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506003254
作者:陶慕宁
页数:323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专事研究中国古代青楼之产生及其沿革、递嬗的历史,探讨青楼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多种动因,连带科举、士风对青楼的影响,妓女的才艺风情、生存状况及与士人的情感牵系。由妓女与士人的浪漫纠葛生出的大量文学作品是本书所关注的对象,揭橥其中绮思丽情的心理肪络与文化积淀,显然更易于增进对中国士人了解的同情,更有助于认清中国古代男女文化的真相。


 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古时,有一个地方,繁华若梦,灯火通明,夜夜笙歌,有琴,有酒,有美人,那叫青楼。或许有人觉得那不就是妓院吗,何必说得那么好听,很多人觉得两者是一样的,可是是这样吗?高晓松曾经将青楼和妓院严格区分,甚至宣称青楼孕育了古代社会一直缺少的两样东西:爱和自由。他认为妓院是低等的,而青楼是一个高雅之所,青楼女子并非谁都可以当的,需要的是才,其次才为貌,青楼女子卖艺而非色。他的论断让我存疑。青楼?妓院?何为青楼,最初不过形容华丽屋宇,不知从何时开始被大众共识为寻花问柳之所,似乎是唐代吧。而在百度上的解释中,“青楼”“妓院”两者是互为解释,可是觉得两者还是有差别的吧。高晓松所认为的青楼与妓院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一个卖色一个只卖艺,因此一个低俗而一个相应地高雅。觉得有一定道理,可是我觉得妓院与青楼之间并非那么绝对,它们之间不过只是一线之隔,只要跨越了那一条线青楼便堕落成了妓院,两者本质便无差别,只是一个表面装得高雅罢了。而那一条线,与时代息息相关。高晓松所认为的妓女与文人之间那种纯粹的知己呀,或是单纯欣赏彼此的文采之类的关系,我觉得只存在于唐宋两朝之间,其他朝代或许有但只是微乎其微,而在明清之际青楼已经渐渐失去高雅之态沦为妓院一流。唐,是青楼繁华之际,那时候的青楼女子或许真的如高晓松所说是文采斐然、能歌善舞之辈,用现代化讲,就是青楼的准入门槛极高,就像现在的选秀一样,你有才、有潜力才会被选中。选中之后就会进行各种文化修养的熏陶与练习。这或许是与唐代初始青楼所面对的客人有关吧,那是士阶层,是风流倜傥的读书人。那时候科举制度的繁盛,使得全社会对于文人举子推崇与尊敬,这份推崇使得士阶层会有些忘乎所以的状态。而在那时,为了科举日夜浸淫科目使得精神的极度压抑,以及在那个时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恋使得家庭不过是门第、财权势牺牲品,毫无情感,精神以及本能的极度压抑,给青楼的繁盛提供了可能。那时候士阶层的入青楼,高罗佩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中曾说:“原因在于他们渴望同女人建立一种无拘无束、朋友般的关系,而非一定要发生性关系”或许吧,那时候的青楼不过是士大夫为了摆脱家庭、伦理负担,获得放松的场所吧,或许也是在寻找在家里找不到的心灵的知己吧。古代多少文人墨客频频出入青楼,白居易、元稹、柳永、黄庭坚、秦观等等不胜枚举。他们的诗歌被青楼女子所传唱,而他们亦在这里寻求到心理安慰。元朝,少数民族的统治使得士阶层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备受推崇而今备受政治高压,地位卑微。而在明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侵入,使得市民阶层的兴盛,虽然一直存在重农抑商,可是商人强大的经济力量实在不容小觑。特别是在雍正之后,娼妓业被国家认定为非法经营,使得青楼的经营者更为急功近利。