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新生代诗卷)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SH15253-110
作者:谢冕,唐晓渡
页数:324页

作者简介

当代诗歌潮流回顾·写作艺术借鉴丛书(6种):
1,《在黎明的铜镜中》
作者:谢 冕,唐晓渡主编 页数:306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简介:本书首有黄翔、北岛、方含、江河等19位诗人的朦胧诗佳作149首。
2,《鱼化石或悬崖边的树 归来者诗卷》
作者:谢 冕编选 页数:30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简介:本书收有艾青、白桦、公刘、胡昭、牛汉等38位诗人的作品164首。
3,《以梦为马 新生代诗卷》
作者:谢 冕,唐晓渡主编 页数:32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简介:本书收入柏桦、车前子、陈超等49位新生代诗人的作品,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爱情的追求等。
4,《苹果上的豹》
作者:崔卫平主编 页数:205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简介:收入伊蕾、张真、林雪等14位女诗人的诗。
5,《与死亡对称 长诗、组诗卷》
作者:谢 冕,唐晓渡主编 页数:3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简介:收入郑敏、邵燕祥、林子、昌耀等20位诗人的长诗、组诗,其中有对现实的赞颂、对生活的揭露和对纯情梦境的分解等。
6,《磁场与魔方 新潮诗论卷》
作者:吴思敬编选 页数:330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简介:本书选收了民间诗歌团体“非非诗派”的重要理论家周伦佑、欧阳江河、开愚、巴铁等人的诗歌理论文章42篇。


 以梦为马(新生代诗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常常欢喜暗夜中的阅读,循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慢慢前行在她或-他的最隐秘的个人世界里,有时会看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温暖,有时会看的冷风苦雨凄凄切切,有时会看的山峰陡峭静谧肃穆,有时又会看的惊涛拍岸万石穿空,文字的奇特魅力就是如此,把每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把每个现实中的故事,忘却了个人的诗意情节,慢慢向每个阅读的人展现开来。在文字的世界里,不用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不用知道人海之中你的面容是否似曾相识,亦不用知道你的身上发生了怎样刻骨铭心的故事,只是两颗孤单的灵魂在陌生微雨的夜里慢慢踏着回忆的脚步寻路,作者是最先到达的领路人,读者跌跌撞撞的跟来,可能在一个地方跌倒,又爬起来继续前行,愿意阅读的人内心是有一种莫名的坚持的,我相信。海子说“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远方总是一个不能在心头磨灭的一个不普通的名词,对于大多数热爱生命的孩子来说。最近迷恋上了读行迹,看关于西藏的行迹,心里蓦地欢欣,想像那片天空下的自己是如何保持站立姿势,是会热泪盈眶还是平静如林,在灿烂千层的阳光下,究竟我又会想些什么?关于这捉摸不透变换莫测的人生?抑或关于善变可笑的缘分爱情?忽然有些想笑自己,还未启程就嘴角发出迷幻的声音,果然是个空想者,进一步论证某个仁兄数月前的定位。无意之中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地方,今日,震惊如瓢泼大雨般倾泻而下,原来世间还有如此的灵魂,有如此令我震颤的存在,以前觉着茫茫人海之中人生是如此孤单,命运又是如此的参不透,现在,有些走到一个小山坡上俯视那个善感多愁的自己的时刻,阅读他的文字,跟着他的足迹,见证成长与美丽,青春与阳光,孤单与坚强,时尚与怀旧,雨后的彩虹虽触摸不到,至少证明了世间拥有这样美好的存在。甚至都可以想象你拿着单反专注的眼神。心底的花海,在曳曳微风中慢慢的勇敢绽放开来,聚集成一片生命的欢歌,向世间吐露美好,温暖那些迷途的行人,曾经的我也是这行人中的一员,现在慢慢走上属于自己的道路,突然想起数年前的一天,也是在一个陌生的夜里,独自一人骑行在归家的路上,听见耳边的风轻轻附和声中低头看在一排排路灯下自己拉长的影子,街道两旁不断传来行人嬉笑细语的声音,那一刻,突然想要放声高歌的冲动,想让自己的声音穿透这无边的夜色,那首歌,叫《春天里》。。。。。。。以梦为马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土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 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可抗拒的 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 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静的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 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     今天在睡梦里忽然想起宋渠、宋炜的诗来,不知怎就念叨起,就是那篇《家语》组诗,这是我06年写论文时候的最大和意外收获。我喜欢的就是他们后来写于88年的风格,以《家语》组诗为代表,但他们从未出过单行本,印象中是几本后朦胧诗歌集里的,查阅我的论文末的参考书,似乎是《后朦胧诗全集》里的,但现在看又似乎是《以梦为马》,不记得了,当时的资料不在身边,我打印过的,觉得可以收藏读的,很少有中国当代诗人让我这样的。《家语》组诗应该是10首,但选集里好象收了8首吧。前天碰巧买了本《后朦胧诗选》,春风文艺的,里面也有他们的诗选,《戊辰秋与柴氏在房山书院度日有旬,得诗十首》,也是组诗,刚好10首,风格类似,也写于88年,看来他们当时很喜欢一口气写10首组诗的感觉啊。