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大西洋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02011525X
作者:科伦·麦凯恩
页数:296页

内容概要

科伦·麦凯恩,1965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受其当记者的父亲的影响,自小喜欢说故事,立志成为一名记者,高中毕业后进入都柏林理工学院攻读新闻学,后成为《爱尔兰新闻》的记者。
1986年,麦凯恩为小说创作来到美国,之后的一年半里,他骑车穿越了北美,为其之后的小说累积了大量素材。1988年至1991年,他旅居德克萨斯州,在德克萨斯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与妻子结婚后移居日本,一年半之后搬回纽约,在那里与家人生活至今,并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教授创意写作课程。
从1994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黑河钓事》至今,麦凯恩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三部中短篇小说集,包括《佐利姑娘》《舞者》《转吧,这伟大的世界》《隧道尽头的光明》《飞越大西洋》等。其中,《转吧,这伟大的世界》获200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2011年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其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
他的最近一部作品是短篇小说集《十三种观看之道》(2015)。

书籍目录

001 二〇一二年
第一部
003 一九一九年,云影
034 一八四五年至一八四六年,自由民
092 一九九八年,须备战争
第二部
147 一八六三年至一八八九年,冰屋
182 一九二九年,晚祷
214 一九七八年,天黑了
239 二〇一一年,纪念花园
286 致谢

作者简介

美国国家图书奖、都柏林国际文学奖得主百万级畅销小说《转吧,这伟大的世界》作者科伦·麦凯恩 最新作品讲述三个世纪、两个大陆的人们追逐自由的希望、失败和伤痛
《飞越大西洋》是爱尔兰著名作家科伦·麦凯恩最新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获得布克奖、都柏林国际文学奖提名的作品中,科伦·麦凯恩用横跨三个世纪、命运交织的几个故事,呈现了人们对自由、未知命运、和解的艰难寻求:19世纪到大饥荒的爱尔兰宣扬黑人解放运动的道格拉斯、受道格拉斯感染去美国追求自由的爱尔兰女仆莉莉、20世纪初首度飞越大西洋的阿尔科克和布朗、20世纪末为北爱和平远渡重洋的关键人物、美国参议员乔治·米切尔,还有命运旅程因这些人所改变的男男女女……
1845年,年轻的美国废奴运动者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踏上爱尔兰的土地,宣扬黑奴解放运动,在彼时这块遭受大饥荒侵蚀的土地上,他受到了平等而体面的对待;1919年,两位背负着一战创伤的飞行员阿尔科克和布朗将原先的一架轰炸机进行改装,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戈尔韦,首度实现了人类飞越大西洋的梦想;1998年,美国参议员乔治·米切尔风尘仆仆奔波于纽约和爱尔兰岛之间,与逐渐暴力的时间赛跑,他倾尽心力促成的《美好星期五协议》将让两个民族的积仇怨忿划上一个沉重的句点。
道格拉斯并不知道,那个都柏林的女仆莉莉·达根会被他宣扬的自由精神吸引,横渡大西洋去美国追寻自由;阿尔科克和布朗彼时也不知晓,那个纽芬兰海岸犀利的女记者艾米丽和女儿洛蒂委托他们投递到科克市的那封信,是艾米丽代替母亲莉莉对回不去的都柏林的一次致谢;乔治·米切尔也未曾察觉,和自己在网球场上厮杀的、坐着轮椅永远乐观的洛蒂在北爱恐怖暴乱中丧失了自己的孙子、即将面临破产,一直孤独守护着外祖母莉莉那封永远无法投递的信件。
从爱尔兰到纽约到爱尔兰,科伦·麦凯恩用横跨了三个世纪、命运交织的几个故事,呈现了人们对自由、未知命运、和解的艰难寻求。
============================================
从宏大的背景(横跨两个大陆、三个世纪)到其最微妙之处,小说的乐章优美、令人入迷。作者流畅地串起了公共事件和私人情感,《飞越大西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在对死亡说“不”。
——《房间》作者爱玛·多诺霍
那些借用历史和真实事件的小说家面临的工作往往是艰巨的。科伦·麦凯恩让读者通过他笔下人物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通过描述、并非判断。爱尔兰的过往萦绕在字里行间、也构成了小说的骨架,但麦凯恩的故事还是给了我们希望。
——《纽约时报》很少有当代作家能像科伦·麦凯恩这样微妙地淬炼出故事的本质……麦凯恩极度有才华、迷人;他十足的炽热和汹涌,让人难以抗拒。
——《卫报》诗意而浪漫……鲜活而有力的文本。
——《华尔街日报》