为了在相对稳定中榨取更多利益,往往买来贫家少女,只是简单地教授时尚小曲便开始开门待客。这种简单、快速的产出模式,使得所谓青楼女子沦为了简单的色情工具,而曾经高雅的青楼女子不复以往。晚期在商业利益趋势下产出的妓女的无才无德,真是让人感慨。《续板桥杂技》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汤四、汤五扬州人,姿首皆明艳。而四姬尤柔曼丰盈。余尝戏之曰:“你好食言而肥欤?”姬不解,误以“言”为“盐”。率尔对曰:“吾素不嗜盐”。闻者绝倒。“食言而肥”,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而名为青楼女子的汤四竟然连这个常见的成语都不得知,曾经高扬的青楼女子的才华如何沦落至此。商品经济下的急功近利已经使得青楼女子沦为平庸低俗的妓院女子,可悲。曾经鼎鼎有名的才女,薛涛,鱼玄机···青楼的繁盛,是时代的选择,而青楼的堕落,亦是时代的悲哀与无奈。不管怎样,青楼,妓院所承载的那些女子,都是那个时代的弱者,他们或许光鲜,可是背后不被社会承认低人一等,被视为玩物工具却往往被忽略。即使是薛涛那些鼎鼎有名的歌姬,待到美人迟暮,那种命运无所寄托被抛弃的落寞感又是谁人能懂。孔庆东先生曾说青楼是男人世界的产物,或许吧,男尊女卑的时代,使得女子总落得卑微依附之境,更何况青楼女子。他在《青楼文化》最初始写过这样一段话,让人无力反驳,他说:“中国有一个十分英明的传统,即把一切倒霉之事都推到女人身上:褒姒灭夏,妲己亡商,夫差因西施灭国,董卓因貂蝉而送命,至于杨贵妃更是毁了大唐基业,所谓红颜祸水。哪儿青楼则正是红颜的展销会,祸水的拍卖厅,罪莫大焉。自由?我不知道高晓松口中所谓的青楼自由是指什么,是对青楼女子而言,抑或是来此之文人呢?对青楼女子而言,也不知道是不是她们的幸运,她们自进入青楼之列,就被天然摒弃于礼教伦常之外,社会对于所谓正派女子所制定的一些列扼杀天性的伦理规范她们不必遵守,也没人在乎她们是否遵守,或许这也是她们天性的一部分保护吧。这算不算自由,在青楼之内,不必受外面规范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随心所欲,穿外面女子不能穿的衣服,说外面女子不能说的话,做着外面女子不能做的事。陶慕宁先生曾在自己的书中提出过中国这样的一个中国特有的矛盾现象:“社会在剥夺多数女性求知的权力,迫使她们严守”妻纲“、”女德“的同时,却要求少数女性(青楼女子)掌握高雅语言、文字知识和技巧,以备士大夫们的特殊需要,这是中国封建文化独有现象”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之中,青楼女子的有才、有思想是不是青楼所给青楼女子的自由?她们的思想未被伦理纲常所束缚与约束,她们可以与文人墨客分享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谈诗作对,弹琴唱调。照高晓松所说,那时候的文人想见青楼女子一面可谓困难重重,预约,作对子,等候,各种程序与规则。而在各种检验中,或许她们也在自由地选择谈话聊天者吧。有人说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和制约的“,是这样的吧,虽然青楼女子避免了沦为某一个男人延续宗嗣的工具的这一种妇女共同命运,不被纲常伦理所束缚,可是却依旧不能改变自身作为整个男性社会玩物的本质,青楼女子依旧是不被社会承认,低人一等的卑微者。而对于来青楼的男子,的确,这里给了他们自由的感觉,怎么说呢,觉得是一个逃避的场所吧,逃避纲常伦理的约束,逃避社会责任与现实。首先,为什么青楼会存在,因为社会需要。在科举考试的压力之下,那些士人读书、读书,除了读书就是读书,所有的欲望与需求被压抑,而压抑时间越长,宣泄的欲望越膨胀,所以一旦科举捷报传来,便会爆发。而青楼是一个可以忘却科举考试压力之所,在这里,有歌,有酒,有美人。这小小的场所,因为被纲常伦理所抛弃,没了约束。