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文集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4-8
ISBN:SH10203-137
作者:埃德加.斯诺
页数:480页

内容概要

爱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1928年来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赴前线采访,写下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特别是他撰写了轰动世界舆论的《红星照耀中国》——不带任何政治偏见和党派色彩,通过亲自采访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信任。抗战期间 ,斯诺作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把中国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组织、发起、宣传“工合”运动,支持中国的战时经济;如实报道中国抗战实况;开展大量的国际宣传,极大地支持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他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以自己的行动,在中美两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斯诺在北平南苑目睹了中日战争的开端。他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斯诺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日军新闻发言人狼狈不堪,无法正面回答,只得仓促宣布记者招待会结束。
9月末,斯诺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在报道中,斯诺称赞这场战争是“伟大的表演”,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军事技能,是许多人所没有料想到的。
接着,斯诺沿着日军在中国的侵略战线,横越中国国土,去了汉口、重庆、西安,并再一次去延安,撰写了一系列的新闻报道。
在汉口,他为中国工业所遭到的破坏而痛心:“最令人气馁的是中国在各处所犯的同样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把工业企业和有技术的工人加以改组和撤退,而在放弃南京、汉口两座战略城市之前,又没有作出巨大的努力使两个城市不致变成敌人的战争基地。日本利用了掠得的资源和工厂,把侵略更深一步向内地推进。”
他惊异地发现:尽管日本人取得了所有重大战役的胜利,但从来没有赢得一项政治决定,从来没有能够胜利地结束这场战争。任何甘心承认失败的人,必然遭到人民的反对,人们不承认他的权威。汪精卫叛国投敌,成了南京傀儡政府的首脑,人民就唾弃他,他的影响也就消失了。如果蒋介石投降,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他称赞新四军:最大资产,也许就是他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
他夸奖八路军: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
所有这些结论,都显示了斯诺作为一个进步新闻记者敏锐的洞察力。都被收入他在1941年出版的《为亚洲而战》一书中。
地下工作总部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日军大肆搜捕、迫害中国的抗日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当时,斯诺参加了在北平的外国人(欧美)援华社会团体,积极掩护和帮助中国的爱国者,使他们免遭日军捕杀,他的公寓成了抗日爱国分子的避难所,斯诺热情地帮助这些避难者化装成乞丐、苦力和小贩逃出北平。
斯诺家中还存放着一些中国人寄存的财物,从私人汽车到游击队从日本人手里夺回的黄金、珠宝和玉器。有一次,西山的抗日游击队派了一位联络员来找斯诺,请他帮助变卖从日军手中夺回的珠宝、黄金,以解决游击队急需购买枪支弹药的经费,并提出给斯诺高额的回扣。斯诺说:“我一分钱也不要。但是我建议,你们把在西山一个修道院扣留的几名意大利修道士释放了。”他对游击队员说:“这样做不好,会损害你们的抗日事业,不能获得国际上的同情。”“我是为中国着想。”斯诺说,“一次只能同一个敌人作战,不宜树敌太多。”
游击队接受了斯诺的建议,释放了那几个意大利修道士,斯诺也找到了肯帮忙的人帮助游击队把珠宝、黄金变卖了出去。
在斯诺家花园的地下,爱国学生埋藏了许多被日军查禁的进步书刊。斯诺甚至还同意在他家中设置了一部秘密电台,斯诺除了忙于新闻采访,报道中日战况,每天还要为众多的避难者的吃饭问题奔忙。
当时,西方各国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日本占领军对在北平的欧美等国的人士还没有敢公然侵犯。斯诺说:“我的住所很快成了某种地下工作总部了,我肯定不再是一个‘中立者’了。”
斯诺掩护邓颖超从北平脱险,颇有些传奇色彩。七七事变时,邓颖超正在北平治病,为了尽快离开战乱地区,邓颖超在爱泼斯坦的帮助下找到了斯诺,请斯诺设法带她出去。为了应付沿途日军盘查,邓颖超化装成斯诺的“保姆”。和斯诺一起乘火车离开北平。列车到达天津站,日军在月台检查所有的中国旅客,凡是他们认为可疑的,都会被抓走。
“我是美国人,美国记者。她是我的家庭保姆。”斯诺对日本检察员说。日本检察员挥手放斯诺他们出站。
到达天津之后,斯诺把邓颖超托付给自己的一位好友、新西兰记者吉姆·伯特伦,请他把邓颖超带过封锁线。
令人惊奇的是,斯诺当时并不知道所帮助的人是邓颖超。实际上,斯诺帮助中国人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
中美人民友谊的桥梁
1941年,斯诺回到美国后,仍然向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说:“我依然赞成中国的事业,从根本上说,真理、公正和正义属于中国人民的事业,我赞成任何有助于中国人民自己帮助自己的措施,因为只有采用这种方法,才能使他们自己解救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斯诺对中国进行了三次长期访问。这在美国政府对新生的中国实行孤立政策和武装支持台湾蒋介石的年代里,对一名美国人来说,真是一件独一无二的事。1960年,斯诺访问北京,他意识到中国领导人希望他的到来,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座中美两国的友谊桥梁,他表示:“前途是艰险的,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后必将架起。”
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出乎意外的被邀请访问北京,中美关系解冻,美国《生活》杂志抓住时机发表了斯诺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斯诺透露了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曾告诉他的话:如果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无论是以旅游者的身份还是以总统的身份都会受到欢迎。这篇文章是斯诺的最后一篇“独家内幕新闻”。就在尼克松开始前往北京的同一个星期,斯诺死于癌症。
斯诺生前写道:我爱中国,我愿在我死后把我的一半留在那里,就像我活着时那样。美国抚养和培育了我,我愿把我的一部分安葬在哈德逊河畔,日后我的骨灰将渗入大西洋,同欧洲和人类的一切海岸相连,我觉得自己是人类的一部分,因为几乎在每一块土地上,都有着同我相识的善良的人们。
遵照斯诺的遗愿,他的妻子将他一半骨灰带到中国,安葬在北京大学校园的末名湖畔,另一半骨灰安葬在美国哈德逊河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稿)