现在看来,他们那时候后期写的这不多的组诗,是可以让他们从当时狭隘的诗歌流派里抽离开来的,这或许也是我为什么现在会喜欢他们的原因,这些组诗很好读,我估计就是让一个村边的老妇读了也回会心一笑的吧,清澈,古朴,淡然,很熟悉的感觉,让我们很自然想起陶渊明,或者,我更想说是,中国的寒山子,提到寒山,自然就想起美国的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尤其是后者,真的是太相象了,一个中国80年代的诗人,一个大洋彼岸的50年代就开始写诗的诗人,我相信他们彼此都没有读过对方的诗,是指当时,但他们都朝一个方向靠,靠,这个方向应该属于中国的,所以宋渠、宋炜的组诗读来更过瘾,更会心,如果加里·斯奈德读了,估计会拍手称快的,马上结为兄弟也说不定,而宋炜的房山书院,还在的话,也可以让这个老外住几日又何妨,不比他隐居在美国那个州的山谷里差。现在想收集些他们的诗,估计困难,没有单行本,选本看过了,就那几首,我的好奇是,他们兄弟二人,在后期,还写有什么与《家语》组诗类似风格意境氛围的诗吗,也是组诗吧,肯定有的,藏着,或,流于朋友而已。真喜欢看到他们崭新的诗选单行本,我要装做满不在乎的飞快买下,抛出银子,以后每个半夜,手捧《家语》,朗朗而读,浮想翩跹。。。。       先说到此,下面把我论文里谈到他们的部分贴出来,不多。也在网上找了些他们的资料,一并整理贴出来。我是下午三四时多,上网的,看看现在,已经夜晚九时过几分了,肚子一直饿着,没吃饭。从下面的资料里知道,他们兄弟俩现在办一个美食杂志,看来还是对路的,记得以前就见过他们谈吃的文章,当时就怀疑是不是他们。该让他们现在搞些吃的我才对。下面也有个资料,谈到他们与GARY SNYDER相似,让我一亮,我的感觉得到了应证,欣喜。只是希望,大家在谈论追逐大洋彼岸的GARY SNYDER时,那个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家伙,能够回头看看国内这兄弟俩。       最后,我可以得出他们后期风格的作品有三种:   1,《家语》组诗,10首   2,《戊辰秋与柴氏在房山书院度日有旬,得诗十首》组诗,10首   3,《黄庭内照》,1首(?)    而他们早期的我却没有太大感觉,譬如说的最多的那首《大佛》。       花了半个下午和一个夜晚的时间,貌似值得哈。。。。。       2007年2月2日,下午,晚,写于桂林。      PS:      1,我论文里的/节选       宋渠、宋炜兄弟作为“整体主义”的代表诗人,他们在一开始的史诗写作中,常常喜欢动用一种滔滔不决、一泻千里的长句式,从而给人以视觉和感觉上的剧烈冲击,我们可以从他们的代表作《大佛》中看出来:“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暗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波涛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江声摇晃 煽动起粗野的蝙蝠 这些蝙蝠已经提前染上了夜晚的黑血/一群灰蒙蒙的影子飞上空旷的太阳 这太阳在浪尖的荆棘上站着 骤然啜泣不止又躲闪不止……”。但在他们后期的史诗写作中,上述的长句式已经看不到了,代之以短小和精致,因为诗人此时对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一种于古人精神气韵的打通上,而不是《大佛》中的那种对于古老文化表象的原始粗糙的放纵和倾泄。譬如:“一个渡海前来看我的人/如今打马从门前经过/他手里捧着一只司南/转入偏西的后山/我对他无话可喊/只在檐下拴起互击的刀片/又挂出门灯/然后以袖拂尘,打点铺房/静静等他回来/这是天阴的日子/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默坐火边,温洒/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不一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这一刻那个有心看我的人/该来掀开我家门帘/同我随便打一局平淡的字牌”。(《家语•候客》)这样的诗作,清澈,通脱、古朴,让人很容易就能看出诗人在诗中正力图表现出一种恬淡自守、古朴庄拙、参禅悟道的传统东方精神生活境界,以及对这种境界的陶醉和向往,并暗暗地以之为得意和自豪。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现代文学史上的周作人、废名,在审美和情趣上,宋渠、宋炜兄弟与他们二人相得益彰。      。。。新时期诗歌“史诗”追求的艺术实践过程中,也诞生了一批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优秀作品,譬如前面所提到的诗人江河的组诗《太阳和他的反光》,杨炼的《半坡》、《敦煌》、《诺日朗》的辉煌巨制,海子的后来被骆一禾、西川称为“太阳•七部书”的长诗系列,宋渠、宋炜转变后的以《家语》为代表的清澈、通脱、古朴的史诗写作等,这些作品有的已经受到人们的认可,有的或许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现,譬如海子的“太阳”系列的史诗写作等,但它们无疑都是优秀的,是有着独特艺术创造魅力的,并且最终会在当代新诗史上发出璀璨夺目的艺术光芒,它们不仅是新时期诗歌“史诗”追求实践中有目共睹的成绩,也是当代新诗发展历程中的丰富收获。。。      2,《以梦为马》笔记(节选)/祥 子        也许是出国多年,也许是自己的经历,《以梦为马》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宋渠、 宋炜的《家语》组诗。                    宋渠、宋炜⊙家语(组诗选三首)                         1.候客                      一个渡海前来看我的人                 如今打马从门前经过                 他手里捧着一只司南                 转入偏西的后山                 我对他无话可喊                 只在檐下拴起互击的刀片                 又挂出门灯                 然后以袖拂尘,打点铺房                 静静等他回来                 这是天阴的日子                 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                 默坐火边,温酒                 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                 不一会儿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                 这一刻那个有心看我的人                 该来掀开我家门帘                 同我随便打一局平淡的字牌                         3.