在这里,不用再面对家庭那破碎不合只是一个政治工具的婚姻,不用面对承担整个家族未来命运的压力。感觉,青楼是一个避风湾,屏蔽着外界,如一个世外桃源。而这,也承载着太多文人墨客的怀才不遇的不甘与落寞。政治黑暗,官场的腐败,才华不能舒展的无奈与压抑,化作在烟花之地的放纵与遗忘。著名词人柳永科举未及第时,写下了著名的《鹤冲天》一词,他言:“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好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也因此,柳永的仕途注定不顺。宋仁宗听说了这么一句话:“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原本已经通过的他给勾掉了。而柳永也自嘲为“奉旨填词柳三遍“。屡屡科举,屡屡失败,使得柳永更深地扎堆青楼。据说,柳永的身后凄凉,还是青楼歌妓们为其捐钱下葬的。而欧阳修、苏轼等等的文人,他们的纵情歌姬也不过是由于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心里失去平衡而采取的自我调节宣泄的手段,她们在青楼这寻求释放,或许还有心灵的理解与安慰。他们借着咏妓抒发着个人抱负,发表着愤懑不平。李白的“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杜甫的“细推物理宜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烟花之地,固然给了自由,可是那份自由之下的黑暗与无奈,谁又会窥见与在意?爱?青楼之内存在纯洁的爱情吗?我曾经是怀疑的,而今依旧迷茫与怅惘。青楼女子,风流才子,是否真的可以相守,或许这需要考虑多种情况吧。对青楼女子而言,由于一开始的关系便是建立在金钱利益至上,名妓依赖着客人生存,享受贵族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希望找到一个人托付终身而逃离烟花之地。这些利益,使得青楼的爱情似乎没有那么纯粹。可是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青楼女子亦是人,她们有人性,有对于爱情的渴望与依赖,她们没有了纲常伦理的束缚,所以常常会更大胆、更执着地追寻自己认定的爱情,虽然往往失败而终。唐代名妓关盼盼为爱殉情会让人动容。张愔与关盼盼互为爱慕,张愔取之为妾。多年后张愔病逝徐州,张愔死后,张府中的姬妾很快风流云散,各奔前程而去。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无法忘记夫妻的情谊,矢志为张愔守节。她只身移居张家故宅燕子楼,十多年独居,其间还写了三首《燕子楼》以表怀念。不曾白居易看了回了一首诗: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白居易是带着责备的吧,虽然觉得有些无理。可是关盼盼看了之后,便选择绝食而亡。那份坚决,让人敬佩。而宋代名妓严蕊为了爱情不惜身陷囹圄,不肯诬陷对方。如此,还有太多太多,那些女子为了爱可以不顾生命,多少年轻女子便因此而病而亡,那个为情而死的太原妓,让人惋惜。欧阳詹的别去,太原妓思之,疾甚,乃刃髻作诗寄詹,绝笔而逝。她身前留下的最后一首诗,令人动容:自从别后减容光,半是思郎半恨郎。欲识旧来云髻样,为奴开取缕金箱。有那么一瞬间觉得青楼女子是可怜悲哀的,深爱了便是伤害,那份义无反顾总换不来所期许的爱情。深爱了,便是不幸。那不是个人的错,那是时代的助推与伤害。在那个男尊女卑,青楼女子不被社会道德认同的社会,青楼女子是低人一等的。或许有那么多的人手掷千金只为目睹一颜,可是即使这样,来青楼之人大多都是带着高人一等的尊贵感,那份不平等在那么长的历史积淀中是根深蒂固的。历史上太多的青楼女子无情被抛弃,实属无奈。薛涛的结局,一直让我无法释怀。一代才女,等待数十年,等到的不过是对方的见异思迁。薛涛的才华风韵,使得元稹对其一见即为之倾倒。