人传》的目的。无论如何,这部饱含血泪的书,教会了我们另一种“安放雕像”的方式,不仅仅是给伟人们我们应有的敬仰,对他们的作品应有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精神的激励下,走好我们自己的路。他们有生时,得不到理解与支持,而去世后,自己的力量能如此永久地显于世,想来也是安慰吧。


 巨人三传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