好汉                      这些天大风稍敛                 几辆马车停在我家门前                 一批仿佛面善的人手提礼盒                 神色严峻而亲切                 其中一个拿出丝绸和玉器                 形貌古旧,触手温暖                 请我随他们同走天涯                 以秤分金                 去天下所有上好的店铺里                 换几套衣服穿穿                 我想起多年以前的这一天                 另一批身形消瘦的人                 手捧书卷和司南                 渡海前来,劝我拖带一家老小                 迁居繁华的州城                 如今时光流转,他们多数已有功名                 我还是这样起身迎客                 听他们讲诉惊天动地的事迹                 大伙纳头相拜,思谋落草                 然后摆下酒宴,击掌高歌                 灯火通宵达旦                 天明时我送走他们,大风又起                 我心里已经一片安宁                         9.内心生活                      想起从前一件似是而非的事情                 仿佛是我失礼于人                 伤害了某人的内心                 如今算来却又无迹可寻,形同想象                 不知是否清白                 我苦思良久、杜门绝客                 在家中焦心、着急                 不住搓手踱步,却又一无结果                 我计谋尽止于此                 心里一阵悲凉                 朝穿堂而来的西风放开胆子                 不由得思谋自残                 第二天我在柴房中三思                 然后削制守灵的牌位                 突然想起我众多辛苦度日的家祖                 他们的忍耐和宽容                 使我得以成人                 同时又一无伤损                 这样平稳的安排并非没有要求                 我顿时醒转,头脑清明                 复又回转厅堂,点校家谱                 从此惜命如金,相守粮食                 精心安排一日三餐                 宋渠和宋炜是“整体主义”的成员。“整体主义”,竹人在介绍石光华的《听     冬》时已讲过一点。和《听冬》对看,便可知虽是“同仁”,宋氏兄弟和石是很不     一样的诗人。这几首的诗意,不隔且深。“渡海的人”,“好汉”和“我”是三种     人生,两种时尚,一种不变的千年。宋渠、宋炜的着眼点不在批判,象柏桦所做的,     而是对生活以至生命本意的平静问询。            “这样平稳的安排并非没有要求”是现代诗没有过的话,给我震撼极大,联想     到日前和岳涵、非杨谈爱的权力和义务;联想到和马兰讲到家祖父母如何以媒成婚,     相敬相爱终生;联想到父母和自己的身世。宋渠和宋炜的诗让人想到一些经过和没     有经过的日子。            诗的速度很慢,但不恶,娓娓道来,和内涵吻合。对漂忽不定的现代生活,     《家诗》好象是问:忙什么呢?到哪去啊?不知宋渠、宋炜有没有读过Gary     Snyder的诗,我估计Snyder没有读过宋渠、宋炜。《家语》和     Snyder的少窦山诗,有许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写着一个孤独的地方。但尽管他们空间孤立,时间仍是现代。有人来访,     辞行。在人来人往(或不来不往)中,是对生活的含义的观察、认定、或接受。竹     人指出,《家语》的“世界”是继承来的,并非作者的选择。非杨进一步指明这个     “世界”冷寂、辛酸的一面。这些分析都很准确。作者明显地回避批判,没有海外     蓬莱仙境,也没有山中桃花源。从这个意义上说,《家语》有对生活的问询,但没     有答案。            这个孤独的空间,当然是诗人的创造,并不存在。但我们每人的内心在最终都     是座山,只有自己住在里面。这就是爱的魅力:爱给我们一个与他人共享这山水,     共同面对外界的希望。这就是告别的魅力:告别提醒我们各自最终的孤独。这也是     《家语》的一个主要魅力。            从语言上讲,大量使用成词语对《家语》的气氛营造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倾     向,或偏好,在《以梦为马》中其他非整体主义的作品中也有迹可寻,是新诗在语     言上最值得注意的一个异化。非杨许为一派诗风。从过去的年代中发掘语言,是今     天一个有特殊历史背景的文学功能。          FROM:     橄   榄   树     OliveTree     文学月刊·1995年创刊     1995年第8期(总第8期)·1995年10月1日出版          http://cache.baidu.com/c?word=%CB%CE%3B%C7%FE%2C%CB%CE%3B%EC%BF%3B%A1%B6%3B%BC%D2%3B%D3%EF%3B%A1%B7&url=http%3A//www%2Ewenxue%2Ecom/gb/ot9510%2Ehtm&p=8071d45f8b904eac5dbd9b790d0c9e&user=baidu         3,宋氏兄弟/张哮       在中国诗坛上,据我所知俩兄弟写诗的不少,但象宋渠,宋炜共同创作,又同署俩个人名的却仅此二人。        其实,在我八八年认识宋氏兄弟以前,我是先阅读到他们诗歌的。给我留下最深的诗歌是八六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探索诗集》中的一首长诗《大佛》。八六年我几乎才开始我的写作,而宋炜只比我年长一岁,却写出了能够震撼我的诗歌《大佛》。诗中写到: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喑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这样浩荡如江水般的诗句象我慢慢袭来,开始将我带进一种我从没感受过的意境,一种深厚的土壤让我感到异样的温暖。        那时,他们与万夏、刘太亨、石光华等人所办的《汉诗二十世纪年编史》,在当时的影响很大。