于是花前月下,酒席歌宴,互吐情愫。可是当元稹邂逅名优刘採春,便沉溺于刘的美色,将薛涛置之脑后。那曾经的款款情意,依旧敌不过一点美色吗,所谓的为才情所倾,真是可笑。可不可以说那些文人,所谓其风流,是真的。男人的风流,而女子的专一,这就是青楼女子最大的悲哀。曾经说过青楼是在社会伦理纲常之外的世界,因此也注定了青楼女子的爱情无法得到保障。而且,社会对于妓女的不认同与鄙夷,使得青楼女子所期待的简单的婚姻生活只是一场梦幻。一方面是对方不一定真的深情,另一方面即使对方深情也抵不过社会,敌不过功名前途。女子眼里爱情是第一位的,而男性呢,是事业是功成名就,爱情不过是附属品。青楼女子爱情的悲剧,印象深刻的是杜十娘。久历风尘的她,与贪狠的老鸨进行激烈的斗争,好不容易逃脱青楼火坑。可是她不曾料到,数百个日日夜夜的恩爱,海枯石烂的盟约,竟抵不过钱财。区区一千两,便让李甲将其卖给富商孙富。杜十娘一直相信的爱情,自己依旧被当作玩物,当作可以用钱买卖的商品,她怎会料到。她怒沉百宝,投河自尽,这样的结局或许是杜十娘的绝望与无声的抗议吧。多少青楼女子被这样无情糟蹋,我不知道,只知道有太多太多。古代的青楼女子,即使身体是洁净的,可是在世人的有色眼睛中依旧是肮脏的,是低等的。世俗的不接受,使得太多的男子面对世俗的压力而放弃,毕竟他们依旧身处世俗之中,身处森严的门阀等级婚姻制度之下,面对严格的伦理纲常之下。一直以来,在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下,不能奢求男子为爱放弃仕途,背离社会,这太可笑,可是也太过悲哀。看过太多青楼女子的爱情悲剧,让人不禁会绝望,让人不敢再相信。可是似乎依旧存在真爱,在青楼之内,可是不得不感慨实在太少太少了。看到过苏轼与王朝云的故事,觉得太难得太过难得了。名妓王朝云著名学士苏轼的妾。苏轼视之为红颜知己,苏轼甚至说“知我者,唯有朝云也”。这样的评价或许是名副其实的吧。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时,朝云常常唱苏轼写过的《蝶恋花》,每次唱到“枝上柳絮吹又少”时便不胜伤悲,哭而止声。朝云说她不忍唱“天涯何处无芳草?”那是一份心疼,感同身受。朝云去世后,苏轼“终生不复听此曲”。朝云,与苏轼共患难,在那些贬谪的时光里,是朝云陪伴左右。而在惠州,朝云终抵不过病痛而亡。朝云的离去,让苏轼久久不能释怀,写下太多悼念朝云的诗词文章。甚至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写下楹联:“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亲“为了怀念赵宇,苏轼在惠州西湖上刻意经营,建塔、筑堤、植梅,试图用这些熟悉的景物换回在杭州西湖的美好时光。可是,佳人已逝,就算景物一样,可是物是人非了。苏轼与朝云的相知相伴让人动容,可是太过美好总让人觉得虚幻。反而那么多青楼女子的悲剧才显得真实。高晓松所坚持的青楼孕育爱,我始终表示怀疑。青楼之爱,总难抵过强大的世俗压力,敌不过男尊女卑双方难以平等的前提。或许《望江南》所写才是青楼之爱的常态吧,只是太无奈:“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一直以来,青楼都是不屑于被社会正统所提及的,是人们所讳言的,青楼女子被人们认为是社会的残花败柳是一种耻辱,可是谁能体会她们深陷烟花之地的无奈。正如唐代名妓严蕊所写:“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去时终须去,往也如何往。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那一句“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似乎道出了青楼女子的一生命运悲剧。流落风尘,是何缘由,因钱,因罪,抑或是,这所有的种种,似乎都无法解释这一生所经历的痛苦,或许只有道一声“前缘”的注定才能暂时心安吧。