 飞越大西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文/沈筼筜入秋后,一个凉爽的白日里再次重温《飞越大西洋》这本小说。初次读完时心里涌起一些无法辩解的情绪,生涩的、艰苦的、或幽暗的,一时之间也没法去细细梳理遍,它们从四面喷涌而出,晃动在体内。有些小说值得反复去看,就像一次一次探索一个逐渐熟悉的世界,从初始的陌生感、好奇心的驱动下进入,到闭着眼那些画面就从脑海一一掠过。所谓的纹理脉络渐渐了然于心,而所收获的就慢慢沉淀在体内,化为厚实的力量驻扎着。《飞越大西洋》是有着爱尔兰、美国双重国籍的作家科伦·麦凯恩写的,他生于爱尔兰,体内自然有对这片故土的依恋,以及血液里流淌的无法摆脱的爱尔兰因子。他曾坦言,“头一天在这座城市落脚,第二天醒来就感到自己是个纽约人。”诚然,创作本就是无疆界的表达,曾走过的路、曾看过的景、曾遇到的人都可化作一手鲜活的素材来使用。所谓的地域分明和种族隔离在写作面前是渺小的存在,生于一个印度婆罗门家庭的奈保尔在他抵达英国时,曾被当地的气息所强烈感染着,试图湮没体内对故土的不自知的依靠,然而创作使他没能彻底把地域彻底分离开。加拿大移民作家翁达杰在不断推进的创作历程中,也没割断与故乡斯里兰卡的关联,反而全然接纳所经历的变迁,把它们化为笔下的力量。书写,本就是不断扩宽疆界边域的行为,汲取所到每一处土壤的呼吸和际遇。“真正的梦不是变得富有或者征服其他的民族,而是让你的故事在其他的地方有听众,让他们从懂得、理解你的角度来看待你的经验。”这是麦凯恩在写完《转吧,这伟大的世界》所意识到个人书写的支撑。我想,书写亦是不断清空和灌输的过程,每一次转换都带动着耳边呼啸而过的风。第二次看完《飞越大西洋》,心里澄明了很多,以为会和初次看那样翻涌不停,反倒是静如湖面的安静,像是松了口气般的舒坦和空朗。它是讲述了三个世纪、两个大陆的人们追逐心中所寻的自由的希望和伤痛,以一封信作为暗线贯穿着这个漫长且丰富的故事。20世纪初首度飞越大西洋的阿尔科克和布朗,背负着一战创伤,将原先的一架轰炸机进行改装,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戈尔韦。他们虽都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但却是不同的性格,阿尔科克是在空中盘旋而行,发散型,如飘忽不定但有力度的风的性格,布朗则是贴地飞行,驭着整块土地的沉重的呼吸,稳重坚实的性格。或许这样的性格经过磨合就是互补合拍的,不会因为同种性格像是镜子反射般不耐烦。他们遇到纽芬兰海岸犀利的女记者艾米丽和女儿洛蒂,并且委托他们投递到科克市的一封信,时隔多年也没能寄出,一直安放在布朗这里,即使字迹洇出晕圈。而阿尔科克在一次飞行中不行离世,可以永远无忧地享受这片天空,“如今他们朝我扔来的只剩一股气流而已,当然还有一些更瓢泼的雨。”19世纪年轻的美国废奴运动者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踏上爱尔兰的土地,宣扬黑奴解放运动,在彼时这块遭受大饥荒侵蚀的土地上,受到了平等而体面的对待。而深受他鼓舞去美国追求自由的爱尔兰女仆莉莉,在深沉的雨雾里离开了爱尔兰,再次看到爱尔兰是在丈夫买给她的画里,本是当作惊喜,却勾起她沉痛的记忆。画里的爱尔兰是如此陌生,以至于怀疑她记忆里的爱尔兰又是否真实。生活过的爱尔兰充斥着浓浓的酒味,以及泥泞、潮湿、幽暗的环境,而画里有云、湍急的河流、雁儿,她从未见过这样的故土。20世纪末美国参议员乔治·米切尔风尘仆仆奔波于纽约和爱尔兰岛之间,与逐渐暴力的时间赛跑,倾尽心力去促成的《美好星期五协议》将让两个民族的积仇怨忿划上一个沉重的句点。看到这,我不禁疑惑,这是几个不同的故事?这几个不同的故事最终是在反映一个现实?