从那本诗集里,我又读到组诗《家语》。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家语》、《候客》、《病中》、《内心生活》、《书卷》。一个渡海前来看我的人/打马从门前经过/他手里捧着一只司南/转入偏西的后山/我对他无话可喊/只在檐下拴起互击的刀片/又挂出门灯/然后以袖拂尘,打点铺房/静静等他回来/这是天阴的日子/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默坐火边,温酒/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不一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这一刻那个有心看我的人/该来掀开我家门帘/同我随便打一局平淡的字牌。这首《候客》以及他们其它优秀的诗歌,曾经影响了我很长的一段时间,可以说是获益非浅。那样的诗歌意境,我想我是为数不多至今能够保持的人。所以,宋炜常给朋友们提及起我的五槐居和竹风堂,在竹林下,用明清的酒杯喝自己泡制的药酒。在深夜读书,闲来无事品茶或打里花草。宋炜说要长时间的保持一种心静如水,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宋炜和宋渠,从性格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宋渠,诗歌界不管大小都尊称为渠哥。这主要是他长年过着平和的居家生活,这样的生活给了他更为广阔的空间读书和写作。而宋炜则是整天从一座的城市飞向另一座城市,生活动荡不定。但他们确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九十年代初,宋炜从老家沐川来成都闯荡。开始的一段日子,他和席永君一同与石光华一道共事。同时他们俩在我的城南老屋居住了近三个月的时间,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的诗歌如过有所进步的话,应当归功于与二位诗人长时间的交往之中,我至今以为我最好的诗歌是出自那段难忘的岁月。宋炜同时还有狂放的一面,有一年他在重庆某所大学演讲,当他谈到他的好友海子自杀,这本是一件悲痛的事情,下面却有许多同学却在讥笑,这时愤怒的诗人当着众多的学生骂了粗话并愤而离去。九三年我的《致一位诗人》应当说主要是献给宋炜的。也就同在九三年我和妻子以及其他几个朋友去了沐川过春节,在那里,我们不光是大饱了口福,而且还住进了宋炜时常谈到的房山书院。房山书院门口是一条小溪,背靠郁郁葱葱的青山。它共分四部份,进门是一坐小巧的花园,接着便是几间大瓦房,其中两间用着藏书和居住。我去的时后便住在其中的一间书房内。静极了房山书院,清澈的小溪从门前经过,月光洒满整个书院,不时飘来兰草的香气。穿过几间大瓦房,就是一座很大的花园和一排相房,花园里有几棵樱桃树和一些花草。我们第二天清晨便在樱桃树下一边吃着沐川上好的早茶,一边谈着一些房山的旧事。        从那时起,我知道为什么万夏他们会常去那里小住一些日子了。海子在自杀之前,在房山书院住了一个月,回京后,写了一首一千多行的长诗便选择了卧轨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走到了人类的尽头/还闻到人类的气息……其时这在他的《太阳》一诗中已初见端倪。钟鸣先生的三卷本《旁观者》中多处谈到海子,而没有谈及此事,我想可能是他不知道的原故吧。        在后来宋渠一家也来到成都,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了自己的房子,依旧过着平和的居家生活,而几乎同时他们兄弟俩也分开了写作。宋炜至今居无定所,一会儿北京,一会儿重庆,一会儿成都。但诗还是照写酒还是照喝,上次我从宋渠那里拿的几首诗应该是比较近的作品了,前些日子刘太亨来成都大家一起吃酒,他还向我透露,准备在适当的时侯出一本诗集。        前几天,他说他很想回沐川,尽管房山书院已被收回,就连万夏愿出钱相保也无济于事。他回去的目的一是回去吃他最喜欢吃也是这帮朋友最喜欢吃的苦笋,但我想他是一定要去房山书院的,房山书院象梦一样会一直伴随着他一生的岁月,这是我们每一次交谈时他所流露的心迹。        这里我引用宋氏兄弟对诗歌的观点来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吧。        “诗人以为诗歌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活命方式。当一个人被视为或自视为诗人时,他仅仅与正在生成运作中的诗歌传统相维系,除此无大事。因此,对作为活命方式或作为事业的诗歌写作,诗人始终持某种比较保守(或过时)的看法。”(引自万夏、潇潇主编的《后朦胧诗全集》)      ■〔庚辰年竹风堂〕      FROM:   乐趣园 → 诗歌文学 → 芙蓉锦江·成都诗歌论坛   http://cq.netsh.com/eden/oldbbs/815695/html/table_15685580.html      4,“第三代诗人”:媚雅与媚俗(二) (节选)/林贤治      自古以来,蜀国就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在这个封闭的、凹陷而又高迥的地方,一批诗人写出另类诗篇,而且,从整体格局来说,一开始便非常成熟:形式技法是现代的,西式的;意象和格调是古典的,东方的。宋渠、宋炜兄弟的作品很有代表性。他们把写作看作是一种极端个人化的活命方式,坚持自命为“保守”或“过时”的看法,即:诗人的工作仅在于维系传统。宋氏兄弟的诗豪迈,俊逸,散澹,古朴,如《好汉》:“我还是这样起身迎客/听他们讲诉惊天动地的事迹/大伙纳头相拜,思谋落草/然后摆下酒宴,击掌高歌/灯火通宵达旦/天明时我送走他们,大风又起/我心里已经一片安宁”;《候客》:“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默坐火边,温酒/或苦心煎熬一副中药/不一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这一刻那个有心看我的人/该来掀开我家门帘/同我随便打一局平淡的字牌”;《书卷》:“这样的夜里星斗落户/满屋的书卷气足以造就一种心情/让我吹气如蒸/猜忖或杜撰/暗自把握住民间的天下/一时海内封土,山开柜立/官家玲珑剔透/我复又诵读,气息绵长。”《与柴氏在房山书院相遇红楼中人》则有一种典型的才子式的怜惜之情:“我们也许会由此怜惜其中的某一个/念她成天为风所伤、以葬花自况/脾气如闺房般日渐小巧和紧凑。/对此我们顾眷多时,一心念记/却又无处着力……”。