佛家信奉三生三世,前世,今生,来生,或许青楼女子会想问是否是前世有太多过错,所以今生被误流落风尘?对青楼女子,有对其文采歌赋的欣赏与羡慕,可是更多的是心疼。青楼女子的悲剧,该怎么会说呢,似乎怎么说对她们都是一种伤害。这种罪恶,似乎随着历史而消失了,这是一种庆幸吧,可是,可是···高晓松说现在的娱乐圈就是曾经的青楼,现在的明星就像曾经的青楼女子一样被消费着。那些明星依赖着观众而活着,他们努力着得到观众的认可与接受,甚至不惜迎合观众。太多的明星整容,太多的明星靠出卖身体上位,太多的明星····很多人说娱乐圈太乱,说不清楚。明星之依赖观众,那么必然给予相应的回报与代价,比如明星的隐私。明星私生活的被公开化,出门都要偷偷摸摸,有人正义凌然觉得那是观众所应有的知情权,是明星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许吧,可是那个界限在哪?近几天关于霍建华林心如的婚礼,无人机的偷偷进入引发热议。这是否算侵犯隐私呢?明星表面的光鲜,或许背后也有着太多的无奈与千疮百孔吧,就像数千年前的青楼女子一样。有人说,青楼明则消失了,可是呢,其堕落之形态妓院依旧变相地存在于当代社会,如一个毒瘤,也许就藏在那些装潢艳丽的洗浴中心、歌舞厅、发廊等等场所的里面,还有那些泛滥的色情文学。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是不是古代人显得更为坦诚,至少青楼是公开的,而今却要装饰地华丽美好,里面却依旧肮脏。那是青楼女子被物化的时代,那些时代站在道德高地审视批判她们的人啊,也不想想是谁催生了青楼的存在,又是谁在消费?会觉得,青楼女子是美好的,只是被那些时代、那些道德伦常给无情玷污了。
  •     古往今来,不乏妓女爱书的例子。盛唐时期的一些有才情的青楼女子被士人视为知己,《全唐诗》收录了二十一个妓女的一百三十六首诗,她们的创作大多篇幅短小、旨意浅近,唯薛涛的诗清雅脱俗、格调最为高雅为其中的翘楚,这是因为薛涛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薛涛读书是幼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本长安良家女,随父宦,流落蜀中,遂入乐籍。”两宋的民风沈于逸乐,官妓、营妓斡旋于词客骚人左右,用弦索笙簧演奏他们的歌词,一些聪颖的妓女渐渐悟出词中之味,学得了填词的技法,但她们的词旨意浅易,也受于文化修养之限。真正是出身低微,而自幼爱读书的上层妓女,是出现在明宣德至南明覆没阶段,她们以南京乐籍为主,间及苏、松、常、杭诸州府,日与名士相处、习名士之所习,投名士之所好,因名士的褒扬而声名雀起,因而多能事诗书、攻诗善画,即使才力不足,也能与名士谈书论道,致不济也能写上一手清秀的字。文人记录江南名妓好读书情形如:董白(字小宛)“性喜闲静,经其户者,时闻吟咏声”李香“肌理玉色,辩慧知书,调笑无双。”王微(字微修)“才情殊众,扁舟载书往来吴会间,所与游皆胜流名士。”柳如是“知书善诗律,分题布韵,顷刻立就。”…… 明朝中后期的花榜一品状元,需要具备与客人酬对的文学造诣和相似的文学趣味,是必经苦读而成的。古代的娼妓被排除在家庭与伦理之外,受礼教束缚的士人在她们那里还能找到一些较深层次的异性间精神交流。当时士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远高于现代,因此妓女出于情感和经济的双重考虑,都会促使其中一些天资较好的女子习字、读书。进入二十世纪,金钱和资本冲击下的现代社会,传统观念中的礼义、廉耻早已势微。“士人”、“清流”、“诗书”早成为历史名词,即使文化也已经沦为商品。商界的上层人物应酬于高级会所、夜总会之中,挥金如土,更有“以色行贿”的新生事物;普通市民可在洗头房、按摩院花钱买春,妓女成为“性产业工作者”;就是民工也有解决生理需求的廉价去处。金圆至上、读书无用,对常人都是如此,何况对那些靠出卖自己身体为生的妓女?