直到知晓那封信将书里的人物关联在一起,信是艾米丽代替母亲莉莉对回不去的都柏林的一次致谢,而和乔治·米切尔在网球场上厮杀的、坐着轮椅永远乐观的洛蒂在北爱尔兰恐怖暴乱中丧失了自己的孙子、即将面临破产,她一直孤独守护着外祖母莉莉这封永远无法投递的信件。而这封信,像是隐蓄着这些人一直在追逐的自由的希望和伤痛,它不单单只是封轻薄的信,而是日益厚重的过去的历史。麦凯恩的笔触充满着诗意,简洁且不拖沓。所谓的痛苦感并不表露于字里行间,而是掩藏于这些诗意里,看似飘渺轻淡,在层层剥露时愈显沉重。力度和缓冲感也在这诗意里肆意漫开,每阅一处,心生宁静。他写阿尔科克和布朗在天空飞行时,画面感与文字并行,凶险和焦虑颇具真实感,想起《夜航西飞》里描写的飞行片段,两者交绰在一起,就像是风在体内晃动,似有似无。“水面,像一张流动的灰地毯,绣着斑斑阳光和刺眼的反射”“下午的时光绵延在山丘之间一大片流泻的金黄中”翻到这样的句子,脑海里浮现着优美的画面,那片刻像是探索到不一样的美的世界,欢愉良久。爱尔兰在麦凯恩的笔下,有历史伴随的伤感和几分破败,但去年看包慧怡的《翡翠岛编年》让我看到如今的爱尔兰,都柏林南部的礁石海岸变成了“薄雾中的君士坦丁堡”,高威市的中世纪教堂则在落日的余晖中被布置成了“炼金术士的结界”。这座临靠大西洋的冬境之岛,在作者的文字里被拼凑成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描绘着“翡翠岛”碧光与灰影的流转明灭。诚如麦凯恩所言,“我不相信诗人比小说家对于真实有更大的权力,正如我也不相信小说相比新闻写作有任何的优越性。对我而言,它们都不过意味着把词语安放在确切的位置。”在他的书里,看到的是更多接近于真实的虚构,而为了不断接近这真实,他辛苦跋涉,抵达到岸边时,用力一跃。带出的除了摊开在我们眼前的真实感,还有那首一直缭绕于耳畔的漂泊曲。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一开始觉得结构过于像作者拿奖那本名作,心里其实有点抵触。但这本明显比Let the great world spin要流畅,在对人的刻画上也好了许多。麦凯恩13年接受本书译者采访时提到他着迷于种种鸿沟,其中就有“无名氏与政治人物或权贵之间的鸿沟”,可想应该是对应本书:三个显赫人物,四代无名女性。有人昂首步入历史,有人猛地被拽入洪流。我喜爱每一个认为水滴的意义大过海洋的作家:他们用笔描绘小小的透明体所映射的万千世界,以及其所折射的一瞬之光。就个人经验而言,科伦麦凯恩属于不那么易读的作家,但应静下心来读。
  •     一封信 一段历史 一个家族人几代的心酸与破碎
  •     献给和平与自由的小说
  •     以两个男人飞越大西洋的壮举开始的故事,穿插黑人解放运动领袖在爱尔兰宣讲自由和美国议员前往北爱参加和平进程谈判的经历,时代跨越80余年,缝合这些拼图的是一家三代女性的经历。 男人成长,探索世界,谈论理想、主义,参加战斗,最后回到他们的女人身边,有的疲惫不堪,有的支离破碎。女人孕育生命,把他们带到人世,哺育他们,照顾他们,仰慕他们,包容他们,最后亲手埋葬他们。和男人不同,她们从不空谈。她们像细密却不易被觉察的针脚缝在时代这件衣服的背面,纤弱但坚韧。
  •     读的好累的感觉
  •     读到一半,才入戏。爱尔兰的文人们,为何多了这么多沉重的感伤。仿佛整个爱尔兰人民的苦难都承载在了这几个作家笔端。托宾如是,科伦如是。20170322。
  •     科伦·麦凯恩写飞行又不同于《夜航西飞》和《夜航》,有爱尔兰的诗意。人生与人生堆叠,像无数蝴蝶在扇动小小的翅膀,谁说它们就飞不过沧海,谁说微小的慈悲毫无意义。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