《无为》全诗为:      某个时候,我不出门户   就已清楚天气的变化   和民间艺人的冷暖   各个州府的消息传来   我家有数的几个远房亲戚   如今疾苦有加,无处着落   他们想来投奔于我   一谋生路,与我共举家业   我没有多想,只是打扫庭台   空出大部分厢房   连夜烧香驱蚊   以后他们陆续到来   心怀感激,口齿不清的讲诉人间沧桑   我安顿完毕,回房睡觉   合计这许多天来的排场   已是钱粮无算、布匹铺张   于是不出一言,独处厅堂   静待他们久居生厌   无心与我同列本族清贫的门墙        宋氏兄弟的特色直接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诗人安于清贫,追慕古圣人的内省的美德。不同于士大夫阶级的优渥,也没有穷文人的酸苦,是一副民间士子的自然形态;此等直接贯穿人格的近于古风的东西,索之今日文坛,几乎不可得见。      FROM:   http://www.gougou.com/2QTP6FKJ      5,危楼中的寓言   ──《 家 语 》 读 后      出 国 之 前 的 那 些 年 , 正 是 “ 文 化 ” 之 争 在 学 术 界 风 头 正 劲 , 风 靡 之 势 远 盖 “ 主 义 ” 之 争 的 时 候 。 当 时 的 复 旦 自 也 非 是 等 闲 之 地 , 跟 着 朋 友 们 懵 懵 懂 懂 地 看 了 几 出 戏 , 也 顺 带 着 染 上 了 “ 本 文 化 末 日 忧 虑 症 ” 。 出 得 国 来 , 日 习 其 “ 文 ” 而 “ 化 ” 之 , “ 之 争 ” 的 情 结 是 慢 慢 冰 冻 起 来 了 , “ 忧 虑 症 ” 倒 还 时 不 时 颇 健 忘 地 发 上 那 么 一 次 。 一 直 到 今 年 初 偷 空 多 看 了 一 些 诗 , 陈 东 东 之 类 的 作 品 原 来 是 看 不 出 个 所 以 然 来 的 。 前 两 年 友 人 带 来 一 本 《 新 生 代 诗 卷 ─ ─ 以 梦 为 马 》 , 当 时 最 感 兴 趣 的 还 是 涉 关 文 化 及 其 之 争 的 老 话 题 是 何 以 入 诗 的 。 多 看 了 几 眼 的 便 有 韩 东 东 的 《 大 雁 塔 》 、 《 渡 河 的 队 伍 》 , 李 亚 伟 的 《 怀 旧 的 红 旗 》 , 徐 国 洪 的 《 中 国 娃 娃 系 列 》 以 及 宋 渠 、 宋 炜 兄 弟 俩 的 《 家 语 》 组 诗 。 这 自 然 是 依 着 “ 诗 以 载 道 ” 的 轻 车 熟 路 , 阅 读 起 来 接 受 和 理 解 要 容 易 些 , 但 却 还 存 着 点 异 数 ─ ─ 读 宋 氏 兄 弟 这 一 套 《 家 语 》 , 犹 如 无 事 白 服 一 贴 中 药 , 不 但 觉 得 苦 些 , 背 上 竟 微 微 地 会 冒 出 些 汗 来 。          宋 氏 兄 弟 早 一 些 时 日 选 入 《 灯 芯 绒 的 舞 蹈 》 中 的 也 是 一 篇 组 诗 , 名 为 《 黄 庭 内 经 》 , 其 中 用 了 许 多 偏 杂 的 文 言 , 且 字 里 行 间 玄 虚 之 气 极 为 泛 滥 。 《 家 语 》 通 篇 都 是 整 齐 的 白 话 , 但 若 说 是 “ 古 意 盎 然 ” 则 是 比 《 黄 庭 内 经 》 有 过 之 而 无 不 及 。 其 行 文 走 势 极 其 收 敛 , 了 无 夸 张 之 迹 , 和 这 铺 中 展 着 的 以 及 我 读 过 的 绝 大 多 数 现 代 诗 呈 极 为 鲜 明 的 对 比 。          自 然 , 诗 有 多 种 合 理 的 读 法 , 但 组 诗 的 歧 意 要 少 得 多 。 《 家 语 》 之 “ 家 ” , 乃 是 “ 家 族 ” 之 “ 家 ” , 而 这 “ 语 ” , 则 是 本 族 中 相 传 为 宝 的 隐 语 和 真 经 。 这 家 族 , 自 足 、 内 敛 而 完 备 , 教 义 空 泛 若 无 所 施 却 又 于 冥 冥 之 中 无 所 不 在 。 这 家 族 语 义 法 则 之 上 的 生 活 若 一 潭 或 死 或 活 之 水 , 养 一 些 若 沉 若 浮 之 鱼 。 且 先 看 平 常 事 之 一 则 ─ ─ 候 客 。            《家语·候客》         一个渡海前来看我的人   如今打马从门前经过   他手里捧着一只司南   转入偏西的后山   我对他无话可说   只在檐下拴起互击的刀片   又挂出门灯   然后一袖拂尘,打点铺房   静静等他回来   这是天阴的日子   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   默坐火边,温酒   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   不一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   这一刻那一个有心看我的人   该来掀开我家门帘   同我打一局随便的字局                真 可 说 是 若 即 若 离 , 也 即 也 离 , 是 即 更 是 离 。 主 客 互 涉 之 际 恒 是 云 山 雾 水 , 吐 呐 自 如 但 永 不 存 在 和 反 射 任 何 价 值 和 情 感 的 明 暗 。 所 谓 候 客 所 谓 互 涉 , 刻 意 远 离 形 而 上 经 验 之 可 能 , 成 为 可 以 任 意 悬 置 的 一 种 静 止 的 状 态 。 但 这 个 家 族 之 真 谛 , 更 在 于 能 在 纷 纷 杂 陈 的 世 事 诱 惑 面 前 , 可 以 稳 坐 如 急 流 中 的 一 尊 巨 石 :            《家语·好汉》         这些天大风稍敛   几辆马车停在我家门前   一批仿佛面善的人手提礼盒   神色严峻而亲切   其中一个拿出丝绸和玉器   形貌古旧,触手温暖   请我随他们同走天涯   以秤分金   去天下所有最好的店铺里   换几套衣服穿穿   我想起多年以前的这一天   另一批身形消瘦的人   手捧书卷和司南   渡海前来,劝我拖带一家老小   迁居繁华的州城   如今时光倒转,他们多数已有功名   我还是这样起身迎客   听他们讲述惊天动地的事迹   大夥纳头相拜,击掌高歌   灯火通宵达旦   天明时我送走他们,大风又起   我心里已经一片安宁                   但 这 家 族 并 不 见 得 就 此 免 了 危 机 的 侵 扰 。 有 意 思 的 是 , 《 家 语 》 似 乎 暗 示 这 么 一 点 , 即 这 危 机 的 兴 与 灭 , 只 取 决 于 内 心 的 失 衡 与 否 :            《家语·内心生活》         想起从前一件似是而非的事情   仿佛是我失礼于人   伤害了某人的内心   如今算来却又无迹可寻,形同想象   不知是否清白   我苦思良久,杜门绝客   在家中焦心、着急   不住搓手踱步,却又一无结果   我计谋尽止于此   心里一阵悲凉   朝穿堂而来的西风放开胆子   不由得思谋自残   第二天我在柴房中三思   然后削制守灵的牌位   突然想起我众多辛苦度日的家祖   他们的忍耐和宽容   使我得以成人   同时又一无伤损   这样平稳的安排并非没有要求   我顿时醒转,头脑清明   复又回转厅堂,点校家谱   从此惜金如命,相守粮食   精心安排一日三餐                   有 些 莫 名 的 荒 诞 和 无 稽 , 但 也 不 无 道 理 是 吗 ? 