然而近日无意之中却读到一则异闻。港人某甲,荒唐少年时游历星马,一晚在夜总会醉酒后唤来妈妈桑,点名要与最贵最好的陪酒女同宿。清晨悠悠醒转,日光透过酒店的窗帘照到床边,他发现身边躺着的裸身女子手不释卷,正在读书。看女子所读的书,是亦舒的小说。琼瑶、亦舒,寻常女子读她们的言情小说也属平常,但没想到女子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却是“亦舒的尖酸刻薄,我想是受了鲁迅的影响。”某甲一惊,问“你也读鲁迅?” 女子说,文学研究出版社十卷本鲁迅全集,再加上鲁迅的两卷日记她都读过。某甲问女子是否读过金庸、倪匡?女子说“金庸是我最崇拜的人,他的书读了不下一遍。倪匡的卫斯里系列我不喜欢,他真正写得好的是杂文。”并不是读书的女子都长得难看,这名女子容貌、身材俱是一流,否则怎么会是夜总会中“最好最贵”的酒女?她告诉某甲自己的生世:家贫苦,小学没有读完就被迫缀学。父亲送她去种植园采割橡胶,她白天做工、晚上回家还有做不完的家务,觉得最苦的是没有时间可以读书。割橡胶时发现自己有异能,蚊子不咬、被毒蝎叮过也安全无恙,干活时不小心被刀花破身体,不用疮药就能自动痊愈,医生为其体检后说,她的身体构成与常人不同,可以百毒不侵。做工太苦,这样的身体简直是注定应该入行的,所以此女逃出,到夜总会做了三陪女郎。“白天晚上都应酬客人,最苦恼的还是没有自己的时间可供读书。”某甲和女子相谈甚欢,告别时女子不收他的钱,星马的书太贵买不起,求他回港后多寄些中文书籍来。女子后来终于是遇到一个承诺肯照顾她的男子,就停止吃药,怀上了男人的孩子,但那男人却背信弃义抛弃了她“我不觉得自己命苦,跟书里那些古代的女子相比,已算是好命!” 她堕胎之后,男子又回心转意再来找她,并且终于把她救出火坑,她又为男子生了三个孩子,男人给她的家用,大半用来雇请保姆和生活,剩下的钱仍不足买书,她就到图书馆里去借书来看。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她闲暇的时间也越来越充裕,终日都泡在图书馆之中。某甲最后一次见她,她说“图书馆一张借阅证仅可以借出五本书,我为三个孩子一人办了一张借阅证,一次就可以借书二十本。捧着一大堆书回家,看完又再去借,再没有比现在的日子更快活的。”这个星马女子是比古代那些爱书的青楼女子更为纯粹的读书人,已近“书痴”之畴,真是令人敬重。
  •     现在人逛窑子,虽然不算什么新闻,但也不敢明目张胆,说去就去,总得逮住机会才行。他们偷偷摸摸地逛,大多不需要借口,因为说了也是白说,不会有人相信,还不如直接就逛。你若说生理需要,别人会告诉你,不能回家找爱人吗?不能去找女朋友吗?非得逛窑子?你若说这是减压的方式,别人会告诉你,真是疯了,干什么不好,偏去逛窑子,就不怕减不了压,反倒惹上病?如果你说我就去,管得着吗?别人会大笑,谁稀罕管你,这个不道德的家伙。瞧瞧,你说借口有用吗?借口这种东西,其实就是糊弄人的,好比两个国家打仗,习惯找个开启战争的由头,即使没有由头,这个仗还是照样要打。在赵炎看来,男人逛窑子也是一样,青楼妓馆明摆在那,暧昧的粉色灯光正在闪烁,花枝招展的女人就在眼前,你不去逛,自然有别人去逛,需要借口吗?不需要。但是,古代人就不同,他们逛窑子非但需要借口,而且借口一大把,有理论,有实践,自成体系,足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他们在这方面有着惊人的不屈不挠之精神,前赴后继,从来都是潇洒走一回,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很有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英雄气概。春秋时期的男人逛窑子,借口是响应“政府号召”,因为齐国的相国管仲设立了“公娼”,号召男人有事没事时都来逛逛,在财政上多多支援国家建设。据史料记载,当时有位叫谭秀的小官吏,家中有个厉害的老婆,得知自己男人逛窑子,非常愤怒,找来一帮亲戚到官衙修理谭秀。