作者简介

如果对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有兴趣,这套书一定要看,斯诺给人的印象一般是在红星照耀中国建立的,但是不止,你看了这套书,会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你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也就更深刻.


 斯诺文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花了一个月时间终于啃完这本《大河彼岸》。其中有些章节还是跳读的,例如读到什么钢铁生产了多少吨,发电发了多少千瓦,修铁路修了多少公里,这些对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吸引我的是一些访问和对话。例如他会问中国哪个时候有没有婚外恋,赞成婚前性行为吗?如果怀上了但还没结婚怎么办?当然,领导就只会说,这事情不可能在中国发生。假若这本书不是一位在中国经历过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战地记者写的话,在当今的眼球看来完全就是一本大五毛写的书。其中赞美之词溢满表面,批评的说话无关痛痒。就好比你到主人家作客,主人家煮了一顿丰富大餐招呼你,大餐虽丰富但却不怎么滋味。但你又不好批评说这东西不好吃,如果硬要我说点意见嘛,就是椅子坐不太舒服,下次换张软一点的就好,这个小问题小问题。生于80年的我也没经历过那个中国由共党掌权崛起的时期,充其量就是从书本上,人们的口中得知零星片段的历史状况。是真是假,是对是错,你叫如何让一个没有身临其境的人相信一些什么东西。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事实根据,都符合数字逻辑,你说中国人站起来了,没错,毛的时期确实是比解放前生活条件好了,百姓有盼头,国家经济开始红红火火建设起来,这是铁打铁的事实,有数据有图表,齐齐奔向社会主义的美好。你说中国人一直都蹲着,也没错,多少大跃进,错反右,二月逆流,文革斗争,领袖崇拜这些也是不能磨灭的事实。所以那个时期你无法判断一个事物的全对全错。我好奇的是斯诺先生写这套系列时候的心情处境。我个人特别喜欢揣摩作者的创作心理。在维基上搜了一下斯诺先生的生平,是为热爱中国,有干劲的记者,直觉上我觉得他其实就是一位热爱和平的普通人。在那个美国与苏联两大阵型对垒的时代,他在美国也受过迫害,被迫到瑞士生活。我想在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是有独立精神,有探索精神的人都会陷入一种迷茫,究竟那个阵型是人类的福祉。那时候别看美国是自由国家,其实暗地里也迫害者共产主义者,对自己国民宣传也是洗脑式的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阵型就更加不用说,反美反帝反资是长年不衰的口号。在美国生活的斯诺经历了中国的内战抗战。对中国有着美好的愿望和感情。他大概看到了一种新的主义,人类另一条新的道路,但是否适合人类的未来发展还有待考察。在国内看见满是辱骂社会主义国家的文章,夸大其词,于是只身前往中国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做一个苦行者,粉碎各种国内不实的报道。在他的一些对人们的访谈提问可以看出,他在迷茫着,他内心在对比着这两种主义究竟孰优孰劣,而一直在寻找着答案。对于他的所言所行,我个人就觉得很伟大,起码这种独立思考和亲身求证的精神就引人入胜。可是,斯诺先生,不知道你那时候是否有只身走遍中国大地,闻遍人间的疾苦。还是只是采访中国官员安排你采访的地区。这个差别非常之大。最后让我觉得讽刺的是。那时代虽然疯狂,盲目,狂热,缺乏理性。可是老毛却真是一个抱有远大抱负,信奉并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蓝图规划的人,他允许有异声的存在,勇于与所谓敌人面对辩论对质。虽然最后他错了,我觉得他可是一个真心奔社会主义的人,即使那是重错误的痴心也坚持到底。反而看看现在的大佬们,你们还有这个抱负和痴心吗?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我悲伤地看完全书,斯诺写的是虚构的伟大,这种伟大是可怕的。他走访了大城市,而真实却隐藏在农村里。如果我没看过杨显惠的书,我可能会以为这就是真实。
  •     斯诺估计也想不到今天的中国吧。
  •     看看共和国初期的情形吧,事物在发展初期的时候总是朝气蓬勃的。。。
  •     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补记
  •     像个三流记者般地称赞新中国,1960年来华仍是称赞,很幼稚,也难称真诚的一个美国人。
  •     让历史照见未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