甚 至 在 我 们 每 个 人 身 上 或 许 都 时 不 时 地 有 些 印 证 呢 。 这 《 家 语 》 所 暗 示 的 道 德 和 价 值 律 令 , 本 质 上 却 纯 是 消 解 律 和 鸵 鸟 律 , 或 者 是 “ 王 顾 左 右 而 言 他 ” 律 。 读 了 这 些 , 且 看 《 家 语 》 自 己 是 如 何 直 道 天 机 的 :            《家语·家语》         许多年来家人们不出门户   在房间里欣赏挂图   直看得纸张褴褛,线轴脱落   四壁一无四处   有时他们也轮番念书,私立科举   以致心力衰竭   重又报病煎药   就这样大家烧火烫脚,燃煤烤火   紧扣门闩,提防冷风破屋   我身上无力   只是用心记住家人依稀的面容   以便日后想念和思念   他们也做出深思的样子   察看掌纹,渴望久病成医   这样的情景极尽纯粹,不可多得   家人们全都怀着难以觉察的喜悦   在房中摊牌、盟誓   以手加额,一生里深居简出   午时正牌我入衾安睡,绸缎加身   帐内挂满了香袋和梳子                   这 是 《 家 语 》 中 寓 言 批 判 倾 向 最 显 露 的 一 首 。 这 个 “ 家 族 ” , 说 到 底 , 乃 是 久 病 且 盼 着 久 病 成 医 的 ; 乃 是 封 闭 、 自 满 、 向 后 索 引 且 可 以 无 限 循 环 的 。 这 些 批 判 的 词 汇 , 是 《 河 殇 》 之 后 的 人 们 已 经 听 得 耳 朵 起 茧 的 。 但 《 家 语 》 用 诗 的 语 言 重 构 场 景 , 伸 手 犹 可 触 及 , 这 就 不 容 易 了 。          如 果 说 《 家 语 》 所 贯 彻 的 语 义 法 则 , 就 是 中 华 “ 本 文 化 ” 之 代 表 , 就 不 免 失 之 于 片 面 和 幼 稚 了 。 但 作 为 一 个 诗 性 的 批 判 , 对 某 些 侧 面 作 诗 性 的 陈 述 , 却 是 精 当 而 且 精 采 的 。 “ 诗 以 载 道 ” , 既 然 仍 可 以 让 人 读 得 背 上 泛 出 一 些 汗 来 , 则 现 在 的 诗 家 们 就 未 必 一 定 要 避 之 犹 恐 不 及 吧 。      -----------------------------------------------------------      【 附 一 : 资 料 】   ①《 以 梦 为 马 · 新 生 代 诗 卷 》 。 北 京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 一 九 九 三 。 ISBN7-303-0299 8-2/I-317   ② 《 灯 心 绒 幸 福 的 舞 蹈 · 8 0 年 代 文 学新 潮 丛 书 》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 , 一 九 九 二 。 ISBN7-303-00560-9/I-29   ③ 《 当 代 青 年 诗 人 十 家 》 。 上 海 文 艺出 版 社 , 一 九 九 三 。 ISBN7-5321-1064-8/I-7914      FROM:http://www.civilwind.com/zhuren/zz970817.htm      6,再造汉诗:文化的幻象(节选)       宋渠,1963年生;宋炜,1964年生。两人为兄弟。四川沐川人。曾任职于沐川文化馆。1984年,与诗人石光华、万夏、刘太亨、张渝等发起“整体主义”研究学会;1985年,与上述同仁共创《汉诗:二十世纪编年史》诗刊。宋渠和宋炜为兄弟二人,两人共同写诗,共同发表,在当代诗歌界实属罕见。宋渠宋炜的诗有一种超越世事的淡泊,他们认为文明是一个整体,试图以中华民族的古老智慧去应付那些纷耘复杂的生活。他们对现代文明置若罔闻,认为传统文化可以包容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诗对于古老的文化有一种仪式上的向往,在诗中,读者常常会进入一种恍惚混沌的境界,如《大佛》:“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喑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这些语句连绵悠长,象一场做也做不完的梦,作者和读者醉心其中,在恍惚中感觉到文明的传承。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诗人的心情似乎平静如水,这在他们的组诗《家语》中有鲜明的体现。“一个渡海前来看我的人/如今打马从门前经过/他手里捧着一只司南/转入偏西的后山/我对他无话可喊/只在檐下拴起互击的刀片/又挂出门灯/然后以袖拂尘,打点铺房/静静地等他回来/这是天阴的日子/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默坐火边,温酒/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不一会儿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这一刻那个有心看我的人/该来掀开我家门帘/同我随便打一局平淡的字牌。”(《候客》)打马、温酒、熬药,这些意象古代文化中常见的意象,显示了一种封闭的空间。一种悠闲的空间。而在《好汉》中,诗人更是以一种异常冲淡的精神去看待世上的纷扰红尘,“如今时光流转,他们多数已有功名/我还是这样起身迎客/听他们讲诉惊天动地的事迹/大伙纳头相拜,思谋落草/然后摆下酒宴,击掌高歌/灯火通宵达旦/天明时我送走他们,大风又起/我心里已经一片安宁”,对于功名富贵毫不动念,而且表现得极其地冷淡,更令人寻味的是,诗的形式上也是非常自然的,毫不作意,仿佛天地间任何事都是轻拂衣衫落尘埃。但是,正如诗人在《内心生活》中所言:“如此平稳的安排并非没有要求”,他们正是希望通过这种亲切详和的意境,来化解现实生活中激荡飘泊的心绪。他们最早的诗歌常从上古文化中寻求材料,但到后期则越来越倾向于追慕明清士大夫式的雅致高洁。在他们的诗中,时间停滞了,空间静止了,人们只须懒洋洋地躺在屋顶上晒太阳就够了。这是他们跟杨炼和江河的不同之处。      FROM: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books&flag=1&idArticle=13956      7,宋渠、宋炜《家语》之一       候客       一个渡海前来看我的人   如今打马从门前经过   他手里捧着一只司南   转入偏西的后山   我对他无话可喊   只在檐下拴起互击的刀片   又挂出门灯   然后以袖拂尘,打点铺房   静静地等他回来   这是天阴的日子   我舀出昨天接下的雨水   默坐火边,温酒   或苦心煎熬一付中药   不一会儿会天色转暗,风打窗布   这一刻那个有心看我的人   该来掀开我家门帘   同我随便打一局平淡的字牌       ——诗的速度很慢,但不恶,娓娓道来,和内涵吻合。   