同僚都劝谭秀躲开,谭秀却镇定自若地对众人说:“何惧?王有言乎!”就是说,怕什么?咱们逛窑子是相国大人允许的,大王也支持。这一借口虽然雷人,却一直延续到明代朱元璋开国初期,老朱同志也开过“公娼”。[hide]儒家思想奠基人孔丘先生做梦也没想到,他的“仁恕”理论经过董仲舒在西汉时期的大力推广,居然变成男人逛窑子的借口,九泉之下,嘴都气歪了。汉武帝让司马相如去长安任职,却不准他携带家眷,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司马相如无奈,只好逛窑子解决。有一天,君臣筵宴,刘彻就此事取笑司马相如,还问他为何不在长安娶小妾。司马相如想了想说:“仁者,道也。道者,阴阳也。臣狎妓,为阴阳故,未娶,为恕也。”刘彻听后,竟然颇为赞许。在这里,司马相如的借口很明显属于圣人之言。到了唐宋时期,男人逛窑子的借口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更加具有文化色彩,更加重视情趣和品位。青楼的妓女为了迎合男人的这种升华,她们一改过去的没文化,在诗词歌赋、吹拉弹唱上下功夫,而且摒弃礼教束缚、性情放荡,成了女人中的佼佼者,男人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所谓文人爱妓女,正是这样的结果使然,并不是文人集体下贱,而是除了妓女有些文化、可以沟通之外,当时实在没有其他的女人可以与文人擦出火花。于是,在男人中出现了寻求爱情、演绎佳话的借口。唐代诗人元稹的《会真诗》中有这么一段逛窑子的**描写:“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眉黛羞频聚,唇朱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诗中表现的是一位丰满性感的妓女形象,与嫖妓者“柔情已暗通”。而杜牧更倾向于演绎佳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中表现的情愫,已经远超爱情的范畴,属于才子佳人传奇的典范了。宋代柳永是典型的“无品”文人,他一生都在窑子中讨生活,与妓女们的关系可以用水**融来形容,他把自己的才能尽量发挥在词的创作上,以此博得坊曲娼妓们的青眼,并将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柳永的词完全是为妓女创作的,内容几乎都是“羁旅悲怨之辞,闺帷淫媟之语”,情感也大都发生于“偎红倚翠”之时,取材多半是出自“烟花巷陌”,同时大半是在“浅斟低唱”中做成的,堪为宋代文人逛窑子的代表。文人士大夫如此,下层老百姓逛窑子同样也有借口。宋代的社会风气和唐代有十分相似之处,从文人雅士到一般市井中人,几乎人人都能够吟诗诵词,风雅得很。赵炎认为,这种风气的形成,与歌姬舞女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分不开。据《梦梁录》记载,一到傍晚时分,百姓就纷纷涌向街头,听戏的,喝茶的,搭讪妓女的,甚至还有约会的。老百姓逛窑子的借口,除了消遣,多半也有风雅之故。在历代男人中最有市场的逛窑子借口,莫过于酒色遣怀、排解失意。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遇到坎坷挫折是难免的,失意呼叫转移,逛窑子就成了不错的选择。以秦观为例,他在党争中非常失意,宦途多舛,一生潦倒,所以也只能以酒色遣怀。他的词从未接触国计民生,只是抒发自己的“情”与“愁”。秦观所交往和“恋爱”的异性,大多是以伎艺和色相供人玩弄享乐的歌妓舞女。可以说,秦观逛窑子的借口就是“失意”。有个宋人笔记里还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真宗年间,汴梁城里有个铁匠铺的老板逛窑子,按照当时民风,似乎不会有人计较,偏偏就有好事者来凑趣,问他怎么啦?