对漂忽不定的现代生活,好象是问:忙什么呢?到哪去啊?   作者在一个孤独的地方。尽管他们空间孤立,时间仍是现代。有人来访,辞行。   在人来人往(或不来不往)中,是对生活的含义的观察、认定、或接受。   作者明显地回避批判,没有蓬莱仙境,也没有山中桃花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家语》有对生活的问询,但没有答案。   这个孤独的空间,当然是诗人的创造,并不存在。   但我们每人的内心在最终都是座山,只有自己住在里面。   这就是爱的魅力:爱给我们一个与他人共享这山水,共同面对外界的希望。   这就是告别的魅力:告别提醒我们各自最终的孤独。   语言上讲,大量使用成词语对《家语》的气氛营造有决定性的影响。   事实上,我最先被感动的是这个氛围,真的产生一种“经历过或者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冲动”。   作者兄弟俩是整体主义的成员,懒得评价这些流派的区分。   还喜欢他们的《大佛》。   特别第一节,无比感动。   昏沉阴暗的句子带来的沉闷压抑感,难以修饰。   不失张力,刺穿黑色的夜晚。         附,宋渠、宋炜《大佛》第一节      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   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暗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   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   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   江声摇晃   煽动起粗野的蝙蝠   这些蝙蝠已经提前染上了夜晚的黑血   一群灰蒙蒙的影子飞上空旷的太阳   这太阳在浪尖的荆棘上站着   骤然啜泣不止又躲闪不止   隐现在黑茫茫的原野上   和大块大块的冬天   发出低沉的光      ——迷恋于这类意向描写,比白描生动,比夸张真实,比隐喻形象。   也许我抛弃了诗歌本身最终的述说目的      FROM:   http://rocinante.blogbus.com/logs/2005/05/1199135.html      8,中国美食地理   2006-8-30 22:27:00         好象是10天前,宋炜打电话来向我约稿,写点跟吃有关系的,我便发了一篇《泡一坛菜在家里》给他,想不到今天就收到了样刊,这本刊物就是《中国美食地理》,执行主编宋炜,编辑部主任宋渠。读诗的人一定还记得当年的诗歌名篇《大曰是》、《大佛》和《家语》吧,其作者署名就是宋渠宋炜,即著名的宋氏兄弟。现在,兄弟俩共同打理着这本《中国美食地理》。      这一期的卷首语是宋主编写的《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酒馆》,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小酒馆多半会开在菜市场旁边,那样我就不会安排菜谱,只要每天早上去菜市里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就行了。我会临时根据那些新上市的材料设计出一套菜谱,写在黑板上。来吃的人都知道,那块黑板是我每天打烊前都要擦净的,第二天他们会满怀好奇心,来看看我又为他们安排了怎样一些应季佳肴。”      估计每一期宋主编都会为读者写一篇卷首语,这样的文章,在我们等不到他的小酒馆开业的时候,也是可以当成下酒菜来品尝的。      喜欢吃喝玩乐的人,看见这本杂志可以买一本(装帧版式及文图都很精美的)。      FROM:http://koopee.net/blogs/user1/233/archives/2006/17884.asp      9,宋渠-宋炜诗选         宋渠(1963- )、宋炜(1964- ),1984年与万夏等人发起整体主义运动。      大佛 少小离家   -----------------------------------------------------------      大佛         不会在冬天的寒颤中离开家离开柔和的面孔谁也不会   这个下垂的黄昏沉寂而贫血   象一只暗哑的铜钟飘忽如梦幻   大野中旋转的树丛后面有被铸成口碑的灵魂   来到浑浊的江边   如梦幻   被萧瑟的风贴上僵硬的石壁   开始了一次模糊不清的沉沉大睡   江声摇晃   煽动起粗野的蝙蝠   这些蝙蝠已经提前染上了夜晚的黑血   一群灰蒙蒙的影子飞上空旷的太阳   这太阳在浪尖的荆棘上站着   骤然啜泣不止又躲闪不止   隐现在黑茫茫的原野上   和大块大块的冬天   发出低沉的光      北方的雪已经覆盖过了   马鬃拉着云幡   四处游方的车轮已经驰过了   在南方   黄昏的村镇和裹着雪片的薄暮   全都遥远遥远了   退向最黑暗的夜晚   为了游方或者居住着而不再流浪流浪   流浪人全都成了匠人   流浪的人群泊在水顶之屋   烟囱里缓缓升起水柱   拿着工具   驾着水顶之屋退向最黑暗的夜晚   然后所有的匠人开始歌唱   水,哦,天大的水洪水涨起来了涨起来了   星,哦,迷惘的星星升起来了升起来了   天空等着   一只只黝黑的眼睛一片片翘望黎明的飞檐在残破的空中纷纷飘落   雨水没有下沉   只有黄昏沉向夜晚   黎明被堵住了   洪水还在涨啊人们被呛住了   疲软的手象断落的桡片   而他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在这里做了沉船   就是在那儿   就是在水底他们和走在前面的老年人意外相遇   然后掀起更大的浪头(每一柱浪头都是一只白骨)   迫使那些血气方刚的汉子跟踪而来又逐浪远去   尽管带着耻辱   尽管自己正尸骨未寒……      那群汉子逃走了   是丢下了暗淡的父辈带着只剩下惆怅的母亲和妻儿逃走的   来到一个没有雪从来没有雪的地方   (在那儿甚至没有水 河流在河神的袖口里变成了体温)   太阳每天都从山头升起   一块巨石每天都从山脚升起   (汉子们选择了这个吉祥的石头)   他们逃出来了然后是要回去的   然后还要占卜   (在虚幻的庙宇里他们是要占卜的)   他们重新做了匠人重新回到有水的故土   现在占卜之后是要回去了   从故土到故土   从故土到故土呀他们不知道   太阳和石头全都在那间庙里   在心上那个最深的地方      最深的地方是宁静的   远离之后的江水平滑而安详   于是匠人们全都成了哲人   