这个铁匠说,别提了,铺子连续三个月亏本,郁闷。另外,不可忽略的是,男人逛窑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满足消遣与淫乐的欲望,这个借口尽管不便说出来,但是,千百年来,直至今日,依然如故。比如,欧阳修、苏轼等人,历来口碑不错,但他们同样沉溺于酒色歌舞,在狎妓生活中创作了不少旖妮艳丽的诗词。《调谑篇》载:大通禅师操行高洁,人非斋沐不敢登堂,东坡一日挟妙妓谒之,大通愠见于色。公乃作《南柯子令》妙妓歌,大通亦为解颐。公曰:“今日参破老僧禅矣。”可见苏轼深解妓女风情,也能找到合适的借口,为自己辩解。在赵炎看来,男人好色是天性,贪淫是本性,在妻子面前,连《红楼梦》里的贾琏也不能事事如愿,变换个花样还要央求王熙凤,而逛窑子就无需顾忌那么多了,想怎么着就怎么着,淫乐欲望可得到极致的满足。上述五种借口,有的很雷人,有的很实际,几乎都与文化有些关联,使得男人逛窑子也有了浓郁的文化味儿。窑子文化在古代特别是唐宋以后社会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妓女们作为文学主体或是创作对象,被文化完全渗透,又将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成为男人逛窑子的借口,这种蜕变和升华使逛窑子成为一种文化内容,饱满而人性化。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旁听外专业课是老师推荐的,蛮不错的。
  •     很可惜,毕业前没有去听过陶师的课,也未曾想这本学术性的小书竟能把我看到流泪。陶师是清华贵胄子弟出身,学养渊广,辞章考究雅驯,读来真是熨帖舒服。中国传统文化里,青楼女子、青楼文化本身也是士子文人天生关注的对象,所以这本小书从内到外都是浓浓的名士气啊。唐人与歌姬的传奇掌故虽然早已读过,可是这次再看,还是觉得惨痛的很。
  •     大学里记忆最深的一门课
  •     史料扎实,议论稍欠。
  •     快会背了,哈~
  •     陶爷的书很有趣
  •     因为孔庆东的抄袭事件,所以找来这本书读。
  •     很好的理论 但是有些枯燥哦 好书 值得看 但是如果想看野史笑话的话 还是不要看了哦
  •     引用大篇幅的古籍和青楼孕育出的诗句 倒是作者自己写得感悟看的我如看到求命稻草一般
  •     好书。
  •     有点意思
  •     风流才子的历史啊!!!
  •     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北大那个孔神马教授的抄袭事件,学界对陶教授本书的评价颇高,而我又恰好对这个领域怀着好奇心,多方的原因交错就选择了这本书。书固然是好书,考据扎实,也当属原创。只是或许我比较习惯史学的论述方式,中文系的论述让我觉得有些散乱、过于感性。这或许是文学的特点吧,但文史不分家,倘若史的一面更多,或许又是另一番感觉了。
  •     阅读体验满分。纸张颜色真好,看着非常舒服。陶先生的语言真是戳人心坎。
  •     加半星
  •     援引资料颇翔实,文笔与见识俱佳。
  •     因为女性较之长期受到更多的压抑,因此抗挫能力更强一些。按照这样的逻辑,男人的责任感、情怀抱负等等都应该放在历史社会条件中考虑,而并不完全是男性生理决定,正因为需要男人担当,所以事先赋予他们一种优越感——从而乐于承担使命。
  •     作者书香门第出身,读书甚多,文辞清丽,不错。
  •     本科时候的选修课,超爱陶师。10年之后再读,各种感受涌上心头
  •     怎么说,看简介觉得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看完后却觉得作者对于一些问题分析得不够透彻,难道是因为考证不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