那块巨大的石头上——-哲人说要有土——-就有了土   江岸上的卵石上刻着一块更大的卵石   在熊熊燃烧的野火中   他做了神奇的种子   在人群粗大的舞蹈中   他做了神奇的种子   石心里渐渐浮起的笑容是一个更大的笑容   石心里渐渐扩大的卵石是一块更大的卵石   在隐约传来的钟声中   (这钟声就是那间隐约记得的庙宇里传来的)   太阳升起来了——-是一个奇迹   森森的丛林在时间的硬翅下被拍打着   变成另一块岩石错动着岁月剧烈的——-是一个奇迹   这块神奇的石头在一只只没有知觉的铁錾上炫耀   在炫耀中开始了创造——-是一个奇迹   在捏得出汗得手心里流出一段不动声色的历史是一个奇迹   在沉默中也流出了原始的信仰   是一个奇迹   是一个奇迹——-他们是流浪人   是匠人是哲人   因为他们活下来了   是世人      中国人   一个空洞而抽象的面容吸引了每一个南方人潮湿的目光   太阳化了   北方   东方   西方的平原和大洋和荒漠被一个神秘的名字晕眩了   头抬起来了又终于垂埋下去   因为他有一个唯一上升着的名字   他是大佛   一个坐着的宁静   坐着的永恒   一千年一万年注定都会宁静而永恒的坐着   同时又仿佛有什么形而上在上升   太阳化了   雪也化了   江水依旧流着   依旧涨起三条河流的洪水   依旧让那些驾着独木舟的人们从陌生的地方载来了香火   依旧   载来了被水手们守护着的   一个晴朗的愿望依旧……      日子上升着   没有猜透洪水的密语   日子一天天上升   会聚在高大的山脉上面   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所默认的暗示   离不开退潮后的沙原上一片片聚拢的帆   补丁般宽厚的手掌上   对岸的树林就要生长   就要泛滥起巨大的南风   而铁栏杆的幽光仍然在串起脚印的栈道上   象一堆无力的篝火   曲曲折折的燃起   洞窟和暗道展开一片寂静   让每一个哭泣的女性听到婴儿的高叫从香烟的帷幔中传来      那些幸运的强盗带着他们黑色的月亮   遥远的离开   城墙下攒动的头颅的潮湿的墓地   坟头上   刺人的方尖碑举着飞散的血块   向山顶寺院白昼般灿烂的宝塔愤怒的开放   愤怒的奉献白骨   拳头早已牺牲   爆裂的牙齿被净界那双素白的佛手   托在玉盘里   为期待星辰般高傲的陨落而 奠土地   谁也不知道绿色的叶子怎样飘落   停在一个空荡荡的庭院里   鸟儿闪闪烁烁   谁也不知道灰色的船帆怎样在匆忙中垂下   停在一动不动的时间上面   Ω斯露赖 鸣响   谁也不知道空洞的眼眶怎样垒满了石头   象一长串发霉的经文 一长串连珠   倾听僧侣的布鞋铺成蓬松的石阶   蓬松的走来一长串微微散开的箴言……      亲近降临了   是一个永恒的触动   在黄昏的后面展开了夜晚他说   他说沐浴在尊严的背后   有一个声音淌过死亡的界限   唯一的选择在赞歌中洗濯着等待   在恐怖的旅行中道路倾斜了   只有沉默反射着记忆的白光照亮无魂的嘴唇他说   他说苦难的年岁从神圣的庆典中分离出悲痛   剩下柔韧的兽皮裹住酱紫的躯体   梦见节目在加冕中诞生   连那些晒黑的雪人也在北方的原野上狂笑   潮汐般带着朝圣的队伍在匾额赤裸的宣喻中穿行他说   他说最深的地方是宁静的   在空阔的庙宇里钟亭和鼓亭在洁净的禅房里是充满遗忘的人世   另一种召唤在沉淀在消融在静坐中 被木鱼敲在又矮又短的影壁上   召唤着震河的大神他说   他说为了无辜的孩子   潜伏的光最后一次洗劫阴影   最后一次把骄傲作为武器……   如今这夜晚因为一个永恒的触动而发出光亮   超越从来的绝望他这样说   惟有善良在发不出声音的梦呓里闪烁出醒来的声音   超越无缘的施舍他这样说   他说在洪水之上   亲近降临了   他说在空旷的愿望之上   阴云已经离去   他说鱼化石的陶罐因为在炉火中接近了太阳   而吸引了成千上万双涂满釉彩的瞳孔啊他说……      说了些什么呢在古中国   原始世界的中央   仿佛生命就在这智慧聚合的瞬间壮大了无数个世纪   布满霉斑的破碎的平原   也许会在流走了的号子声中重新变得强悍   一只只灵巧而又有力的桨   仍旧在结满茧子的手中坚韧的划动凝固的晚潮   亲近早已降临   黎明却永远不会到来   象暗中摘下来的星星   压在低低的胸膛里   永远呼唤狂跳的心在酒后走遍沙哑的河岸   在陷入黝黑山影的角落   在刺激江涛的礁尖上那个巨大的阴影中   寻找着这弄不清来由的慰籍   哪怕是最微小的震颤   也在这迷惘中寻找着生长的根据   所有在心底涌起的悲哀   全都让这个被僧众守护的孤独捕捉了   于是把悲哀变成一片虔诚   钟声终于伴随着流离的沙石滚滚而来   在村镇遥远的岸边留下狼籍如贝的余音   于是把余音铸成树果   赤脚的孩子被晕眩的螺纹诱惑着   汗水发着热   犹如山上的树在弧形的风中渐渐弯曲   最先一只渔歌没有奥秘   只有在一场洪水之后才变成波浪   粗犷的起伏着一个干燥的季节   于是每一个活下来的人都看见石心中浮起的笑容   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意外的骄傲   是一个更大的笑容      水退了 在露出陆地上垒起石头的地方露出了黎明   太阳升起来了是一个陈旧的奇迹   伴随着钟声水退了   因为他有一个唯一的名字   唯一上升着的名字   因为他是大佛   一个坐着的宁静   坐着的永恒   而他又竟是如此虚幻如此渺茫如此狰狞如此威仪   面对芸芸众生   在充满遗忘的人世完成了最终的解脱      其实这块巨大的石头只是在冬天走来在冥想中走来   从奇迹到奇迹   永远都是开始         ----------------------------------------------------------      少小离家         远远的时候,离开村庄   少女的叶子遮盖我   芦花和淡水   养大了无数悲欢离合   尖锐的思念插进胸口   为了在秋天   听到持续的回声      故乡的一只竹箱   保存着从前那些清白的早晨   日子在里面静静安息   想让红润的手指打开   认出鸳鸯水草   认出青梅竹马   陈土和根         但我没有眼泪   去打湿那些钟情的花朵   围住水井长大的女孩   从不需要铜镜   我燃起一堆树枝   太阳在我身后蒸出蓝烟   一张雾气的手帕   包着几颗难忍的红豆      想起大雁南飞   想起骊歌长成河边的青草   想起一支乌亮的铜箫   至今还握在新娘的手中      --------------------------------------------------   灵石岛制作      FROM:http://www.lingshidao.com/xinshi/songqu.htm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以梦为马,诗酒趁年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